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去,安德罗波夫好大的手笔,还有一些阿拉伯国家已经传出灭亡以色列的呼声?让我想想!”在卢比杨卡的谢洛夫听到这个消息,陷入了长久的思考,然后道,“马上让你们部门所有涉及欧洲国家的司局活动,散布这个消息,还有一点,传播以色列即将灭亡的言论。”

“明白!”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马上敬了一个军礼,快步离开了克格勃主席办公室。

“团结一致的阿拉伯国家还吓不倒你们么?我就不相信,美国人还能沉得住气。”谢洛夫站起来走到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的捷尔任斯基铜像,自语道。

十一国联军司令在埃及成立的消息,立刻震惊了整个世界。但随后一些从阿拉伯国家传出的消息,则更加让人不安,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人群游行,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趁机灭亡以色列,把属于阿拉伯人的领土夺回来。

这种声音的出现表明事态已经非常严重,阿拉伯世界从夺回被占领领土,转变成了想办法恢复巴勒斯坦的地位,甚至推翻联合国的决议,重新把以色列人赶出去。

以色列的南北两边,已经云集了阿拉伯各国的军队七十多万,埃及和叙利亚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武装力量没有投入到作战当中,伊拉克也派出了将近四成的部队前往叙利亚,阿拉伯联军坦克七千多辆,飞机一千四百多架。相对的则是以色列经过动员的四十万人,和两千量坦克,六百架飞机,在战争开始之后,以色列已经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这种情况和一刻不停的战争,让很多西方政治家必须认真考虑梅厄夫人的求援了,如果他们还是光看着,那以色列可能真的会消失了。防线一旦崩溃,七八十万阿拉伯军队冲进以色列,谁知道会不会发生震惊世界的惨案。

保持中立的想法在消失殆尽,但他们仍然希望美国能够首先表态,此时的白宫,深受水门事件困扰的尼克松,一脸烦躁的看着国务卿基辛格和国防部长斯勒辛格在唇枪舌战,本来应付水门事件就够让他困扰了,现在中东方向都出了问题。在面对以色列的问题上面,阿拉伯国家向来都团结一致,没人敢在这个问题上不正确。

“埃及已经组建了十一国联军司令部,以色列的情况很危险,梅厄夫人已经发出了三次紧急求援电报,我们不能不管。”国务卿基辛格言辞恳切的说道。

“那能怎么办?苏联红海军正在往地中海东部集结,而且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在对我们施加压力,我们不考虑外交后果么?”国防部长斯勒辛格为这个问题已经和基辛格超了几次了。

“欧洲的态度已经松动了,他们认为不能看着以色列灭亡,我们已经有了支持者,如果再不行动,以色列真的可能成为历史。”基辛格说出了另外一个算是好的消息。(~^~)

第六百七十三章 地中海对峙

“好了!”尼克松总统烦躁的打断道,然后陷入了深深地忧愁当中,然后才开始考虑两个人的建议,最近的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此时不得不强打精神来应对突然爆发的中东战争。

水门事件从爆发到现在,尼克松虽然用众多的手段来保全自己,但种种迹象都在朝着他不利的方向发展,他总有一个感觉,自己这次似乎真的挺不过去了。也许会作为美国总统中的反面教材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声。

不管怎么样,尼克松现在还是总统,基辛格和斯勒辛格都必须要尊重他,只有他才能调动美国的空军来完成这种任务,因为从欧洲各国的公司,到美国本土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负担这种空运任务,私营公司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有没有国家愿意负担转场任务?”尼克松强打着精神,暂时摆脱了颓废的一面。

“葡萄牙表示愿意担任中转机场。”基辛格马上安耐着惊喜道,他知道尼克松最终还是同意介入战争,帮助以色列度过灭国的危机。

“把所有能飞的玩意都飞往以色列!”拿起电话的尼克松对着五角大楼命令道。随着总统命令的下达,一道道命令从五角大楼发出,美国国内以及欧洲空军基地的美国运输机编队开始进入紧张的忙碌当中,投入到紧张的装卸和装运当中。这项名为五分钱救援行动的任务于是展开,接下来9个小时里,大量C…141和C…5运输机已经开始飞往以色列。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乌斯季诺夫、国防部部长格列奇科、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谢洛夫正在各抒己见,就在刚刚谢洛夫让苏联广播电台主席梅夏采夫,把美国通过空运支持以色列的事情捅了出去。

“什么空运,真正的大头是海运,美国的空运不但耗资巨大,而且运力上根本运不了多少东西,只能帮助以色列顶过这几天的进攻,供应住以色列的消耗,肯定是海运,只不过现在美国没有时间,才暂时用空运来解决问题。”谢洛夫打着哈欠道,“这是基本的常识,不过空运没准能唬住阿拉伯国家。”

海运比起空运来说,运费比较低,但是周期较长,如果选择要大件而且是重货的话比较好应该选择海运可是空运来说比较快,相对运费高,可以天天订舱。空运一般都是客户货物和单证当天到当天报关,所以舱位安排上比较麻烦,可能的话尽量多申报舱位,舱位少了很难加,多了可以想办法揽点货物的。

空运和海运的成本在十比一左右,长时间的空运美国也吃不消。越精密的工具越容易出故障,不然飞机的寿命为何按照小时计算,轮船就按照年头报废呢?

乌斯季诺夫看了国防部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一眼,抬起头看着头上的吊灯,仔细的考虑之后漏出一丝微笑,低下头道,“你说,如果我们把东地中海划为演习交战区,禁止任何国家的船只通过,会出现什么结果。”

“只要战争还在继续,美国的空运就一直不能停止。”谢洛夫忽然放下了手中的钢笔,恍然大悟的道,“只要阿拉伯联军不败,美国的空运就一直不会停止。”

“那我们就看看美国能挺多长时间。”安德罗波夫握住右拳道,“看看美国空军的实力。”

“好!”乌斯季诺夫、国防部部长格列奇科、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谢洛夫同时喊道。

随后这份讨论结果被送到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手中,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肯定是支持的,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则持保留态度,这没有出乎勃列日涅夫的预料。正是这种对外政策的不同,让勃列日涅夫扮演了中间路线的调停者。

他本人是倾向于干涉的,而且这又是几大部门的意见。克格勃、外交部、国防部、中央联络部、还有军工企业都是这个意思,那肯定是没错的。最终他下了决定,同意红海军在东地中海进行行动。

接到命令的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元帅难掩兴奋,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喊道,“红海军的同志们,我们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了,现在让我们履行自己的职责吧。古巴导弹危机不会重演,红海军,前进……”

接到了海军司令电报的各大舰长,纷纷下达了战备命令,平静的地中海海面上,气氛似乎一下子变得肃杀起来。

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没有全胜,苏联内部是有共识的,共识就是红海军太弱,所以才没有让苏联达成自己的目的,所以十年来苏联红海军在得到了中央支持的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这点从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元帅到各大舰长、乃至普通的红海军士兵都是如此,而今天雪耻的时候到了。

美国第六舰队充分得益于当地大量的海军基地和设施,其中包括西班牙的罗塔,意大利的马达莱那、那不勒斯苏达湾及希腊的克里特岛等。此外,由于第六舰队具备很强的海上补给能力,因此通常可在不靠岸的情况下延长海上部署时间。

此时的东地中海,从中东战争爆发以来,美国海军和苏联红海军就在不断的加派舰艇,本来不大的东地中海军舰密度已经超过了二战时期,就在这时候苏联红海军第六分舰队接到了莫斯科的最新命令,在东地中海举行军事演习,同时宣布封锁叙利亚和以色列、埃及沿海不准任何国家的船只靠岸。

苏军水面舰艇密密麻麻地布置满了各型火炮、导弹、火箭、鱼雷、雷达和电子战装置的反常设计可见一斑,因为这种舰艇的布局不利于隐蔽,显然这种另类舰艇是由特定的作战思想所催生的。换言之,苏海军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在交战中生存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被击沉前发射尽可能多的导弹。

同时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在国防部召开会议之后,下达处在苏联南部的三个空降师进入警戒状态,如果战争爆发马上赶往战场。美国在地中海的是肯尼迪航母战斗群,只需要一天时间,第五舰队就可以到达东地中海。

在双方海军在地中海摩拳擦掌的同时,苏联和美国的空运开始进入白热化状态。双方的空军运输机不断从本国的机场起飞,为自己的盟友提供援助。而美国正式介入以色列和阿拉伯战争的消息,也被广大阿拉伯国家知道。

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等阿拉伯国家的各大城市,都爆发了反对美国的游行。开罗的十一国联军司令部,发布了强硬的抗议,“现在谁都救不了以色列,我们有上亿同胞的支持,上百万的军队,超过十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空军救不了以色列。”

“这群愚蠢的唯心主义者,没有我们干涉的话,美国要收拾他们还真的不困难。”谢洛夫问道,“现在海上的情况怎么样了?”

“不知道如何评估,总之就是很危险。”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摇头苦笑,双方的距离已经近到反应不过来了,陆地上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在战争当中,海上的苏联人和美国在战争的边缘。

苏联空降兵部队也处于了警戒状态,该部队包括由五万人组成的七个空降师以及由十万人组成的支援部队,数量超过美军在地中海部署的海军陆战队。苏军飞行员驾驶米格…25“狐蝠”从埃及机场起飞,在战场上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国防部的命令总是比预期的更加激烈一些,表现强硬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落后。

随后几天,在空运行动的同时,苏联红海军和美国海军开始大举往地中海加派船只。美国调集了三只航母战斗群,苏联则不断累计反舰导弹的军舰,都摆出一副不后退的样子。

在外交领域中,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互相对对方进行抨击,基辛格指责苏联早一步介入到战争当中,对这次战争的爆发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葛罗米柯反驳了基辛格的观点,说早在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访美的时候,就提出过倡议让美国和苏联发挥作用,解决中东的和平问题,前提是以色列维持刚建国的状态。

在两人互相攻击的同时,苏联红海军宣布举行军事演习,反舰导弹的齐射让距离过近的美国海军犹如亲临地狱一样,这个距离太危险了。

美苏双方不断往地中海加派军事力量的十天里,阿拉伯国家也正在进行激烈的辩论,如果是以收复失地来算的话,埃及和叙利亚都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虽然自己这边比以色列损失大的多,本来他们是讨论是不是停止战争,但随后美国支持以色列的行动激怒了他们。

“我们必须拿出一个决策,谁都不能保证美国和苏联谁会后退,我们不能把希望放在苏联的身上,我们自己的尊严要靠自己争取。”伊拉克外交部长敲着桌子道。(~^~)

第六百七十四章 石油危机

“其实我们沙特觉得,不应该只能战场上出手,还可以从别的方面想想办法。”沙特代表看了周围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一眼道,“比如说,有一个东西世界上我们是最多的,而西方国家还非常需要。”

石油!这是所有代表心中的想法,他们都是产油国,只不过有数量多和数量少的区别。连自己国家的特产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也就不用混了。沙特的提议很快就被通过,早在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输送港口西顿。几天后,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动作只能说是小打小闹,不会对石油产生什么影响。截止到目前,石油价格还是在英美的手中,价格还不到三美元一桶。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现在则正好是一个机会,而且目前不是还有苏联支持么?趁着这个机会,正是他们这些阿拉伯人取回自己财富的时机,不会再有比现在的时机更好的时候了。

“欧洲国家最终还是为美国提供了便利,这次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说话的是埃及代表,目前为止埃及仍然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中心,也是苏联在中东的首要合作对象。至少在一些公开场合,苏联对埃及都是十分尊重的。

“提高石油价格,我们伊拉克是十分欢迎的,和苏联沟通的事情。我们来做。”伊拉克代表在这个时候提醒了一下周围国家,伊拉克和苏联的特殊关系。理论上伊拉克现在算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当然伊拉克和沙特的关系并不好,但不代表双方完全没有合作的机会,就比如这次。

消息被伊拉克送到了莫斯科,这足够苏联中央主席团再开一次会议来讨论。苏联是产油国,不但是产油国,而且产量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强,只不过出口的不多,显得对世界价格没什么影响。对于苏联来说,石油价格涨价肯定是好事。

“主要目的是,除了美国之外的西欧国家,包括现在势头最猛烈的日本和联邦德国、甚至意大利,他们本国都是不产石油的,一旦价格涨了,我想经济危机就要来了。他们的赤字一定会增加!”谢洛夫作为苏联情报部门的老大,很清楚这些敌国信息。

经济危机?如果说苏联领导层最喜欢什么词汇,经济危机一定是高居榜首,这个词汇一直都伴随着,输出革命,社会主义运动空前高涨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的。到目前为止,苏联从历次经济危机都得到了好处。

果然这句话引起了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兴趣,他是苏联的经济专家,在脑海中推想了一下石油暴涨可能出现的后果,立刻断定总政委的话很有道理。本来他是不建议苏联介入中东战争和美国玩危险游戏的,可现在他的想法改变了。

“我们应该给予阿拉伯国家巨大的支持,这对我们是有利的。”柯西金的首先表态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柯西金的团体一直都是主张先发展经济,先不要考虑和美国硬碰硬,柯西金态度的陡然转变,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就没问题了,葛罗米柯同志,表达一下我们的支持吧。”勃列日涅夫就喜欢这种场合,他不愿意花费时间挨个劝说,像是现在这样一致拥护多好。

取得苏联的支持后,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决定,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国际石油市场一片恐慌,标志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开始。第二天十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九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个月减少百分之五。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