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联总参谋部想的脑袋冒烟了。

只要苏联的大军一动,在欧洲互相指着对方的数千颗核导弹就会立刻发射。当然有人认为可能不会直接飞往苏联复地,但是这些中程导弹就算在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国土上爆炸,一样会让战争变成核战争。

“所以我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让里根从一些战场占一些便宜,在答应对我们不利的谈判条件,将欧洲所有的中程导弹销毁。最后……”谢洛夫歪着头看着巴格拉米扬大将,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中程导弹全部销毁后,只剩下威力不大的战术核武器,和美国以及我们的战略核武器,你要进攻西欧?”巴格拉米扬大将倒吸一口凉气道,“里根只是用嘴巴赢我们,而你准备真的发动战争。你准备让西方集群硬扛着战术核武器进攻联邦德国么?”

“是的,美国本土的战略导弹想要动用,不想中程导弹这么容易,那可不是里根一声令下的事情,以我们的坦克集团军,当量不大的战术核武器完全可以硬抗。”谢洛夫默然的道,“对方敢不敢动用核武器,几率各占百分之五十。动用战术核武器还是战略核武器,同样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事情,销毁中程导弹后,就是战争开始的时候。”

第九百一十五章 一对精神病

其实一个中导条约对苏联和美国的核武器总量削弱作用有限,只是双方各自核武器的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签署不签署只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要提美国的地理优势,苏联的中程导弹根本对美国没有威胁,只能威胁西欧。

苏联导弹打不到美国。而美国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潘兴2”导弹以最大射程可打到莫斯科州,而陆基巡航导弹几乎能打到乌拉尔。鉴于这种地缘战略不对称的形势,莫斯科对用条约禁止这种导弹极为感兴趣。而华盛顿则相反,根本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

所以对苏联和美国签署中导条约最热情的国家,是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这些欧洲国家,这些国家总有一种被苏联绑票的感觉,所以一直要求美国和苏联削减核武器。

这种心理就是,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战略核武器互相对准对方,但不要以欧洲为战场,反正对于美国和苏联来讲,中程导弹本身只是核武器库当中不大的一部分。

从双方削减的导弹数量上来看,苏联是非常吃亏的。因为苏联要削减的中程导弹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多,当然这是有利有弊的事情,但从战略角度看,即使苏联销毁数量是美国的十倍,对苏联也是有利的:要知道,这意味着对它来说,战略核威胁的一个组成部分消失了。而对美国本土来说,该条约没有减少任何威胁。苏联的中程导弹本来就够不到美国。

到了今天,谈判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很多年,会议已经召开了一百多次。谢洛夫断定美国根本不愿意撤销中程导弹,所以一直联合乌斯季诺夫主张不谈判,继续对抗。

这当然不是谢洛夫的目的,他也想要解除中程导弹对苏联的威胁,可不能学习戈地图不断让步来达成目的。相反要做出一副我优势很大的样子。七八年的谈判当中,刚开始美国只是认为苏联故作姿态,后来则发现苏联真的不准备谈这方面的事情。

里根上台之后受到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广场协议后,西欧希望里根拿出一点诚意,不要让苏联和美国对抗总是以欧洲作为人质。七八年来苏联一直都对这种不公平的谈判不感兴趣,里根也愿意做出这个姿态安抚欧洲。

不过么?现在苏联不感兴趣的姿态已经结束了,如果和平一直持续,中导条约对苏联来讲就是不公平的,但如果战争来临,欧洲大陆上没有部署核武器,苏联的会多么高兴。老子的坦克集团军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剩下的短程导弹,连波兰都够不到,还想打苏联?

这个条约如果达成,只有一个不利之处,就是有损谢洛夫的权威。不过总书记并不在乎,他留着中央主席团一群老人,就是害怕真出来几个有能力的委员,会用这件事挑战他。而吉洪诺夫这几个人不可能……

谢洛夫和巴格拉米扬大将深谈了这个问题,总是一个人憋着也是很难受的。按照目前的进度,发动战争进攻联邦德国的几率是零!就是零,苏联的坦克集团军不能扛着这么多中程导弹进攻,中程导弹就是苏联进攻的最大障碍。那些核大炮、核迫击炮不在考虑之内。

这个历史时空有一些有利的因素,因为苏联还快对美国的反攻针锋相对,所以里根的一些小动作并没有派上用场,比如苏联击落韩国民航客机、以及苏联的七小时核战争演习也没有举行,就是说本来的历史苏联和美国的敌意从八十年代一点一点升级最后到达了百分之百,那现在就略过了升级的过程,直接到达了百分之七十。让里根的一些流氓动作没有必要在施展。现在的敌意已经很够分量了……

“其实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些核武器是在保护他们。”巴格拉米扬大将摇摇头,他是一个军人,牵扯到太多层面的事情他一时间还看不明白。

“因为中程导弹只会让西欧受到威胁,而美国没事。最重要的原因,正常人是不会发动核战争的,冷战都已经四十年了!”谢洛夫指着自己的鼻子道,“很多人都认为,我就是另一个赫鲁晓夫,正好碰见了一个同样爱表演的对手。我和里根,就是一对精神病……”

以现在的形势,没有谁会放着好好地日子不过想着怎么同归于尽,可里根觉得必须要削弱苏联甚至战胜它,谢洛夫也是这么认为的,除了他们两个,其他国家的领导没人这么认为,反而认为两个老大哥的命不好,出了这么两个人做最高领导人。

“说得好像你很了解里根一样!”巴格拉米扬大将笑了笑,还是觉得这件事天马行空。

当然!谢洛夫没有作声,里根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姘头最了解。

谢洛夫和里根一直对和对方见面毫无兴趣,这不耽误热情的欧洲领导人不断的牵线搭桥,如果中导条约真的能够签订,两人还真的免不了要见一面。

年后总书记没有马上上班,而是去了一个非常秘密的试验场,从维度上来讲,这里已经接近北极圈,是一块连针叶林都不长的荒地。不过这里仍然有一座不大的城市,只是现在已经废弃,所有的工作人员已经撤离。

这座小城原来是用来采伐金矿,在七十年代末期已经被废弃,现在被废物利用用来做试验。因为靠近北极圈,这里的温度比莫斯科低得多,接近零下四十度。三百公里之内没有没有任何一个居住点,可能会出现一些楚瓦什族人,但应该不会对他们造成危害。

如果城市也有生命的话,这座只在军事地图上出现过的城市已经死了,废墟不是一个废车库、一栋废农舍,一座废工厂,而是整座的城市,再过一段时间,城市建筑、街道、的硅酸水泥被风化成了沙土,钢材、型材被锈蚀变成了金属碎渣。村舍变成了木屑和泥土。

这座五年前被废弃的城市还没有到最后阶段,至少很多建筑都非常完整,简单的维修过后就可以入住,当然冬天最好不要来,内卫军可是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冻住的供暖系统重新启动,从窗子往外开,还能看见不远处一座大楼层面印刷的列宁图像。

没有运走的设备,废旧型材、运动器材、卡玛斯车、拉达车、莫斯科人、都被杂乱无章丢弃。在这里,即不担心被盗,也不用管他是否朽烂。因为即使你搬走他,也没有道路可以运输。

就像是切尔诺贝利一样,总书记大老远的过来当然是本着科学的态度见见世面,同时当做旅游,但主要是亲眼看到实验数据。一年前他肯定不会来,因为这里真的和切尔诺贝利差不多,在进行核泄漏的实验。

以一点五公斤武器级的铀能造成的最大污染范围,以及如何制造更大的核污染。就在这里进行研究,经过了几次的试验,最大伤害的数据已经出炉,这些天天穿着防辐射服的核物理学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谢洛夫必须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污染源做出最大效果,最好还能不被马上发现,毕竟柯达那个核反应堆的能量比核电站和差远了,就是站着人口密集地区的便宜。至于这次试验是不是伤天害理,无神论的总书记并不在乎。

很快,谢洛夫离开了这里,同时下令再次废弃这座城市,所有参加的人员签署保密文件,同期去克格勃报道,所有试验资料全部被收缴,用于实验的动物全部被击毙。

从现在开始,谢洛夫在忙碌工作的时候,开始再次仔细的制定作战计划,上一次他这么认真的时候,还是在收拾土耳其的时候,同样这份作战计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会处在随时修订当中。和上次一样,总书记没有告诉任何人。

“如果我在从新地岛在爆炸一颗大伊万,整个欧洲的防御体系就会全部被摧毁了?那个时候在开启电子干扰,能不能争取出来二十四小时时间?”总书记很认真的在考虑这个可能,相信没有设备能顶住一亿吨当量核武器,所有设备应该全部被烧坏。

不行,还需要继续论证!总书记正在研究是不是来场世界大战助助兴的时候,切布里科夫大将从卢比杨卡赶来,带来了关于中东的一些最新情报。

“南阿塞拜疆人想要并入苏联?”谢洛夫眉头一皱沉默了片刻道,“这种想法对我们是不利的,完全没有一点好处,会不会是美国人散布的谣言?必须向伊朗人民党表达我们的立场,苏联绝对不会认可这件事,任何时候有希望伊朗领土完整。青山铁杉说输出全靠吼,明天三更。。。。“”,。

第九百一十六章 等待机会

接到这条消息,在看看制定中的进攻欧洲计划,总书记越发的发现,进攻欧洲计划应该是自己那天多喝了两杯的产物。明明就是喝多了忘记了,以现在石油价格的下降态势,中东战争的爆发的可能性,比他策划的战争大多了。

怎么办呢?总书记也很绝望啊!局势的演变到底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哪怕谢洛夫已经是总书记,当然计划不会废弃,条件成熟的时候,突袭联邦德国的行动还要启动。

南阿塞拜疆想要合并苏联的思潮,迫使他不得不把进攻欧洲线作为一个备案,来思考中东问题。就像他说的,这绝对不是好事。对于苏联这个国家来讲,全部都是不利因素。

现在都八十年代了,哪怕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人愿意,苏联也不能做出对国家名声损害巨大的事情,何况这会改变苏联的人口结构,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可有上千万。苏联并不是中国、印度那种主体民族或者宗教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

苏联民族这个概念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苏联不能这么做,要不然突袭土耳其的时候,谢洛夫也不会对当地的土耳其人进行驱逐。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在现阶段只是一个概念,在普通人口中听起来很美好而已。

世界革命你可找错人了,出门左转找托派,总书记就不送你了。嘴巴上谢洛夫没事也会喊两句世界革命形式大好,给国际托派一个念想同时吓唬吓唬欧美国家。实际他一直都在严格执行斯大林提出一国建立社会主义论,最多加上东欧……

这么一个激烈对抗的时候,总书记现在扶贫的国家已经够多了。别指望谢洛夫能做的更多,“这件事要葛罗米柯同志在正式场合中,给人民党政府一个正式保证。斩断阿塞拜疆人的念想,必要的时候支持人民党压制这种言论。”

切布里科夫大将点点头,他明白其中的意思,苏联民族的概念没有真正确立之前,任何扩大领土的事情都不能考虑,哪怕是别的民族主动加入也不行。辛辛苦苦的建立起来完善的社会,一转眼和平教徒成了国家的多数?这是嫌肃反工作者的刀不够快么?

“和平教教徒,不能被信任,一个都不行。”这是原来在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上,谢洛夫说的话,“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是两种思想的人,彼此没有共同语言,想法天南地北,不是我们压制他们,就是他们迫害我们。有机会就要清理,清理的数量,上不封顶……”

如果这个地球上苏联一家独大,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谢洛夫还跟你废话?直接禁止沙特进口粮食,在中东制造一场大饥荒,端掉这个没事就知道对别国捐赠清真寺的祸乱源头。

“我知道了,我会和伊朗安全部门沟通。”切布里科夫大将明白,总书记其实并不是仇视和平教,而是包括所有宗教。也不是单独反对某个国家的移民,而是全部反对。在肃反工作者的眼中,不会刻意区分你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只需要你会造成危害就可以了。

“看来中东的事端会先爆发!”谢洛夫洒然一笑,初衷不改,他还是想要和美军较量一下,只不过看来战场应该是中东,而不是欧洲。

欧洲的计划并没有放弃,基本的条件还需要创造,中导条约这个加锁必须清除。现在摆在总书记眼前的事情是,他需要把对美国种种的不利因素在一到两年内爆发出来。

巴格拉米扬大将第二次见到谢洛夫的时候,进攻欧洲那个喝多的计划已经提都不提,反而着重讨论了中东问题。现在的石油价格只是在缓慢回落,和最高峰的三十四美元相比已经回落了不少,可还能对伊拉克、伊朗两国造成致命危害。

真正的石油大战还没有打响,谢洛夫都替里根着急,还不赶紧拿出广场协议的霸气,让沙特配合美国的战略行动,削弱苏联这群资源丰富但是工业部怎么强大的盟友?

可他是苏联*的总书记,不是美国总统,不能帮助里根做这些事。他能做的只有等,石油价格不降,欧洲本土本身就缺乏资源,在被美国吸血之后复苏肯定遥遥无期。打压是有价格也是让西欧的工业规模发挥出来,帮助自己的盟友减少生产成本。

国际产业环环相扣,要达成这个目的,美国就不能让石油价格还这么高。不然美国做的动作就不是剪羊毛,联邦德国和日本很可能直接被美国抽血抽死。

美国不能这么做,所以还要帮助联邦德国和日本把矛盾转移出去,石油资源丰厚的国家不少,但都没有沙特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油比水便宜可能略有夸张,可谁都知道沙特的生产成本确实比其他国家低的多。

“可你特么倒是动啊!”谢洛夫心中着急,总不能让他主动支持伊拉克把科威特干了。苏联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还要不要了。师承赫鲁晓夫的谢洛夫在恐吓方面不需要任何人教,时不时就站出来吓唬人,可经过了赫鲁晓夫时代的世界,也有一定的免疫力。

战后的大战争,苏联打过一场,美国打过两场。十年前来国际还算是平静,众多吃瓜群众认为倒霉的地方在于,美国和苏联同时出现了一对这样的领导人。

“西欧国家兴高采烈的让我们和美国人削减中程导弹,我是真的不能理解。”巴格拉米扬大将还是纠结这个问题,明明认为势均力敌的敌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决策。

“他们宁可被我们最强大的坦克集团军威胁,也不愿意被核导弹指着脑袋,这就是西欧和美国不同的地方。”谢洛夫耸耸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空法国*和意大利*都声势强大,西欧国家见过*执政是什么样子,觉得也不会怎么样。葡萄牙的生活虽说和经济强国无法相比,可和邻居西班牙也不落下风。

为什么谢洛夫总打算进攻联邦德国呢?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