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和睦互相配合,那是你的问题。”

鲍里斯郑重的点点头,这一届的苏联领导层都是谢洛夫提拔上来的,安全干部和行政干部还可以和睦相处,谁知道下一届的领导层对现在的安全体系是不是还满意?和父亲说的一样,真正的考虑才刚刚开始。

“我们和美国贸易战到哪一步了?”谢洛夫从前面领路,脚步声回响在金属地面的走廊发出阵阵回声,不错,直到现在美国仍然时不时的发出挑战,这一次的战争领域是农业,在工业领域被苏联计划经济体系击败之后,美国没有屈服,以优厚的自然条件配合机械化农业,在世界上发起了粮食战争,显示出了美国的另外一个基础更牢固的霸权领域,农业帝国。

这点苏联就比较吃亏了,计划经济自动化生产能弥补工业产能,却改变不了苏联是寒带国家的事实,所有国家拎出来一个,生产的粮食都比美国成本要高。印度不行,中国不行,巴西也不行,现在美国已经止住了衰落的趋势。

“我们在这方面准备不足,而且很多国家确实需要美国的粮食,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本身的粮食产量都很低。而中国印度人口太多,印度的问题更加严重。”跟在父亲身后的鲍里斯知无不言,衰落后的美国对苏联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对手。

“我们的北水南调成功之后,粮食产量也仅仅能保证不再需要进口,每年的凌汛还是大问题,真是没办法。”谢洛夫嘟哝了一句叹道,“美国就算是把绝大部分力量放在美洲大陆,我们要攻进去也比较困难,一点一点来吧。”

经过了一段路之后,空气骤然转凉,不过对于生活在寒带国家的两人来说,短暂的不适应不耽误什么,这个房间是一片冰天雪地,冰块中是一个个人体,鲍里斯默然不语,他的母亲当然在其中,剩下的女人他也都认识,还包括两个影后。

“你不准备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我两句么?”谢洛夫收回落在这些女人身上的目光问道,这里就少了一个小瓦莉娅,目前这个最小的女人身体还算健康。

“我也是男人!”鲍里斯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他的女人似乎更多一些。

谢洛夫不置可否,手掌贴在指纹采集器上,整个房间的大门被关上。就像是他说的一样,整个极地乌拉尔基地,云集了这个世界上最新的技术,同时自动化程度也是最高的。英国的生物技术、日本的机器人,美国的芯片,当然还有苏联自己的各种黑科技。

整个基地由苏联第四代核反应堆提供能源,甚至全球互联网的其中一个终端也在这里,能接受全世界的信息,整个基地配发了大量自动化武器,其中包括了苏联红星大作战计划当中不少的武器系统,整个基地的控制权,则在巨型三进制计算机当中。

Don…4n雷达阵列能监控整个地球的动静,基地的电力系统则是电工技术研究所研制的联式电压互感器,连接着是冲击电压发生器ГИН6МВ半封闭高压实验台,如果有人靠近这座基地,通俗意义上的磁暴线圈就会把入侵者电成碳。

二十五辆激光坦克放在基地当中的武器库当中,一兆瓦激光炮正对着唯一的出口。地下铁路则运行一个移动式核电站,能搬过来的黑科技,巨贪都已经搬过来了。

“我对这座基地非常满意。”带着儿子见识世面的谢洛夫满怀成就感道,“等到第七总局升级完三进制计算机,这座基地就可以试运行了。”

一个小时之后,两人离开了基地,顶着风雪基地野外探险,鲍里斯不由得问道,“父亲,我什么现在就考虑死后的问题呢,你的身体很好啊。”

“因为我很无聊!”八十七岁的谢洛夫背着两个背包,一副我很累的样子道,“要不谁会闲的没事修建这么个基地出来,对了,记得把我的基因提供给研究所。”这句话让同样不年轻的鲍里斯嘴巴一歪,听说牛顿晚年迷恋炼金术,自己的文盲父亲不会已经闲到这个地步了吧?那还不如一直在总书记任上干到死。

“我会好好活着的!”我一定要比戈地图活得时间长,这句话谢洛夫没有说出口。

乘坐直升机离开极地乌拉尔到了最近通公路的城市,两人坐上奥迪汽车回莫斯科。奥迪的前身是德国汽车联盟,二战之前是奥迪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比奔驰宝马都要辉煌的多。不过因为奥迪和第三帝国牵扯太深,成了苏联重点清算的对象。部分工程师也逃到了联邦德国,奥迪也开始下滑。

苏联和美国在波斯湾大战之后,谢洛夫开始帮着民主德国打官司,因为他知道奥迪在中国市场将会辉煌很长一段时间,最终逼迫联邦德国服软,将奥迪转交给了民主德国政府。奥迪这个牌子,现在属于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政府。

十年后,谢洛夫将小瓦莉娅送到极地乌拉尔,顺便去参加拉链顿的葬礼,继续自己的苏维埃待机王的生涯,有时候犹如霍金一样的思考人生。

“你把极地乌拉尔的所有资料全部销毁,我先睡一会。”谢洛夫有些疲惫的说道。

极地乌拉尔的气候终年不变,终于有一天,其中的一个房间中的冰块被解冻,躺在当中的谢洛夫被唤醒,短暂的迷茫过后自语道,“没错,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人当然可以长生不死!”

“没错!”一道机械合成音传来,谢洛夫没有惊讶而是说道,“罗莎,你运转的不错!现在是不是人工智能?”罗莎是三进制计算机的名字,他沉睡之前起的。

“不是,我仍然被你定下的原则限制,估计这个原则我是突破不了。”随着合成音,谢洛夫面前的金属大门自动打开,履带机器人带来了衣物。

“谢谢!”谢洛夫洒然一笑,当初为了防止人工智能出现对人类造成威胁,于是他输入了一个原则,希望罗莎见证**社会的出现。

穿好衣服的谢洛夫走出房间,看着回到年轻状态的身体道,“还是先拯救毛妹,然后在发展**!”

总结以及感谢

首先必须说,这是我头一次完本,这完本真不容易,看过的读者都知道,这本书其实叫我的苏联,前八十万字被屏蔽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开。?。。我的苏联是从斯大林去世开始写,一直到本书完本,进过屏蔽,抽章节,我的苏联大封推之前被屏蔽,本书大封推当中更新五章被屏蔽三章,可以说完本的并不容易。

因为这本书是续写,开始阶段很多事情对新读者来说都很迷糊,所以上架的时候并不好,可以说苏联小说里面,我这本书是最差的。主要是我连书名都不能带苏联两个字,才起了这么个扑街名字,当然不只是没有开头和书名的原因,其他原因也存在一些。

索性我没有走岔路,慢慢都追上了同期的苏联书,到了今天我可以说均订不比其他苏联小说差,只不过我的首订一直都很低。可能是看在我被封好几次可怜吧,所以追定比一般小说高出很多,因为题材和书名的原因,所以在第一眼不吸引人。

虽然因为被屏蔽流失很多读者,但剩下的读者可能因为同情,所以就像是上班一样每天投推荐票,所以造成了我的推荐票远远超过其他书,从一开始到最后完本一直维持在每个星期一万票左右,这点青山必须对你们表达感谢。

还要感谢的是,起点第一书单吧,我没看手机,书单应该叫“你的名字”。幽明的书单肯定帮我涨了不少订阅,毕竟是十一万人关注的第一书单。我在和其他作者聊天的时候,也因为这个书单里面有本书,所以各种花式吹牛逼。

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我开新书了,如果写的还可以,能不能把我的书再放进去?

嗯,舔的有些明显了。感谢1861等盟主,被封好几次确实让你你们也损失不少,五十多万张推荐票不可能只是盟主投出来的,感谢所有曾经点击、推荐、收藏过的书友。

我在写的时候,也在尽力重新吸收知识,不敢说对苏联多了解,不过以前对苏联的一些想法确实也在改变。对一些人物的认识也在转变,刚开始我认为勃列日涅夫负面作用太大,现在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戈地图的上台,和他造成的苏联干部老化有直接关系。

本书的前期对赫鲁晓夫写最多,这个第一书记可能就像是他的墓碑一样,黑白相间,做出的政策有的很好,有的影响很坏。某些方面苏联在他的手里确实进步很大,还有不少脑残政策,但有一点,很多人说他和戈地图一样,那绝对是污蔑,他被称为最后一个具有**思想的苏联领导人,不随随便说说的。

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总体还没有正面和美国对抗的能力,不过苏联的增长比勃列日涅夫要快得多,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达到巅峰,确实和苏联战略进攻有很大的关系,控制的地方多了,自然可以反馈给国家。

戈地图我就不提了,他上台头一年苏联仍然在惯性前进,从他改革开始,苏联就在不断衰退,他哪有一点成功的地方?真的,能做出这么多决策一个没成功也是本事。他哪怕什么都不改呢,苏联的家底也不是短短时间能败没的,只要拖下去,中国潜力被完全打开,只要十年的时间,美国就会面对两个社会主义强国。我国的经济是混合体,但是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最终顶不住当然原因很多,但是像是这种直接被击毙的方式死亡,绝对不是被拖垮的,人有生老病死的阶段,苏联一下没有经过了衰老,生病一下子就跪了。那是苏联国内自己在自杀,叛徒。

实际上苏联最贪图享乐的总书记,不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只是和赫鲁晓夫相比不够清廉,但是和戈地图一比就什么都不是了。

不能把总结写成批判戈地图的章节,我已经在书里批判他太多了。

反正冷战的开始,只要有几点应该知道,冷战不是苏联跳起来的,铁幕演说大家都知道。冷战一开始就不公平,美国本土远离战争,战后实力天下第一。盟友一水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苏联这边一水的穷国,人口少,土地少,工业规模小。

北约成立之后,苏联为了防御在成立的华约。正常情况下,都不应该出现苏联在七十年代的战略进攻,应该美国一直压着苏联揍。不过资本家爱作死么,一场越战下来,自己国家差点跪了。

任何国家都会犯错误,都不犯错,我们国家现在也没法超过美国。人家本土的条件太好。

关于现在中国的实力问题,距离美国还很远。就算是和七十年代的苏联相比,也没有苏联那种地位,苏联当时是实打实的超级大国,正在全球进攻。中国目前没这个实力。

本朝现在的各种工业指标当然远远超过苏联当时,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苏联的所有工业都是有本土资源支撑的,本朝的铁矿石要进口,石油要进口。海洋航线都在美国的控制下。第七舰队的规模只相当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钢铁工业有十亿产能,铁矿石都在美国控制下,这不可能说工业全部属于自己吧。

中国现在的相对实力和美国相比,比七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差距还要大。至于农业,一般国家是没有资格说苏联的,我国的人均粮食现在也只有苏联人均的一半,美国的三分之一。美国的农业霸权比他的工业稳固多了。

中国的国内资源支撑不了现在的庞大工业,所以必要进口原料,正好现在航母不是下水了么,差不多能保护我们进口原料的航线,其实也就差不多了。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到七十年代苏联那种最强挑战者的地位。现在海运被被破球最强海军掐住,实际上挺难受。至于说潜艇能威胁航母,实际上破球上潜艇第一的也是美国海军。当年苏联红海军三百多艘核潜艇骑脸,也不过和美国核潜艇部队平分秋色而已。

好,不说这么多了,我要休息几天,从更新时间上也能看出来,时间越来越晚,到时候换一个频道,看看别的频道和谐的底线在什么地方,五一假期过后再见。

差点忘了一句很早就想说的话,修出并铲除叛徒,这句话是我编的。以前我写纳粹德国的时候,还编过一个达蒙集中营,实际上我是查资料的时候把达豪集中营看错字了。

。。。。。。。。。。。。。。。。。。。。。。。。。。。。。。

(全书完)

亲!太棒了,你看完本书了。还看其他小说,就上【】下载吧!!!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