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行-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松面带不悦:“得民心者得天下,杨侯所谋者大,需要一个好名声。”
    “哈哈!”关群仰天大笑:“古松,古德龄,人说你是河东军第一名士。依我看来,却是个糊涂蛋。”
    古松哼了一声:“关不凡,你这是在羞辱我?”
    关群继续大笑:“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是腐儒们地一面之辞,写书的是他们,自然要朝好的地方说。其实,是得天下者得民心。秦王政得天下。血流万里,哪里在意过民心;光武帝刘秀得天下,手下大将屠二十一城,哪里在乎过民心;赵光义屠太原,在乎过民心?得天下靠的是弓马,而不是仁义道德。只要你力量足够强盛,自然是天下归心。否则,不过是过眼烟云尔。”
    古松不服气,正要争辩。杨华已经不耐烦了:“你们两个怎么回事,金人离我已经不远。马上带队清乡下,抓光、烧光、搬光。再磨蹭,小心吃打。”
    “是。”二人这才悻悻地一施礼。各自带着部队离开了。
    文官们或有腹诽。武将们却没这么多心理负担。干起这事来也兴致勃勃。
    杨华地命令是只要不死人。任何手段都可以用。
    很快。原野上四下冒起浓烟。依稀传来哭喊声。
    杨华地分得地区域离太原不远。是三十里外地一个小村庄。好象叫什么沙家庄。是一座位于汾河畔地小山村。说来也怪。这里虽然离城不远。却没受到兵灾。
    当杨华带着三十个骑兵进村之后。里面一片静谧。村口地一间屋子里传来儿童们朗朗地读书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位好雪也已。”
    “君子食无求饱……”杨华无声地笑了笑,无欲无求的百姓,扁平化的社会结构自然是封建王朝最喜欢的社会形态。可是,没有欲念,社会还如何进步。
    他朝身边的卫兵点了点头。
    卫兵立即扯开喉咙大叫:“东明侯、河东节度使杨侯军令:因北奴入寇在即,所有人等立即坚壁清野,随我等进太原城暂避。违令者,杀!”
    这一声极其洪亮,屋中顿时一静,良久传来一声戒尺敲在桌上的地脆响,“安静,都给我坐好了,我去看看。”竟是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
    杨华听得咧嘴想笑,还没等他笑出声来,教室的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此人高得离谱,看个头起码有一米九十以上,虽然有些瘦弱,但也将外面的杨华等人吓了一跳。
    这人不去打篮球,还真是NBA的一大损失。………杨华不无恶意地想。
    “你们来这里做啥子?”那个教书先生怒气冲冲地看着杨华等人,手中的戒尺上下挥舞,竟带有一股杀伐之气:“没看到我正在教学生读书吗?”
    看他年纪却不甚大,嘴上还长着一圈绒毛,估计也不过十六七岁模样。
    杨华被他用清澈的眼神盯了一眼,心中突然有些畏惧,他干笑一声:“北奴马上就要来了,我们来过来接各位乡亲进太原暂避一段日子。”
    “你是谁?”那个书生见杨华衣甲鲜明,知道是个大人物,不敢过分,放缓语气问。
    “大胆,这位是河东……”杨华的卫兵大声呵斥。
    杨华一摆手示意他安静下来,笑道:“我是河东节度司杨将军麾下的一个都头,杨侯命我等过来坚壁清野,军务在身,就不多说闲话了,秀才,快快随我进城去吧。。”
    “这么说来,杨侯是有意防守了。”书生问。
    “大概是吧。”杨华笑了笑:“北奴有五万人马,我河东镇才五千,又多是新兵,出城野战没有任何胜算。”
    “那就好。”书生展眉一笑:“我听人说杨华是我大宋禁军第一猛将,我倒有些怕他杀敌心切出城浪战,反吃了金人大亏。太原扼守于山西心腹,太原在,宗翰定不敢南下东京。”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孤守太原总究不是个法子,又没有援兵,杨华也很头疼。”杨华不知怎么地,对这个川人很有好感,便耐下心来解释。
    “这一点将军倒不用担心。”书生笑道:“金人远来,粮道漫长,他们肯定会就地补给。太原历经战乱,人口逃亡一空。现在杨华又在坚壁清野,金军根本没地方补充去。依我看来,最多一月,太原之围不解自解。”
    “对,同我想到一处去了。”杨华笑了笑,说:“我只怕百姓们不愿随我进城,若一味用强,又怕激起民变。”
    书生又道:“这个倒不用害怕,百姓故土难离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听说太原城围城八个多月,城中百姓死伤过半,城中空出不少房屋和店铺。若真有心迁移百姓进城,何妨将这些房屋和资产赐予他们,并招募闲杂人等做工。人心逐利,只要有足够的好处,不须用强,百姓自己会进城谋生。”
    “可一时间那里有这么多工作给他们?”杨华听他这么说,心中一动,忙问。
    书生将手中戒尺扔掉,指了指杨华马鞍上挂地葫芦:“说得口干了,给点水喝。”
    杨华身边众人见他无礼,都面带怒色。
    杨华也不在意,将葫芦摘下扔了过去。
    书生接过葫芦喝了一口,笑道:“首先,你们不用担心,我算过了,现在整个太原府还有户口两万,人口六万人,就算这些人都由河东镇养活也花不了多少钱。至于给他们活干,简单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扩建太原。
    依我看来,太原现在实在太小,功能也很单一,只是一座单纯地军事重镇。不如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大一倍,建设商业集市。以山西地煤、铁、盐换南方的粮食和北地地骡马。虽然山西战乱不短,紧邻夏、蒙古、金三国,又有汾河水运之利。不出三年,河东镇当富甲天下。有兵有钱有粮,自可成我大宋北面之屏障。”
    “好!”杨华鼓掌,笑道:“书生,看不出来,你还真有几分本事。收拾一下,随我进城去吧,我要在杨华面前保举你。”
    “不用收拾了,我也是刚到这里没几天。这个村子的人早就死光了。这群孩子还是我从各地救回来地流浪儿,喊一声都会跟你走。老实说,就算你不来,我们也要进城去。粮食都吃光了,再不走可都得饿死了。”那个书生苦笑一声,拱手道:“至于保举,杨侯要向谁保举我?”
    “啊!你已经认出我来了?”杨华大觉吃惊。
    这个时候,教室的窗台和大门口都是孩子们的小脑袋。
    那个书生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过来,“这是李相写给我的推荐信。”
    “原来是李相的信。”杨华接过信,抚摩着信上熟悉的笔迹,眼眶有些发热:“李相现在何处?”
    书生笑道:“已经到豫章了,小生正好在那里游学,有幸与之一晤。那日,李相还即兴赋诗一首:皓魄半轮横道左,清光千古照江南。好句呀,好句!”
    杨华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李相身子可好?”
    书生道:“杨侯放心,李相健硕着呢。每餐能喝一斤酒,能吃一只羊腿。”
    “那就好,那就好。”杨华抹了抹眼睛:“对了,先生高才,不知尊姓大名?”
    “在下西川虞允文。”书生细长的身板一恭:“见过杨侯。”
    杨华忙跳下马去:“快起来,杨华盼先生久矣,快随我进城去。”
    “去你那里做幕僚也不错,不过,我这人不通军略,对于经济之类的杂学倒颇多涉猎。杨侯就让我主持新城吧,三年之内,我给你建一个繁华似锦的太原出来。”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内疚
     更新时间:2009…9…18 17:14:37 本章字数:3807
    很快,整个村子都燃起大火。为了不给金人留一根草,杨华等人同时动手把这里烧成一片白地,并将带所能看到的石头全扔进井水之中。
    还好,这里已经没有村民,倒没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虞允文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杨华依稀记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在三十年后好象做了南宋的宰相,并带兵打败了金国主完颜亮的侵略大军,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人才。
    不过,这家伙实在爱年轻了,在后世也不过是一个高中生的模样。若是在杨华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估计还在学习读书,平时打打游戏,打打篮球吧。
    再看看他站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一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模样,杨华不得不感叹:古人真是早熟啊!
    实际上北宋之时,虽然国家极其富庶,百姓因为营养关系,寿命比之五代已有极大提高,可因为卫生医疗条件的缘故,平均寿命也不过四十来岁模样。十六七岁,已经是个大人,需要负担起生活的重任了。
    得到虞允文固然让杨华欢喜,可眼前这个年轻人还不是三十年后的那个南宋宰相,具体能力如何杨华心中也没底。就目前而言,他只显露出经济和文治的一面,而文吏正是河东军最缺乏的人才。古松虽然是文人,可现在的他还像一个文人吗?至于关群,法家弟子,更擅长军略和权谋,让他弄阴谋诡计没问题,若叫他去当一个县令,估计会抓瞎。而张孝纯可不是他杨华的人。
    既然有李纲的推荐,对于李纲的眼光杨华还是非常信任的。所以,他有意让他将整个河东镇的行政事务都一肩挑起来。
    熊熊火光中,杨华微笑着问虞允文:“彬甫,看你情形来我太原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怎么不来见我?”
    虞允文淡淡一笑:“杨侯这段日子忙于与北奴作战,允文不懂军事,来了也帮不上忙。我见太原有不少孤儿流离失所,与其去你那里吃闲饭,还不如做些于国于民有益之事。”一边说,他一边指挥那二十几个小孩子帮他搬运书籍。
    其实,虞允文虽然年纪不大。却颇有几分名士的派头。他是四川人寿人,离三苏老家眉州不过百里。眉州一地自古文采风流,群贤汇萃,受他们影响,虞允文也是一个骄傲得不得了的人,骨子里有一种文人特有的傲气。
    若让他径直登门拜访杨华。心中却是大不愿意。自觉折了身份。
    其实。当初在豫章巧遇李纲时。当时李纲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不但学问极高。对各种杂学也有研究。正是军队所急需地人才。
    李纲是越看这个年轻人越喜欢。又回想起杨华那里。武将一抓一大把。但手下却没什么文治人才。便极力推荐虞允文去山西找杨华。
    老实说。虞允文内心之中还是很不愿意地。他今年刚**。自负才学出众。想走科举正途出仕。让他去给杨华当幕僚未免又**份。
    最后还是李纲说。今年没有科举。本来当今天子初登大宝要开恩科地。无奈山西战事悬而未绝。在宋金两国战事彻底平息之前。陛下估计也没开科取士地想法。反正你也要上京。不如先在太原杨华呆上一段日子。看能不能帮上些忙。等战争结束。直接南下去东京应试。也便捷。
    说到最后。李纲很严肃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彬甫怎可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这一席话说得虞允文大觉羞愧,加上李纲说得也有理。反正他也要去东京应试,不如先在山西等着,山西战役一结束,估计皇帝也该开恩科了。如果现在再回四川,到时候又从四川赶到东京,路途遥远,麻烦得很。
    于是,虞允文就顺取道隆德来到太原。这个时候,杨华正与完颜娄室在祈县大打出手,太原那边也找不到人。
    而且,就这么走上门去掏出李纲的推荐信,杨华也未必看重自己。
    所以,虞允文也不急,反到处收集流落在民间的的孤儿,集中在一起读书,希望通过这一招引起杨华的注意。却不想,今日果然将杨华吸引过来了。
    看到那群可爱地儿童,杨华心中一动,现在太原,这样的孤儿可不少,连续九个多月的大战,太原一地至少制造了上千战争孤儿,若都收拢在一起,从小培养,将来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无庸置疑。而且,孩子心思单纯,自然是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正好想他们灌输一些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理念。
    一念至此,杨华有些兴奋起来。他道:“彬甫,你不说这事还好,一说,我倒起了个念头。你能不能帮我看看现在太原还有多少无父无母的孤儿,都把他们找来。由我河东镇负责。这些人若没人管,只怕也活不了多久,怪可怜的。我不但要将他们养大**,还要找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
    虞允文面色一整,长揖到地:“杨侯慈悲为怀,我替这些孤儿谢过。如蒙不弃,虞允文愿做他们的老师。”
    杨华哈哈一笑,扶起虞允文,说:“彬甫要做老师自然最好不过,但光你一个人还不够。不但你,我河东镇地各官各将都要定期为这些儿童讲学,我要把他们培养成文武全才的,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很快,太原的坚壁清野取得了极大效果,两天之内,太原方圆百里之内的石头都被弄进城去,运不走的就地掩埋,所有山林被被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所有房屋都被通通推倒,所有粮食和牲口都被送进太原城中。
    其中,杨华尤其强调必须把石头和树木弄走。若落金人手里,将来守起城来可就麻烦了。
    上一次宗翰进攻太原时制造了几十台投石机,日夜不停地把炮石射进城来,给守军造成了很大伤亡。八个月地围城战,太原附近再找不到一快比拳头大的石头。
    至于树木。更是制造攻城器械的主要原料。云梯、冲车、鹅车、投石车都需要大量的原木,而这种东西宗翰又不可能千里迢迢从云中带过来。
    在所有攻城器械中,最重要的就是投石车。这东西地投射原理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巨大地杠杆,春秋时已经开始使用,到隋唐时变成攻守双方最重要的武器。
    宋代抛石车按组成杠杆地杆数划分轻重级别,几杆就称为几“梢”。重型的五梢和七梢。需要一百五到二百五十人拉绳,抛射上百斤地石弹,多用于守城。
    中型抛石车有的装有四轮,可供野战使用。而最轻型地只需两人拉放,石弹仅一斤重,虽然弹丸不大,但击中人也会致残,击中要害也能致命。
    现在。金人已经尽得辽地,俘虏了大量的辽国汉人工匠,这种先进技术自然就被他们获得了。在上次开封保卫战时,郭药师的部队甚至使用当时最先进地对重式投石机。
    北宋末年是冷兵器战争各种战法和技术的最高峰,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使用让战争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在百年之后的南宋襄阳大战中,蒙古人甚至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襄阳炮。曾投射了将近两百斤的大石,将地面砸出一米深的大坑。
    杨华无法想象,一旦宗翰死心要拿下太原,一夜之间在城外建起上千架炮车,到时候将是何等光景。
    以粘罕的疯狂。他肯定会这么干地。
    炮兵乃战争之神。虽然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但投石车的大量使用在激烈的攻城战中。还是发挥出让古人难以想象的威力。
    作为一个现代人,杨华知道其中的厉害。
    这次出城为时两天。因为在河东镇控制的范围之内,也不需要多少护卫。杨华索性让虞允文带队去接收那些失去父母地孤儿子。自己则只带着两个卫兵四下巡视。一路上,到处都是拖家带口的百姓,滚滚而来,又迤俪而去,哭声喊声不绝于耳。在百姓的身边是如虎似狼的河东军士兵,一个个面露凶光。
    百姓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肩膀上都扛着家什,反是能搬走的,一针一线都不肯丢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