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行-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相,金兵快要进攻了。”何灌将军站在土围上,用恭敬的态度对身边一个穿着紫色官服的中年人说。
    很显然,他身边这个清俊男子就是开封防御的总指挥官、大宋王朝尚书右丞,帝国政治运转的中枢要臣。
    终于见到了自己所景仰的李纲,大家都有些激动,就连杨华也不禁有些激动。他同众人一起躬下身去大声道:“见过李相,见过何帅。”一双眼睛却悄悄抬起端详起这个抗战派的领袖。
    几乎整个中央禁军的将领都来了,在一片铿锵的铠甲中,一个面容有些憔悴的中年人眼皮浮肿地盯着远方。听杨华等人喊,将头扭过来,略显疲惫的眼神突然锐利起来,“军中不用虚礼,都平身吧。”声音不大,却字正强圆,在一片纷杂的噪音中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北宋人因为营养关系,个子都十分高大。在中国历史上,唐宋经济都是世界第一,百姓生活非常富足,日常多以肉食为主。就拿宋朝皇宫的膳食消耗来说,一个禁中,一年的消耗就达一万头羊、一千口肥猪的地步。至于普通小康之家的菜篮子,更是餐餐有肉。强盛的国力反映在普通百姓身上,高大汉子更是常见。据说,唐太宗的一个妃子身高就达到惊人的一米九十。
    中国人的瘦小始于明,一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间困苦;二来,百姓的伙食也逐渐转变到以素食为主。
    北宋之时,身高一米七十以上者才进入禁军当兵。禁军为了吸引身体素质过硬的兵员,甚至采弄出一个非常奇怪的规定---身高同军饷挂钩。----长得越高,拿的工资越多。颇有些矫枉过正的味道。
    因此,即便是一个文士,李纲也长得雄壮魁梧,更像武将一些。他随意地站在那里,目光开合间有两道精光射出,被他炯炯双目一扫,一众武人都禁不住悄悄低头,很有些光芒夺目的味道。
    说完这句话,李纲突然将目光落到杨华身上,就此定住,晶莹的眸子定成一线,如同两到尖锐的芒刺,“你就是新任的龙卫军指挥使杨华了,能够以从八品的武义郎出任一军之主将,你算是头一份了。被何将军看中的人想必有一些道道。听人说你是一员勇将,可是真的?”
    杨华被这两道目光一盯,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他本是一个现代人,自来就是藐视权威,随意惯的的人。再说,以前在电视新闻上见大人物见得多了,自认为不是怯场的人,可今天被李纲这么一问,内心之中顿时不那么自在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沉稳地回答道:“小子正是杨华,本是一个小小的步兵都头。蒙何帅错爱,升职为龙卫军统领一职。倒不是末将有什么本事,实在是龙卫军只剩小子这么一个军官。这支禁军又是何帅一手带出的劲旅,雷将军英勇殉国,大帅不忍心看到这支部队就此解散,这才让末将军权代指挥使一职。小子自知德行微薄,无功无劳。只待将来龙卫军重建,便退位让贤,当不起李相的有个勇字。但小子却有为国为民杀身成仁的决心。”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说到后来,连他都被自己感动了,心中有一股血气涌动。
    一提到禁军前几日的大溃,和雷彦兴的阵亡,再看周围,众禁军将领也是一脸悲戚,连一直面色木然的何灌也是满面沉痛。
    杨华心中突然有些得意,自己本不善言辞,想不到被李纲尖锐的目光一盯,竟超水平发挥出来。只可惜身后的古松小声冷哼,语气之中带着一丝讽刺。杨华大惭之余也有些恼怒,这家伙太他娘的迂腐了。老子升官你不也跟着沾光,感激我还来不及,怎么却唱起了反调?
    “怎么当不起一个勇字?”李纲突然大喝一声,声若雷霆:“杨华,我听说你以一百步兵击退女真四十骁骑。在汲县又与雷将军一起在敌阵中三进三出,冒死烧了黄河浮桥,阻敌于黄河北岸,为开封防御争取了五天时间。如此大功,不是勇还能是什么?也只有我大宋中央禁军才能出这样的勇士。你当不起,谁还当得起?”说到后来,李纲的声音一字一顿,竟如海啸一般轰隆而来。
    杨华的这两次胜迹算是中央禁军出汲县以来唯一的亮点,李纲肯定杨华的功劳,实际上就变相地表明了朝廷的一个态度----禁军还是国家最可依靠的力量之一。
    想通这一点,中央禁军中众将军都欢呼一声,“当得。”
    就连何灌也嘴唇微微颤抖,眼睛里的两颗老泪终于落了下来。
    杨华心中更是得意,正要说些什么,眼角突然一闪。他看见,李纲郑重的表情中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嘲讽。
    一道冰水浇在心上,杨华立即明白其中原由。李纲肯定自己的功劳其实不过是看在禁军面子上,做为东京军事行动长官,何灌这支禁军虽然残破却是京城唯一有战斗力的部队,自然要纳入整个防御体系当中。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中央禁军的肯定,也即是对整个武官体系伸出善意的橄榄枝。
    从这点看来,李纲的政治艺术并不像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刚直不阿,宁折不弯,能够做到宰相一职的人,政治能力自然极高。
    想通这一点,杨华脑筋急转,他也知道,李纲其实对自己是很不以为然的。自己烧桥之举虽然无奈,可置黄河以北一万多宋军于不顾,人品上却要被人家看低一头。
    他本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乱世即将来临,没有什么比手中直接掌握一支部队更有力的东西。只有军队才能让自己在这个乱世活下去,而不被别人屠杀。
    如果不能过这一关,他这个指挥使也做到头了。他先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都头,在军中毫无根基,随时都有被别人取代的可能。
    正文 第五章 开封防御第一战
     更新时间:2009…9…18 17:08:25 本章字数:3266
    第五章开封防御第一战
    想通这一点,杨华定下心来,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将头抬起,与李纲炯炯的目光碰在一起。。2。不卑不亢地回答:“谈不上勇,末将不过是尽一个武人的本分而已。”
    李纲有些惊讶于杨华的桀骜不逊,在做宰相之前他任过一县县令、太常少卿,到兵部侍郎后才真正成为高官。在先前他虽然地位不高,可因为人刚直,其身守正,威严自生,一般人都不敢同他对视。就算是被自己一手扶持而起的皇帝也对他畏惧三分,却没想到眼前这个地位低微的小子见了当朝宰相居然不怵,目光中还得点挑衅,恩,倒有些意思。
    李纲突然一笑,“杨指挥使。”这次,他直接称杨华的官衔,以示郑重,“你觉得,武将的本分是什么?”不用猜,这小子一定来一通为国为民的大道理,这样的道理他这几天以听过不少,说者无心,听者也不放在心上。
    杨华淡淡道:“武人的本分是不怕死。”
    “哦!”李纲眉毛一杨,这个说法倒是新鲜。
    杨华:“今日的宋军之败败于武将怕死。大宋以厚禄养军,军人以拿刀枪为职业。在他们看来,从军不过是一个谋生的职业,却没有丝毫为国而死的觉悟。一遇危险,自然不肯出力杀敌。若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何愁北奴不灭?”岳飞同学对不起,剽窃你的口头禅了。
    杨华这一席话正好说中宋军不肯出力死战的原由,既然从军只是一个职业,大家都是打工者。东家不做做西家,不就是换个老板而已,一样是赚钱过活,哪里有去送死的道理。如此一来,军官要想驱使士兵上阵冲锋却有些困难,若用强力,军队立即哗变了。此风承接于五代的府兵制度,军中各部待遇不一,一但粮饷不继,立即骚乱。到最后,一个势力庞大的节度使实际能够依靠的也不过是府中的精锐牙兵。至于宋时,士卒对国家君上的忠诚那是半点也无。
    这也是禁军制度崩坏的源头。到南宋时,军中各将见禁军不可用,这才开始招募良家子为兵,就地征收钱粮,以乡民守乡土,这才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称谓。
    众人想通这一点,都心有戚戚,一脸沉闷。
    “那么,你觉得你们禁军现在还不怕死吗?”李纲知道杨华说得在理,很不客气地问了一句。
    “大年初一前,我禁军有家室牵绊自然是怕的了,现在有家归不得,自然不怕死。背后就是开封,若不出力死战,城一破,家人沦为女真奴隶,我等即便是死,也无颜去见祖宗。”杨华大声说。
    “说得好,我等皆愿出力死站!”众军官都大声呐喊。
    李纲神色激动起来,说到底他也是一个性如烈火之人,大声道:“说得好,有诸君在,开封不会陷落,北奴必脎羽而归。我虽是文官,却也不怕死!”
    杨华镇定地将目光收了回来,保持恭敬的肢势,心中却是大汗,这一关,自己算是过去了。
    “呜!”牛角号凄厉地吹响,金人开始进攻了。
    郭药师的大军约莫一万来人在牟驼岗前列出十来个方阵,每阵之前都站着一个军官,大声地用各式各样的语言进行战斗动员。一时间汉语、契丹语、蒙古话、奚族语响成一片。简直就是一个八国联军,这也是辽队特有的现象。
    “辽贼来了,李相还是退下暂避一下,等我打退敌人进攻再请相公上来观军。”何灌客气地说。、
    众将也纷纷上前恳请李纲暂避片刻。
    “不。”李纲摆摆手,“我就站在这里。刚才不是说过,我李纲也不怕死的吗,怎肯食言而肥,倒让你们笑话。今日我出城的主要目的是看你们中央禁军的军力究竟如何,还有什么比看你们取得一场胜利更要紧的?休要多言。”
    众人还要再劝,李纲大怒,“尔等都是军中大将,现在敌寇就要进攻,你们不去指挥作战,反来这里陪我这个老头子做什么?”
    何灌见李纲说得严厉,手一挥:“都下去掌握部队。”他朝李纲一拱手,“李相,我们就在这里观战吧。”
    “如此甚好。”
    杨华到也佩服李纲的勇气,也告辞欲退。说起来禁军元气还没得到恢复,目前也能坚守在土垒之后,反击那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自己手头的三百不到兵力虽然精锐,却多是刀手和长枪手,用来守城也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回去睡觉来得自在。
    “杨将军你且等等。”李纲眼皮一翻突然喊住杨华。
    杨华一楞,“不知李相还有什么指示?”
    李纲,“听说你龙卫军三百士卒装备齐备,士气高昂,可是真的?”
    “将士门都枕戈待旦,恨不得早日上战场呢?”杨华随口敷衍了一句。
    正在这个时候,郭药师队开始进攻,战争从一开始就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也吸引了李纲的注意。他将头转了过去。
    杨华自然不敢离开,只得陪在一旁,同李纲、何灌一起仔细阅读起战局来。
    “蓬蓬!”声中,郭药师手头的几辆对重式投石机又开始发射了,这回他们换上的是实心弩石。几颗巨大的人头石呼啸着在天上划过,砸在城墙上,腾起片片烟尘。
    弩石虽然不多,自然砸不到什么人,可偏偏有一个倒霉的宋军被当头劈中,来不及叫一声就被砸得粉身碎骨。黑色的血沿着黄色的土墙向下流淌。
    牛角号更是响亮,成队的辽军排着整齐的队列铺天盖地而来,脚步声整齐划一,一声声如闷雷敲在宋人心上。
    队伍的前是十几辆蒙着牛皮的木车,顶端是一根装饰着黑铁羊头的的大圆木。在十几个士兵的号子中,木车沉重而不可阻挡地向前推进。
    更离谱的是,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矗立着几辆高大的楼车,车上的望台上站着四个赤膊的健士,每人都背着一只箭壶,手中的大弓虽然柱在地上,却已高过肩膀。
    杨华喃喃道:“至于吗,不过是一个土围子,弄这么大动静。看来,郭药师还是很忌惮我中央禁军的。
    听到他的话,李纲摇了摇头,“未必。开封城市方圆四十来里,何处不可攻城,杨华你不要被金人蒙蔽了。”
    杨华心中奇怪,却不好出言询问。
    正在这个时候,郭药师大军已经推进至何灌大营前五百步。宋军士气不高,装备不全,自然没出营野战的兴趣。
    楼车上的弓手开始射击了,他们手中大弓一震,平射的长矢如电而来,土墙上众宋军竖起一排尖头大盾。劈啪撞击中,盾后刀手都同时将头藏到后面。
    “射击!”沉默推进的大军突然一顿,几中不同语言的喊声响起。超过七千弓手同时仰天射击。“咻!”一声,天变黑了。
    “长弓,长弓!”土墙后,宋军都恐怖地大叫起来。七千弓手,十轮射击也不过半壶箭,却有超过七万支箭落到宋军阵地上,暴风骤雨也不过如此。
    在无尽的箭雨中,两千重甲步兵随着沉重的冲车缓缓前行,至始至终,宋军都被敌人的箭雨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阻击敌人的重步兵了。
    墙上的何灌和杨华等人神色同时一黯,这辽国部队用的是标准的宋军战法,就连装备也是一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窝囊的事情吗?
    再看看辽军阵中,至少有九成以上是汉人。在靖康之前,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领之后,当地汉人已被异国人统治百年,内心中已没有所谓的民族概念。因此,旧辽国人口中九成以上都是汉人,对大宋却没有任何认同感。
    在他们心中,北方的汉人是北汉,而南方大宋的同族不过是南人,与他们分属不同的民族。
    ps:祝各位书友端午节快乐;加更一章。请大家投推荐票支持;谢谢!
    正文 第六章 计划
     更新时间:2009…9…18 17:08:26 本章字数:2615
    “郭药师的部队很强啊,何将军,我军能抵挡住他们吗?”李纲见金兵的这次进攻声势浩大,不禁有些担心。。他虽然贵为当朝宰辅,却喜怒外现,完全没有宰辅的深沉。这大概是性格使然吧。
    “李相放心,敌人这次只是诈攻。”何灌耐心地解释说:“我禁军设置了防御阵地,敌人若要硬冲,却要付出极大代价。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吾观郭药师这次攻势只出动了一半人马,总数也不过完余。我军却有三千,又依凭坚固堡垒。金兵又没带大量攻城器械,兵力也不足,大概是来做试探的吧。”
    “哦,如此说来倒不用担心。”李纲舒了一口气。
    事实果如何灌所说的那样,在经过短暂的骚动之后,宋军很快在军官们的约束下恢复好秩序。敌人的弓箭的杀伤力毕竟有限,在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之后,倒也给他们造不成太大杀伤。金兵这十轮漫天仰射之后也没了力气,随着金人弓手的停火,天空为之一亮。再看宋军阵地,土墙、拒马、栅栏上满是白花花的长矢。
    金兵的这次箭阵让宋军损失上百,受伤的士兵躺在地上大声叫着。身边的战友手忙脚乱地解开他们身上的铠甲,帮着拔箭止血。
    借此空隙,禁军开始做反击准备。忙碌的士兵将滚石擂木送上土墙。在上面,十几口锅依次排开,烈火中,锅里的金属液体沸腾翻滚。
    “呼!”宋军几台小型投石机发射了,拳头大的石头强劲射出落到对面整齐的人群中,中者无不脑浆迸裂。
    “射!”禁军的弓手也开始反击,虽然强度同金兵相比有天壤之别,可敌人的队型实在太密集,几乎不用瞄准,每一箭下去就能毫不费劲地射中目标。
    但是,金兵也没闲着。楼车上的光着上身的弓手找到目标,拉圆了硬弓朝宋军弓弩手射来,只片刻就将十来个宋人放翻在地。北宋禁军的气势为之一堕。
    好在这个时候,大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