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行-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面大汉目光中带着凶光,他缓缓地抽中河东军官特有的横刀,指着欧阳澈脖子上的那条突突跳出地大动脉,沉声问:“茂先公,杀不杀?”
    看他抽出刀来,观礼台上的众文官都心中一惧,齐齐地颤了一下。
    杨华高高举起手掌,良久才一笑:“算了,我同德明是老朋友了,怎能下此狠手?”
    “是。”青面汉子收起横刀,恭敬地退到一边。
    杨华一把将欧阳澈从地上提起来,笑道:“德明,先帝没有子嗣,兄终弟及。按照皇家的规矩,立嗣以嫡、以长,而后才以贤。王是嫡子,又是康王兄长,本应该承继大统。你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连这简单的人伦君臣礼仪都不懂?你回去吧,对李相说,我天承朝才是赵宋正统,请李相休要自误。我与他情同父子,一旦兵戈相间,情何以堪?”
    一说到兵戈相见,杨华加重语气:“我河东军吊民伐罪,若那赵构一意孤行,我当亲帅十万虎贲直下动静。”
    欧阳澈:“茂先,你真不杀我?”
    杨华冷笑:“你是使者,将来在战场相见,杨华手下绝不留情。”
    说完话,他放开欧阳澈,大声对李良辅道;“李大人,我等去见天子吧。”
    李良辅看了拓拔山岳一眼,心中暗自有些高兴。看来,天承朝和建炎朝的皇统之争已到白热化的程度。最多三个月,一待秋收,两个阵营地宋人就会在河南大打出手。
    河东军虽强,却也无暇西顾。
    如此一来,自己这次来河东应该有一个让大夏皇帝和上层满意的结果。至少,可以逼他们承认西夏国所占领的陕北城池,承认以前宋金两国所签定地一系列和平条约,甚至还可以索要更多的岁币。
    想到这里,李良辅甚至打算在回国之后,建议党项上层趁这个机会发兵关中,再干一票大的。
    脸上的刀疤又开始发麻,李良辅伸手抓了几下,却怎么也搔不到痒处。
    等阅兵部队整齐地开出城去,杨华这才带着百官和李良辅、拓拔山岳一众西夏使节进了皇宫。
    城中百姓张灯结彩,庆贺新君登基,到处都是涌动地人头,看起来热闹非凡。在其中,拓拔山岳嗅出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太原百姓实在是太年轻了,大部分都是十六到四十岁的青壮,老人和妇女极少。而这些青壮一个个看起来都是肌肉发达,营养过剩的模样,显然是经过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见拓拔山岳满面疑惑,李良辅一笑,说:“山岳,别担心,太原饱经战乱,大量西军残余退入城中,各地流民也都来了,老弱妇孺也没办法在这样的战乱中生存下来,太原城中地青壮自然很多。
    “不管怎么说,河东应该是我大夏国的好邻居,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如此。”李良辅下结论。
    “可……我总觉得有些担心。”拓拔山岳微皱着眉头,心神好象有些恍惚。
    赵楷地皇宫本是从前的太原知府衙门,看起来有些简陋。很多房屋还铺着麦草,围墙也有些裂痕。为了筹备新君登基,杨华特意命人将皇宫周围地两条街拆了,在地面上铺上青石板,如此一来,皇宫倒也显得庄严肃穆。
    宫门有一个十六岁左右的太监带着一群内侍等在那里,因为太监没胡子,因此,这个内侍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孩子。而且,最令李良辅感到不可思议地是,他中还抱着一头雪白的波斯猫。
    见众人走到宫门前,太监微微一笑,大剌剌地说:“依靠规矩,大家都把兵器交给咱家吧。”
    众人都纷纷将手中的兵器递过去。
    轮到杨华时,小太监一翻白眼:“陛下有旨,杨将军可带剑。”
    “黄公公,你的猫不错。”杨华一挥袖子朝前走去。
    “别想打我的主意。”小黄公公有些生气,跟屁虫一样追上去:“我但凡有什么好东西,你就叫小陀螺过来讨,你都是国公了,怎么老同我这个小黄门过不去,你好意思吗?”
    “乱七八糟的!”李良辅不住摇头。河东军虽然军威雄壮,但其他地方看起来却很是古怪,有一种草台班子的味道,心中不禁又松了一口气………………河东,不过是一个由军阀扶持的小朝廷而已,武强文弱,事行无度,不足为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虚实
     更新时间:2009…10…14 17:07:47 本章字数:7408
    承皇帝的皇宫本由前太原知府衙门改建而成,厅堂现在又涌进去这么多文武百官,顿显得十分拥挤。
    官员们都挤在一起交头接耳,皇帝继位没几天,新朝官员成分复杂,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认识,加上杨华本人又是军汉出生,为人放达,不是那么讲究礼仪。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于是,大家也都很随便。一进大厅,相互引见的,彼此寒暄的,吵成一片。
    李良辅心中好笑,他定睛朝御座上看去,却见上面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皮肤显得有些苍白,这大概就是天承皇帝赵楷吧。
    赵楷失神地看着下面哄闹的群臣,有些莫可奈何的样子。
    仔细一想,李良辅很快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新君刚登基,还没建立起自己的班底。百官中,以前的靖康老臣资历摆在那里,未必把皇帝放在眼里;而河东将领只听杨华的。新朝要想理顺人事关系,尚需很长一段时间。
    大概是看下面闹得实在不象话,皇帝的心腹赵明诚再按耐不住心头的怒火,他大喝一声:“陛下面前,你等闹成这样,成何体统?”
    可惜,他以前名不见经传,在一众宰相中威望最低,虽然喊得声嘶力竭,表情也庄严肃穆,却没有人理睬。
    “臣,右金吾卫上将军检校太师许国公杨华参见陛下。”杨华大步走向前去,一作揖。声音也不大,但穿透力极强。刚才还闹成一团地大殿静下来,所有的官员都屏住呼吸看过去。
    “杨爱卿免礼。”皇帝手虚虚一扶。
    “谢陛下!”杨华顺势直起身来,手按刀柄大步朝御座走去,一双牛皮靴子敲在地板上,响亮异常。
    “啊!”这个时候。李良辅突然听到大宋皇帝发出一声不为人所察觉地叫声。在仔细看去。御座上地那个年轻人用恐惧地神情看着杨华。
    杨华一拱手:“恕臣无礼。”说完话。他转身对着众官朗声道:“今日有夏国使臣前来进贡。此乃圣上德行所至。乃我大宋声威播于四海。”
    他越说声音越大。声音在这间并不大地殿堂里激起回音:“夏国使者。献国书!”
    李良辅忙收摄心神。带着拓拔山岳将国术呈了下去:“恭贺大宋皇帝陛下登基!”然后说了一番宋、夏乃兄弟之邦。当永结盟好。还望陛下赐下岁币云云。
    一个小太监接过李良辅手中地国书。递到皇帝手边。
    大宋皇帝地身体颤得更明显了。他连连摆手:“别给我。别给我……”大殿中。所有人都惊得呆住了。
    杨华在旁边一皱眉头:“陛下,你是天子,应该自称为朕。”
    “朕……朕身子不好,一应大事还请杨将军做主吧。”
    “陛下保重龙体。”杨华眉头舒展开来,他一把抓过那个太监手上的国书,看了两眼,然后对李良辅说:“我也有意同夏国结盟,岁币一事比照成例,至于关中战事,我国的意思是,立即停战,以两**队的实际占领区为界,待将来重新勘定国界。我国的条件是,夏国必须开放两国之间的集市,开放马市,向我国输送战马。”
    李良辅恭敬一拱手:“来的时候,我夏国皇帝交代过,马市可以设立,但数量上应有所限制。宋金两国正在交战,若输入战马过多,怕会引起必要的纠纷。”
    “恩。”杨华点点头:“也好。”
    所完话,他转身对皇帝赵楷道:“陛下受了风寒,还是早些回宫安歇了吧,一切有臣在,勿忧。”
    下来之后的事情就是两国地外交人员的相互扯皮,相互琢磨了。忙了一天,宋、夏两国总算草拟出一个和约,等到双方签字用印,已是傍晚。
    拓拔山岳没想到事情居然如此顺利,他本以为至少要在太原呆上一段日子的。可没想到仅仅一天就谈成了,这让他心中有些不安,总觉得杨华在搞什么鬼。
    当他把这种担心说给李良辅听时,李良辅摸了摸脸上的伤疤,不屑地说:“杨华,不过是一个跋扈的军阀而已,新君又是傀儡,朝局一片混乱。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只怕都放在赵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我国。不过,如此也好,也算是有一个圆满的结果。明日在再太原呆一天,后天就回国去吧。”
    拓拔山岳还是有些心思重重的模样:“真按照那个和约,我国每年要向太原输出上好战马三百匹,河东军本就强大,再给他们战马……”
    “哈哈,山岳你就放心吧。”李良辅大笑:“什么叫上好战马,有一个标准吗?到时候弄些驮马给他们就是了。”
    “这……”拓拔山岳无奈地笑笑:“只怕河东人不是那么好哄骗的?”
    “我管他呢!”李良辅突然想起一事:“山岳,你打听到关群地消息吗?这家伙是个难得的人才,一直都被杨华依为左膀又臂。河东军有今天这个成就,同他有很大关系。可为什么却被杨华羁押起来了呢?”
    “关群的确当得起人才二字。”拓拔山岳道:“河东军的壮大依靠的是关群的智慧和赵明堂的练兵手段。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可奇怪的时候,关群一直没带兵,也没实际的权力,在杨华阵营也不招人待见。这大概和他是辽国降人有关,河东军用人很讲究资历和出身。这次关群把赵楷从东京弄到太原来,其实是他自作主张,事先杨华并不知道。你想,杨华是多么跋扈的一个人,怎能容忍他背地里乱来。”
    “原来如此,难怪了。”李良辅大笑:“若换成我是杨华,早一刀将关群给宰了。”
    “杀倒不至于。”拓拔山岳说:“关群此人有才无德,只能限制使用。”
    “好了,不说关群地事。这次出使。也算圆满,准备一下,我们尽快回国,在两国正式停战之前再干一票。”李良辅笑着说:“今年我夏国又是个大丰收,但因为关中战事,我国的茶、盐、丝、布匹等物资匮乏,再不弄点,各部都
    来了。”
    杨华的住宅中灯火通明,几乎河东军地核心人物都过来了。
    “宋夏两国依庆历和议旧例: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五万两、绢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两国开放边境市场,允许两过百姓互市。即日起,两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以实际占领线为边界,约为兄弟之邦,永世和好。”赵行德手捧着和约抄本,慢慢说着。
    屋中众人都在小声议论,反倒是杨华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行了。”古松轻轻地提醒赵行德:“这抄本大家都看过几次,不用再多复述一遍。茂先公的意思是想问问大家,夏国究竟打不了,如何打?”
    “这事我看难。”赵明堂是挖苦道:“我河东兵有多少人马,人家党项有多少人马,这点人过去,还不够人家塞牙缝。再说了,关中还得用兵,赵构那里可不会闲着。古老兄,我又不是神仙,可变不出那么多兵来?”
    杨再兴冷笑:“老赵,你怕党项人,我可不怕。要不你地龙卫军留在山西,我捧日军自去攻打兴庆府。”
    李鹞子:“党项多是骑兵,没我游奕骑,你捧日军单独去夏国就是送死。”
    曹亮:“俺可不管,这次去打西夏,谁落下了俺,俺同他拼命。”
    杨志不住拱手:“各位将军,你们还是安静些吧。打还是不打,还不由茂先公一言而决。我大宋刚同党项签了盟约,现在又去打,是不是有些不妥?”
    杨再兴对杨志喊道:“喂,那个青脸汉子,你是不是也怕党项?”
    杨志见杨再兴无礼,沉着脸道:“我觉得赵明堂将军说得有理,我河东军兵力薄弱,要想进攻西夏,实力不足,风险太大。”
    杨华缓缓睁开眼睛“闹够没有,不管是打还是不打,国与国之间都没有仁义可讲。即便不打,有党项这么一个强大地邻居在身边,我等也不能酣然高卧。就拿党项人当假象敌推演一下,看有没有机会吃下他们。”
    杨华这一开口,众人都安静下来。
    “长期以来,我大宋之所以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究其原因是因为丢失了北方马场。先有燕云十六州,然后是河套牧场。即便我宋军步兵再勇,也只能打击溃战而不能全歼敌军。原因很简单,我们没马,无法追击敌之溃兵。这种情况一天不得到改变,我大宋一天不能解除来自北方地威胁。”杨华郑重地说:“现在,我河东镇东面是一团乱麻的河北和强大金国。要想取得产马地,只能向西。为子孙计,宋夏两国早晚有一仗要打。
    ”
    “正是如此!”杨再兴等人都兴奋地叫出声来。
    “迟早,迟到什么时候,早到什么时候。”赵明堂还是一股讥讽地语气:“反正不是现在,现在我河东军,陌刀队一千五百人,游奕骑一千人、捧日军九千,加一起不过一万多人,地方各州府厢军乡勇也不过一万。一但同党项开战,还得冒着被赵构夹击的危险。到那时腹背受敌,败亡可期也。”
    “我河东军天下无敌,怎么可能败亡,赵明堂,你这是胆怯。”杨再兴继续叫嚣。
    赵明堂终于有些发怒了:“小杨将军,说话请客气点。”
    “我只对勇士客气。”
    “都住口!”杨华怒喝一声:“吵什么,都听我说。”
    他斟酌着语气道:“老赵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进攻党项的确要冒很大风险。可不进攻,我们的风险更大。”
    赵明堂有些不可理解:“这话怎么说,怎么不进攻夏国,我军风险更大呢?”
    杨华咬着牙说:“因为河东在经过今年的大雪灾之后,将颗粒无收,如果再不以军就食,大家都得饿死!”
    “啊!”听到杨华这句话,所有地人都惊得呆住了。
    河东军地将军们都是一群纯粹的军人,成天只想着打仗,对于地方政务却不怎么放在心上。军队一旦缺少物资,直接问文官们要就是了,谁管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
    听杨华这么一说,大家仔细一想,才发现河东镇的财政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虽然在击败完颜银术可地围城军队后,部队得到了大量的粮草和牲畜。可接连半年的军事行动,再加上太原城中又有这么多人口,早吃得七七八八。而那些大牲畜又不可能宰了吃肉,每养一天,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今年地天气特别寒冷,冬小麦几乎都被冻死在地里。而且,河东镇的军民比例已经达到惊人的一比十的地步。如果不出意外,秋收之前,太原将迎来一场饥荒。
    看到众人傻眼的模样,杨华心中叹息:武夫,河东镇怎么都是一群武夫。看来,引进大量的文官势在必行。
    曹亮突然说:“要不,我们去打河北,打河南?”
    话刚一说出口,他自己先不好意思起来。河北、河南也饱经战火,估计也没什么收成。去那里,不一样要挨饿?
    杨华叹息一声:“事情怪就怪在这里,偏偏夏国今年地庄稼长势喜人,不去抢党项人,难道还去抢比我们还穷的河北?现在的河北、河南,千里无人烟,去那边有意义吗?”
    “是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李鹞子站起身来:“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夏国有富饶的河套平原、银川盆地,有肥沃地土地,富饶的牧场,天予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