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行-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云龙苦笑:“末将是骑兵军官。没带过大兵团。再说。银川军那群渣滓。除了于将军。没人镇得住。”
    “是啊。是啊。”李鹞子气冲冲地站起来:“梁云龙是我地得力干将。游奕军离不开他。别想从我这里挖人!”
    “我……还是我来干吧。”于忆无奈地说。
    “哼,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还同我讨价还价了?”杨华哼了一声:“给你半年时间,秋后,我要看到大量的战马。”
    “这才安置了一万人,俘虏军可有十万。
    ”赵行德斟酌着语气说:“且,现在我军又在银川抓了七万守军,这么多人如何安排,大人还请示下。”
    杨华一拍脑袋:“我倒忘了还多出七万人来。这样,所有地人都解散,解送回原籍,编入地方厢军。”西夏亦军亦民,有点北宋乡军的意思。与其让这么多人呆在银川,还不如都放回去。一来春耕就要到了,地里还需要劳动力,二来也免得他们再生事端。反正这些家伙也都抢够了,应该有心回家过年去了:“高昌那里拨些银子下去,行德,你亲自负责遣散军队。”
    “是。”赵二人同时点头。
    “好了,我现在说说夏过并入我大宋之后,行政区如何划分。”杨华也不同大家商量,直接说:“夏国的左右厢自然不能保留,左厢作为夏地的产量区和产马地,独立出来作为一路。名字就叫宁夏路好了。”
    北宋地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军、县五级,其中路相当与现代的省,府、州、军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夏地实在太大了,有必要划成两路,以便于管理。
    “宁夏,好名字。”关群击节道:“有我河东军镇守,夏
    。”
    众人也都纷纷说这名字取得好。
    杨华接着说:“至于夏地的甘、凉、沙等河西走廊地带,加上六盘山、西安州,我打算合在一起,并为一路,名字就叫甘肃路吧。”
    关群笑道:“主公,沙、甘两州可还在党项人手中呀。”
    杨华轻蔑地说:“就那三万人,我还不放在心上,也没时间去收拾他们。我河东大军即日将南下关中。到时候,就调刘琦他们去经略甘肃路好了。席贡他们也太无能了,居然拿张浚一点办法没有,他们不行,我亲自去。
    ”
    一说起关中战事,众人心中都有些不快。同河东军在宁夏高歌猛进不同,关中现在还一片烂,吴敏他们被张浚吃得死死的,被分割成华县和陕北两大块,互不呼应,进退失据。
    大家商量了半天将来如何管理宁夏,却将李乾顺给忘记了。
    实际上李乾顺虽然答应无条件投降,可现在还缩在皇宫里。
    在河东军诸将看来,他已经被重重包围,缺衣少食,手头只有七千毫无战斗力毫无斗志的侍卫,已经不能影响大局了。
    良久,赵行德这才提醒杨华是不是该接受李乾顺地投降了,并且对李家宗室也要做出适当的安排。
    杨华想了想,因为他对这个时代地政治还不是很了解,难得用商量的语气对赵行德和关群说:“行德、关群,我是这样想地。在接受李乾顺的投降之后,去掉他皇帝地称号,贬为河间王。把他和宗室贵族内迁太原,就地看管。”
    “本应如此。”关群点头。
    “大人吊民伐罪,党项本为我大宋藩属,早就该去除皇帝称号了。大人承天意,顺民心,想那李乾顺也是心悦诚服吧。”关群也同意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他跪在杨华身前,用激奋的语气说道:“大人为我大宋开疆拓土,立旷世未有之大功。宁夏自唐末割据,迄今已一百多载,今日终于回归我朝,全仰仗大人一己之力。大人一心为公,淡泊名利,至今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节度使,即不是宰相也不入枢秘,朝廷如此对待功臣,岂不让忠义之士心寒。请大人启奏皇帝陛下,进夏王之位。”
    说到这里,赵行德双目泪流:“一想到朝廷如此对待大人属下……属下就心如寸割,夜不能寐啊!”
    听他这么说,众人慌忙跪在地上,大声说:“请大人进夏王之位。”
    杨华傻了眼,良久才道:“你们……你们这是在逼我呀。我只不过是想为国家,为民族多做一些事,个人的名利却不怎么放在心上。若被封王,传了出去,天下人该怎么看我?”
    “我管他怎么看大人!”杨再兴柱着拐杖大叫:“他娘的,大人现在连个宰相都不是,他赵明诚和吴敏他们有什么功劳,居然做了相公。我天承朝还不是靠大人一刀一枪打出来,太原的官家有什么功劳。莫说一个王,就算是官家,大人也做得。”
    杨华大怒:“杨再兴你胡说什么,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
    杨再兴一把推开卫兵:“我自己走。大哥,我最后再喊你一声大哥,弟兄们拼死拼活跟你出生入死,图的究竟是什么,你还不清楚吗?”
    杨华拍案而起:“轰走,轰走!”
    等杨再兴瘸着腿离开,杨华这才叹息一声:“名利于我如浮云,诸君的心意我领了,都起来吧。”
    “大人若不答应,我等就不起来。”众人同时大哭。
    杨华被他们哭得心烦,良久,才点点头:“罢了,依你们的意思办吧。”
    “万岁,万岁!”
    杨再兴突然从外面冲进来,欢喜地大叫出声。
    杨华苦笑:“你怎么还没走?”
    杨再兴:“大哥不当这个王,我就不走。”
    很快,赵行德拟了一份奏折,通报李乾顺投降、夏地尽归大宋一事。让众人联名,请天承帝封杨华为夏王。
    看着众人这一番骚乱,冷眼旁观的关群捏了捏鼠须,不为人知地点点头:“终于要走到那一步了,封王之后应该赐九锡了,有意思,真有意思。赵行德这个家伙还真会找机会,果然是个心机深沉之辈。杨华也成熟了,河东……河东终于羽翼丰满了。”
    奏折以快脚递送回太原,接下来,杨华就该接受李乾顺的投降了。
    这个家伙被围在皇宫这么多天,只怕已经饿坏了吧。
    杨华站起身来:“安排一个盛大的受降仪式,时间就定在后天。行德,你全权负责。”
    “遵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三百章 乞降大诏
     更新时间:2009…11…5 17:52:47 本章字数:4169
    …
    朕鉴于国家之现状,欲以非常之错措,收拾时局,兹告大夏国忠良之臣民。  首发朕已通告大宋朝许国公征西大将军河东节度使杨华,接受其所请。
    盖谋求大夏臣民之安宁,共享万世之乐,乃先皇之遗范。者国家割据夏地百年,与宋征战不休,血流千里,生灵涂炭,实乃谋求国家之安宁,不得已而为之,非朕极列祖列宗所愿也!然自朕登基,兵戈不息,纵有将士之奋勇,百官之勤勉,战局并为见好转。以至国土沦丧,惨祸无辜。如仍继续交战,国之亡也,我族亦将灭亡。
    如斯,朕何以保百万之生灵,谢先皇之神灵乎!
    念及亡于战场之士,五内为之俱裂。
    国可以灭,朕可以蒙羞于河东悍将。然党项之族,则可长立于世间,享百世之太平。
    特此诏告:一应军民见诏即解甲请降,勿要妄滋事端,失信于大宋。
    汉、党项本为一体,同为大宋之臣民,无分远近差别。望尔等体察朕意,顷全力于将来之共荣共存,克己忍让。如此,我党项将永存矣!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
    下面是西夏国君李乾顺的御笔玉玺。
    ……
    河东西征军参谋部。天承二年一月十一日。
    鼓吹队指挥赵守真一大早就被赵行德紧急招进参谋部签押房。
    屋子里坐了很多书办。一个个都绷着脸。可眼睛却有着一丝掩饰不住地亢奋。有人地身体甚至开始轻微地颤抖。只赵行德依旧正襟危坐。面如沉水地保持着起码地威仪。
    赵守真一看到里面地情形。心脏就不可遏制地乱跳起来。一张脸也因为大过凶猛地冲击而变得近乎苍白了。
    “到时候了吗?”
    赵行德从桌子上拿起一张公文,轻轻地瞟了一眼,然后将深邃地目光投射到窗外。
    外面是一片雪白的背景,只一段红墙从白雪中灿烂地鲜艳着。
    赵行德不说话,赵守真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失礼,忙拱手作揖:“见过赵大人。”
    赵行德看了片刻雪景,这才平稳地将那份公文放在几上,用毫无感**彩的腔调说:“你猜得没错,是个好消息。”说到这里,他突然微微一笑:“其实,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李乾顺下诏宣布退位,无条件投降我天承朝了。”
    “终于到这一天了。”赵守真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他试图平静下来:“大人紧急找末将来,究竟有何吩咐?”
    赵行德:“不是我招你,是杨大人的意思。明天我河东军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受降仪式,你的鼓吹队也要出席,下去准备一下吧!”
    “是。”赵守真应了一声,恭敬地转身,大步朝门外走去。
    也知怎么地,他的右脚在迈出门槛时突然踏空,一交跌倒在雪地里。
    屋子里的书办们都轻轻地笑了起来。
    “终于到这一天了!”雪地上的赵守真突然怪啸一声,满面都是热泪:“想我大宋开国百年,西征北伐,站无不败,多少忠贞敢战之士血染疆场。澶渊之盟、三路伐夏、五路援晋、开封之围、靖康之耻……林林总总,丧师失地,国家蒙羞。
    今日总算取得如此大捷。自宁夏于唐末割据,我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看到夏地光复那天。老天爷啊,赵守真此生不虚。苍天保佑大宋!”
    听到赵守真这一声怪啸,屋中众人皆是变色。须臾,所有的人都泪流满面。
    “苍天保佑大宋!”
    赵守真伏地大哭,再没有比他这个西军子弟更清楚胜利对他,对整个大宋军队的意义。
    西征之战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声威,打出了大汉民族的血性。
    ……
    同还保持着基本克制的参谋部不同,一线的官兵们又是另外一种模样。
    这一天中午,西夏国君李乾顺的投降诏书发布。命令西夏所有地军队停止抵抗,就地解散,将所有的城市和地方政府机构交给河东人。
    在皇宫里的使者出城向各地传递西夏国君作为一国之统治者所颁发的最后一道诏书的同时,杨华下令各军停止在银川城中的所有军事行动。
    实际上,七日前,城中的战斗已经结束,这道迟来的军令不过是走走程序而已。
    围困皇宫的是捧日军,几百具投石机长长的抛射臂低垂于地,堆积如山地炮石上,捧日军权统制官曹亮已经在上面坐了很长的时间了。他手中提着一壶酒,光着身体一边喝一边大声高歌。
    “万岁,万岁!”炮手们都将手中五花八门的东西朝天上扔去,酒碗、帽子、头盔……
    杨再兴笑嘻嘻地坐在一辆两轮手推车上,被一个卫兵推着来到那堆炮石下面,抬头看了看正在上面发疯的曹亮:“曹亮,当初救援太原时你毅然留下,可曾想到过今天。”
    “这是曹亮最骄傲的一天!”曹亮将手中
    地酒坛放下,狠狠地朝里面撒了一泡尿:“老子坛美酒射进皇宫里去,让李乾顺那老小子好好喝一壶。杨将军,要不你也赐他一尿?”
    杨再兴笑嘻嘻地伸出右手在胸口轻轻一拍,行了一个军礼:“遵命,曹统制。”
    曹亮怪叫一声从上满翻身下来,稳稳地站在杨再兴的面前,大骂:“再兴,你什么意思,捧日军是你带出来地,你永远都是我们的统制官。你脚坏了,心中不爽,怎么反埋汰起我来了。
    再这样,老子不拿你当兄弟了!”
    杨再兴一笑:“好了,你我弟兄就不说这些让人不高兴地话了。我劝你别乱来,把屎尿射进皇宫里去,想臭死人吗?将来,那座皇宫可是杨大人地行辕,难道你想臭死大人?”
    曹亮嘿嘿一笑:“大人和我等一样都是耿直地汉子,不在乎这些,臭就臭吧。其实,弄些屎尿进去也好,臭臭赵夫人那婆娘也好,老子早瞧她不顺眼了。”
    一说起李清照,杨再兴也笑了起来:“的确,臭臭那女人也好。我看她整日在行辕出没,如入无人之境,当大人是什么了?她还真当她是宰相夫人了。”杨再兴知道军队将领对李清照有些不满,她这次随军来西夏,其目的就是为天承帝搜寻西夏的奇珍宝。一想起大家浴血拼杀,为杨华抢来地好东西却要分一大半给太原那个傀儡,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真要射进去?”曹亮是个粗坯,反当真了。
    杨再兴:“不想活你就试试。”
    曹亮抓了抓头:“又要射又不让射,把我都弄糊涂了。”烦恼了片刻,曹亮像是想起了什么,突然问:“再兴兄弟,你说,那个赵夫人是不是同大人有……”
    “有什么?”
    “就是那种事。”曹亮面色有些古怪。
    宋人男女关系不像明清时那个防备森严,而赵夫人好象对这种事情看得也淡。在真实的历史上,李清照在丈夫去世之后还主动改嫁。最后,发现遇人不淑,很快提出了离婚。这种事情在明清简直无法想象。可在当时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但如此,在李清照离婚之后,文坛各大名人还纷纷上门祝贺。由此,可见宋人开放之一斑。
    杨再兴苦笑,难得说了一句实在话:“亮哥,赵相公可还活着。难道你还嫌主母不够多,不够吵吗?”
    曹亮嘿嘿一笑:“主母们都大有来头,没一个惹得起,我们还是装聋子和瞎子吧。”
    “亮哥是个聪明人。”
    围困皇宫的军队中,欢呼声越来越响亮。
    瞬间,这欢呼声像传染病一样在全城扩散,不片刻,满城都是:“万岁!”之声。
    大量的鞭炮响起来,间夹中木棍敲大瓢盆的声音。
    军队还保持着相当地克制,但城中的百姓却已经开始庆祝了,不断有百姓拥到大街上,手提着花灯开始了游行,好象这只不过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对他们来说,前一段时间俘虏军的屠杀和抢劫已经成为过去,在吃饱了救济粮之后,他们强烈地渴望一个强力的政府来统治和管理一切。却不管这个政府究竟是谁,代表谁的利益,只要有一口饭吃。……………-生活还得继续啊!
    在游行的队伍中,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军官牵着战马,在街上慢慢地走着。战马不满地晃了下脑袋,扭过脖子看着鞍上的陌生人。
    马鞍上,一个青年妇人正抱着一个婴儿,一脸柔情地看着牵马的将军:“狗屎,你走累了吗?”
    “不。”这个叫狗屎地青年军官正是游奕军指挥使孙重山,他闷声闷气地说:“我连死都不怕,还怕累?”
    “等等,停一下。”等战马停了下来,那个妇人掏出手绢在孙重山额上擦了擦:“看你,全是汗。”
    孙重山大为不满:“别擦,卫兵看着呢!”
    后面,远远地吊着两个卫兵,二人想笑,却不敢发出声音。
    银川一战,城中大量青壮死于战火和饥荒,也产生了大量的战争寡妇。为了便于河东军同夏民融合,杨华特意开了婚禁,只要军队中立有战功的人都可以成婚,政府还将给新婚的将士分配土地。
    两个卫兵心中计算着自己所立的功劳是否已经达到结婚的标准,如果能娶一个银川女子,再分得几亩土地,这日子过得也有盼头啊!
    正在这个时候,一骑飞奔而来,停在孙重山面前:“孙将军,杨大人有命,命令你部去皇宫前列阵。”
    孙重山心中一惊,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