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说刘屈氂可靠,那是不靠谱的;说他能做事,那是胡扯的。这个皇室贵族兼丞相先生,估计没见过大场面。他一闻听刘据发兵攻打丞相府,两腿抹油,跑得比兔子还快。更让刘彻郁闷的是,为了逃命,他那个丞相先生,竟然连丞相印都没拿起就跑了。

前来向刘彻报告情况的人,是丞相府的秘书长(长史)。刘彻问秘书长,人家还没喊打,丞相就跑了,他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秘书长说道,不是丞相不敢发兵,他只是想封锁消息,不将事情搞大。

这简直就是胡话。刘彻当即就冒火了,他指着秘书长鼻子骂道:事情早就闹大了,就差全天下的傻瓜不知道了,还有什么秘密可以封锁的。简直就是胡扯。

我也认为,秘书长是在胡扯。但他胡扯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推辞丞相府的责任。推辞责任当然是可以的,但你要看对象。刘彻重病加身,还没有到发高烧满嘴糊话的地步,丞相府的人就想瞒天过海,那不是胡扯是什么呢?

刘彻当然没有空闲跟丞相府浪费口水。现在当务之急是,出台紧急应对措施,摆平长安局势。于是,刘彻给丞相下了一道命令,说了两点指导意见。

首先,关闭长安所有城门,格杀叛逆,一个都不能放走;其次,用牛车围堵长安街道,尽量短兵相接,以免杀人太多。

完了,赶快行动吧。

此时,长安一片混乱。汉朝文武百官,犹如拍子上的苍蝇,东撞西碰,还乱了方向。这时,刘据站出来说话了。

刘据对众官发布了一句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

这话的意思就是,皇帝病重,正在甘泉宫里,情况随时都有变化。于是,就有奸臣想趁机作乱。

以上一话,刘据想表达两层意思:第一,有人以为皇帝快不行了,想混水摸鱼。我拔刀见血,这是替我们家洗门户,不关大家的事。第二,反正皇帝都快不行了,跟着一个快不行的人,不如就跟了我吧。

对刘据来说,这的确是个如意算盘。稳住了中央,就稳住了两脚;想稳住中央,就先稳住众卿。然而事实证明,算盘打得响的,总是要被人砸的。这时,刘彻坐不住了。

刘彻当然坐不住了。谁都可以说他不行,偏偏太子不行。因为别人说,也只是说说,鬼知道那是不是谣言。然而太子就不一样了。如果大家都信太子这鬼话,站到他队伍那里去,那情况就复杂了。所以,他必须立即离开甘泉宫,到回长安。他要向天下宣布,我刘彻还活着好好的。

果然,刘彻马上返回长安,住进了城西建章宫。刘彻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僻谣。怎么个僻谣法?那时候没有国务院新闻办,也没有发言人。所以刘彻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

然而,刘彻当然还有另妙的办法。

太子不是说我身体快不行了吗?好,那我就露两手给他看看。于是,刘彻为了证明自己身体棒,他决定亲自上阵指挥,跟太子干一架。

活了将近七十年,刘彻人生第一次亲自参与作战。当然,这也是最后一次。冥冥之中,命运仿佛注定,他要将这惨烈的经历和巨大遗憾,带入陵墓。

刘彻作战方案,部署如下:征诏大长安京畿领县武装部队,中央所有部长级(两千石)以下官员将领,统交丞相刘屈氂率领。

这下子,有刘据难看的了。老爹都出头亮相了,想哄骗众卿,似乎不再可能了。那么现在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拼了。

说实在话,刘据除了血拼一场,没有出路可言。想拼,那得靠实力。手中没有军队,怎么跟人家拼?事实上,军队不难找,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智慧。这时,刘据想到了一招。

曾记否,秦末之时,陈胜吴广振发声作乱,一呼而天下应。于是,一夜之间秦朝都成了天下穷苦人民的恶敌。当时,秦朝只有王离率领的三十万军队,以几十万军队,打天下千万之乱民,那是自找苦吃。所以当年王离就像救火队长,救了今天,救不了明天。救了西边,却救不了东边。搞得头都大了。

最后,陈胜属下周章的部队,以滚雪球的方式,一路收留难民。出发的时候,只有三千兵,打到咸阳城外的时候,竟然滚到了几十万难民兵。

貌似强大的陈胜,貌似强大的周章。他们都以为,咸阳城指日可拿下也。结果出乎意料,起义军不但被人家摆平了,陈胜本人还被秦军满世界地追着打。

追打陈胜和周章的是谁?章邯。章邯是个什么人?不过是个少府。少府,即皇宫后勤供应部部长。章邯手有寸铁,拿什么打人家?囚徒。当时,咸阳城有几十万囚徒。章邯请求秦二民赫免囚徒,率领他们平反天下。正是靠着那帮杀人不要命的囚徒,章邯搞定了陈胜。

囚徒,是一把可怕的利剑。所以,当年韩信想造反时,也想假传圣旨,特赫长安囚徒进攻长安。结果韩大将军消息走透,被吕雉下手为强,骗进长安一砍了之。

现在,刘据想到的,就是长安那帮可以利用的囚徒。于是,刘据假传圣旨,将长安囚徒全放出来。然后,在众劳改犯中,选出临时将军率领,准备投入战斗。

我想,长安那么劳改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出狱。没想到盼到的会是这一天。对他们来说,人生仿佛就是一道两难命题。不是退,就是进。与其退进那黑无涯底的监狱,与其用美好青春岁月,坐穿牢底。不如跟着太子,轰轰烈烈地,洒脱走一回。在这个混乱的年头,做劳改犯,也要做个有追求的嘛。

就这样了,先干一票再说。

然而,刘据没有被局势搅浑脑袋。他知道,此一时非彼一时,仅靠长安城这批特赫的劳改犯,根本是搞不定大事的。这帮临时被拉上阵的囚徒,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拉来垫脚铺路的。真正做成大呈,必须依靠真家伙。

曾记否,当年吕雉崩后,陈平和周勃是怎么整死吕氏家族的?当时,吕氏家族掌握着长安城两支重要的军队,一支是北军,另外一支是南军。搞定了北军和南军,长安在手,易如反掌。

而陈平和周勃之所以能摆平吕氏家族,就是将北军和南军搞到手。他们之所以搞定北军和南军,当时就是大家壮着胆子,一起哄骗吕实禄交出兵权。结果,还真把兵权骗到手了。

对刘据来说,所谓真实伙,指的就是北军和南军两支部队。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部队,那就是驻守在长安城外的,长水及宣曲两支胡人骑兵。

很快的,刘据启动了以下作战方案:首先,将特赫的劳改犯组成两支部门,分别由少傅石德和门客张某率领;其次,派一长安囚徒,持节出城,征调长水和宣曲两支胡人骑兵,前往长安会师;最后,北军和南军这等高难度的问题,刘据决定留给自己解决。

怎么样才能将北军和南军搞到手?哄骗,还是硬夺?

答案:都不是。

刘据的答案是,走第三路。生存,还是死亡。卑微的命运之河,即将在此刻改道。出发。

刘据以为,此次他动作应该算快了。事实上,刘彻比他更快。刘据派去调兵的劳改犯,名唤如侯,姓不详。如侯快马才奔出长安,屁股后就有人狂追而来。

狂追如侯的,是刘彻派来要追杀他的。此人名唤马通,时为侍郎。一个跑得要命,追他的人更玩命。半路上,马通将如侯追上拿下。然后,亲自向长水和宣曲两支外籍骑兵宣布道,如侯所持使节是冒牌货,不要听他的。

宣布完毕,马通也没废话,将如侯诛杀。然后率领两支胡兵向长安扑去。

此时,刘据正在走在第三条路的道上。他并不知道,好运气已经在长安城外,离他而去。坏运气,则还在前面等着他。

对刘据来说,所谓第三条路,不是哄,不是吓,而是又哄又吓。他之所以能出此一策,是因为北军的指挥官,是一个很有把握拿捏得住的人。

此人,名唤任安。这的确是个陌生的名字。如果你觉得这人陌生,那么请读读司马迁那篇著名的《报任安书》,肯定就觉得他亲切了。因为此任安和彼任安,纯属一人。如假包换。

任安,字少卿,河南荥阳人。少时孤贫,以赶车为生。后来不知为何,赶车赶车,竟然就将自己赶进了长安。赶着赶着,又将自己赶到了卫青的门前,然后就成了卫青的舍人。或许是因为相似的命运,卫青特别赏识任安,便将向刘彻推荐,当了郎中。任安也挺争气的,从郎中干到了太守职位,然后又混到了北军指挥官的职位。

现在终于明白刘据的想法了。没有卫青,就没有今天的任安。卫青是刘据的舅舅,如果当年卫青不是沾了卫子夫的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卫大将军。由此推理,任安之所以站在今天的岗位上,归根到底还得感谢皇后卫子夫。

所以,刘据有理由相信,任安活这么大的岁数,总应该懂得欠人情是要还的道理。

当然,欠钱还钱,欠债还债这个大道理,任安是懂的。于是,当刘据来到北军营地,任安也出来见刘据了。刘据将使节交给任安,任安也接了。然后,刘据就命令任安,请立即发兵。

成功,似乎离刘据只有半步之遥。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刘据一下子傻掉了。任安接过符节后,话也不多说,转身就走。接着,刘据就发现,任安非但不发兵,反而将城门关闭,将他的出路堵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简单。任安之所以不发兵,是因为太子发给他的持节是假的。刘据并不知道,刘彻早就料到他会利用使节调动军队。于是,刘彻临时改变符节特征。即在原来红色符节的杆上,一律加上黄缨。

刘据发给任安的使节,是没有黄缨的节。按照规矩,任安不应对刘据这么客气。应该马上将他拿下,然后送往刘彻处。但是,任安却没有这么做。

原因只有一个,人情。

不打你,不扣你,不骂你,还不想见你。彼此应该都明白了吧。过去欠你们卫家的,算是还完了。从此,两不相欠,相忘于江湖。纵是他朝相遇,我不过是你人生的路人甲。

任安仿佛在刘据头上,浇了一头冷水。刘据想出城,又出不了,想动手,更要不得。最后,他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撤。

往哪里撤?往城里撤。然而,当刘据在往回撤的路上,有一个人已经等他许多了。这个人,就是落跑丞相刘屈氂。

然而,刘据没有被局势搅浑脑袋。他知道,此一时非彼一时,仅靠长安城这批特赫的劳改犯,根本是搞不定大事的。这帮临时被拉上阵的囚徒,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拉来垫脚铺路的。真正做成大呈,必须依靠真家伙。

曾记否,当年吕雉崩后,陈平和周勃是怎么整死吕氏家族的?当时,吕氏家族掌握着长安城两支重要的军队,一支是北军,另外一支是南军。搞定了北军和南军,长安在手,易如反掌。

而陈平和周勃之所以能摆平吕氏家族,就是将北军和南军搞到手。他们之所以搞定北军和南军,当时就是大家壮着胆子,一起哄骗吕实禄交出兵权。结果,还真把兵权骗到手了。

对刘据来说,所谓真实伙,指的就是北军和南军两支部队。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部队,那就是驻守在长安城外的,长水及宣曲两支胡人骑兵。

很快的,刘据启动了以下作战方案:首先,将特赫的劳改犯组成两支部门,分别由少傅石德和门客张某率领;其次,派一长安囚徒,持节出城,征调长水和宣曲两支胡人骑兵,前往长安会师;最后,北军和南军这等高难度的问题,刘据决定留给自己解决。

怎么样才能将北军和南军搞到手?哄骗,还是硬夺?

答案:都不是。

刘据的答案是,走第三路。生存,还是死亡。卑微的命运之河,即将在此刻改道。出发。

刘据以为,此次他动作应该算快了。事实上,刘彻比他更快。刘据派去调兵的劳改犯,名唤如侯,姓不详。如侯快马才奔出长安,屁股后就有人狂追而来。

狂追如侯的,是刘彻派来要追杀他的。此人名唤马通,时为侍郎。一个跑得要命,追他的人更玩命。半路上,马通将如侯追上拿下。然后,亲自向长水和宣曲两支外籍骑兵宣布道,如侯所持使节是冒牌货,不要听他的。

宣布完毕,马通也没废话,将如侯诛杀。然后率领两支胡兵向长安扑去。

此时,刘据正在走在第三条路的道上。他并不知道,好运气已经在长安城外,离他而去。坏运气,则还在前面等着他。

对刘据来说,所谓第三条路,不是哄,不是吓,而是又哄又吓。他之所以能出此一策,是因为北军的指挥官,是一个很有把握拿捏得住的人。

此人,名唤任安。这的确是个陌生的名字。如果你觉得这人陌生,那么请读读司马迁那篇著名的《报任安书》,肯定就觉得他亲切了。因为此任安和彼任安,纯属一人。如假包换。

任安,字少卿,河南荥阳人。少时孤贫,以赶车为生。后来不知为何,赶车赶车,竟然就将自己赶进了长安。赶着赶着,又将自己赶到了卫青的门前,然后就成了卫青的舍人。或许是因为相似的命运,卫青特别赏识任安,便将向刘彻推荐,当了郎中。任安也挺争气的,从郎中干到了太守职位,然后又混到了北军指挥官的职位。

现在终于明白刘据的想法了。没有卫青,就没有今天的任安。卫青是刘据的舅舅,如果当年卫青不是沾了卫子夫的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卫大将军。由此推理,任安之所以站在今天的岗位上,归根到底还得感谢皇后卫子夫。

所以,刘据有理由相信,任安活这么大的岁数,总应该懂得欠人情是要还的道理。

当然,欠钱还钱,欠债还债这个大道理,任安是懂的。于是,当刘据来到北军营地,任安也出来见刘据了。刘据将使节交给任安,任安也接了。然后,刘据就命令任安,请立即发兵。

成功,似乎离刘据只有半步之遥。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刘据一下子傻掉了。任安接过符节后,话也不多说,转身就走。接着,刘据就发现,任安非但不发兵,反而将城门关闭,将他的出路堵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简单。任安之所以不发兵,是因为太子发给他的持节是假的。刘据并不知道,刘彻早就料到他会利用使节调动军队。于是,刘彻临时改变符节特征。即在原来红色符节的杆上,一律加上黄缨。

刘据发给任安的使节,是没有黄缨的节。按照规矩,任安不应对刘据这么客气。应该马上将他拿下,然后送往刘彻处。但是,任安却没有这么做。

原因只有一个,人情。

不打你,不扣你,不骂你,还不想见你。彼此应该都明白了吧。过去欠你们卫家的,算是还完了。从此,两不相欠,相忘于江湖。纵是他朝相遇,我不过是你人生的路人甲。

任安仿佛在刘据头上,浇了一头冷水。刘据想出城,又出不了,想动手,更要不得。最后,他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撤。

往哪里撤?往城里撤。然而,当刘据在往回撤的路上,有一个人已经等他许多了。这个人,就是落跑丞相刘屈氂。

此时,刘屈氂鼓了一肚子气。怎么说,他和刘据也是兄弟。但是刘据也实在不像话,竟然背地里朝他放一枪,将一帽天下最大的落跑胆小鬼帽子扣到他头上来,惹得皇帝骂他窝囊废。如果不出胸口这股恶气,将来还怎么有脸在长安混?

长乐宫,西门,刘屈氂拿出一幅硬汉架式,准备战斗。事实证明,想充硬汉那是要看实力的。现在,他没理由害怕刘据。有皇帝撑腰,有部队在身,还他刘据个鸟呀。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