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漠烽烟-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汗最信任的人和最亲近的人。
         你是说。
         楚才用力的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言,转身扬长而去。
         翌日,成吉思汗就受到了忽阑的邀请,再度进入她的帐幕之中。
         忽阑比上次在撒麻儿罕见面的时候显得更加憔悴了。身体瘦得几乎皮包了骨头,而那些原有的肌肉如同被无形的大手用力挤压抽剥出去,消失于空气之中。
         然而,即使是这样瘦弱的身体,却依旧站得笔直,直至他们谈话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发生一丝动摇。成吉思汗知道,忽阑是在燃烧着生命残余的潜能,支撑着不愿倒下。然而,这样的燃烧是后继无力的,一旦所有的潜能被烧尽,生命之路也就到头了。对此,他很想挽留,但却自知无能为力。如果想救忽阑一命,也只有等待那个人的到来。但是,那个人究竟何时能到呢?派回中原的使者也如同射出去的箭簇,至今杳无音信。
         夫妻间的对白以一声叹息为开场白,逐次展开了。
         忽阑开门见山的抛出了为两位王子求情的主题。
         玉龙杰赤已被攻陷,这个辉煌的胜利已经大壮我军之力量。撒儿塔兀勒的征服也将因此而完成,大汗的将领和士兵们正自欢腾雀跃,我汗奈何如此大怒?您的之子们早已认识到自身的罪过,正因之而痛悔不迭。希望大汗能以宽大为怀,恩赦他们吧。这对所有的人都有好处。(1)
         你说的也许很有道理,可是札撒在前,我不能因为他们是我的儿子就轻易废弃自己制订的制度。否则,日后别人再有过犯,我将何以待之呢?如果因此就废弛法纪,那么当初又何必制订呢?
         忽阑开口之初,成吉思汗已经料到了后面的全文。他认为忽阑的建议恰到好处,但是自己却不能答应得如此痛快。
         大汗是怕因此而遭到物议吗?这无妨,我请来了几位老臣,他们就在外面等候着,大汗可以问问他们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说罢,忽阑轻轻拍了几下手。帐幕的门应声而开,三条身影相继踏入。成吉思汗注目观看,却是曾经在自己身边做过大弓箭手的三位老将:晃孩,晃塔合儿和溯儿马罕(2)。成吉思汗这才注意到,这些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近卫军们,此时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
         三位老将一进门,施礼之后便你一言,我一语的劝慰起来。最后,三人之中最擅言词的晃塔合儿做出了总结:
         三位皇子如同那刚刚接受调教后便冲向猎场的雏鹰,跟随大汗来此学习征战。如今,他们对战争的学习成绩是如此之好,我汗为何还要对他们加以严厉的苛责呢?您不怕他们因此而寒心吗?放眼天下,自日出之处到日落之地,还有无数的敌国。只要大汗发出征讨令,我们几个虽然年老,却还会象松脱锁链的猛犬杀入围猎场一般,凭借苍天与大地的助力,我等定将为大汗征服更多的敌国,掳获敌国的百姓,摧毁敌国的城市,尽取那里的金银财宝,绢帛女子来献于大汗面前。您看选择哪一国最好呢?听说在花剌子模之西方有报达(3)之地,被名叫哈里发的君主所统治,大汗可容我等即刻前往征讨么?
         老臣们的态度打消了成吉思汗心中最大的顾虑。他敞开胸怀先后拥抱了三人,然后微笑着向他们的诚恳劝谏表示感谢。
         想不到,你们都老了啊。
         憋在心里的这句话,终于脱口而出。随即,成吉思汗立刻后悔起来。老人们是否会因此而产生不快呢?他仔细打量三人,却没有发现自己所担心的神情。
         大汗自己也一样呢。只不过我们是凡夫俗子,年纪没有超过大汗,衰老的程度却已经被看了出来。性情爽直的晃孩说道。
         是啊,我们都老了。未来属于年轻人,因此不能苛责他们。
         成吉思汗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一夜,他就留宿在忽阑的帐幕之中。二人之间没有任何漏*点,有的只是两具衰老身体相互慰籍着彼此,抚摩着对方脸上那些被岁月之刀悄然刻写出来的斑斑痕迹。他们聊天,谈过去,也谈现在,却很小心的规避着关于未来的事情。事先,彼此之间并无任何约定,却都心照不宣得做到了这种巧妙的措词。因为他们都知道,未来不属于他们。
         后来,他们被疲倦所侵袭,终于停止了谈话,双双沉沉入睡了。
         在梦中,成吉思汗看到了术赤。
         那场景是一片广袤的草原,风景与蒙古家乡几乎全无差别。然而,凭借着某种神秘的感知能力,成吉思汗知道这不是那三河之源的故乡。这里有山也有水,但没有魂牵梦萦的不儿罕山。那座山是那样的独具一格,以至于无论何时自己也不会将其与别的山相混淆。
         自己与术赤之间相隔着一条潺缓流淌的小溪。窄窄的,浅浅的,几乎举步便可跨过。
         术赤,来我这里!
         成吉思汗发现自己的声音之中有着某种祈求的意味。也许正是因为睡梦的缘故,那些被深深禁锢于思维深处的东西在失去日常的管束后开始无所顾忌地释放出来。
         术赤没有说话。不言亦不动,只是那样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目光如同一只受伤的狼,苍凉而寂寞,痛苦中有着不屈的光芒。
         别再犹豫了,来吧,孩子!我们有着可以互相怜惜的共同心结啊!
         他不需要怜惜。
         一个女子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引动了成吉思汗的回眸搜寻。
         孛儿帖?
         身后出现的女子,风姿绰约,仪态动人。正是年轻时代的孛儿帖。从服饰打扮上判断,当是刚刚被从蔑儿乞惕人手中救出后不久。术赤正是那个时候诞生的。这个记忆,在成吉思汗一生之中多个难忘时刻之中是最为深刻的。
         孛儿帖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便轻巧地跨过溪流,走到术赤的身边。
         父亲,和我们一起走吧。
         术赤开口了。言词之中有着少有的深情。这一刻,成吉思汗忽然明了,原来自术赤的心中还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情感。他对自己的爱是那样的深沉,又是那样的炽热。
         瞬间,成吉思汗就要迈出向前的一步。然而,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双腿竟然动弹不得。
         该死!发生了什么?
         他在心中狂叫。他想出声向术赤解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却又发现嗓音全无,连嘴唇也无法启动了。某种近乎石化的变故不知不觉地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失望的神色笼罩在术赤的脸上。他没有说话,将眼睛望向母亲。
         孩子,不要再对他抱有任何幻想了。来,母亲陪你走,离开这个男人,远远地离开,再也不要看到他了。
         孛儿帖的手搭上了术赤的手臂,牵引着他缓缓转身,向远方走去。
         不要走!
         成吉思汗焦急起来,在心中大声呼唤着,可惜术赤听不见。
         途中,术赤曾经有过两次短暂的回首,每一次都将幽怨的眼光投射过来,如同无形的箭簇刺伤着成吉思汗的心。
         心在流血。在静谧的旷野之中,那种滴滴答答的声音清晰可闻。
         不要走!
         绝望的声音在心中翻腾咆哮,却无法冲破沉默的堤防。
         终于,在这心如刀绞的气氛之中,眼睁睁看着术赤母子消失于天际,迟到的泪水方才顺腮滑落下来。
         天啊!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成吉思汗忽然发现自己可以出声了。巨大的回音将他自己吓了一跳。
         是魔法,可恶的魔法!
         对,你猜得一点也没错。
         这个回答来自男子的声音。成吉思汗抬头便看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然而,他立刻便知道这就是花剌子模的算端摩诃末。
         你已经死了,为何还会出现在这里?
         即使是死人,也同样有复仇的权力!
         另一个声音传来,近在身侧。成吉思汗立刻认出了这个熟悉的声音。
         帖卜腾格里?
         铁木真,好久不见了。
         这个秃顶男人的样子和临死之前没有任何区别。
         鬼魂大约都会永远停顿在他死去的年纪吧。成吉思汗立刻想起了这个童年时代听到的传说。
         这一切都是你在捣鬼!
         不,这是怨念。一种无法化解的怨念。你能战胜我们的肉体,却无法抵御我们的怨念。何况这是许多死在你手下的人的怨念集合起,形成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帖卜腾格里诡异一笑,闪身躲向一旁。在他的身后,露出了无数张神情各异的脸,每一张都是那样难以忘记。
         从泰亦赤兀惕人的首领脱黑脱阿开始,直到那些战死的花剌子模武将。他们都保持着死前一刹那的样子。有的人四肢具全,有的则缺头少臂。他们摇摇晃晃地走过自己的眼前,或沉默不语,或破口大骂。
         最后,成吉思汗看到了两个最熟悉的面孔。汪罕和札木合。
         汪罕无头。头被提在手中,冷峻依旧。那头没有说话,只是瞥了他一眼便擦肩而过。
         札木合神情依旧笑意盎然,只是腰背弯曲,上半身晃悠着,显然是脊骨断裂所致。
         我的安答,不久我们就会重逢,一想到这个,我就很兴奋。
         说罢,他飘然远去。
         幻象!都是幻象!成吉思汗大叫,是萨满魔法制造的幻象!你这魔鬼!
         帖卜腾格里的声音飘忽而至,人却不知所踪。
         你永远都是如此,总是不肯承认现实。反正不久后,你也会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现在毋需和你多做争执。记住,我们见面的日子不远了!
         少来欺骗我,我不怕你。活的不怕,死的更不怕!
         成吉思汗狂怒地吼叫着,却无人回应。他继续大喊着,直到被忽阑推醒。
         睁开眼睛的时候,他看到了忽阑眼中的惊恐。他定了定神,没说什么便披衣起身,走出帐幕。
         夜犹未尽,天空星汉灿烂。残月如钩,清冷的光辉立刻将他全身包容了起来。深吸一口气,让略带寒意的清新空气充满肺部,他感到失去的力量又渐渐恢复起来了。
         虽然铁木真想开了;可性格粗豪;从小就在逆境中苦苦挣扎的他;却并不理解一个饱受他人歧视的儿子心中的苦楚。而且这个儿子从小还英勇善战;威名赫赫;可他在享受众人景仰的同时;也失去了他一生当中最宝贵的东西;那也是他心中最大的依赖啊!
         虽然放手了;铁木真也打算任由术赤去发挥了。可是,已经彻底寒心了的术赤;还会如以前那样;一切都只是为了博得父亲的欢欣吗?还会是那个只要父亲一声令下;就会奋不顾身的军中勇将吗?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个心怀不轨的家伙存在~~~~~~
         就在铁木真父子闹别扭的时候;郭进也赶到了哲别的军中。
    东征西讨 第六十七章    全真
     更新时间:2010…9…6 16:12:49 本章字数:6620
         不得不说一句;蒙古大军对花剌子摸国的打击实在是太过残酷;真真是把所谓的三光政策发挥到了及至;郭进和后勤车队这一路走过来;几乎在大军行军的路上;都是一片废墟;只要是花剌子摸人;不论什么身份;都被无差别对待;一个字:抢!
         根据前线送过来的情报;花剌子摸人也不是如此的不堪;民间的抵抗比起官方来还要惨烈。各地清真寺里的高手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当地狂热的穆斯林掩护;对蒙古大军中的小股部队无所不用起及的狠下杀手;在这方面;蒙古大军还真是吃了不少的亏。也惹得军方的高层非常的不满;手段也更加的惨烈。到是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们受到了牵连。
         不过这也是个很大的隐患;也引起了军方高层的重视。没办法不重视啊;大军越往前走,就越伸入穆斯林世界;以后这样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不处理好的话;就算他们手上的军官再多;也是经不起消耗的。没办法之下;只得紧急从国内抽调来了不少的高手来应付。
         这期间到是有一些鬼鬼祟祟的当地人接触过大军的高层和郭进;已经被胜利冲满大脑的军方高层自然对这些人没什么好说的;大手一挥;统统俘虏。可这些人却是引起了郭进的注意;没别的;只因为他们身上的刺青……………一朵燃烧的火焰!
         当中亚地方的战火随着蒙古军的全面扫荡而愈演愈烈之际,在远隔万里的东方,华北的土地上,蒙古军对金的侵攻作战却呈现出全线停顿的状态。总领全军的国王、太师木华黎病危的消息已经悄悄地在全军之中流传开来,每个人都无心继续厮杀下去了。对立一方的金国亦已呈现出竭尽全力后的精疲力竭,再也无力反攻。于是双方仿佛互有默契般各自休兵罢战。
         因此,这片饱经兵燹蹂躏的土地也渐渐恢复了一丝生机。随着春天的降临,那些被战火烧焦的树枝上开始有新芽抽出,被战争的车轮碾压过的大地上,小草的尖尖之角执拗地钻破僵硬的土地,为枯萎的世界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新绿薄纱。四野一片安静,正是一个春天郊外静谧的早晨。
         正当植被们尽情的抒展腰肢,享受这难得的苏生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却踏破了这难得的安宁,自由南至北的大道上疾驰而来。
         这一对骑兵的人数约在二、三百人左右,从服饰上可以看出是蒙古军。这样的情景在近年来可谓司空见惯,毫无特殊之处。然而,若是细加分辩,立时便可发现其中的蹊跷之处。
         队列之首,有三人并辔而驰。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其年纪正好是老、中、青三代。
         青年人虽做蒙古军官打扮,但眉眼脸形却全然是中原汉人的模样,年纪也不过二十余岁,匀称的体形和熟练的骑术凸现其武人的身份。
         中年人的打扮与之一般无二,亦是汉人模样,双目湛然有神,显得颇为精明强干。
         三人之中最为显眼的还是那位老者。从皓白如雪的鬓发和须髯上看来,已是古稀之年。他的打扮更是与众不同,一袭灰色的道人装束之外,手中还有一根毛色与须发同样雪白的拂尘。再看向他的背后,居然还有几十个年纪不等的道士,看来是他的弟子徒众。
         他们所行进的方向正是曾经做为金国京城的北京,如今却已是蒙古帝国在中原的军事中心了。那老年道士沿途而来,但见一度繁华无比的城市只余残垣断壁,这个季节里早应是一片喜人景象的农田也为野草所侵占。兵燹的余烬随处可见,那些穿行于犹自余烟袅袅的废墟中觅食的野犬,翻;弄着依依白骨与残砖碎瓦,砖瓦与白骨相击,发出的声音令人闻之齿酸。
         此情此景,落在老者的眼中,使得他不禁连声浩叹,唏嘘不已。沉默许久,他遥望前路迷茫天际,低声吟道: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
         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
         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枉劳形。
         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
         他的声音无比沉痛,眉宇之间满是悲凄忧虑之色,仿佛那些依依白骨都化作万千哀怨的灵魂,在他的眼前耳畔辗转哭号,唱着无比哀怨的挽歌。
         仙师此作,意境沉郁,大有杜工部悲天悯人之情怀。敢问莫非是触景生情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