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女倾国-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妃是君上现今唯一的妃子,可兴许要不了多久这宫里头便就热闹了。”王太后箫氏靠近了温清许,握了握温清许的手,声音低沉和气:“哀家也是从德妃这份上走过来的,只有一句,管你该管的。无伤大雅的事儿可以做,可若是闹大了,哀家的眼睛,是容不得沙子的。”

    王太后和蔼着面孔,面上笑得如同平常人家的家婆。

    可温清许却知道,这个自后宫里头摸爬滚打起来的女子,绝不是如同面上的笑意一般。

    从宫墙走出来的女子,已为一国王太后,怎会简单?

    温清许眉眼敛了几分得意,添上了几分恭敬谦卑:“臣妾必当不负王太后娘娘期望。”

    那梓太嫔跟和太嫔两两相觑一眼。

    回清漪宫的路上,锦绣端着王太后箫氏赏给自家主子的东海玛瑙手钏:“娘娘,王太后娘娘对娘娘很是好呢。”

    “好?”温清许嘴角不觉一笑,“瞧出来了么?梓太嫔跟和太嫔明显就是随着王太后的心思说话,不过王太后是个聪明人,纵是舍不下这权利,却还是顾念君上的颜面。”

    锦绣脚下步子一滞:“那今夜……”

    “自然依时而行,好歹王太后已经口头任命,本宫自然更加不能辜负了王太后的期望。”

    温清许何尝不知放权为之难。不过既然王太后顾念伏引,只要她成为伏引需要的女人,王太后便也就寻不到什么究竟了。

    “娘娘……”锦绣迟疑着,“襄侯府里传了消息,道是主母病倒了。”

    温清许眉眼一颤:“妾跟庶女都没这个身份,是她……”

    锦绣微微点头。

    温清许霎时足下一顿,定在原处。

    锦绣上前,怯怯道:“娘娘?”

    温清许轻轻将手中锦帕放置眼前,是一面芙蓉花娇的花纹:“封妃大典不可太过显露,本宫的夜宴便要带着她送的牡丹锦帕好好煞了她的面色。”

    封妃大典她终归还是用的旁的锦帕。

    温清玉来赴宴,当着她的面用她绣的绣帕,这一宴,定会别开生面。

    宫外女眷的马车停靠在宫墙之外,温清玉一身紫色宫衣,在玲珑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仰头看着傍晚天色下恢弘大气的宫墙,层层围起的院墙围住了宫墙内无数女子的倾国容颜。红墙绿瓦下,唯独这一片,最是惊心动魄。

    “这不该是襄侯府家的马车?”只听一个柔声细缓的声音,温清玉不觉望向身旁一个一身绿袍命服的中年妇人。

    妇人亦是瞧见了温清玉,几番打量,方迟疑问道:“听说温夫人病了,我还以为襄侯府里不会来人了。”

    “德妃娘娘乃是出自襄侯府,今日夜宴襄侯府岂有缺席之理?”温清玉笑道。看着妇人一身命妇仪制是出自二品官家,温清玉落落大方欠了个身,“小女乃是襄侯府中次女,娘身子不好,可府里终归不可有失。”

    妇人面上的神色先是凝了一刻,当日襄侯府里大小姐配了蜀国和亲,岂知中途又认了个确实的长女。这里头的渊源倒也叫一些知晓襄侯府内情的人猜测了几番,如今这个次女立在眼前,分析一番才分析得这女子原就是襄侯府的嫡小姐。

    妇人见着温清玉大方识礼,不觉笑道:“我是尚书府家的,与你娘最是投契,今儿瞧着你,真似瞧着第一次见着你娘的模样了。”

    尚书府林家,与襄侯府的关系确实一直好着。只当初温千山被伏褚薄待,其后迁至五里城,尚书府倒是匿了声响了。

    妇人乃是尚书府林家的主母关氏。

    投鼠忌器也是寻常,既是见着了,好歹伸手不打笑脸人,都是为了自家的官运亨通。

    温清玉侧头看了看四周,斜晖脉脉之间,晚霞树影下,却也瞧见了与她差不多年龄的女子。京城高官里头也有不少没了发妻纳妾却未续弦的,那些个人家也该是指令着嫡女来的。

    妻妾之分,嫡庶之分,向来便是严的。

    “算来该是世侄女,跟伯母一同走吧。”关氏亲厚拉着温清玉的手,便就一同入了宫门。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买了糖炒栗子,那味道真是一个好啊。

    嚯嚯嚯,有木有被如意馋到?

    如意每天说着减肥的话,说着增肥的事儿。

    不过,嘿嘿,能吃是福。

    少吃点确实还是有道理啦。

    套用一句曾小贤的发财秘籍: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大家开心就好~
第52章 预言又现
    宫墙东面的华意苑有主位清漪宫一处;偏位两处——玉漱宫、金碧宫。

    华美广旷的华意苑正厅此时正为温清许的夜宴筹划着。

    等候良久,温清许却迟迟未见。

    姗姗来迟的戏码,着实是一朝老戏码,却怎么也不过时。

    都是名门大院出来的命妇小姐们,自是比不得吃起宴席来便觥筹交错的大老爷们;各个摆着名门淑女的范儿;小心翼翼维持着与其他官家命妇们的关系。

    “瞧瞧那边……”关氏跟温清玉坐在一处,青葱手指尖尖一指,“那是常京邑家的嫡小姐;闺名璎珞,京邑府家的主母去得早,这常小姐可是早早就当了家的。”

    温清玉循着关氏的眼神去处轻轻一瞟;只见关氏所指的女子一身靓丽的黄衣,容貌妩丽,身形高挑,眉眼间细致的妆容映得女子有种难掩的自信魄力,尤以一头乌黑亮丽、发及腰尾的秀发便叫人钦羡了。

    关氏面上有些笑意:“瞧着她对面的那位,是郑少卿家的主母,两家住得近,近日为了郑家拆房扩建之事闹得可不愉快了。郑家想要砸墙,难免便要毁了常家的墙,却没跟常家打声招呼。常家知道了,这常小姐便将先王赐给常京邑的珍奇宝贝放到墙下,倒是发了霉要晒晒。郑家又不敢砸了。有趣着呢。”

    关氏说着这话,温清玉却听出了浓浓的幸灾乐祸的意味。

    再看常家小姐与那郑家主母虽是面对面坐着,可却终归半个眼神交流都没有,实在关系寒了些。

    拆墙之事事关两家,郑家先下了决定,却不知会常家。既是不与常家知会,先斩后奏,常家自然不能折了面子。

    那郑家估摸着常家是个姑娘家家当家便觉好欺,却不想常璎珞也是个有本事的当家人。

    先王赐下的珍宝,郑家但要敢砸下去,那便是藐视先王的过错。这罪可大着了。

    常璎珞一手筹谋一手琢磨人心的功夫也算是练出来了。

    隔得远远,常璎珞只觉一道探究的目光向她方向望来,循着眼神一望而去,温清玉正执了杯盏,唇角微勾。

    常璎珞见此人与她岁数相仿,亦是拾了面前杯盏,面上浮了几分笑意。

    “德妃娘娘到。”只听华意苑正厅外一个宫女之声。

    众人皆是恭敬起身。

    “德妃娘娘安。”温清许扶着锦绣的手臂,端着一副妃子的架势,莲步缓摇。端庄大方的贴翠靠着额尖,透着正厅中的琉璃影,晕黄的灯光透过层层光影,衬得女子眼底的眸光熠熠生辉。

    温清玉头微偏了个角度,只见温清许一袭华服,手指纤纤间执住的是一方牡丹花的绣帕。温清玉唇角微勾,此时眼前这得意之人心中想到的,最能契合自己身份的,恐也就这富贵牡丹了。

    温清许一派温容的笑意顺着两排几案迈向华意苑正厅正座:“免礼。”

    带众人复坐定。

    温清许如今算是再看温清玉都是心境不同了。何谓后来居上,何谓荣耀满门。

    只见郑家的主母急忙便站了起来:“德妃娘娘,臣妇老早便听说娘娘是先王谕旨钦定的,如今一见,娘娘气质如华,远胜于传言。”

    郑家主母此言一出,温清玉下意识瞧了眼常璎珞。常璎珞嘴角冷冷一笑,郑家主母这番话明摆着便是对温清许的靠拢之言。

    郑家主母又道:“臣妇几日前得了一座送子观音,第一想到的便是送与娘娘,娘娘身子康健,必定早日能为君上诞下龙子。”

    “仿似没了这观音就生不出孩子似的,倒还真是稀罕物了。”身旁的关氏轻嗤一声,却也不敢大声做语。

    温清玉坐在关氏身侧,恰好听了个分明。心中却也诧异关氏作为一家主母,怎会这样直性子。

    温清许办这夜宴,行的是为伏引王权的打算,可心里头有的也是为自己筹谋的心思。

    此时,自是满是笑意接了郑家主母的送子观音。

    接了这礼,算是给了各家的命妇们一个出口。也显得眼前这德妃娘娘也不是个靠近不得的主。

    又是几家命妇们送了些绸子、玉瓶类的珍奇东西。

    常璎珞从身后的贴身侍女手上接过一个小匣子,落落大方地起身:“德妃娘娘,臣女送的是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此画早前是臣女偶然所得,听说王太后娘娘最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想来德妃娘娘出生名门,也是对其书法有所悟。”

    温清许眉眼动了一动,王羲之的真迹……

    王太后喜爱王羲之她知道,常璎珞的话中意很是明显。

    温清许亦是知晓,常璎珞这份礼确实最是称她的心,能够讨得王太后欢心,于温清许而言,比之拉拢各家命妇,算是同等重要的大事儿。

    “本宫自幼便习王羲之书法,却难见其真迹,此番真是机缘。”温清许执着绣帕的手轻轻摆了摆,锦绣会意,连忙到常璎珞身侧接过。

    常璎珞眉眼一弯,递上了小匣子:“臣女也是刚刚得获,娘娘与此真迹的缘分。”

    觑了对面郑家主母发青的面色,常璎珞低低一笑。

    各家都在为各家筹谋。

    “德妃娘娘是温大将军所出,温将军忠肝义胆,德妃娘娘亦是通情达理,果真承继了温家女子大方得体,难怪君上有了德妃娘娘,半年都不曾往府中纳人。”郑家主母自是不甘让常璎珞占了风头。

    温清许扬了扬眉,觑了眼温清玉:“本宫幼承庭训,府中亦是姐妹和睦。”

    温清玉不觉扫了眼温清许手中的绣帕,抬头看了看四周围的晕黄烛光。

    “玉姐姐。”温清许紧紧看着温清玉的神色,“听闻主母身子不大好,不知可有了些许起色,本宫吩咐了太医局那边的人去襄侯府瞧瞧了。”

    温清许如今做出这姐妹情深的模样自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博个好名声。而冲着温清玉说出这番话,无非在关心之余炫耀了一把。

    局中人,便是戏中人。

    温清玉缓缓起身:“多谢娘娘。”

    “方才见过了各位夫人小姐的礼,却不见襄侯府也有礼呢。”此时,郑家主母道。

    不知有意无意。

    温清许眉头一扬,几乎带着几分得意,轻轻抬了手上的绣帕:“玉姐姐与本宫姐妹情谊由来甚深,怎会没有……”

    “自然是要有礼的。”温清玉的声音清亮,抬起头来看向郑家主母的眼神灼灼有神。

    温清许绣帕一扬,自是要借绣帕好好煞煞温清玉的嫡女之气。

    而温清玉打断,自是要让温清许的话头在此断住。

    温清许眸色略深了深。

    温清玉与玲珑对视一眼,玲珑将手中一面红色锦盒递到了温清玉的手心。

    温清玉眉眼微低,托着锦盒:“还望娘娘不要见怪。”

    手揭开锦盒,锦盒中央,正静静躺了一枚圆润晶莹的白色珠子。色泽通白,一眼望去普通至极。

    温清许唇角满是笑意:“礼轻情意重,玉姐姐送的不管怎么礼轻本宫都会收下。”

    见温清玉只能送得这普通廉价的珍珠,温清许笑得更是快意。

    郑家主母不屑一笑。

    关氏坐在温清玉身侧,细细打量了温清玉手中的白色珠子:“这不是夜明珠?”

    珍珠不值钱,夜明珠可是值钱货。

    温清玉环顾了眼前众人的神色:“明珠璨光华,娘娘如今正光华着,这珠子与娘娘正匹配。”

    如今正光华着。

    “想知道是不是夜明珠,熄了这满殿的烛火不就得了。”不知是谁,于殿中一道。

    灯火一闭,满殿黑乌乌的,状似如月光也不见得了。

    众人皆正襟危坐于华意苑正厅大殿。

    温清许执着锦帕,好整以暇。

    一处明亮与殿中升起,光线随着锦盒的掀开愈是明显。直至……光线铺设在整个大殿,映得温清玉发上的发簪光泽愈是清晰。

    温清许眼皮微搭。

    “啊!”不知殿上是何人忽然高呼一声,指着温清许面上皆是惧意。

    只见温清许身后的大殿墙壁之上,莺莺燕燕浮现了几个小小的字。

    仿若咒语一般,“长弓坐国,无后以继”八个字再次出现。

    锦绣看向墙壁,自是也瞧见了这八个字出现。连忙大呼:“来人,点灯。”

    温清许猛然回头,身子一动,却什么都没有瞧见。

    满殿灯光大亮,温清玉收了夜明珠,眼帘微敛。

    又是明亮若白昼,可那八个字却忽的不见了。

    宫外流传的两句流言,莫非会一语成谶?明明出现温清许身后的字,却在温清许转身回头的一瞬消失不见。

    锦绣对着温清许耳语一番,温清许顿时面色青紫。

    温清许好好反应过来,看着手心的锦帕,握住锦帕的手几乎要揪着撕开。望着温清玉,面上俱是恨意。

    作者有话要说:买了一斤五香瓜子磕起~
第53章 双生姐姐
    饮宴散罢;刚跟在宫女后头走出华意苑。

    此时天色已晚了,估摸着已有了酉时三刻了。

    “温姑娘,请留步。”

    常璎珞驻于温清玉身后,轻道。

    关氏当先回头,见是常璎珞;这才含笑对温清玉道:“你们年轻人说话;我府里头有事儿,就不陪你们说话了。”

    常璎珞很是礼数得对着那些带头走着的宫女道:“你们送尚书夫人出宫门吧,我们都认得路;自个儿可以出去。”

    关氏身影逐渐远了。

    常璎珞与温清玉走着,硬是步子放缓了,这会儿后头的命妇们也渐渐走得远了。

    “温姑娘可记得;在大去年的中秋宴上,我们是见过的。”常璎珞先道。

    大去年的中秋宴,便是各家命妇小姐们的秋宴,温清玉的记忆之中却是不曾有常璎珞这个名字。

    常璎珞望着温清玉,换了话题:“方才温姑娘的夜明珠真是出了彩了。”

    其言下之意却不如字面上的。

    温清玉轻笑,不以为意:“常姑娘一副王老的《兰亭序》真迹才算是真的出了彩。”

    既算给了温清许面子,又让温清许可以在王太后面前体面。

    “早前坊间便有些碎嘴的流言,有了今儿个夜明珠的事情,想来方才那些闲来发慌的人又有些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