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边缘记者-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一名专业记者来讲,会采访、会打新闻点,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在将一篇好的新闻付诸报端或者网站,更要会写作、会策划,一个扣人心弦的大标题或者小标题,甚至直接影响这篇稿子的发表与否。

    杨威在这方面确实技艺高超,记者每个月指望稿费吃饭,他是死工资加奖金,出发点就跟记者们有了本质区别,很多人写新闻主要为了赚钱,有时未免急功近利,但杨威却总是精益求精,一篇新闻写了之后,发给杨威审核,他总会绞尽脑汁,从标题、新闻点、可读性等入手,进行认真构思,尤其是导语,即使这篇新闻内容写的像屎一样无趣,他依旧把导语改的扣人心弦,让人读了就想接着往下看,有时郑东在想,如果读者骂娘了,杨威会不会也跟着沾光。

    能把一坨屎包装成一瓶香水,是别人都不具备的本领,私下里,记者们曾无数次讨论,谁若得到杨威的真传,那他(她)这辈子真的不愁吃不愁穿了,大家都在想,也许这批那么多徒弟当中,总会有一个人能得到杨威的真传,但谁也不知道能有那份福气。

    但不管结局怎样,郑东依然对自己那么狠,对杨威依然那么好,每顿饭吃一个馒头,省下来的钱还是给杨威买烟,郑东不是一个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的乐趣,但他喜欢这份赌注,他是记者中最穷的,但对杨威也是最大方的,他幻想,有一天真的能得到杨威的真传,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混个人模狗样。

    每次采访回来,杨威的车上都会放一首歌:

    是对是错也好不必说了

    是怨是爱也好不须揭晓

    何事更重要比两心的需要

    柔情密意怎么可缺少

    是进是退也好有若狂潮

    是痛是爱也好不须发表

    曾为你愿意我梦想都不要

    流言自此心知不会少

    这段情越是浪漫越美妙

    离别最是吃不消

    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转面

    要走的一刻不必诸多眷恋

    浮沉浪似人潮那会没有思念

    你我伤心到讲不出再见

    讲不出再见

    谭咏麟的这首《讲不出再见》是杨威的成名曲之一,尽管人长得比谭咏麟挫一些,但是杨威这首歌确实唱的好,在其他地方录制要好几千元,杨威通过关系在九眼桥一家大型ktv录制的,一分钱也没花,这张以往只有明星才有资格录制的光盘成了杨威采访岁月中最难忘的回忆。
第015章 小旅馆母女
    这个社会很现实,大家都在为着共同的目标——金钱而不惜一切代价努力着,不管是18岁的女子还是70岁的老太,谁都心甘情愿的成为金钱的奴隶,死心蹋地的付出着,别的城市如此,蜀城也不例外。

    在这里,那个叫做金钱的魔鬼,总是在每个角落侵蚀着人的心灵,也无情地剥夺着这个社会最起码的良知,最真实的快乐,最单纯的感情……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没了钱,有些人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法保障。

    那个在郑东生命中一直挥之不去的女孩,就是命运与贫穷的牺牲品,因为贫穷,她的命从见到的第一眼开始,就已经岌岌可危。

    下午一点,杨威接到求助热线,一个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蜀城因无钱医治入不了院,在华西医院外的黉门街上的小旅馆里已经住了一个多月,她今年18岁了,已经达到了手术的最后年龄,如果再不治疗,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医生说超过了18岁,这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几率就非常低了。

    杨威叫上郑东,立即开着他那辆二手奥拓朝人民南路赶去,黉门,如此拗口的街名,一听就肯定有非同寻常的来历,跟杨威一请教,还真是如此,黉门本是学宫之意,旧时称士子考上秀才为“身入黉门”,清末停科举,两湖总督张之洞怕传统的国家从此衰废,奏请清廷的文化较高的省份创办“存古学堂”一所,取秀才应考,八年才得毕业。蜀城官衙在南门外买得杨昭勇侯赐等为堂址,招生开学,命这里为黉门街,民国改“存古学堂”为“国学院”,如此说来,这命运多舛的女子,能够流落于此,会不会就是前世的从国学院出来偿还一段未了之缘的?

    正想着这些无稽之谈,杨威嘴里愤怒地说着:“绕了半天,老子连个车位都找不到,算了,就甩在旅馆门口。”

    “这可是严管街,你不怕贴罚单?”我好心提醒说。

    “老子看谁敢!”说着把车子往绿化带忽地一甩,就走下车来。

    在这个小旅馆里,他们看到,这是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名字叫刘香,由于长期患病,身体有些浮肿,由于正在重病发作期间,嘴唇紫的吓人,她的妈妈说,现在她连走路都很困难,因为心脏供血量不足,每天都要休克两三次,这个美丽地花季女孩,躺在华西医院外小旅馆的高低床上,就像风中的一点烛火,摇摆不定,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

    刘香是个苦命的孩子,老家在蜀地阆中的一座大山深处,也许,父母本不希望她的到来,刚出生,父母就因为承受不了第三胎的高额罚款而把她送给了一户不能生养的农户,这对小夫妻对刘香满心欢喜,但也一直没有放弃到各地不孕不育医院治疗,三个月后,刘香养父养母的不孕不育治疗成功,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很快就把她送到生母家来。

    也许是父母铁定不想要这个孩子了,经过多方打听,她又被送给邻村一对不能生育的老夫妻抚养,这老两口视刘香为掌上明珠,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养孩子身上,每天百般疼爱,父母也很欣慰,觉得女儿终于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可天有不测风云,刚满1岁那年,冬天特别冷,刘香突然得了重感冒,老两口冒着雨雪连夜抱着刘香去了医院,镇医院治疗了许久身体一直都没好,老两口就把她送往大医院检查,结果检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至少10多万,因为经济困难,无钱做手术,老两口最终无奈地把她送回了亲生父母处。

    屋漏偏风连阴雨,在刘香被送回来的同时,这个家庭还在遭受着另一个灾难,那年,刘香的爸爸借钱做生意,结果被骗赔得血本无归,还欠了邻居一屁股债务,春节前夕,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也被债主搬走了,连家中的那口铁锅也被借钱的亲戚用石头砸烂了,别说煮饭,大冷的天,一家人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父亲最终把这一切罪过都归结在了刘香身上,认为这个送了2次都没送出去的女儿就是个扫把星,自从她出生以后,家里总是灾难不断,这次又患上了这样的重病,就想直接把她丢弃了,但遭到了刘香母亲的坚决反对。

    为了养育这个孩子,刘香的妈妈每天起早贪黑种菜,怕刘香没人照顾,母亲每天不亮就用背篓背着她步行20里路到阆中城里卖菜,一斤菜只赚取几分钱的利润,回来再捡一些别人丢弃的饭菜回去吃。

    夏天的时候,为了多赚点钱,母亲卖完菜又用菜钱买一些雪糕,背着她到处卖雪糕,有时大热天,一天要背着刘香步行4、50公里。

    邻居看到这对可怜的母女说:“天这么热,你还把娃娃这么背着,小心中暑。”

    刘香的母亲说:“她爸爸要把她扔掉,这可是一条命,郑东既然生了她就要对她负责”。

    作为一个三十多的母亲,为了刘香能好好活下去,她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刘香的病情她也曾咨询过一生,年龄越小手术的成功几率越高,但最晚不能超过18岁,为此,这个农村妇女每天都在琢磨如何赚钱给孩子治病,也很快愁白了头。

    八岁那年,小姨自由恋爱嫁到了河南,结婚后在郑州的一家药厂打工,并为她找了一份工作,因为每天在药厂加班加点,一天到晚没时间带孩子,就把刘香放在家里让父亲抚养,而此时,刘香的父亲早已经变了一个人,放着一身力气不用,变成了吃喝嫖赌的二流子。

    在亲戚的隔三差五的催债之下,他早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家里穷的叮当响,也不出去干活,经常到处蹭吃蹭喝。

    游手好闲的父亲每次回到家里,不仅不关心女儿的病情,反而对她经常打骂,母亲不在的日子,家里经常没米又没面,父亲唯一的寄托就是等着母亲发了工资寄钱回来。

    每次寄钱,母亲都会叮嘱父亲,这是给刘香治病的钱,任何人都不能动,要记得给刘香抓药,要给刘香买点肉吃,但是,这个狠心的父亲口里答应的好好的,但是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关心过。

    每次收到从河南寄来的钱,父亲总是让她到街上买烟买酒买肉,一个人尽情享用,有时酒喝高了,看到病恹恹的刘香,还把这些年的不如意的原因全部归罪于她身上,把刘香抓起来就是一顿毒打。

    刘香的身体痛,心灵更痛,有时候,她也在想,老天真的不公平,让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给了她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身体,又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她想一死了之,但转念一想,一定要活下去才能改变这个命运。

    一次父亲领回来一个女人到家里,还借钱买了一只鸡,让刘香帮忙杀鸡、烧火,炖好之后,几个月没吃肉的刘香以为能沾光吃上一点,可没想到的是,所有的肉和菜都让父亲和那个陌生女人吃了,自己连汤也没捞到喝上一口。
第016章 “公证卖身”
    刘香每天都在复杂的心情中度过,她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但上天却总是给她不停地开着玩笑。

    病情时好时坏,加上父亲从来不为她的事情操心,读书的事情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耽搁下来。

    病情没有发作的时候,她每天割完猪草,就在上学的路上守望着,每次看着一个个背着书包欢蹦乱跳的孩子,她都羡慕的不得了,她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上学读书该多好,只是那一天太遥远了,有时她会找小伙伴借用一下课本,对她来说,那本沉甸甸的书籍是圣洁的,更是崇高的,虽然看不懂文字,但她手握着课本,却激动的彻夜难眠。

    母亲打工回来后,看到其他同龄孩子都开始读三、四年级了,一下子着急起来,母亲知道,女儿的病是上天给的,暂时无法改变,但绝不能让她再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母亲咬咬牙,也许自己无法改变女儿的命运,但是可以让她自己改变,送她去学校读书,让知识改变这个苦命孩子的命运。

    来到学校后,老师根据她的年龄,考虑直接插进了小学三年级的班里,由于没有读过一、二年级,第一次入学考试时她只考了25分,学校担心影响升学率,不肯接纳这个孩子,但她们母女依然苦苦哀求,跪地不起,将家庭的实际情况向他们一一进行倾诉。

    校领导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可怜这对母女,也被这个孩子的执着感动,便为难地说,“半年内,你如果平均成绩在50分以上,就让你接着读,低于50分,我们也不可能留你给学校拖后腿。”

    说来这刘香也争气,非常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为了尽快记住一个字的写法或者解答一道习题,她情愿通宵不眠,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在一二年级没读的情况下,期中考试时她的平均成绩达到了75分,接下来几年,她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而且年年获得优秀三好学生。

    小学五年级那年,刘香病情严重起来,连走路都非常困难,但她还是想读书、想上学,没法去学校,她就在家里自学,看不懂的问题就写一张纸条,请求母亲在学生放学的时候,等在校门口,把纸条拿给同学让他们帮忙解答了,再拿回家给她看。

    每次考试时,母亲就背着她来学校,虽然没有在学校学习,但考试的成绩一直很理想,基本上都是班级前三名。因为她的成绩非常优秀,后来还考入阆中的一所重点中学,有的家长还请她在放学以后做家教,从此,她的生活费也有了些保障。

    大哥当兵退伍以后,一直在福建的一家大型公司当保安队长,工作认真负责,父亲早年欠下的贷款也都是他慢慢还上的。

    妹妹病情恶化以后,她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按照公司的规定,员工辞职可以得到一笔一次性补贴,为了给妹妹多筹点钱做手术,他放弃了在公司的大好前途,决定辞职,但数次提出辞职申请,公司都因为他表现出色而不同意。

    为了达到辞职的目的,他干脆在公司故意打架,让公司把他主动辞退,好尽快拿到几千块钱为妹妹看病,但公司还是不同意把他辞退,只是把他降了一级,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还破例给了他发了一点工作补助。

    随着病情的恶化,刘香母女从阆中来到蜀城,却因为钱没有筹到而做不了手术,只能蜗居在华西医院外的一个小旅馆的2个床位上。据医生讲,手术至少需要10万元,而且要先交4万元才能入院。

    等刘香母女把遭遇讲完,大家都陷入了沉思,郑东打心眼里想帮助她们,但是爱莫能助,只有转头看着杨威。

    杨威皱了皱眉,说,“这样的生老病死满大街都是,新闻价值不大,没人看,稿件即使发出来,你们也筹集不到捐款,除非……”

    “除非什么?”刘香的母亲问。

    “这个吧,只是个噱头,只有这样稿件才能发出来,钱才能筹集到。”杨威耐人寻味地解释。

    “你是我的恩人,你就直说吧,只要能筹集到给女儿治病的钱,你说怎么办,我们娘俩就怎么办。”母亲斩钉截铁的说。

    “十万元手术费,价格不菲,再不治疗你女儿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谁来捐款,你们就要开个条件感谢人家,比如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包括把女儿嫁给他,这样才能引起轰动,当然也会引起捐款人的注意。”杨威语重心长的说。

    母女俩面面相觑,一下子惊呆了,心想这人怎么没良心呢,这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吗,母女俩开始犹豫起来。

    “你们自己考虑吧,我也是为了你们好,我觉得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先把刘香的救命钱筹到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那些外在的都是虚的。”

    母女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个人私下里嘀咕了一会,也只有这样才能留下生命,于是点头应允了。

    杨威转过身,似对郑东说,又好像自言自语,“还是不过瘾,如果能让她们把这份承诺公证一下,这个新闻就做大了”。

    “对,就这么干”。

    杨威接着说,“阿姨,你也知道,现在社会上骗子比较多,城里人都相信公证,所以你要把这份承诺公证一下,公证费我们来出,这样你筹款才更快一些,也不是让你们非要嫁给谁,只是这样才真实可信。”

    母女俩眼睛瞪的大大的,“不公证的话什么都好说,随时都可以反悔,要是公证了,万一捐款人是个瞎子、瘸子、或者70岁以上,不是真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吗?如果这样的话真的是生不如死。”

    杨威一看对方担心这个,马上计从心来,“郑东,你把笔和纸拿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