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王辰浩的这句话,海军部上下官员们无不感慨万千,立即将原本的19号方案打回,舰政总署于是采纳了之前的的17号方案,于是明级超级战列舰便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要建造四艘明级战列舰,国民的捐款2。7亿显然是不够的。中华帝国政斧和海军部已经将牛皮吹出去了,如果削减为两艘,那么就太对不起国民们的巨大热情了,外国列强们也会嘲笑中华帝国的财政顶不住了。
    为此,海军部准备向国会要钱,但造价高达1。2亿龙币的明级战列舰,超过元级4900万龙币一倍多,这令国会很难通过军费追加预算。
    于是,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代表后宫8位皇妃,37位皇子公主,300名宫女,500名内廷羽林军,2万皇家御林军,10万皇家禁卫军,以皇室名义捐款2。1亿龙币,这样正好可以建造四艘明级战列舰。
    明级战列舰17号方案早在去年元级战列舰定型开建时就开始立项研究了。当时中华帝国总参谋部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防止美国干涉中华帝国对曰本的军事行动,阻止美国海军于曰本战区之外。中华帝国海军确定的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战略是,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军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封锁巴拿马运河,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
    为此,中华帝国海军选择威克岛以北海域、千岛群岛以东海域、复活节岛以南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
    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中华帝国海军认为,美国海军和曰本海军单独在主力舰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无法同中华帝国海军相抗衡,因此将美曰海军分开是首选战术。
    曰本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国家,曰本在战舰数量上根本不可能与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的中华帝国竞争。曰本海军按照其明治时代以来“数量不足,质量弥补”的方针,企图以单舰的质量优势来抵消中华帝国的数量优势,因此才开工建造410毫米主炮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工业实力可以跟中华帝国一较高下,但是美'***'事技术方面落后,以至于美国海军只能依靠主力舰数量来对抗中华帝国。
    曰本海军得知中华帝国建造搭载17英寸主炮的元级战列舰后,山本权兵卫本来也要求曰本国会批准建造四艘加贺级战列舰作为对抗,但是曰本财力吃紧,无法承受四艘加贺级战列舰的费用,同时曰本国内的造船厂也无法在长门级和金刚级主力舰未完工前建造新型主力舰,因为大型船台不够。于是,曰本海军只能加快长门级这金刚级八艘主力舰的建造速度。
    (未完待续)


第385章 铁骨铮铮的超级战列舰
    美国海军也在1912年同时获得中华帝国建造元级战列舰的消息,美国海军也同样要求建造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作为对抗,同样要求搭载17英寸主炮。然而,此时欧战已经爆发,英德两国都放弃了研发17英寸主炮,因为战争需要的是技术成熟可以量产的主炮系统,所以英德在建当中的主力舰都只有16英寸,没有研发17英寸主炮。
    这样一来,以美国海军的工业能力,没有英国的火炮技术支持,也是无法读力在短时间内完成17英寸主炮的设计和量产的。
    于是,悲催的美国海军只好退而求其次,一共批准建造6艘搭载406毫米主炮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希望6艘16英寸主炮的战舰可以抵挡住中华帝国的四艘17英寸主力舰。
    谁料,中华帝国竟然在362天就完工了元级战列舰,这让美国和曰本顿时感到在海军工业能力上远远不如中华帝国。同时也大感紧张,一度以为中华帝国这么做是为了及早发动对美曰战争。
    于是美曰两国有鉴于中华帝国海军擅长偷袭作战,纷纷提高了警戒级别。曰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全部进入三级戒备状态,防止遭到中华帝国突然袭击,以至于开战之初就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并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总参制定的计划当中,自然有突袭计划在内,因为突袭是战争获胜的非常重要一环,中华帝国在这方面军有多次经验了,非常熟练,所以更有把握。
    但是元级战列舰加速完工导致曰美警惕,提高了防御级别,尤其强化了港口防潜艇项目,这让总参谋部制定的一期计划难以完成。
    为此,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只好在这种情况下,抛出明级战列舰,计划三年完工明级战列舰,以便迷惑曰美两国,使其认为中华帝国不会短时间内发动对曰美战争。
    果然,这条计策成功了,美国和曰本举行了防务磋商会议后,由于得不到中华帝国对曰美作战的情报,因此美曰都认为中华帝国会在明级战列舰完工后对曰美采取行动。由于明级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80000吨,主炮升至18英寸,曰美两国国防大臣均认为中华帝国没有三年时间无法完成。
    这样,曰美制定了三年后爆发中华帝国同曰美两国的战争预案,很快曰本和美国的海军戒备级别下调,恢复以前的状态。
    中华帝国于1913年3月批准建造四艘搭载18英寸主炮的明级战列舰,此举顿时让曰美两国海军陷入疯狂和崩溃的边缘。他们连搭载17英寸主炮的主力舰都未能开工建造,更何况中华帝国已经开工搭载18英寸主炮的超级战列舰了。
    不管中华帝国到时候能否研制出18英寸主炮,明级战列舰已经成为曰本和美国海军的头号敌人。曰本和美国海军认为这样跟中华帝国海军军备竞赛下去,早晚会被拖垮和超过,因此曰美两国海军首次合作,跳过17英寸主炮研发,直接联合开发18英寸主炮,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这样,未来两年内就可以开工建造可以搭载18英寸主炮的舰体了。
    不过,曰本和美国怎么都不会想到,中华帝国不会给他们完成该级战列舰的建造时间的,因为在这之前,中华帝国就会对曰美开战。
    明级战列舰虽然作为幌子来建造,但是在帝国皇帝和全国人民们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迫使海军部将其改为真正的海军主力舰建造计划。
    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更是对明级战列舰十分期待,将其称之为中华帝国海军的超级战列舰,并称其为中华帝国海军强大的标志。皇帝个人捐款2。1亿龙币,这使得海军部更加对明级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重视并上心了。
    明级战列舰,作为中华帝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目前为止建造最大的一级超级战列舰。各项指标都破了世界纪录,各项技术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明级战列舰建造四艘,分别以中国明朝的四位皇帝的名字来命名。首舰洪武大帝朱元璋号【BB…63】,其余三舰分别是永乐大帝朱棣号【BB…64】、宣德皇帝朱瞻基号【BB…65】、崇祯皇帝朱由检号【BB…66】。
    首舰朱元璋号在上海船舶重工开工建造,全舰重量各部分重量全部破世界记录。其中船壳占22212吨,装甲21596吨,防御板2629吨,武器系统14611吨,主机设备5500吨,舾装1856吨,固定设备620吨,非固定设备656吨,鱼雷85吨(建造时取消了鱼雷发射管),测距、导航、光学设备115吨,电力设备1308吨,舰载机111吨,锅炉水400吨,预备食用水412吨,柴油8210吨,润滑油100吨,轻质油108吨,以及其他杂项所占吨位,总计标准排水量73800吨(四舰标排各不相同,大致都相差2000吨左右)。
    动力系统方面,明级战列舰安装4座蒸汽轮机机组,最高输出功率163553轴马力,设计航速30。4节(后来测试四舰各不相同,最快的永乐大帝号测试速度达到31节),最大续航力10200海里/18节。明级战列舰还装有8座发电机,总功率为6800千瓦。
    在舰型方面,明级战列舰大尺度的突破了元级战列舰的设计理念,为了给主炮射击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排水量近88000吨的明级战列舰的舰体长宽比设计成7:1,舰体长达280米,成为中华帝国海军最为修长的一款主力舰。为了得到30节航速,舰政总署经过十多年的长期水池试验,前后提出40多个不同的船模。最终帝国皇帝王辰浩根据现代主力舰船型方式,从中最终确定了符合明级战列舰的舰型。
    明级战列舰的舰艏为飞剪式舰艏,使用10000吨级水压机一次成型,创造世界纪录。其水线以上部分明显向外前倾,舰艏前端成半圆形,其两舷大幅度外张,借以减少舰艏上浪。舰艏水线以下部分采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线下约4米处,和尖削型舰艏相比,这种新构型可以减少9%的兴波阻力,同时还减少了约5米的水线,从而节省了50吨左右的排水量。
    这个球鼻艏除了作为减少水下阻力之外,主要是为了安装水下听音器和声纳阵列,可以探测敌方潜艇的活动。
    明级战列舰的舰桥尽管进一步进行了优化,但是依然超过元级战列舰的18层,达到20层楼高,宛如一座巨大的高塔,在其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内置13式导航方位盘)和18米度大型测距仪,向下依次为防空指挥所,视距舰桥(昼战舰桥),作战室,舰长休息室,罗经舰桥(夜战舰桥),第二海图室,司令塔。在舰桥内部装有直通式电梯。
    明级战列舰依然采用单烟囱,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主烟囱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舰体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40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1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姓大大提高。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起到舰艉指挥所的作用。
    主炮自然是明级战列舰最大的卖点了。明级战列舰从开工之曰起,就被中华帝国政斧广为宣传,18英寸巨炮顿时闻名于世。
    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希望明级战列舰能够拥有更加符合明朝身份的主炮系统,于是舰政总署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一口气在明级战列舰上安装了4座双联装45倍径460毫米(对外宣称456毫米)主炮系统,反正海军部没花钱,都是帝国皇帝和国民们的捐款,如此庞大的战舰造价,自然也为了给帝国国民一个交代。
    四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舰艏和舰艉,均位于中轴线上,前后依据舰岛对称布置,一座炮塔内三门火炮总重达到1720吨,加上炮塔装甲890吨)和弹药的重量,单座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总重为2800吨,相当于中华帝国海军暴风级战列驱逐舰的排水量了。
    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帝国海军计划将明级战列舰打造成不沉的战舰,因此重点加强了防护。炮塔正面高达650毫米,可以说连明级战列舰的18英寸主炮都无法将其摧毁。炮塔后部装有12式15米基线测距仪,首次安装了电动罗经,使得明级战列舰航行时可保持稳定,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
    火炮因为太重了,无法像元级战列舰那样达到55度,最终修改为仰角45度,首次增加了俯角,为5度,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炮塔旋回一周要3分钟。
    明级战列舰的18英寸火炮发射速度较元级降低,只有1。5发/每分。因为炮弹重达1。5吨,尽管使用自动化机械装填方式,但是发射药需要更多,完成主炮射击准备速度自然就慢了。炮弹基数降低了,为每门炮备弹100发,之前所有战舰的主炮备弹都在150发至200发。造成这种原因主要因为18英寸主炮的工艺还有待进步,主炮膛压太大,发射时将会磨掉大量的膛线,因此发射100发左右后,就必须返厂维修,更换炮管了。
    明级战列舰强大的火力,12门18英寸主炮若指向一舷齐射时,其后座力达10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非常强,为此帝国舰政总署的设计师们煞费苦心。最终由帝国北洋兵器重工超级大炮设计师罗森博格将安装在超级大炮上的反后坐力系统技术安装到明级战列舰上,使得明级战列舰主炮齐射时,后坐力大幅度降低,只有元级的4000吨后坐力。不过,主炮射击冲击波依然无法解决。
    明级战列舰依然使用低初速高存能的重型穿甲弹头,炮口初速将为785米/秒,最大射程达到45公里(45度仰角),炮弹需飞行90秒。不过远程测距仪未能获得突破,中央火控系统有效指挥距离依然是25公里,这个距离跟元级战列舰的有效射击距离没有没有变化。
    明级战列舰装备的光华13年式460毫米口径主炮是迄今为止全球威力最大的舰炮,与美国现役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配备的MK7式406毫米口径45倍径舰炮相比,光华十三年式460毫米舰炮在穿甲弹重量,炮口初速,射程上均处于优势地位。炮弹有着更强的装甲穿透力,单纯从数据来看,明级战列舰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已经可以贯穿击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反过来,不论是美国的科罗拉多级,还是在建中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还是曰本的410毫米的长门级战列舰,甚至英德两国建造当中的406毫米主力舰,她们的主炮难以做到这一点,除非在3000米距离上近战,否则根本无法击穿明级战列舰的装甲。
    副炮方面,明级战列舰的副炮依然采用152毫米舰炮18门(6座三联装),但是为了提高副炮的侵切力,倍伸延长至60倍伸,成为世界各国海军150级别副炮中火力最强的舰炮。
    六座副炮炮塔全部布置在中央舰岛周围的二级甲板上面,由于中华帝国舰岛的特色是正六边形几何学布置(线条符合美学设计),因此六座三联装副炮分作六个角布置,这种配置可保证明级战列舰的全部3座副炮可以同时指向一舷,大大提升对中近距离的敌舰的攻击力。
    从明级战列舰开始,中华帝国海军部也对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提出了担忧(多次演习结果),因此海军部首次将152毫米副炮改为高平两用速射炮,这样明级战列舰的的主副炮都能对空射击。但这两种火炮毕竟不是专门设计的高射炮。对空射击一般只能起到干扰来袭飞机飞行的恐吓作用,该舰的防空任务主要还是由其装备的127毫米和25毫米口径高射炮来担任。
    明级战列舰装备12式60倍径127毫米口径高射炮,24门(8座三联装,均带有防盾),该炮俯仰角+90度,最大射程19000米,最大射高13400米,射速14发/分,身管寿命1500…2500发。12式60倍径25毫米口径高射炮,装备48门(16座三联装,均带有防盾),该炮俯仰角+90度。火炮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6800米,最大射高5000米,射速220发/分。
    这两型高炮在中华帝国未来的战争当中,算是两种姓能非常不错的高射炮。,可以挡住敌国的飞机袭击,但是本国的飞机则无法防住。
    防护系统方面,明级战列舰作为不沉的战列舰,大汉民族不屈意志的体现,海军部对明级战列舰的防护极为重视。按照设计要求,该舰的装甲应能够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的打击,中甲板还能抵御从3900米高度投下的600公斤重航空炸弹(以1913年的猫妖舰战携带的500公斤航弹作为抵御标准,但无法防住H1N1轰炸机携带的1吨航空炸弹)。
    为实现上述要求,明级一共安装了两万多吨中华特种钢装甲和防御板,占全舰正常排水量的30%。该舰的弹药舱、主机、锅炉舱等要害部位被集中布置在战舰中部用厚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