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誓不为后-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缢在后,然后这皇后若是出什么事,后人将如何看待于他?马皇后是自己原配,对自己可谓尽忠尽责,自己良心不安。
    于是朱元璋急忙吩咐长顺:快点摆驾,我要去皇后寝宫。
    朱元璋下令封锁消息,很快便来到了马皇后的寝宫。但是来时已晚,一众宫女皆哭哭啼啼。
    发生何事了?为何都在此哭泣?朱元璋问。
    回皇上,皇后娘娘听闻惠妃娘娘自缢,顿时气血攻心,晕倒在地。
    啊!朱元璋顿时大急:怕什么来什么,还不快传太医?
    皇上,史大医已经在为娘娘诊断了。
    朱元璋听到之后,直接大步迈了进去。
    朱元璋到了屋内,看到了马秀英虚弱无力的躺在床上,太医一见朱元璋来,顿时起身。
    朱元璋示意太医继续诊断,太医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才道:皇上,皇后娘娘气毒攻心,脉象虚弱,压力过大。一是此次打击过大,皇后娘娘无法承受。二是娘娘太过操劳,久累成疾,需要静静调理。此病微臣只得开几帖方子,关键还得靠养。
    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元璋打发太医下去之后,一个人坐在床边,静静的看着马秀英。
    看着马秀英紧闭的双眼,朱元璋有些感慨:还记得么,想当初朕不过一小卒,曾与郭子兴帐下效力,应受猜忌饭不得食。还好当初有你,不然我朱元璋安能有今日啊。当初粮荒,你在军中偷窃炊饼给我,因为饼热你又藏在胸口,至今还有伤疤。每每想起这些,我无不感动。就算你没吃饱,你却让我先吃饱,我真浑人也。
    朱元璋说到这里,也掉下眼泪,却忽然发现有人轻轻的帮他擦拭,低头一看马秀英竟然已经转醒,只是气色不好,人还很虚。
    皇上龙体要紧,都是一国之君了,怎还只会掉眼泪呢。
    朱元璋抓住她的手:是我疏忽了,还记得我当初说你,我说什么你还记得么?朱元璋已经省去了朕,在马秀英面前该为我。
    皇上,陈年往事还提它做甚。
    朱元璋却一本正经道:我当初说你是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这么多年来,你一直迁就于我,处处忍让,凡事皆以我为念,我却尤不知觉。
    皇上。马秀英也很是感动,这么多年来,自从当了皇帝,朱元璋对待自己就没之前那般好了,两人的感情也在逐渐淡去。
    朝堂卷 朝堂卷 四十六,惠妃自缢
     更新时间:2010…9…1 10:21:52 本章字数:5735
    记得你当初嫁于我的时候不过二十一岁,正是大好年华之时,却与我共同征战十五载,历尽艰辛方有今日。如今你只需安生静养,我不想你有事。
    朱元璋看着马皇后,似乎想说什么,嘴唇动了两下,但是不知什么缘故,却始终没有开口。
    你是想说郭如意的事吧?朱元璋的话让马秀英呆在原处。
    我承认,是我不好,我有私心,害死了蓝玉。当初惠妃入宫也是你安排的,我很喜爱惠妃,不想她人在我处心却旁系他人。你可以认为我心胸狭隘,我不够光明磊落,确实是我的私心害死了蓝玉。但是我不想惠妃会自缢,知道的话我觉得不会如此去做。秀英,我真的错了,但我不奢求你能原谅,只是惠妃已死,我希望你不要离开我,安心养病。
    马秀英竟然听到朱元璋认错了,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
    她摇了摇头:皇上,惠妃的死臣妾心中难受,皇上若是还念旧情,就应该将惠妃厚葬。臣妾请求皇上将蓝玉骸骨悄悄葬于惠妃棺内,还望皇上成全。
    朱元璋没有丝毫犹豫,点了点头:朕答应你,但是此事不得公开,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马皇后也点了点头:皇上,李文忠乃你养子,又是你外甥,皇上。虽然他并非是你亲生,但是总算关系亲密,曾经也帮助皇上尽心办事。皇上还请以皇家为念,放过李文忠,少年气盛之过你年轻时也曾有过,望皇上垂帘放过李文忠。
    朱元璋依旧是点头答应,不过这次却没有说话。
    皇上,臣妾还有一事想请皇上说到这里马皇后似乎身体不支大口喘息起来,刚抬起的头又垂了下去。
    朱元璋急忙扶住她:秀英,不要说了,朕知道你要说宋濂之事。
    不,我要说。马皇后喘息了会,调整了下之后又开口了:皇上,治国安邦需以仁义为先,此乃万世祖训。今宋濂乃是当今大学士,文人皆以他为代表。宋濂之孙所犯之罪虽是死罪,但是罪不及亲人,不存在满门抄斩之说。宋濂向来无错,也无劣迹,皇上不能杀他。虽然宋濂教导无方,但是皇上应该以国之仁君为念,还需切记啊。
    听她说完,朱元璋依旧点头:好了,你也累了,先休息一下。朕就先走了,一会晚上再来看你。
    马秀英看着朱元璋离去背影,心中十分难过。就是眼前离去的男子,逼死了自己的干妹妹郭如意,但是他却是自己的丈夫,还是一国之君。
    马秀英无法去惩罚朱元璋,作为皇帝,朱元璋其实还算是个好皇帝。但是马秀英自己心伤总是难免的,她只有拿被子将脸蒙上,尽量不让人看见她自己落泪。
    朱元璋回到了自己的御书房,在那里一个人静坐。
    皇上,平硕王求见。长顺道。
    召她进来。朱元璋很奇怪楚流烟怎么又跑回来了。
    楚流烟走进来,对着朱元璋行完礼,然后直接开口:皇上,听闻皇后娘娘病危,特来看望。
    皇后娘娘病危,那你为何要来朕的书房啊?朱元璋有些不解。
    过来取方抓药。
    朱元璋呆了一下:你取方开药找太医便是,来这书房抓什么药?
    皇上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啊。楚流烟只是一笑:皇上,皇后娘娘的药并非一般药材可治,需要沾染龙气之物才能痊愈。
    哦?愿闻其详。朱元璋不知楚流烟会说出什么来,于是准备听她一听。
    皇上,马皇后为人如何?楚流烟问到。
    大方得体。
    那我再问,马皇后对您如何?
    无微不至。
    楚流烟笑笑:那皇上觉得,外界对皇后娘娘评价会如何呢?
    朱元璋摇了摇头:我只听说外面女子皆以皇后娘娘为榜样,真不愧一国之母。
    好。楚流烟点了点头:皇上您总算还有良知,我想马皇后听到一定会很开心。但是您有知道多少呢?马皇后跟随您征战多年,对您不离不弃,诸多事迹我便不在多言。我们且道后来之事。就在您做了皇帝登基之后,皇后娘娘虽大富大贵,仍不娇,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娘娘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天下之人无不佩服娘娘。皇上也经常将皇后娘娘比作芜蒌豆粥,滹沱麦饭,每每对群臣讲起皇后娘娘之事,赞赏有佳。如今娘娘病危,皇上必希望娘娘早日康复,是也不是?
    朱元璋点头称是。
    楚流烟露出了笑容。
    如何才能让皇后身体好起来呢?朱元璋询问到。
    皇上,其实很简单,只要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朱元璋觉得有些担心:太医也没法子。
    皇上,皇后娘娘是因何而病的?楚流烟问完看到朱元璋面露难色,于是也不等他接口了:皇上要知道,娘娘是因为惠妃而生病。这里很简单,惠妃复还,娘娘之疾不治自好矣。
    唉,你就取消朕吧。朱元璋此时就好比斗败的公鸡一般:朕又不是神仙,如何能让死人变活?
    既然皇上无法将人变活,那么是否就应该再这些事情上尽量弥补,以宽皇后娘娘之心,对其早日康复大有好处。
    朱元璋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确实,所以朕决心厚葬惠妃,还可能会将蓝玉骸骨敛在惠妃棺内,还能怎样?
    可笑!真是可笑!楚流烟大笑起来。
    楚王爷,为何发笑?难道朕做的不对?朱元璋觉得楚流烟有些戏耍自己的味道。
    皇上真是可笑,我哪敢取笑于你。皇上您想啊,既然皇后娘娘之事皆因此事而起,理当解决。眼下蓝玉已死,对他而言能否敛在惠妃一口棺中并不重要,这些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那你的意思?
    楚流烟整了整衣角:皇上,死者已逝,但是蓝玉之事,还牵扯到李大人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确实,李文忠本来是块好料,但是他如此年轻又桀骜不驯,语气张狂,连朕他都不摆在眼里。你说朕应该杀他么?
    楚流烟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杀。
    朱元璋自己都呆了一下:你是说可以杀?
    楚流烟确定的点了点头:是的,能杀!
    这下朱元璋就不明白了:楚王爷,将话说完吧。
    其实这很简单,君要臣死,臣绝对要死,这不是很明显之事么?
    怎么楚王爷的语气这么酸,不过也是,朕只需一句话便能赦其无罪,或者直接处死。
    皇上,娘娘病倒皆因此事。李文忠大人是因为向皇上劝解之事才开始争执被抓的,黄上若是记得,于情便不应杀李大人。李大人为官清廉刚正乃我大明之福分也,于公来将,皇上能听良言动容,也足以让皇上流芳百世。
    朱元璋点了点头:倒也不无道理,不过还是会有特殊的地方。
    楚流烟继续问:皇上,您认为我方才所说是否真实?
    恩,既然你都说到如此份上,马皇后也经不起折腾了,便饶了李文忠。
    皇上。楚流烟的叫唤,时而陌生,时而熟悉。
    还有何事啊?朱元璋觉得事情已经完了,楚流烟究竟还有何事要找自己呢?
    皇上,此药方不够完整,还需加一些辅药方可。
    朱元璋知道她又有话说,于是准奏。
    皇上,马皇后贤惠仁德,名声在外。她不光是管理后宫的一把好手,处理国事帮助皇上分忧的也是她。马皇后不光有治世之才,更对百姓爱戴不已。其实,马皇后不过是在保你的江山罢了,您以为她能逃脱的出去么?
    她要逃?
    皇上,马皇后每日帮您,您对熟视无睹,但是为臣子的却不得不说,皇上最近办事实在是有另外一番感觉。马皇后每每为皇上的江山考虑,同时也要照顾其他,皇后娘娘其实也是有想法的。娘娘一心为国,如今该是我等回报娘娘之时。
    娘娘身体不好,却依旧关系国家大事。
    娘娘平日助人为乐,众所周知。皇后娘娘如此,必希望纲严整,国泰民安。
    这里就要说到宋濂了,宋濂乃是当代名士,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皇上暂且不管是非对错,单就处置结果来看,皇上杀他不过杀死一大臣尔。可是皇上,按照马皇后的性子,知道年要斩了宋濂必然觉得可惜,又要承受骂名而活着,这难道不会将皇后娘娘彻底气会原样。
    朱元璋总算知道楚流烟的意思了,这会走到书之前:恩,容我三思。
    楚流烟也知道自己今天只能到此了,如果不能,那就没下次了。
    走出皇宫,楚流烟仰天长叹:唉,尽人事,便是我等所能做也。
    朱元璋喜欢楚流烟,楚流烟去劝,朱元璋感恩马秀英,马秀英来说,两头两脑都在叫朱元璋罢手,朱元璋终于下了决心。
    朱元璋去找了常玉春,常玉春来到朱元璋的书房,也是请安,礼毕,朱元璋问:常卿,朕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二,不知可否啊?
    常玉春急忙点头:荣幸之至。
    朱元璋道出问题:依卿之意,我应如何处置李文忠?
    常玉春想了想:皇上仁慈,必然会赦免其死罪,但是顶撞皇上,活罪难逃。至于要如何惩罚,皇上应该心里有底。
    朱元璋很是同意,又问:那宋濂呢?
    必须放。常玉春毫不犹豫。
    这点很让朱元璋吃惊,没想到常玉春在宋濂这个问题的时候竟然如此决断:为什么?
    为了我大明基业。
    此话怎讲?朱元璋问。
    宋濂乃当今名士,不能随意加害,否则便会引发文*革变动,轻则文人举墨,重则百姓造反。自古这些文人都在每每代教书授子,世间流传各种事迹等等也都由此等人改编而成。若是皇上因为处理宋濂而得罪天下文人,可谓得不偿失。况且宋濂向来毫无心计,可以安顿。
    原来如此。朱元璋点了点头:你下去吧,长顺,你进来。
    常玉春这时候退了出去,长顺走了进来。
    长顺,朕想问你几个问题?
    皇上请问。
    我应该如何处理李文忠?
    面对老板的突如奇问,长顺表现的十分镇定:皇上,奴才实在不知。
    说吧,朕赦你无罪。
    长顺听保证这才说到:皇上,我觉得对于李文忠将军,好歹也算国戚。如此处置未免太过草率。李将军随皇上征战多年,并不是一般小将,动则影响军心。皇上可降其职位,调至远处,不让其回便是了。
    朱元璋一听很有道理,急忙再问:那我问你,那宋濂呢?
    皇上,依旧是那句话,宋濂不能杀,如果皇上不喜欢他,可将宋濂贬回老家。
    贬他?虽然预感长顺大半会叫自己选择,没想到今日此人竟然如此回答。
    长顺,为何不学其他人一般将其流放出去就好了。
    长顺跪在地上,为朱元璋一一道来:皇上乃是明君,更是仁君。故皇上不能将之杀死,否则天下大乱。皇上也不能将之充军,宋大人体弱,怕是半路都有可能死去,而且岁数上来,实在危险。皇上不追究其过,却准他回家养老,如此恩德,他人岂能忘怀?
    妙,果真是妙。没想到你长顺比起那些大学士来更加精准
    朱元璋有了决策,很快就回到了马皇后身边。
    马皇后见朱元璋来,准备起身相迎,忙被朱元璋劝阻:秀英不要妄动,我来就好,我来就好。
    马秀英点了点头,心中仍是不快。
    秀英,想了这么酒,我心中已经有数了。
    马皇后马上一颗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中。
    秀英放心,我准备让李文忠给他的无理付出点代价,就是将之削去爵位,这样一来是惩治他一下,而且可以让他重新锻炼有机会。
    马皇后对这样的安排很是满意,于是点了点头。李文忠确实有时候比较大胆,不管任何人在,他向来口无遮拦。
    我还准备放了宋濂,让他告老还乡,夫人以为如何?
    马皇后想了想,于是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臣妾也就安心了。
    朱元璋握着马皇后的手,一直过了一夜。
    第二日,朱元璋上,公然在上带出了两人。
    两人被带上,所有人都等着朱元璋作出最后的决定,既然人都拉出来了,肯定是要决断的。
    李文忠。朱元璋叫到。
    李文忠没有开口。
    你竟然顶撞于我,可有此事?朱元璋问到。
    既然有事,那就得接受惩罚。李文忠知道和皇帝讲道理是愚蠢的行为。
    李文忠,官降两级,流放到荒蛮之地,一会去地图上任选荒蛮之地。
    李文忠没想到自己竟然没被处死,很是意外。
    宋濂,你可知罪?朱元璋问到。
    罪臣宋濂管教无方,今知罪也,望皇上赐死。
    朱元璋冷笑一声,高声说到:大学士宋濂,年老眼花,管教无方。其人对廷已是负担,故朕令你今日便告老还乡,无事不准在进京城。
    谢皇上不杀之恩。宋濂明白自己也被救了。
    朝堂卷 朝堂卷 四十七,扁舟湖海
     更新时间:2010…9…1 10:21:53 本章字数:5822
    李文忠降职外放,宋濂贬斥归家,数日之内两位重臣这番际遇,显是帘眷已衰,天心大变,如此大事,自然是轰动野。
    一时间,野上下,谣诼纷传,如此骇人听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