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求生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帐中,陆仁接过阿三递过来的毛巾,胡乱的洗了把脸。李典在这时撩开帐帘走进来,陆仁一看李典那灰头土脸的样就笑了:“典成,你怎么这德性?”
  李典也接过毛巾擦去汗珠:“拆那些破房舍拆的呗!你还别说,抱着擂木这一路撞过去,可比攻城撞门都过瘾。可惜这镇子也就这不到百间的破房,撞上两三天就全撞完,不够过瘾的。”
  陆仁暴汗:“什么?你亲自上手去撞房子?还不够过瘾?”
  李典道:“是啊,怎么了?”
  陆仁道:“啊……没、没事。一会儿饭好了先去吃饭吧,都累了一天怪辛苦的。”
  李典道:“义浩,这些破房子住不得人,拆掉取砖我明白。可是再过个把月天气就冷下来,就那么点砖也起不了多少房子,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
  陆仁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今年冬天军士们可能还是得在帐篷里将就一下。我的打算是先在军营附近把地仓修起来,大家的口粮总不能就这么露天放着。”
  李典道:“地仓?你是说地窖吧。”
  陆仁道:“没错。军营附近地面我看了一下,土质软硬程度差不多,泥瓦匠也说修地窖正合适。过几天你把你手头的地面清理好了,就带着军士们去挖地窖。泥瓦匠那里我分了些人出来,在河边找到适合烧砖用的粘土,也准备开始烧砖。地窖地基挖好后,先用拆房子那些砖来铺地面。那些砖参差不齐,不适合用在窖壁上,用来铺地面到挺合适。”
  李典道:“怎么你对土木也有研究?看来你胸中所学还真是甚杂。义浩,我看是不是在拆完房子后我和你换一下?农耕方面的事我懂一些,土木这边我根本不懂,怕误了事。”
  陆仁道:“也好,我这里有对农耕改良的书简,你可以拿去看看。到时照里面所写的照做便是。”
  李典接过来大致的看了一下道:“嗯,上面的方法我有些耳闻,就这么定了。”
  阿三进帐道:“二位大人,饭做好了,就在帐中用饭吗?”
  陆仁道:“嗯,曼成一起吃吧,边吃边谈。”
  李典爱惜的摸摸阿三的头:“阿三真懂事……义浩,这八个孩子你是不是给他们取下名子?老是阿大阿二的这样叫过去也不太好吧。”
  陆仁道:“对哦,我还真没来得及想这些。阿三,以后你们跟我姓吧,你就叫……陆珊吧。”
  李典笑骂道:“去你的,取个名子都图省事!陆珊、陆三,叫过去没什么分别。依我看,叫陆兰吧。”
  阿三紧张的望望陆仁,希望陆仁能给她定个名。
  陆仁道:“就叫陆兰吧。老实说我给他们想的名子还真不怎么样,阿大想叫陆达,阿二想叫陆耳……”
  李典忙摆手道:“停停停,我算怕了你了!这种名子也亏你想得出来!阿三,以后你就叫陆兰,别理你们家这个不着调的大人。”
  阿三激动的道:“我有名子了,我有名子啦!我今后就叫陆兰!谢谢二位大人!”
  陆仁道:“好了好了!陆兰,那些弟弟妹妹们呢?”
  陆兰道:“在旁边帮伙夫们洗米做饭。”
  陆仁道:“真懂事……曼成,我先去看看这些孩子们,你先吃吧。”
  随着陆兰走到烧饭的地方,陆仁见那五个孩子都勤快的帮伙夫们洗米、洗菜,而这些伙夫也很喜受这几个小孩子,气氛很融洽。
  “大人来了!”
  几个伙夫见陆仁来,忙站起身来行礼。陆仁示意他们不要拘束,继续忙他们的。
  “大人,大人!”
  只有六岁的阿七拉着陆仁的衣角,陆仁弯腰将她抱起来道:“阿七,什么事啊?”
  阿七将手中的东西递给陆仁:“大人,这个给你吃!”
  陆兰急忙道:“阿七,别闹!大人怎么可以吃这个呢?”
  陆仁笑笑,望了眼阿七手中的东西顿时呆住,急忙把阿七放下地,再接过来细看。
  陆兰道:“大人,阿七还小,不懂事,您别怪他……”
  陆仁没理睬她,而是将手中的东西翻来复去的仔细看了许久,口中声音有些发颤:“不、不会吧?没理由啊!怎么会是……这是土豆啊!”
  此刻陆仁的心中乱七八糟的,他当初邀女孩子去吃肯得基,为了在女生面前摆显特地查过有关土豆的一些资料。这土豆原产地在南美,直到1570年才由哥伦布带去欧洲,之后才慢慢传入的亚洲。按说现在的亚洲根本没这东西才对,可手里的确实实在在的是一个土豆。
  陆兰在旁急道:“大人,这东西不能吃的。我以前吃过一次,拉了好久的肚子……”
  陆仁道:“不,这个能吃。不但能吃,味道也不错。只不过吃的时候要去皮,另外发了芽的要连芽带芽根一起挖掉,那些是有毒的地方。再就是吃的话一定要完全煮熟……陆兰,你说你以前吃过,这么说这个附近就有?”
  陆兰道:“这个我也不清楚,去问问阿大或阿二吧。一般都是他们两个出去找吃的,所以他们最清楚。”
  “阿大阿二哪去了!?快把这俩小子给我找来!”
  次日天一亮,陆仁就把诸事先交给李典,自己带着二十人让阿大阿二带路去找土豆。
  他心里清楚,这土豆是少有的高产植物,一亩地如果照看得好些能有上千公斤的产量。而且土豆营养丰富,种值的话对土地的要求也极低,在秋冬这些冷天都可以种值。自己正愁昨天烧荒出来的几百亩地还只能荒废着,现在发现这土豆比捡到金元宝都高兴。至于为什么这年代亚洲就会有土豆,他早就扔到脑后不管,东西能用就行!
  阿大和阿二带着陆仁,在一个山坡上找到一片土豆地,可把陆仁乐坏了,急忙让带来的人小心的把一株株土豆完整的从地里挖出来,然后移植回开垦出来的地里去。并且按照自己在书上看到的内容,尽可能把土地翻松,并把土豆种得密集一些。最后的结果是移植了整整六亩地。
  当然,陆仁也留下了一些新鲜大个儿的土豆,让伙夫削皮去芽后分成三份。一份整个儿扔盆里煮,一份磨成土豆泥,一份嘛……切条扔豆油里炸!特别是炸的那一份,虽然没有蕃茄酱,但就着盐放嘴里一嚼,陆仁眼泪又差点下来:“真不容易啊!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吃不到肯德基的炸薯条了呢……”
  ——————
  数日之后,陆仁与李典的工作调换,陆仁去负责修建房屋,李典则去管理农田。调换前,陆仁千叮万嘱,让李典多照应一下土豆田,大概两个月以后就可以先收上来一部分。李典那日也没少和陆仁抢土豆,在感叹炸土豆条的美味之余,又听说土豆的产量高且成熟期短,能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一定的粮草问题,自然不敢怠慢。
  陆仁对土木工程也并不懂,所以只是画好记忆中的房屋图纸交给泥瓦匠人,由他们去处理细节。对于房屋,陆仁还是按照现代的一些工艺来设计的。像设计的营房,是按现代的常见的多人宿舍来定,每间长约十二米,宽约五米,每间限住十一人,正好是一个什的编制。房内他打算用现代的双人上下铺木床五个,另单人床一个(什长专用)。
  不过眼下他还是想先修好粮仓,所以是带着人在营外选的地方挖地。考虑到工程安全方面的问题,陆仁采用的是五五见方的数间小房,中间用受力墙隔开,建好之后再加顶。至于这些泥瓦匠比他在行,拍着胸脯说万无一失。
  然后,陆仁便对一些工具和材料进行改进。像加工木料的锯子,在加工长条木料时难免会锯偏,陆仁就想起了现代木工们常用的电动桌面盘锯(这个大家应该都见过,就是一个平板桌面,中间露出锯盘,锯盘以电动机为动力。加工木材的时候锯盘高速转动,要加工的木料慢慢推过去)。让铁匠们打造出盘锯后加上摇把,成了手动的桌面盘锯,加工平整木材的速度大大加快。
  再就是挖地时运土,陆仁让木匠做出许多木制滑轮,采用滑轮组的人力升降机,又省下不少劳力。
  最后就是烧砖。一般的砖不用操心,陆仁主要是想建起二层或三层的营房来节省土地,地下仓库上面也肯定是要再加盖,那么房屋的支柱和天花板的加顶材料就有很高的要求。汉代没有水泥是令陆仁最头痛的,不过好在有石灰,陆仁索性就用石灰、粘土以及碎石子搅匀,中间再特意的加上铁条,晒干后再让泥瓦匠人拿去烧制,最后烧制出来有点类似现代天花板用建材的空心横梁硬度居然不错,至少让李典的“拆房”大队要用擂木撞上十几下才会碎裂。这下陆仁可安心不少,大胆的让泥瓦匠用来给房屋加顶。
  ——————
  这天陆仁正在工地上视查,一堆挖出来的黑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捡起其中一块,仔细看过之后再次下巴砸到地上——天啊!捡到宝了!这是煤啊!
  (瓶子注:瓶子有查看过中国煤矿分布图,在河南许昌一代有少量的煤矿,并不是随意乱编)
  马上找来李典,当着李典的面将煤扔进火堆中。不久燃烧的煤让李典大惊失色,他可从没见过会烧的石头。陆仁当机立断,找到挖出煤的地方,让人继续往下挖这些黑石头并屯积起来。
  李典道:“义浩,这个‘煤’用处大吗?”
  陆仁道:“相当大!据我所知煤燃烧后温度超出木柴许多,不管是用在打制铁器或烧制砖瓦,便利极大。而且现在天气渐冷,存下这些煤到时分发给军士们在冬天取暖做饭,也可以省去他们去林中砍柴之苦。”
  李典看怪物一般看了陆仁许久道:“我现在真想知道,你的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事物,连这黑石头能烧你都知道。天下间你不知道的事到底有多少?”
  陆仁道:“你管这些干什么?对了农田那里怎么样?”
  李典道:“那个土豆长得太快了!你当时交给我是六亩地,这两个月下来已经成了七十多亩,还不包括取用出来充粮的。照这么算,可能冬后春初,我们就能自给自足,不再需每月去许都取粮。”
  陆仁道:“那就好!大家都吃饱肚子,才能有力气去做事。”
  两日后……
  “大人,不好了!”
  陆仁吓一跳,见来人是烧砖的匠人,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大、大人,你给我用来烧砖的煤太厉害了!现在我根本进不了砖窑!”
  陆仁松口气,看来不是什么大事:“进不去就不要进去,又不会出人命。”
  “不是啊大人,这煤烧得太凶,窑里面的砖看来是要烧过头了。”
  陆仁道:“没事没事,下次少放点煤就是了。这事也怪我,事先没提醒你们煤要比木柴厉害得多。这一窑的砖要是不能用,就送去修路营那里,敲碎之后铺路用吧。”
  “大人你不怪我?”
  陆仁道:“我怪你们干什么?说了错本在我。”
  见泥瓦匠如获大赦一般离去,陆仁会心一笑。带着几个卫士来到附近的高处,放眼向整个镇落望去。
  “三个多月了……当初来的时候可以说什么都没有,现在望去小镇在渐渐的成型。地下仓库已经完全建好,地上的仓库也在建设中。里面不但有许昌送来的军需,还有几千斤饭菜均可的土豆,大家的肚子是不用愁了。宿舍也已经建好许多,算起来能住进近千人,大家的生活环境也在渐渐的改善。
  “过两个月就开春,那时得和李典集中一批人力进行春耕。现在的土豆种植面积我看也够了,再有多的话不妨种到临近的丘陵上去,反正土豆不争耕地。虽说这东西也能当饭,不过并不适合长久保存,也不合中国人的膳食习惯,还是多种一些稻粟吧。
  “煤要善加利用。我虽说运气好得到这些煤,但这里好像并不是什么大煤矿。回头派人送些去许昌曹操那里,希望能得到他的重视。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文明的推进器。如果曹操开始重视并加大力度寻找矿藏的话,之后事的也许会比历史上的发展要好得多。
  “有了煤,有些事我也可以去尝试着做一下。钢铁工艺可以改进,日常生活也可以用煤来取代木柴,要不我试着做些玻璃出来?可惜,我只知道玻璃的原材料可以用沙子,具体该如何去做却并不知道。再就是铁矿和煤矿的分布,煤矿知道山西多,可铁矿呢?”
  想到这里,陆仁不禁仰天长叹,大吼道:“大同、山西、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在哪里啊!老天你就可怜我一下,给我本中国地图吧!”
    正文 第二十一回 建安初冬
     更新时间:2008…5…6 23:43:02 本章字数:6708
  建安元年的第一场雪,在某个夜晚悄然降下。人们早上醒来发觉时,天地间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
  天降大雪,无名镇的建设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所有的军士工匠都躲在帐中,只有少数巡视的人在镇中各处游走。陆仁此刻也坐在自己的帐中,对着无名镇的地图沉思,时不时的在记事沙盘上写上几笔。许久,他揉揉干涩的双眼,心中暗道:“好累!这现实版的《模拟城市》还真不是一般的难玩!以前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各种建筑物一目了然,又不用去担心季节、原材料方面的因素,只要有钱就行。实在不行的时候作弊码一开,金钱无限,想怎么折腾都行。可现在真来建城却不能这样,不管是人力、粮食、资源,到各方面的分配和管理,再就是季节因素全要考虑,哪里出下错就会出大问题。唉,头好痛!”
  阿大向帐中央的砖炉(陆仁自己设计的,有点像欧式壁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张四方桌,上面加个烟囱,就那德性了)加进几块碎煤。见炉中的水烧开,小心的取出来倒出一杯交给陆仁:“大人,喝点热水休息一下吧。”
  陆仁端起竹杯喝了几口,抬眼却发现阿大望着书简直发呆,问道:“怎么,阿大你想读书认字?”
  阿大点点头道:“是的大人,阿大很想读书……大人,您给阿三都取了个名子叫陆兰,也能给我取个名字吗?”
  陆仁道:“最近一直很忙,这事都给忘了。其实我已经想好,你从今后就叫陆诚,表字子良;阿二取名叫陆信,表字子真。你要记住,我给你们取名‘诚信良真’,就是希望你们以后要诚信对人,良善真挚。”
  阿大激动的道:“谢谢大人!阿大,不,我陆诚一定会牢记大人对我的教诲的!”
  陆仁看看兴奋不已的陆诚,心中却在自嘲:“我今年才二十五岁啊!来三国才不过两年时间,却感觉现在变得像个老头子一样,还有板有眼的教人诚信那!自己瞒着别人那么多的事,却教人以诚信对人,这也太讽刺了吧?”
  陆诚道:“大人,你会教我读书认字吗?”
  陆仁拍拍他的头道:“当然会。不只是你,你们这八个孩子我全都要教,只是现在镇中事物太多,我抽不出什么时间来,晚些有空我会教你的。”
  陆诚道:“陆诚明白。”
  陆仁轻轻揭开一点帐窗,看着帐外的大雪,心中也不知怎么想的,嘴里轻哼道:“2002年……不是不是,应该是‘建安元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许昌城外的无名小镇/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义浩兴致可真高,观雪而歌!可惜没酒,不然喝上几杯会是很惬意的事。我进帐来了啊!”
  李典走进帐中,先抖了抖身子,抖去身上一层雪花,也带进一阵寒风。陆仁与陆诚被这寒风一吹,不由自主的同时打了个冷兢,陆诚急忙倒过一杯热水递给李典暖暖身。
  李典喝下几口热水,腹中升起一股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