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海风云录-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社会公害。
    虽然刘芾的这次全国打黑反腐运动最终取得了成功,不仅挖掉了寄生在联邦身上的毒瘤,还清洁了联邦zhèng fǔ工作人员的队伍,更震慑了那些小集团和小利益团体,取得了联邦中下层人民和学生知识份子的更大支持。可算是一反四得了,但是联邦在处理罪犯这个问题上,太过残酷和血腥了,这也让欧美国家有些受不了,纷纷发表了指责的文章,并借机丑化联邦zhèng fǔ和总统刘芾。
    这一回刘芾没有沉默不语,而是通过大卫所控制的几家大报纸。专门找来了十多名记者,采访了内务部的办案特工、部分受害者、联邦部门官员、正在服刑的罪犯和自己,弄成了一个系统的长篇报道,分成了十几期,专门在欧美几家主要报纸上进行了连载,用各种确凿的证据来说话。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联邦国内的现实状况。
    对于最终集体枪决犯人的问题,刘芾专门在一期专访中直接面对着各国记者谈了这个问题。刘芾自始至终坚持自己这个命令是正确的,因为他指出,联邦法律对于这种职务犯罪的重判是几十年前就已经有规定的,并不是临时加上的。所以不存在联邦法律按照总统喜好随时更改的问题。
    而对于联邦法律是否过重,刘芾的解释是。联邦工作人员没有生产能力,他们是靠着联邦人民缴纳的税金来生活的,如果你聘请了一位管家,但是这位管家不仅不帮你管理家产,还偷你的东西,意图谋害雇主,这种行为就应当比普通小偷要重罚,因为这不光是犯罪,而且还是人xìng上的低劣。
    由于有了报纸来刊登刘芾的这些系列专题报道,欧美国家的舆论导向问题就不能一家说了算了,于是这种单方面的指责和丑化就变成了新闻界之间的口诛笔伐,只要有人群存在,就肯定有不同意见,所以在舆论上,联邦zhèng fǔ并不被动。
    鉴于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自己这位联邦总统,刘芾有时候看到太刺眼的文章之后,也忍不住会写上一两篇驳斥,然后通过不同的报社刊登出去和对方隔空辩论辩论,有了刘芾这位总统的参与,各国的评论员和政要们都来了jīng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面版从1932年chūn天提前爆发了。
    这场报纸互喷大战的主题从最开始讨论的刘芾dú cái、血腥统治问题,很快就引申出了无数个问题,而辩论的双方也逐渐变成了3方、4方。。。直至分不出多少方了,完全就是混战了,今天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你的盟友,明天说起另一个话题,两个人就又成了死敌。
    都说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可是真要遇到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能有几个人会做到这两条啊。从这次报纸大论战中就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为了自己或者某个集团的利益在争论,真正能够站在世界人民角度看问题的,一个都没有。刘芾在论战初期也加入了这个战团,后来战争规模一再扩大,讨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刘芾实在是没jīng力和那些专业的喷子们去互喷了,干脆就停止了发表评论文章。但是这时候谁还顾得上刘芾是谁啊,大家都喷出火气来了,早就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给忘光了,完全就是为了喷而喷了。
    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那些报社了,他们的报纸由于这场历时几个月的论战而一再增发,原来的周刊变成了rì刊,原来的rì刊现在每天再加刊。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人给假设一套服务器然后通上网络,搞一个论坛啥的,估计每天访问量得上几亿。
    除了文学水平和政治水平不够之外,刘芾退出了这场论战的主要愿意还是时间不够用了,本来每天除了rì常的一些文件需要审阅,再去找个研究所看看,还能剩2小时看看报纸,不过一个突如其来的申请把刘芾这种悠闲的rì子打破了,位于苏拉威西岛上的那个“45”研究所申请建立一座小型的核反应堆。
    这份申请是通过内务部的特别渠道递上来的,属于极度机密,当刘芾看到文件上面的代号45时,就知道有大事情要发生了。但是当看到45研究所居然要申请建造一座小型的核反应堆之后,刘芾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看来这些科学家们有进展了。
    放下了手中的一切事情,刘芾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位于苏拉威西岛上的45研究所,第一时间听取了研究所对于核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联邦有规模有计划的核能研究起步的非常早,早在1900年刘芾刚刚控制台湾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核能研究所,不过那时候只有10多个研究员和一些简陋的设备。
    而后这个极度保密的单位有曾经有过2次壮大和发展。第一次就是在联邦占领了原法属印度支那后,在1915年这个核能研究所被搬迁到了越南北部和老挝交界的深山里,并正式命名为“45”研究所,这个名字只有一个意义,当年刘芾整整45岁。
    这一次研究所的规模随着搬迁扩大了很多倍,当时刘芾动用了所有的关系,从欧洲和美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研究设备,并用各种手段,弄来了几十位欧洲各国的核物理方面的专家,再加上原来研究所里的研究员们,组成了近百人的研究队伍,并单独配备了一支部队用于防御保密,正式番号为“联邦国防部传染病预防处理部队”。
    第二次搬家是在1918年,为了更安全更保密,这个45研究所被整体迁移到了苏拉威西岛南部的一个小岛穆纳岛上,并在哪里修建了深达百米的地下建筑,还特意配备了小型火力发电厂和水处理设施,自此之后,这个45研究所就从联邦消失了,只有一个“传染病预防处理部队”孤零零的驻守在苏拉威西岛南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十八章 绝密单位

    既然是极度机密,刘芾也就不好经常跑过去看看,只能通过特殊通讯方式来相互联系。虽然本人不能到位,但是一切物资保证和后勤保障都会在第一时间里按时送到,无论是从科研人员的个人待遇上还是科研设备装备上,这个45研究所可以说是联邦国内科研单位里待遇最高的,放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
    刘芾之所以对核研究项目这么用心,主要是他很清楚,当南海联邦的潜艇、航母和飞机这些跨时代的武器被对手研究透彻之后,自己就再也没有更多可以完全压制其他国家的武器可以发明了。而且在未来的战争中,联邦的武力打败一场战斗、一场战役甚至一场战争都能够做到,但是在打败一个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种幅员辽阔,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而像美国这种国家,已经在后世中很好的为全世界演绎了它的战争潜力,当年r本人一举干掉了它的多半太平洋舰队,然后用数量和质量都好于美国的联合舰队试图控制太平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美国就依靠着它强大的制造业把太平洋舰队重新武装了起来,最终打得r本举国投降,而且这一切都是在两条战线上同时进行的,但是美国的支援重点还是在欧洲,也就是说美国只用了几分之一的国力,就完全碾压了rì本。
    就刘芾自己认为,当时的r本没有再继续进攻美国西海岸是一个大错误。它不应该再把注意力放在东南亚那些破岛上,而是应该调集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去进攻美国西海岸,最终达到摧毁美国一部分工业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胜利。当然了,这种可能xìng也不太大,但是总比一点没有的强。
    现在的南海联邦虽然比当年的r本要强大了不少,但是与r本同样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而且目前联邦zhèng fǔ要比r本zhèng fǔ面临的压力更大,因为现在南海联邦与美国zhèng fǔ已经是互为假想敌了。还是最主要的那种。再像偷袭美国的海军基地不是说一点可能没有。但是可能xìng已经极小了。
    当年r本是选择了一举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然后在这1、2年的空窗期里全力占据东南亚,甚至也有进攻澳洲的打算,但是这一切都被美国的制造能力击败。而刘芾有着这个经验之后。自然就不会去选择先打伤美国。然后放虎归山。等待它养好伤再跳出来和自己拼命。
    但是刘芾琢仔细的比较过,依靠联邦目前的军事实力,想把美国一次彻底打倒难度太大。所以刘芾不能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常规武器上,现在刘芾唯一称得上秘密武器的,不再是潜艇、飞机了,而是核武器。
    这个想法不是刘芾几年、十几年内才有的,自从他打算在这个时代中建立一个国家起,就已经有了,所以他才会在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成立那个最初的核研究所。经过了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刘芾这个半仙的死命扇呼,目前这个45研究所终于在核研究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原子弹的原理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讲,就是用一个中子去高速轰击一个铀235原子,这个铀235原子被打中子成2半,在释放出来大量质子的同时,还会产生2个中子。当这两个中子又轰击到其他铀235原子时,又会产生同样的反应。
    这样1变2;2变4;4变8;8变16,如此传导下去,就形成了核裂变,准确的叫法是“自持式链式反应”,这也就是核反应堆的最基本原理,而原子弹其实就是一个缩小化并去掉了防止临界化机构的核反应堆。
    想要制造核反应堆或者原子弹,就必须获得铀235,但是这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非常非常之低,在天然铀当中只有0。7%的含量,而且如何提纯也是一个大问题。
    经过45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在1925年左右,45研究所终于找到了两种能够提纯铀235的方法。他们用几千层金属薄膜制成一种“筛子”,上面有无数个小孔,每个孔只有百分之一厘米大小。然后将六氟化铀气体通过这些“筛子”,由于铀235的氟化物分子量较小,因此会比铀238更快的通过“筛子”,从而达到提纯铀235的目的。
    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电磁场来达到同样的目的,由于铀235和铀238在氟化物分子量上有区别,所以在穿过电磁场时它们的弯曲度就会不同,这样就可以区分铀235和铀238,并将之分离开。
    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化学法分离的比较慢,但是成本低;物理法分离的速度要快很多,但是成本高,因为它多要求的电磁场强度不是普通的电磁铁就可以达到的,需要更大更强的电磁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5研究所先是在实验室中建造了一个电池线圈来试验,最终确定这个线圈磁极直径需要达到4。6米以上,也就是说这个线圈的内径就得有4米多。除了体积庞大之外,这个线圈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缠绕线圈所用的铜也非常多,每个线圈所需的铜大概得有20吨,而要想规模化提纯铀235,这样的线圈大概得有6000个左右,才能达到以每月以公斤级生产90%以上纯度铀235的目的。
    而这6000多个大线圈先不说供电和场地问题,这些相比起来需要耗费的铜的用量来说,都已经不是事了。它们总共要耗费15万吨铜,当时联邦年产铜200多万吨,但是铜是一种战略物资,很多地方都需要这种原料,不可能都給45研究所使用。
    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刘芾对45研究所的支持了,他为了既不影响联邦其他部门的工作,又能让45研究所尽快建成电磁分离厂,大笔一挥,把联邦银行中储存的10万吨银锭暂借给了45研究所,以代替原来需要用铜来组成的线圈。
    当45研究所的电磁分离厂在28年建成之后,这个深埋在地下50米的洞窟就真的成了宝库,7个厂区中有6个全是银光闪闪的,虽然那些科研人员对钱并没什么太大的喜好,但是整天工作在银子堆里,不知道他们有何感想。
    电磁分离厂,顾名思义,得用电,而且还少用不了。原来的那个小火电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一座大型火电厂又在海峡对面开建了,为了掩人耳目,刘芾特意授意施耐德的石油公司在附近建造了一座有sè金属工厂,对外谎称jīng炼铝锭,所以配套了一座火电厂。
    一个谎言往往得用10个谎言来弥补,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为了让这座铝工厂更像工厂,刘芾还在这里修建了小型码头、矿石堆放仓库、铁路等等设施,然后每月再派遣船只来这里运送矿石和成品。
    那些矿石无非是在仓库里堆放一个月,然后再装上船运走,再卸下新的矿石,而那些所谓的成平铝锭则是从其他地方秘密运送过来的,再光明正大的运走。而且负责这座工厂的也不是普通工人,而是那支“联邦传染病预防处理部队”。
    费了这么大的心思和财力、人力,刘芾唯一想得到的就是早一rì让联邦拥有原子弹,至于那些核电站、核动力什么的,都是刘芾用来鼓励那些科研人员的大饼,什么时候能充饥刘芾并不太关心。
    45研究所的那些核研究人员们没有辜负刘芾的这份巨额投入,在成功的提纯了铀235之后,之用了4年时间,就有把核反应堆给搞了出来。前满我们说了,原子弹就是一个去掉了防临界装置的小型核反应堆,而核反应堆呢,就应该是一个加装了防临界装置的大原子弹了。。)

第六十九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

    意思差不多,前面所说的那个可持式链式反应就是核反应堆的大概工作模式,不过如果想要核反应堆受到人的控制的话,就不能让这种反应过于激烈。那么如何控制这种反应呢?其答案就在那个中子上。
    核裂变就是用中子去轰击铀235原子,在原子破裂并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还会产生另外2个中子,而这2个中子又会攻击到别的原子,就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发展下去,就成了链式反应。
    要想控制这种链式反应,那就得控制住中子的数量,也就是说,当被打碎的铀原子产生巨大能量并释放出2个中子时,能不能让其中一个中子击中其它铀原子,而另一个中子不起作用呢?45研究所的核专家们在1932年底,给了刘芾一个准确答案:完全可以。
    这些科学家们试验了无数中材料,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吸收中子的物质:金属镉。他们把大量的石墨砖一层一层的摞起来,其中有规律的分布着包含着铀235的砖块,然后在这一大堆石墨砖块上,插进几根金属镉铁棒,这就是控制中子数量的关键。而那些石墨则是用来减速中子速度的,以免它们速度太快而白白跑掉。
    按照计算好的数量,当镉棒在一根根抽调后,裂变反应就会越来越强,直到接近临界值,但是不能达到,一旦达到,理论上来说,这个大原子弹就爆炸了。当然了,现实中是不会的,因为还有其他保险措施,但是核泄露是免不的。
    有了这个核反应堆,虽然只是个小型的试验型,但这就意味着45研究所有了控制核裂变的初步能力,既然已经可以控制裂变了,那么想要不控制裂变就非常容易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推论,在实际上,想要不控制裂变反而让裂变越激烈越好。也不是一个容易事。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去处理,比如说如何让铀原料在裂变过程中充分发挥而不会被裂变的能量吹跑。
    但是细节、工艺上面再怎么难,也是在理论支持下的完善而已,理论已经有了。试验也通过了。细节和工艺上的问题就只是时间和试验次数的问题了。原则上说,联邦的原子弹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
    其实剩下的难题并不是细节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