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一军团军团长为李元度;副军团为胡四儿
  第十二军团军团长为刘坤一。;副军团为江忠源。
  以前的工兵营升格为工程兵特种师;师长官朱衣点;不设副长官。
  后勤保障大队扩编为后勤保障军团;军团长余一龙;副军团长段一虎。
  特种作战分队扩编为特种作战大队;总计为三千人;直接隶属于黄旭;由黄旭出任总统领;大队下辖三个分队;每个分队再设三个小队;分队长及小队长由黄旭再委派心腹将领担任。
  关键的三个分队长分别由李世贤,韦俊,林凤祥担任。这三人也是太平军中的后起之秀;属于完全效忠于黄旭个人的那种将领。
  情报处升为情报部;由姚大洪任部长;刘玉华任副部长。
  另外;黄旭还特别组建了一支新的军种;名为海军;黄旭明白;如想征服列强;那免不了要漂洋过海;而要飘洋过海,那就少不了海军。先不说其它远一点的国家;就说这一衣带水的倭国;那如果没有海军;想要战胜他们,那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黄旭开始花大力气组建海军。
  而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他将这个组建海军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手下的两员文官,李鸿章与骆秉章。
  很多人都觉得黄旭这样的任命是晕了头,但是,黄旭却清醒的很。
  其实;黄旭以前也还真不知道这二人有这方面的才干;只是由于一次无意间的谈话改变了黄旭的看法。
  那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庭议,黄旭偶尔提起了海军之事;朝中诸臣大多数都对此抱以冷漠的态度;唯有李,骆二人却是侃侃而谈;而且论道之精辟,让黄旭叹为观止。这事给黄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他下决定意欲组建海军的时候,头脑中马上想到的就是这两个人。
  所以;当天国真正准备筹备海军的时候;黄旭毫不犹豫地就认命二人出任海军的两大头目;分别以海军司令及海军副司令的身份全权负责海军的一切事宜。当然;这只是他们在海军中的官位;他们军机大臣的身份还在;还是要协助黄旭处理天国的军国大事。
  说起军国大事,那就不得不说说这军机处。
  军机处就是相当于后来的中常委;是太平天国的核心管理层;负责处理所有的军政要务。
  军机处的人不多;除了军机大臣之外;再就是军机章京,军机大臣;那不用说。主角嘛。而这所谓的军机章京。那就是军机处的小儿科了,说的白一点,就是在军机处为皇帝及军机大臣跑腿的;还有一种说叫做军机行走;当然。能在这当跑腿的,那也不是一般的人物,这腿也不是想跑就能跑的。
  军机大臣共有六位,曾国藩;赵小锋;李鸿章;骆秉章;王小勇;诸葛吹灯。
  前四人;我们再熟悉不过;都是跟随黄旭许久的老人;而且都是黄旭身边的核心智囊;王小勇就更不用提了;那是黄旭的兄弟;而诸葛吹灯其人;却让人有点陌生了。
  说起这诸葛吹灯;还有一段往事。
  其实,他是黄旭在一次微服私访的过程中发掘出来的人才。
  话说这诸葛吹灯在碰到黄旭之前;只是一介泥瓦匠;一番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黄旭,从而得以飞黄腾达。
  而这诸葛吹灯是如何认识黄旭的呢,这就要从诸葛吹灯泥瓦匠的身份开始说起,这诸葛吹灯与其他泥瓦匠很是不同,别人砌墙是一块叠着一块的往上砌;简单;成本低而且效率又高;而他却不同;他偏要将墙砌成格子状的玩意;四块砖为一个单元;然后这样慢慢往上砌。
  而且;他这人还认死理;有些好心的泥瓦匠劝他说;如果他继续如此做为;恐怕没有哪个老板愿意再请他;可是;诸葛吹灯却不以为然;只要有人请他,他就非得这样干不可;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慢慢地;请他砌墙的人是越来越少;最后;诸葛吹灯吃饭都成了问题。
  不过;这诸葛吹灯却是个十分乐观的人;不是没人请他砌墙吗;那不要紧;他可以为其他的泥瓦匠打下手;做一些简单的粗活;只求温饱。
  所以;很多人见他这样;都笑他;说;诸葛吹灯啊;你这人可不咋地;好好的泥瓦匠不当;却要去干那些粗活;真是个榆木脑袋;但诸葛吹灯听后;却只是笑笑;并不以为意;他想啊;这没什么不好啊;他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又没当寄生虫;别人爱怎么说;就由他去吧。
  黄旭听说此事之后;觉得这诸葛吹灯还真有点意思;所以;就与他随便交谈了几句;没想;这一谈不打紧;却谈出问题来了。
  原来;这一谈;却是谈出了一个大才。
  黄旭在与诸葛吹灯交谈的过程之中;发现这人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懂得独立思考;坚持真理。
  黄旭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
  因此;诸葛吹灯就跟着黄旭回了天京。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是新人;黄旭并没有委他以重任;不过;在后续一系列的事件当中;诸葛吹灯用他的才干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宰辅之才;最终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黄旭也乐得顺水推舟;将他提拔为军机大臣;居于这权力中枢;处理军国大事。
  说完了这六位军机大臣;再来说说这四位军机章京。
  这四位军机章京分别是姚大洪;田小二;刘玉华;以及东方不惑。
  黄旭的其他四位兄弟。
  这四位兄弟之所以能出任这军机章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的确是才干卓越;而且人也机灵;深受众人好评;另一方面;黄旭也希望这几位兄弟能再多多历练;历练;将来好委以重任;他需要这几位兄弟将来帮他照看这个庞大的帝国呀。
  军队整编完了;权力架构也搭建的差不多了;钱不缺;人不缺;粮不缺;可能;黄旭现在缺的就是一块磨刀石;一个机会;那么;谁会有幸成为黄旭的这块磨刀石呢;答案很快就会见分晓。(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军派上用场了

  经过一番运筹及调整;天国的一切终于走上了正轨;上上下下之事;都有得力的干将帮助操持及打理着;黄旭也就乐得逍遥;放手让他们去干;他只是在上面掌控大局就可以了。
  再不用思考太多的琐事;那就多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当然;黄旭不能让这些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他得充分利用起来;有时找人喝喝茶;有时寻人聊聊天;高兴了;即时与人对奕两局;困了就睡;饿了就吃;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在自己那甜蜜的小世界里陪伴自己的娇妻佳儿;尽一个好夫君;好父亲的责任。
  对了;洪若艳早已为黄旭诞下了一位小公子;小家伙生下来就显得虎头虎脑的;甚是惹人疼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家伙也慢慢长大;仔细算来;现在也已经有好几岁了;这孩子;打小就与众不同;不论是学说话;还是学走路;那都要比同龄的孩子早很多;而且;小家伙的样子象极了洪若艳;阳刚之气环绕中不失阴柔之美。
  这皇宫中的上上下下都对这小家伙宠爱的不得了;黄旭则更甚之;连洪若艳有些时候都有点怪黄旭;说他太宠这孩子了;担心这孩子长大了太任性;不好管教。
  而每当黄旭听到这些;都只是哈哈一笑;开着玩笑说;他这是父爱泛滥。
  其实;黄旭对此有着自己的考量;他觉得;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一定能够真切的感爱到;他轻轻地用这种爱去抚慰着这仍然弱小的生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他相信;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最后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最后变成苍天大树。
  这就是他赋予自己的孩子爱的含义。
  每当他看着孩子的脸;黄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和满足;孩子是他生命的延续;更是这上天带给他最好的礼物;他岂能不百般的珍惜;万般的爱护;更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呵护中成长;他坚信;他给予孩子的爱;孩子将来会用这爱来回报他;回报这身边的一切;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面;已经被播下了爱的种子;孩子已经懂得爱。
  父爱如山;也许黄旭对此做出了最为深刻的诠释。
  陪伴家人的时光是美好的;但也是短暂的;这样的好日子终于还是被一件紧急之事给无情地打断了。
  军机处传来消息;有重大军情发生。
  既然是重大军情;那黄旭说什么都不能再无视了;他只能无比不舍地挥别娇妻爱儿;收起那份儿女情长;去处理这无趣的紧急之事。
  黄旭在南书房召见了几位军机大臣;想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启奏皇上;朝鲜国派来了使臣。”诸葛吹灯先一步奏道。
  诸葛吹灯掌管礼部;这外交往来;一直都是他在管;所以;这事由他先奏;那也不足为怪。
  黄旭听说朝鲜国派来了使臣;也不以为意;这朝鲜一直都是中华帝国的属国;隔三差五的派个使节来中华帝国通通风;报报信;拜拜年;祝祝寿什么的;那都是再稀松平常不过之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黄旭有点不高兴了;就这么点屁事;你们几个军机大臣处理不就得了;还心急火燎地让他回来;真是小题大作。
  赵小锋察言观色;知黄旭心中不喜;忙接过话题道: “这朝鲜使臣前来;是有要事相告。”
  要事?何为要事;黄旭有点疑惑地望向赵小锋;然后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赵小锋看了看黄旭;然后低下头接着道: “他是来求救的。”
  求救?黄旭一听;坐直了身子;面色也慢慢变得严肃起来;他料定必是发生了大事;否则;这朝鲜使臣这个时候来求什么救啊。
  只看黄旭表情;就知黄旭已留上了心;所以;不等黄旭发问;赵小锋又继续说了下去: “一个星期之前;日本偷袭了朝鲜国的边界守军;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下朝鲜南方的多座重镇;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三天之内;就已经占领了朝鲜南方大部分的土地;朝鲜国王…李元通在朝鲜丞相…李过;朝鲜元帅…霍东洋及朝鲜第一勇将…李元培的保护下;仓皇逃往平壤;进入平壤之后;李元通命令一方面加固城池;固守待援;另方一面则向中华求救;请求中华帝国派兵援救;击退日军;并收复朝鲜业已沦丧的国土。”
  “混涨;简直是猖狂至极;猖狂至极。”黄旭听完之后;猛然起身;啪的一声;一掌拍在身前的御案上面;怒发冲冠;大声道。
  几位军机见黄旭发怒;都吓的立刻趴在了地上;心里不免有点惴惴不安。
  这也难怪;自他们与黄旭结识以来;黄旭一直都是以儒雅之风示人;很少会发怒;而象今天的这种震怒那就更少见了;所以;他们心中都明白;黄旭这下是动了真怒。
  黄旭从御案后面走出来;在南书房中不停地走动;看得出来;此时他的心中是非常的不平静。
  是啊!黄旭又如何能平静的下来;如果是对其他人;也许他还不至于如此失态;可这次需要面对的恰恰是黄旭最深恶痛绝的日本人。
  提起日本人;黄旭恨得就牙痒痒的;侵我河山;辱我人民;中华民族受尽了这畜牲的欺凌;而黄旭将这一切都记在心里面。
  民国的时候;国弱民也弱;黄旭除了满腔的热血之外;实难真正有能力去对付日本人;但是;现在却不同了;中华帝国如今是国富民强;钱粮堆如山;军队强大;可谓是盛极一时;即使这次日本人不主动找上门来;黄旭都准备要找其去好好较量一番;谁曾想;这畜牲竟找主动找上门来了;黄旭更得狠狠地将其修理一番。
  黄旭心里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将这所谓的大和民族连根拔起;灭其国;而亡其家;将这个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对头;祸患;一次性的给解决掉;永除后患。
  而且这一次;日本人是摆明了是要给中华帝国脸色看;它明知道朝鲜国是中华帝国的属国;爱中华帝国保护;他却公然向朝鲜出兵;它这不是在向中华示威还是什么;其狼子野心已然是昭然若揭;真是太可恨了;也太自不量力了。
  震怒过后的黄旭;也冷静下来;他虽然痛恨日本;但他还没有蠢到轻视对手的地步;他知道这日本人虽然可恨;但也不是毫无实力;说实话;它们还是有着那么一点实力的。
  说起这日本;黄旭可是有针对性地做过一些研究;在这上面下过一番苦功;据史料记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吸收了西方的许多先进经验;对国内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有力的改革;在这个过程当中;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精英人物;文有首相…伊藤博文;武有三杰与三虎…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大保久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正是这一些人;在这些人的大力推动之下;日本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虚假的繁荣;导致日本人的领土**极速膨胀;这些精英们认为;日本国土面积的狭小;发展空间也就自然受到了限制;只有通过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才能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所以;对外扩张也就成了他们此时的基本国策;而他们对外扩张的最主要的对象就是东亚;最主要的对手;就是中国;而要对付中国;就要剪除中国的羽翼;所以;它拿朝鲜开刀;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人是卑鄙的;但正是因为它的卑鄙;从而造就了它的凶残;所以;面对此类既卑鄙又凶残的敌人;中华民族应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绝对不可以丢以轻心。
  沉默了好一会儿;黄旭又道: “日本进攻朝鲜如此重大的行动;我们的情报部门事先干什么去了;怎么现在才知道?”
  早在黄旭开始掌控军队的时候;他就指示姚大洪与刘玉华的情报处;向日本派出了大量的间谍;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华帝国的情报部在日本本土已织起了一张强大的间谍网络;这张间谍网是无孔不入;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将整个日本的情况摸得是一清二楚。
  但是;黄旭没能及时得到情报;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
  第一;日本这次策划侵略朝鲜的计划是在首相伊藤博文的倡议下秘密进行的;知道这事的人不多;而且每一个都是处在最核心圈子里面的人;所以;中国的情报网根本没有机会去提前侦缉到日本进攻朝鲜的计划;这已超出了情报部的能力范围。
  第二;虽然情报部在日本人制定计划之时没有得到确切的情报;但是;他们在日军开始大举进攻朝鲜的前一天;还是得到了消息;由于事关重大;驻朝鲜及驻日本的情报分部;分别向朝鲜的最高统治阶层及帝国的军机处通报了情况;但朝鲜方面及帝**机处对此事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措手不及之下;朝鲜兵败如山倒。
  直到朝鲜使臣的到来;帝**机处才感到朝鲜的局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将此事禀明黄旭;由他圣断。
  当赵小锋将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向黄旭阐述清楚之后;黄旭不由叹了一口气;心想;这几位军机处的大人们有点处事不周啊。
  黄旭同样明白;军机处的这几位心腹虽然说都是深具才干之辈;但毕竟还缺乏国际视野;对有些国际上突发的重大事件的反应速度还是太慢;灵敏度不高。但黄旭也不能太过于苛责他们;毕竟;这个时代有它的局限性;这不是受人力所能改变的。
  不过;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现在黄旭知道虽然是迟了一点;但也不算太晚;至少朝鲜还固守着北方大片的领土地;只要处理得当;黄旭有信心可以挽回颓势。
  想到这;黄旭决定已下;立即出兵;抗日援朝。
  于是;黄旭黄旭向几位军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求君臣之间尽快达成共识;早日整军出发。
  谁料;黄旭话一出口;反对的声音却来了。
  “皇上;此事重大;还请慎重考虑。”第一个跳出来表反对的是泥瓦匠诸葛吹灯。
  “哦;诸葛大人;有不同意见;好哇;那你就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黄旭心中虽然已经打定主意;但是听听不同的意见;还是没什么坏处的;毕竟兼听则明嘛。
  “我等只需固守中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