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白色长裙;长及脚跟。男子多穿白胶鞋;女子多穿船形胶鞋。
  与中华汉族一样;除了在节假日等隆重的喜庆节日需穿带有民族特色的盛装之外;朝鲜民众在平时穿的都很随便。
  朝鲜的饭食主要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而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自李元通这一朝开始;朝鲜国慢慢从中华的八大菜系中引入一些精美的菜食做为朝鲜家居生活中的一种补充;譬如说;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满汉全席;也被移植到了朝鲜的皇宫之中;成了朝鲜王室的镇宫之食。
  如此不一样的习俗;如此不一般的风情;令田小二等颇多感慨;谁知;众人正感叹间;迎面又走来一群头顶物什的朝鲜妇女;她们有说有笑;闲庭漫步般地从大街上走过;而头顶上的物什却也是四平八稳;就好似握在手中一般的自然。
  见此情景;田小二等人没来由地又发出一阵感叹。
  虽然此时平壤城外已是大军压境;但平壤城中却仍是一片安静详和的景象;大家该唱就唱;该吃就吃;乐观的氛围充斥着整个平壤城。
  田小二等人也受到了感染;有一种融入其中的冲动。
  除了这些与中华很是不相同的风土人情;还得特别提到的是;朝鲜国大部分人都讲朝鲜语;而汉语是朝鲜的第二语言;朝鲜从上至下;从皇家到普通百姓家;很多人都精通汉语;象朝鲜国王李元通;他就特别迷恋中华的文化;他在汉文化上的造诣;那是很多中国人都没办法比的;特别是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那说的是连田小二都很佩服。
  至于象丞相李过;朝鲜元帅霍东洋;勇将李元培;那也俱都是汉文化的仰慕者;对汉文化的很多方面均有涉猎;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精通。
  众人边看边说边行;不知不觉之中;已行至了内城;而朝鲜国设在平壤的行宫就在内城之中。
  朝鲜的京师在汉城;汉城之中的皇宫被称为景福宫;而在西京平壤;同样也有一个与汉城皇宫一模一样的行宫;也叫景福宫。
  景福宫占地颇广;根据资料记载;总面积约有57公顷左右;由330栋左右的建筑组成;共建有5000多个间(古时以四个柱子为一间)。
  当然;这景福宫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帝国的金碧辉煌的皇宫相较;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虽说比不上中国的皇宫;但与朝鲜国内以及周边一些国家的建筑相较;景福宫也算得上是比较大的建筑群了。
  进了景福宫;田小二一众人等被迎至景福宫中专门宴请贵宾的迎客殿;大家分宾主而坐。
  李元通先是发表了一通深情激昂的开场白;意思是说;他们以最真诚的心意;最热烈的情怀;隆重欢迎中华帝国的贵宾光临朝鲜国;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李元通还非常识趣地邀请大家一起遥祝中华帝国的大皇帝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田小二代表众人向热情好客的朝鲜国君王表示了感谢。
  接着;好吃好喝的便如流水般地被送了上来;美酒佳肴;让众人暂时忘却了战事的烦恼。
  酒过三巡;黄旭便在席间问起了战事的情况。
  吃喝是次要的;战事的进展才是田小二等人最关心的。
  说起战事;朝鲜元帅霍东洋无疑是解说的主角;而李过与李元培则从旁予以补充。
  据这三人所说;日军此次进犯朝鲜的军队;总计有十个师团;总人数计有八十万;对外号称百万。
  其实;田小二率军离京之前;已从姚大洪的情报部门获悉了这些消息;只不过;他还想要与朝鲜的这些当事人再确认一下罢了。
  八十万人?靠;小小的倭国总计才多少人;这一下子就出动了八十万大军;可想而知;他们那个心有多大;田小二想。
  出动这么多人;绝不单单只是为了侵占一个小小的朝鲜吧;想到这;田小二不禁佩服起黄旭的高瞻远瞩来;如果这朝鲜被灭了;这小日本一定会将主意打到中华帝国的头上;如果战火真的被烧到了中华的境内;那中华的百姓就要受苦了;还好;黄旭早已料到了这一点;当机立断;马上派出抗日援朝大军到朝鲜的地头来与日对决;意欲将战火挡在国门之外;多了不起的决策啊!
  做为中华帝国的援朝元帅;帝国皇帝的兄弟;田小二这一次说什么都不会辜负黄旭的重托;他一定要率军将日本人赶尽杀绝;永除后患。
  田小二接着又请霍东洋等人介绍一下这八十万日军的详细情况。
  霍东洋等人欣然从命。
  日军此次是以首相伊藤博文为侵朝司令官;其麾下计有十个师团;总共八十万人。
  在伊藤博文的统率下;由三杰与三虎;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大保久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六人分别统率日军侵朝的十个师团;他们分三路向朝鲜进犯。
  由于日本采取的是偷袭战术;再加上朝鲜疏于防患;三天之内;日军便已闪电般地占领了朝鲜南方大部分的土地;现在兵锋直指朝鲜的陪都平壤;如果平壤再失守;那朝鲜军民的士气必定重挫;亡国想必不远矣。
  所以;对来势汹汹的日军;绝不能小视。
  而此次进犯平壤的日军十个师团的部署态势分别是:
  第一;二;三师团;由吉四松阴与大保久利通率领;从东线来犯。
  第四;五;六师团;由坂本龙马与西乡隆盛率领;由西线来犯。
  第七;八;九师团;由高杉严晋与木户孝允率领;由北线来犯。
  第十师团;做为总预备队;留镇总指挥部;由司令官伊藤博文亲自指挥。
  日军倾巢而出;看来对平壤是志在必得。
  田小二听完;点了点头;又问起了朝鲜军队的部署情况。
  说起朝鲜军队;负责汇报的朝鲜三人组;李过;霍东洋;李元培都低下头;很是内疚。
  仔细询问之下;田小二才知道;朝鲜国民军最精锐的四十万大军;已在日军的闪电战下损失殆尽;现在唯一剩下的精锐之师就是由李元培率领的王宫近卫军;总计还有二十万人;如果再加上朝鲜以北的各州府的自卫军;满打满算;可以凑齐四十万人。
  说白了真正能打仗的;也许就是李元培手下的那二十万人。
  说到这;大概情况;田小二也算了解了。
  总体情况还不算太坏;如果将自己率领的三个军团共计六十万人算上;那中朝联军也有百万之众;其中;能与日军一战的也至少有八十万人;从总人数来说;并不输与日军。
  况且;中朝联军还占有天时;更占有地利与人和;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可以说;这仗还未打;日本就已先输了三分;再者;日军推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三天之内就占领了朝鲜南方的土地;占线拉的太长;补给起来;就一定会有困难;这就给了中朝联军可趁之机。
  田小二有信心;只要找准时机;中朝联军必胜日军。
  有了信心;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谈谈联合指挥权的问题;以及研究研究破敌之策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争夺指挥权

  一般情况下;按理说;太平天国是朝鲜的宗主国;而且;田小二率领的这六十万大军是生力军;远非朝鲜国的残兵败将可比;天国的大军更是来救朝鲜于危难水火之中的;所以,无论从哪一层意义上来说;这中朝联军的指挥权;理所当然应归属于田小二等人。
  可是;无论从任何一层意义上说;凡事都有意外;而这意外却真的发生了。
  朝方有人不想交出指挥仅。
  本来;当田小二向李元通提起指挥权问题的时候;李元通到是很爽快;想都没想;就表示愿意将这联军的指挥权交给中方;朝鲜所有的军队都归中方指挥。
  可是;就当田小二以为指挥权已然在握的时候;有人却提出了异议。而这提出异议的就是素有朝鲜第一勇将之称的李元培。
  “大王;末将认为;这指挥权不能交给中方。”李元培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
  “放肆!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还不给本王退下去。”李元通听了李元培之言;脸上顿时挂不住了;立即暴喝道。
  这军事指挥权既然是他李元通做主交给中方的;那李元培此时站出来反对;那不等于是说;他李元通做不了这个主吗;这不是打他李元通的脸吗;所以;李元通让李元培这一句话给气的不轻。
  李元培直言敢谏;李元通是知道的;平时也就罢了;但是;这次却是在中方这些尊贵的客人面前丢他的脸;李元通哪里还会扛得住。
  李元培见李元通暴怒;连忙请罪;然后便面带愧色地退了下去;不过;在退下去之前;他却狠狠地剜了田小二等人一眼。
  田小二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他心中非常明白;将帅不合;那是兵家大忌;如果联军内部的矛盾不解决;那何谈联手抗敌呢;即使李元培现在因为李元通的命令交出了手中的指挥权;但那些朝鲜的军队一定还是会听李元培的;如果到了关键的时候;李元培不听自己指挥;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田小二一定要将这些还未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下。
  “陛下;且慢。”田小二出言阻止了李元通;然后道: “既然李将军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就听听好了;此时说出来;总好过到了战场上做出来;更让人容易接受些;况且;兼听则明嘛;我也想听听李将军的意见;不知陛下的意思如何?”
  田小二说完;拿眼盯着李元通;意思是请他拿主意。
  “田元帅;你不用说了;此事没必要再议;况且;小王主意已定;联军指挥权一定要交给田元帅一方。”李元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
  看来;李元通的确已是拿定了主意。
  “陛下;将帅不和;实乃兵家大忌;还望三思。”田小二坚持道。
  其实;田小二也摸不清这李元通是真心将指挥权交给自己;还是在与李元培二人演双簧;不论如何;让这李元掊说说;总不是什么坏事;而且;他还可以对症下药。
  “这…。。;丞相;你以为如何?”李元帅见田小二也有坚持自己想法的意思;似乎不好太过于拂其之意;不禁犹豫起来;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将目光对准了丞相李过;想听听他的意见。
  “大王;微臣认为;田元帅的话不无道理。”李过躬身道。
  听这话;这李过应该是支持李元培的。
  “霍元帅;你以为呢?”李元通点了点头;又问霍东洋道。
  “末将也以为;还是听完李将军的话之后;再做决断。”霍东洋波澜不惊地道。
  一切似乎都是早已商量好的;口径竟然是出奇的一致。
  田小二真的有点觉得;这朝鲜君臣之间是在搭台唱戏。
  “那;那就暂且先听听;田元帅;那就按你的意思;先听听李元培讲些什么。” 李元通有点无可奈何地道;那意思似乎在说;不是他不愿意交权;是他下面的人不愿意。
  说实话;这李元通的为难之色不象是装出来的;还真象是那么回事。
  “一切但凭陛下作主。”田小二能说什么呢。
  “好;李元培;你说说看;你是什么意思?”李元通望向李元培;道。
  李元培踏前几步;朝李元通行礼;然后略带傲慢地朝田小二的方向看了一眼;这才道: “自古以来;客随主便;况且;若论天时;地利;人和;我朝方无不占据优势;处在有利地位;所以;无论怎么说;这联军的指挥仅都不应在中方;而应归于我朝方。”
  田小二听到这;算是有点听明白了;这李元培是觉得太平大军是在喧宾夺主;鸠占雀巢;他朝方心里面不平衡;受不了这窝囊气;既如此;这好办,田小二就直接让他气顺得了。
  “哈;哈;陛下;李将军的意思;我明白了;既如此;那这指挥权;我们也不再争了;我们这就撤军回朝。”田小二哈哈一笑;然后表情严肃地道。
  你李元培不是能吗;那就让你能去;如果没有了中方这六十万援军;那朝鲜靠什么去抵抗日军;恐怕朝鲜亡国也只是眨眼之间的事。
  “别;别呀;田元帅;您看您;您这是说哪里话;这军事指挥权当然是属于中方的;必须是中方及田元帅才有能力承担起这个重任。”李元通一看这架势;心中咯登一下;以为事情要糟;吓了一大跳;立马跳出来打圆场;说的话更是软得不能再软了。
  是啊;要是中国人撤走了;那他朝鲜也就完了;李元通不会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李元通说完;似乎还担心田小二不满意;又冲李元培吼道: “元培;还不退下去;再说一遍。这里没你说话的份;这事也轮不到你拿主意。”
  也许李元通刚才也有点坐山观虎斗的心理;也许他也带着一丝侥幸;如果李元培真将这指挥仅给朝方争了过来;那不是太有面子了吗;谁知;田小二只是轻轻一句;就将李元通的这个想法给吓没了。
  见李元通又怒了。李元培只能气鼓鼓地朝田小二等人盯了一眼;极其不情愿地往后退去。
  “看来;李将军是很不服气啊!”田小二当然看出了李元培眼中所饱含的意思;轻轻一笑;语气之中似乎带有无限的感叹。
  “是;我就是不服气了;咋地。”李元培的牛脾气也被激了起来。
  哟;还瞒有个性;田小二想笑;但没笑出来;他刚开始见这李元培那会;没怎么看出来;但如今才算是真正领教了;这也是个有火爆脾气的主;不过;田小二就喜欢这样的脾气;这样的人才能带好兵;才能打好仗;难怪此人被冠以朝鲜第一勇将的名头;并不是瞎盖的。
  既然事情都到了这一步;那田小二说什么都得想办法让这家伙心服口服。
  “那李将军可否说说;怎么样才能让你服气。”田小二一边阻止旁边因李元培的态度开始暴跳如雷的李元通;一边眯起眼睛;饶有兴趣地对李元培道。
  “咱们单挑;打赢了我;那我就听你的。”李元培傲然道。
  看来;李元培对自己的功夫还是瞒有信心的;是啊;哪个武将会说自己技不如人呢;况且;这李元培还是朝鲜国中无人能敌的勇将;威名素著的第一勇将;他怎会那么轻易服人呢。
  “好;一言为定。”田小二见是这条件;便一口应承下来。
  田小二觉得凭自己眼下的实力;应对这李元培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打架嘛;哪能让元帅出手呢;我看;还是让我代劳吧。”田小二的话音刚落;一个熟悉的声音却从旁边传了过来。
  说话的人是东方不惑。
  中华帝国之内;武功第二的东方不惑;除了黄旭之外;武功最高的东方不惑;由他出手;那一定是十拿九稳;不;十拿十稳。
  “哼;我挑战的是田元帅;不是你。”李元培看了看东方不惑;不屑地道。
  “挑战我家元帅;你还不够格;如要挑战;也是你们元帅来;你要想战;也只够格与我这个副元帅战一战。”东方不惑的言语之间对这李元培是轻视之极。
  这也不能怪东方不惑;东方不惑忍这李元培已经是好久了;现在有调戏他一下的机会;东方不惑又岂能放过。
  “你妈的;那好;那我就先打倒你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然后再找田元帅算帐。”李元培怒不可遏地道。
  想他李元培好歹也是朝鲜第一勇将;啥时候受过这气呀;他现在狠不能生生将东方不惑给撕碎了。
  “好呀;好呀;我奉陪;只不过;在此之前;请你先刷刷牙;洗洗口;对了;还忘记问你了;你有牙刷吗;如果没有;我可以送你一打;这玩意可是我中华帝国的皇上亲自发明的;便宜你了。”东方不惑在言语之间也不甘示弱。
  “你…。。”李元培指着东方不惑;一时气结。
  这一轮;的确是李元培不对;他最不应该的是爆粗口。
  “两位;两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我看;大家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做这无谓的口头之争;实打实地比划一番;那才是当务之急;不过呀;我也还有个提议;那就是;友谊第一;比试第二;千万莫因此伤了和气;伤了和气就不好了。”就在李元培吃鳖的这一刻;帮忙的又来了。
  这次说话的是朝鲜元帅;霍东洋;听他这话;就是有意维护李元培。
  “东方;既然霍元帅这样说了;待会你得注意点;下手不要太重;免得伤了李将军。”田小二也在旁不适时机地叮嘱东方不惑道。
  但是;只要是长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