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英军的此次攻击并没有进入到中印双方交战的核心区,他们只是从外围,从太平军的后面进行袭扰作战,他们只是为了牵扯太平军,从心理上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为印军的撤退争取足够的时间,并非是了战而胜之。
  而英军的这一作战套路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们的出其不意真的给太平军造成了一些震动,而印军也是心领神会地集中起残存的力量开始冲击太平军的防线。
  而趁着太平军对英印军的意图尚示明白之前,印军还真的是从太平军的防线当中冲开了一个缺口,一不小心就让十多万精锐的印军给冲了出去。
  不过,太平军的防线也就是打了盹而已,等他们清醒过来之后,又再次变得坚不可摧。
  而且,太平军在加固防线的时候,也开始做出必要的调整,他们准备将大军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继续围杀剩下的印军,第二部分,追击那十多万逃跑的印军,第三部分,对在太平军身后进行骚扰的英军进行致命的打击。
  而英军见太平军似有对他们合围的意图,他们不敢恋战,急忙退走,反正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阿里汗与辛格率领的精锐印军已经撤出,那他们接下来就是想办法与其汇合,然后安全地撤回大寨。
  而太平军当然不会让他们这么好过,紧随他们的身后进行攻击。
  太平军东西两路大军总计有百万之众,除留下三十几万大军对那些群龙无首的二十多万印军进行剿除之外(印军在此战中,总计设入兵力是五十一万,已被斩杀将近二十万,刚刚逃离的约摸十来万,剩下被围的也就将近二十万左右),派出三十万大军对英军进行追击,另外三十几万人将负责追击那逃跑的十多万印军。
  如此一来,战场局面又发生了变化,围歼变成了围追战。(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七章 追逐之间

  阿里汗与辛格在率军逃出太平军的包围之后,那是有一种逃出生天的感觉,简直是恍如隔世。
  但是,他们不敢大意,也不敢随意停留,因为太平军的三十多万追兵还在后面紧追不舍,如果他们不尽快甩掉追兵,那他们仍然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阿里汗与辛格以及那些落荒而逃的印军都如同惊弓之鸟般极力远遁,恨不能一步跨出好几个世纪般逃脱太平军对他们的追杀。
  当然,太平军也绝对不会放松对印军的追击,本已是煮熟的鸭子,咋能说飞就飞呢。
  于是,除了太平军对印军的追击之外,你追我逐之战同时也在其它两个战场上分别展开。
  而阿里汗与辛格率领那十万印军一口气便奔出好长一段路,如果按脚程计算,他们很快就能退入到驻地之内,如果能顺利回到驻地,凭借驻地坚固的设施以及驻地内二十万生力军,那太平军想必不能轻易地攻破驻地,而一旦凭籍着驻地稳定下形势,那印军将可赢得喘息之机。
  所以,印军如能顺利地退回驻地,那便是胜利。
  可是,退回驻地是这么容易就可以办到的吗?
  很显然,不容易,印度可不是在进行普通的行军,他们背后还有几十万大军在对他们穷追不舍,如果一个不慎,不要说轻易地退回驻地,恐怕连这最后的希望都给搞没了。
  所以,印军在逃跑的同时,也要顾及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并不轻松而且充满着变数的逃逸之路。
  而负责追击三十万印军的太平军是东路军副统帅左宗棠亲自负责;随军将领有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曾国华,曾国荃,曾三,李元度等人。
  而刘坤一,江忠源,胡四儿将会汇同余一龙。段一虎负责围杀仍处于包围圈中的二十万印军。
  与此同时,追杀英军主力的任务则交给了西路军副统率东方不惑,他麾下的将领包括崔敏,保平安,吕擎天,李秀成,陈玉成,罗大纲,李世贤。韦俊,林凤祥,李开芳等人;当然,特战队的一部分也加入到了西路军,展开对英军的追杀。
  看来这一次太平军是决定要对英军赶尽杀绝了。
  是啊,不趁此机会将英军杀绝,那还留待他们往后再作怪吗?所以,这次由东方不惑领衔。出动最精锐的力量对他们作战。
  而英军在达成目的之后,也是立即就撤退。他们在蒙哥马利与华莱士的率领之下,开始了逃亡之旅,而这段旅程并不轻松。
  而这一次对太平军最有利的是,东方不惑有可资利用的骑兵,蒙哥马利一世没有。
  英军的铁骑已经有二万人已经葬身在太平军的刀下,而剩下那一万人也是在驻地驻守。所以,此时逃亡的英军之中并没有骑兵跟随,而太平军就不同了,太平军可是足足有几个骑兵军团,好几十万人。除了已经被派出随曾三作战的五万重骑以及丧命在英骑手中的那几万轻骑之外,其余骑兵主力都还在。
  而骑兵早已在战场上证明了他们的地位。
  所以,东方不惑在追击之初,针对英国人没有骑兵的弱点,向其逃走的方向派出了轻骑,而且是整整十四万轻骑,足足是英军的两倍还多。
  而用两倍的骑兵去对付七万的英军步炮兵,那简直就是不对称的战斗。
  而东方不惑要的这是这种不对称。
  而且,东方不惑此次派出的是轻骑,而不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重骑,要的就是采用雷霆手段,快,准,狠地一次性将英军解决。
  而蒙哥马利在发现太平军的轻骑之后,那是大惊失色,太平军竟然抓住了他的这个弱点,用骑兵对其展开攻击。
  英军危险了。
  他面色苍白地望向华莱士,咽了咽口气,道:“华莱士,你听,骑兵,太平军的骑兵,恐怕有不下十几万人,怎么办?”
  听着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蒙哥马利一世慌了,言语之间,更是对此心生惧意。
  华莱士当然也知道太平军的骑兵来了,但他表现的却是颇为的冷静,虽然他心中的害怕也许比蒙哥马利尤甚,但他知道害怕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何必要怕呢。
  “司令官,恐怕咱们不得不走最后一条路了。”华莱士闭上眼睛,道。
  他的脸上露出痛苦之色,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必他内心也很痛苦。
  可是,是什么事可以令华莱士如此痛心呢。
  “你是说…。。”蒙哥马利一世一听,脸色大变。
  他当然知道华莱士的话中意所何指。
  而静思片刻之后,蒙哥马利又摇了摇,道:“不行,我们不能这样做,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那咱们都成了大英帝国的罪人。”
  蒙哥马利是个非常自傲之人,而且身为英国的贵族,他不愿意拿家族以及个人的声誉冒险。
  所以,对于华莱士的提议,他是回绝了,他觉得这行不通。
  “司令官,如果单从感情上说,我与你感同身受,但是,在如今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会有更好的办法吗?”华莱士并没有迎合蒙哥马利的观点,而是直言讳地道。
  这本就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可是,不这样做,行吗?
  “这……”蒙哥马利无语。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除非他自己想死,如果不想死,就必须认同华莱士的观点,按他所说的去办,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了。
  “司令官,不要再犹豫了,保命要紧,而且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有整个印度的利益需要兼顾,如果我们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这一场战斗上面,那就极其不明智了。”华莱士继续剖析道。
  华莱士不亏是蒙哥马利手下的第一谋士,看起问题来就是与众不同。
  而他如此一说,蒙哥马利一世便醒悟了,是啊,何必纠结于这一场战斗,他们今日低头认输,来日再整军来与之战过,将今天的场子给找回来,那也未尚不可。
  这是一个系列的战斗,不能以一场战斗的胜利来定胜负。
  于是,蒙哥马利一世也想通了。
  “唉,你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如果要下决定舍弃这些,我心中还是有所不忍,毕竟这些可都是我们在印度安身立命的根本啊。”蒙哥马利语带无限的无奈道。
  不是到了这一步,他怎又会这么做。
  “理解,非常之理解,还望司令官为大事计,早做决断。”华莱士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在一旁催促道。
  这个决定能下得快一时,那就是一时,而现在时间宝贵,再也拖不起了。
  “好,华莱士,就按照你说的办,你去下命令吧。”蒙哥马利一挥手,背过身道。
  他实在是不愿意面对这个结果。
  而华莱士受令,转身前去布置。(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八章 没追上

  太平军轻骑由“疯狗”陈玉成率领,朝英军逃跑的方向奋勇追击。
  如果计算一下时间,想必要不了多久,他们将会追上英军,只要一想起能够肆无忌惮地大肆斩杀英军,陈玉成便是热血沸腾。
  于是,他率军又向前追赶了一段时间,突然听见炮响,然后便见前锋营统领策马匆匆朝他赶来,然后报说遭遇英军炮队,措手不及之下,损失惨重。
  陈玉成一听,大怒,急问是怎么回事。
  统领报说,他们的先锋在追击的过程之中突遭敌人炮火的攻击,损失惨重,由于敌人的炮火太过于猛烈火,现在前锋营已经停止追击,等待陈玉成的命令。
  陈玉成已是一肚子的火,又听说前锋营停止追击,他更是火冒三丈,他大声质问前锋营统领为何要停止追击,而前锋营统领当然知道陈玉成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敢反驳,只能是唯唯诺诺地聆听臭骂。
  而等到陈玉成骂够了,前锋营统领这才再请示道,是不是继续追。
  陈玉成虽然疯,也没有疯到不惜将士性命的地步,他令大军暂停行动,然后令前锋营想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搞定拦在他们面前的大炮。
  前锋营统领得令,前去安排。
  而与此同时,陈玉成又令人前往侦察,看看是否还有其它路可以绕道而行,但是,侦察的最后结果是,前面是华山一条路,没有其它路可走。
  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搞掉前面的大炮,否则,他们这只能停留在这动弹不得。
  这显然对太平军很不利。
  而陈玉成获此信息。心中更是焦躁,他不停地派人催促前锋营,命令其不论付出何种代价,一定要马上解决掉那些惹人烦的大炮,如果前锋营没办法,他就要亲自上了。
  陈玉成的话既然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前锋营还能说什么,只能不惜一切代价地拿下这些拦路虎,为大军的前进扫清障碍。
  终于,前锋营最后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之后,终于搞定了英国人的炮队,太平军骑兵得以继续向前。
  而这一路之上,英国人设下了重重障碍,用以阻截太平军骑兵向前冲击,正因为此。太平军每过一关,都要浪费不少时间,但也会干掉相当多的英国人。
  太平军轻骑就这样一路奔,一路杀,几乎是奔了一路,杀了一路,这才清理完了英国人所设下的重重阻拦,但是。最后还是没能追上蒙哥马利一世与华莱士。
  那么,蒙哥马利一世与华莱士究竟去了哪儿呢。
  而根据探报。蒙哥马利一世与华莱士已经安全地返回了英印联军的驻地之中。
  陈玉成听报之后,那简直是有吐血的冲动,很明显,他被这两个英国佬给骗了,而一气之下,他真想将这两个英国佬给生吞活剥了。
  可是。如果用他所率的骑兵去攻打英印联军的驻地,那就是傻蛋,陈玉成虽然生气,但他不会鲁莽地去这样没品的事。
  所以,陈玉成只能令大军暂停行动。并派出侦骑继续打探消息。
  同时,他将现时的情况飞报东方不惑,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而蒙哥马利一世与华莱士之所以能顺利逃出,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除了他们自己的亲卫队之外,此次跟随他们出战的全部英军都完蛋了。
  原来,华莱士当初向蒙哥马利提出的建议就是,牺牲掉那约七万英军的性命,以换取他们可以安全地逃回驻地。
  这个建议的确过于大胆,甚至于有点残忍。
  如果要这样做,的确是需要勇气。
  可是,他们最后还是这样做了,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样做了。
  不过,话得说回来,这两个英国人也确实不简单,壮士断腕不是谁都是说到又做到的,可是,他们能,而且做得如此绝然,的确让人不得不佩服。
  总之,他们利用这七万英军,在太平军轻骑前进的道路上设下了层层障碍,以延缓太平军轻骑前进的速度,从而为他们的逃跑赢得了时间。
  最后,他们顺利逃出,而英军却都玩完了。
  这就是为什么华莱士会说,为了整个印度的利益,他们只能如此而为。
  不错的理由!
  而在蒙哥马利与华莱士逃回驻地之后不久,阿里汗与辛格也到了;不过,他们二人是独自逃回来的,连亲卫队都给败光了,说起来,他们比蒙哥马利二人更惨。
  而说起这败仗的经过,几乎与蒙哥马利二人是如出一辙,不过,他们比蒙哥马利的遭遇要有过之而无不及,算起来,也可谓算是一波三折,他们先是被左宗棠所逼,无可奈何之下,便奋力反抗,不得不丢下三分之一的人马而逃脱,然后又遇到了曾三所率太平军重骑的袭击,又是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马,最后以为可以带着最后剩下的三分之一退回大寨,可没曾想被黄旭所率的预备大军的前锋给逮了个正着,一番攻打之下,印军剩下的那点人马也赔光了。
  要不是阿里汗与辛格趁乱跑得快,恐怕他们也回不来了。
  可是,曾三率重骑伏击,这还说得通,因为他们早就有安排说要伏击英印军,从而将功折罪,但是,黄旭的预备大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不是率军诱敌去了吗。
  原来,黄旭在诱敌完成之后,便把攻击的任务交给了东西两路大军,而他自己则率领预备大军直扑英印联军的驻地,准备拿下驻地,再与其它两支大军会师。
  谁料他尚未赶往英印军驻地,英印军已然败了,而他也正好赶上败于太平军之手的印军,也就趁机凑了个热闹,杀了印军那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马,也算是过了一把瘾吧。
  而除此之外,那仍然被围的二十万印军,自然也无法逃脱被围歼的命运。
  这一战,英印联军损失惨重,包括那死去的二万英骑和七万其它英军以及五十一万印军,英印联军一共损失了大概60万人马,的确算得上是空前的惨败,而英印联军也从未有遭受过如此巨大的损失。
  而在蒙哥马利等退回驻地之后不久,黄旭等人率领的三支大军也紧随而至,最后顺利会师于英印军的驻地之外。
  可是,与前次会师不同的是,前一次,英印军尚有与太平军抗衡的资本,但这一次,他们却只能躲在驻地之内苟言残喘了。
  事实变幻之快,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而太平军一方此时实力强劲,已不需要再有太多的顾虑,所以,黄旭不打算再筹什么谋,划什么略,他直接下令强攻英印军的驻地。
  而面对太平军的攻击,驻地内的英印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充足的粮草和武器硬生生地打退了太平军好多次的进攻,将驻地的防守给稳定了下来。
  而强攻不利,太平军也只能暂时罢战,再想其它办法攻破英印军的防守,夺取这处驻地,从而结束这绞肉机般的阿卜杜拉大会战。(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九章 英印联军撤

  在随后的进攻过程中,黄旭与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