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剩女的梦幻庄园 萨琳娜-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老顾客依然非常照顾孟真,几乎每天都来买菜,有时还会介绍其他的朋友和亲戚来,尤其是宋庄的宋老太太,自从第一天吃上孟真的菜之后,几乎都不买别人家的。每天来了,看想吃什么菜,问好价直接就买,也不会还价什么的。毕竟现在贵的东西有的是,但是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东西就很少了。
  孟真这闺女的菜,新鲜,味道好,而且价格也不贵,她用儿子给买的什么蔬果清洗机测过,一般的蔬菜都有泡沫,可是人家的菜就没有,足见就是没有用过农药和化肥的纯绿色食品。所以,她几乎天天来,时间久了,她们家对孟真的菜都已经上瘾。
  老太太来到市场,看了看今天孟真带的菜,就要了点西红柿,茄子和油菜。
  “宋阿姨,上次您说您家是开鱼池的,是吧?”
  把菜递给老太太,收了钱,孟真问道。
  “对呀,我儿子呀,承包了两个池塘,大的做鱼池,养了鱼都卖给市区的饭店和鱼贩;小的做了垂钓园,还是市区钓鱼协会指定的鱼池之一呢。”
  老太太像所有老人一样,提起自己的儿子,脸上和语气里都是十足的骄傲。因为儿子会做生意,他们家在宋村也是数得上的富裕人家,家里盖的小洋楼比村长家还气派呢。
  “真了不起啊,”孟真跟奶奶长大的,知道老人其实很容易满足:“那您家里卖不卖鱼苗呢?”
  “卖呀,怎么,闺女,你要买鱼苗?”
  “恩,是的,我在庄里承包了半亩大的池塘,想种些荷花再养点鱼。因为数量不大,所以想就近买点。”
  “哦,这个得和我儿子说,鱼池的事我也不太懂,”老太太想了想,看看孟真摊位上的菜:“要不这么着吧,我看你这菜也卖的差不多了,要不等你卖完菜,跟我回家去,你和我儿子直接谈,成与不成的你们自己定?”
  “那感情好呀,您等我一会儿,这些菜是一个老主顾定的,他马上就来拉,我收拾收拾就跟您去!”
  说话间,李四海已经到了,点点菜,付了钱,就走人了。
  孟真迅速的把摊位收拾好,把三轮车倒出来,让老太太坐在车斗里,按照她的指引朝宋村赶去。
  其实宋村和周家庄对着,只是中间隔了玉石山,周家庄在山北,宋村在山南。虽说离的比较近,但是两个地方的感觉就不同。周家庄比较原始,人们还是以种地为主;宋村的村民就比较有商业头脑,有的开鱼池,有的承包果林,有的则是养殖鸡鸭,进了村子就可以感觉到,这里比周家庄里富裕很多,随处可见的是崭新的二层小楼。
  来到宋家的鱼池,老太太的儿子正和垂钓园的客人闲聊,看到自己母亲坐着一辆旧三轮车过来,很是奇怪,忙赶过来。
  “闺女呀,这就是我们家的鱼池,喏,走过来的是我儿子,”车停下来,老太太自己下了车:“勇子,这个姑娘就是卖给咱菜的老板,听说咱家卖鱼苗,想进些鱼苗呢,你们谈谈吧,我就先家去了。”
  老太太给两个人介绍了下,便离开了,家里还等着做饭呢。
  宋国勇这几天常听母亲夸奖这个卖菜的老板,他们家最近也天天吃她的菜,味道的确很好,尤其是西红柿,生着吃就成。他以为是个朴实的农家姑娘,结果一看,来人白白净净的,一张圆圆的苹果脸很是讨喜,根本不像是做农活的人。她自己种的菜?他在心里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孟真看着眼前的人,三十多岁的样子,因为长期露天工作,人比较黑,瘦瘦的,但是很精明的样子。
  “你好,宋老板,我想买点鱼苗,不知道是怎么个卖法呀?”
  “噢,你想要多少?都要什么品种的?我这里有鲤鱼、鲫鱼、鲢子、草鱼还有泥鳅,你想什么鱼呢?”
  “嗯,我的池塘就半亩大,你看能养多少呀?”
  “半亩?嗯,大概500-1000条左右吧,你想怎么配置呢?”
  “呵呵,我不太懂,你能帮我配一下吗?”
  配置?怎么配置?她只知道怎么做鱼,但是如何合理的配置一个水里生物链,她就不知道了。
  宋国勇笑笑,这个姑娘倒是实在,难怪他妈老夸她,不懂就是不懂,最烦那种不懂装懂还不知道掩饰自己无知的人。
  “没问题,一般养鲤鱼,鲫鱼和草鱼就行,数目嘛,你既然信得过我,我就给你配好。”
  “好的,谢谢你!那钱怎么算呢?”
  “嗯,这两天我去弄鱼苗,价格估计在1000元左右。”
  “哦,你看什么时间放养呢,我的池塘估计要两三天才能弄好。”
  “三天吧,你看可以吗?”
  “嗳,好的,要不我给你留个电话,到时鱼苗配好了,你给我打电话?!”
  孟真心里算着帐,估计3天的时间,鱼苗的钱也能挣足。
  “成,就这么说定了!”
  下午,苗圃的工作人员也按约定把树苗送来,帮孟真卸到院子里,收了尾款后离开。每棵树苗一米左右的长度,根部都包裹着泥土,因为送货的时候,庄里的人都看到了,她也不好明目张胆的把树苗都放进庄园里,就小山一样的堆在院子里。
  傍晚,两位老师回来,看到树苗都很是好奇,争着要帮忙种树。孟真看了看时间,今天肯定不行了,就宣布说明天开始种树,有兴趣的童鞋可以下班后直接去她的“果园”帮忙。
  两个女孩都连忙点头,植树节的时候都没有种上树,现在终于有机会尝试耕种的乐趣了!
  晚上,孟真像往常一样去庄园摘菜,她感觉庄园里可能会有起死回生的神效,但是还没有料到会这么神奇:昨天种在黄土地里的花苗,居然都活过来了,一株一株的如同焕发新生一般,长出新的嫩叶,有一株百合花居然都冒了花苞!
  孟真新奇的看着它们,有的她还认识,有的就不确定是什么品种了。不过,这些可真是白捡的呀,她琢磨着也许里面还有珍贵品种呢。呵呵,如果开了花,她也拿去卖,又是一笔收入!
  更重要的是,她对庄园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这个功能,她就不担心外面种的作物,即使是有问题也可以放到里面,包治百病,哦,不,是起死回生呀。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红土地的生长速度似乎减慢了,里面种的西红柿成熟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孟真把所有的熟透的柿子摘完,也只是摘了两筐而已。
  怎么回事呢?难道它也有周期,超过一定的时间段就开始减缓生长速度?
  孟真很是不解,现在一切都是摸索阶段,庄园出现的时候也没有给说明书呀,所有的功能只能是在探索中进行了。
  要不锄掉一部分试试,孟真在心里想着,说实话这些西红柿的品种是最普通的,当时她更多的是玩票兴致买的,所以都没有挑选品种,也许可以先换一小块儿试试。
  孟真打定主意,决定明天买完菜,再去买点优质的西红柿种子,毕竟这种蔬菜一直都是她卖的最好的,尤其是现在鱼苗的钱还是要靠它来挣的。
  想到买种子,孟真记起在淘宝上买的茶树还没有收到,也不知道到泉城了没有,明天也顺便去邮局问问吧。

第十七章 春雪
    卖菜,种树,收拾荷塘,接下来的日子里,孟真的生活每天都忙忙碌碌的。虽然一天下来很累,但是她觉得很充实,因为每努力一天,就会发现:她的家、池塘、小果园离她的梦想中的样子越来越近。
  “呀,下雪了,晓燕,你快来看呀,下雪了呢!”
  清晨,刘佳佳起来上厕所,觉得屋子里冷了很多,便瞄了一眼外面:哇塞,居然下雪了!现在可是四月份了耶,难道还上演“四月雪”?!
  “别逗了,现在都几月份了呀,还下雪?!快把门关上,冻死我了!”
  冯晓燕拿被子盖住头,迷迷糊糊的嘟囔着。
  “真的,你看看,还下得挺大呢。”刘佳佳很兴奋的穿着睡衣就跑了出去,在廊下的台阶上抓了一把雪捏成雪球,跑回房间,扯开被子,把雪球递给她看。
  “不是吧,还真下雪了呀!”
  冯晓燕揉揉惺忪的睡眼,看着冒着寒气的雪球。
  “对呀,赶紧起床,昨天孟姐不舒服,好像今天不去卖菜了,我去扫雪,你去做早饭!”
  刘佳佳一面缩回床上穿衣服,一面和冯晓燕说着。
  她们两个住在孟姐家,虽说村委会是给房租的,但是就一个月200元钱只啃馒头都不够,更别说每天孟姐给她们做的既美味又营养的饭菜了。她妈妈也交待她:人家对你好,自己也要心里有数,懂得回报。家务活不在行,那就在其他方面帮忙,年纪轻轻的,力气总还有吧?!所以,空闲的时候,她和冯晓燕就一起帮孟姐种树,整理院子里的菜和鲜花。
  昨天看孟姐的脸色惨白惨白的,大家都是女人,大概也能猜到是什么状况,所以就和刘佳佳商量着帮她煮点红枣粥。她的厨艺不行,连糖和盐都分不清,冯晓燕和她一个是五十步,一个是一百步,但是晓燕至少还能分清这些作料呀。
  所以,她去扫雪,冯晓燕来煮粥。
  没一会儿,院子里就传来“沙沙”的扫雪声,孟真在枕头上蹭了蹭,没有起床。佳佳在院子喊“下雪”的时候,她就醒了。最近常常早起卖菜,她都快养成习惯了,之前还要设闹钟,现在都不用闹钟,一到六点钟就醒。
  昨天下午,宋国勇把鱼苗给她送来,帮她把鱼苗撒进泉水已经灌倒八分满的池塘里,给她留了些饲料,并且告诉她初期注意的事项。孟真一开始还认真的记着,后来腹部传来熟悉的疼痛,她就感觉:“惨了,恐怕是大姨妈来了!”
  她忙把鱼钱付给人家,连口水都没给人喝,就把宋国勇送走了。一看他的小货车离开庄子,孟真匆匆忙忙的赶回家,冲进卫生间:果然,她的常客又如期而至!
  虽然这是所有女人成年后都必须经历的,但是对于孟真来说,每个月的这几天绝对是灾难。因为她痛经,每次的前两天都疼的不能正常生活。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大学期间,那时候也不懂得保养,直到痛得休克过去,被姐妹们慌手慌脚的送到校医院才知道这是病。但是校医的水平有限,不敢轻易开药,大家又送她到市立医院,开了几种药,她吃过也不管用。
  后来的几年,孟真陆续去市立医院和省立医院的中医、西医都看过,只有一个结论:体质问题。说是结了婚生了孩子可以慢慢改变体质,到时候再注意保养,病自然而然就痊愈了。
  结婚?生子?
  孟真披着被子探身在床头的五斗橱里翻遥控器,找到后打开空调,几分钟后暖风吹散开来。她继续窝回床上,把被子捂紧,有点无奈的想着,就目前这个状态,结婚生子对她太多遥远,所以只能每个月都忍受着。
  正好外面又下雪了,那就放自己一个假,好好休息休息。这几天还真是忙坏了,不过,初期的建设工作都顺利完成,剩下的就是如果去打理。
  孟真对此满怀信心,如果是以前的她,肯定不敢这么自信,但是现在不同呀,她有必胜的法宝——她的梦幻庄园。有了庄园的神奇功效,她确信她“种”的水果和“养”的鱼肯定和蔬菜一样,长得又快味道还好!
  她迷迷糊糊的想着,似乎听到大门关上的声音,接着就沉沉的睡着了。
  “……原谅我有点冷漠,坐在安静的角落……”睡梦中,似乎听到手机在响,孟真闭着眼手伸向床边的柜子,“喂,你好!”
  “哎呀,孟老板,我是四海饭庄的李四海,你今天没去市场?!”
  电话里传来李四海焦急的声音,今天下大雪,他好容易和往常一样赶到集市,却发现孟真没来。这可怎么办,平常人家一顿半顿的不买菜,凑凑合合的也能吃饭,可是他这饭店就不行呀,人家客人来了,厨房没有菜可炒,这不是闹笑话吗?
  听到他的声音,孟真真正的醒过来,连忙坐起来,清清嗓子:“不好意思呀李老板,今天身体不太舒服,又赶上下雪,所以没有去菜场。这样吧,你到我家里来取吧,我家离市场不远的,开车也就五分钟,菜我昨天都摘好了,你直接来取,成吗?”
  “行,你说在哪里,我马上过去!”不行也得行呀,现在这么大的雪,市区的菜恐怕也供应不足,再说,孟真的菜不光是价格不高,关键是味道好。就拿西红柿来说吧,用别人家的西红柿做出来的西红柿水晶包味道就差很多,不比较没有觉出来,一对比才知道味道的差距。现在他的饭庄,因为换了大厨,原料又好,生意比以前红火很多,月底结算的时候,最后几天比之前二十多天的利润都大,照这个速度,他很快就可以把槐香园挤走了。
  所以,别说是五分钟的路程,就是五十分钟他也会去。
  孟真放下电话,迅速起床,简单的梳洗下,便去庄园里摘菜。昨天因为不舒服,她就没有进庄园。
  自从前几天孟真发现红土地的问题后,就尝试着把几颗西红柿淘汰掉,去种子公司挑了些据说是最新品种的优质高产西红柿种子,只种了几颗试试。淘汰的西红柿她也没有丢掉,而是移种在外面的菜地里。
  这几棵种子就像孟真预想的那样,开始恢复到红土地的旺盛期,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她前天去看的时候,已经开始挂果。今天再看,那几棵新种的西红柿都已经成熟,个头足足比之前的大一圈还不止,一个枝桠上挂着几十个红透的柿子。
  孟真欣喜的开始摘菜,她把旧的西红柿摘了一筐,新的也摘了一筐,然后又摘了些茄子和油菜。等她把菜搬到廊下的时候,手机又响了!
  “孟老板,我到那颗槐树下了,你家在哪里?”
  “恩,你就停那里吧,我把菜搬出去。”
  孟真翻出羽绒服穿好,套上雨披,又戴上厚厚的手套,先拎着小筐的油菜出去。
  走几步来到街口,李四海的面包车已经停在路边,他看见孟真挪着菜筐过来,便连忙赶上前把菜接过来。
  孟真也没有客气,走这几步路就弄得她够呛,肚子一阵一阵疼着,她直接对李四海说:“李老板,还有两大筐,你要不跟我来家里提吧,我有点抬不动。”
  李四海答应着把筐先放到车边,现在下大雪,街上都没有人,村民们都在家里看着雪天发愁——田里的麦子可是要冻坏了呀!
  把菜都搬上车,李四海觉得今天的菜比往常都多,就问道:“这是多少斤,怎么个价钱啊?”
  “我也没称,还是按以前的数给吧,让你大雪天的跑来,我也很抱歉,多了少了的都算你照顾我,好吧!”
  李四海也没有客气,给了两百块钱,打开车门,和孟真招招手便赶回市区。
  孟真小跑回家,雨披随手丢在廊下,来到客厅,把客厅的空调也打开。沏了杯红茶,窝到沙发里,双手抱着胖胖的瓷杯,感觉开始暖和起来。
  这天也太奇怪了吧,冬天下的雪,都没有现在大,温度下降了近十度,现在室外估计都零下好几度了吧。孟真轻啜了一口茶,到厨房里去找找吃的。发现饭桌上放着紫砂炖锅,她打开锅盖,是熬的烂烂的红枣粥。孟真拿碗盛了一碗,粥还温着,应该是晓燕她们煮的,她喝了一口,味道不是很好,但是她的心暖暖的。
  说实话,对于她们两个的加入,起初的时候她心里很是勉强,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被侵入了,而且她还无法拒绝。彼此相处的久了,她发现,这两个芳邻还是蛮好的。她忙的时候,两个人帮忙做饭;她做饭的时候,两个人抢着洗碗、扫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