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丑夫-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梨花嫂噗嗤一声笑出声来,何秀枝不好意思道:“也有别人这么说我们呢。说我和嫂子不知道为什么,就爱跟你往一处凑,啥时候都跟你屁股后头,真是奇怪了。”

    桑榆也忍俊不禁道:“这哪儿跟哪儿啊?咱们可是干正事儿!”停了停桑榆又道,“说到正事,嫂子,我晚上有事儿跟大伙儿商量,咱今儿个早点儿打烊吧。”

    到了夜里打烊后,大家伙儿都聚在了厅里。何秀枝给洗了点山里红和胡萝卜,大家围坐在厅里的木椅上,等着桑榆说话。

    桑榆看大家拿了点吃的吃着,才开口道:“咱开业这就满一个月了,得把账盘一盘,再定定以后的章程。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咱们租了这片地皮,那是按年租的,不是只租一个冬天。那么咱们夏天里该卖点什么呢?咱现在的小吃都是热汤热水的,冬天里吃着过瘾,夏天里吃着就是受罪了。我的意思是卖凉茶、冷饮、凉粉、凉拌面之类的。像甜碗子、雪花酪、冰粥、酸梅汤什么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需要寻找天然冰窖,或者自己开冰窖,窖藏冰块。我有这么个想法,是因为今年总跟着南山往山里钻,找到过几个岩洞,觉得能储冰,只是山里运出来,这路途遥远难走了些。而且我也不知道官府允不允许民间开冰窖,所以提出来跟大家议议。”

    季南山先接话道:“我知道民间是允许开冰窖的,陈二公子家就有一个小的。只是好冰窖建起来估计得不少银子。如果只是好歹挖一口土窖,一是怕不安全,二是藏冰量怕不够。咱这不是光自己家吃点用典,是连续几个月要售卖,就算不敞开量的卖,也得保证至少有半日的供货吧。所以我的想法是,辛苦点没什么,还是用天然的岩洞做冰窖,到时候我做辆大车,买头毛驴,专门送冰。”

    梨花嫂是桑榆的坚定拥护者,桑榆想做什么她都没意见,只帮着想办法实现,如今便道:“我看如今已进入十二月了,要真想做,就得抓紧时间找找好冰面,开始取冰什么的了。南山,这事儿就你和连水你们爷们负责吧,把那要藏冰的山洞也打扫打扫清理清理,咱们这儿小湖小河的不少,最好取冰的地方离那里近点,要不然山中无路,运冰进去也得费老劲了。”

    何秀枝也跟着说道:“咱们取冰藏冰这事儿怕是瞒不了人,会不会桂花再跟着学啊?”

    桑榆接话道:“这个倒不怕,就算她想跟着学,那适合藏冰的岩洞可不是那么好找那么常见的。南山你们就大大方方去做,也不用瞒着人,我估计你俩要想自己干这活儿很够呛,实在不行就雇几个壮劳力帮忙取冰什么的。”

    季连水爽快道:“那行,我俩就先去忙这事儿,那店里就辛苦你们仨了。不过夜里要是我们过不来,就你们女人带着孩子,能行吗?”

    梨花嫂道:“能行,怎么不行?大不了咱早点打烊,然后小心门户。”

    季南山却不放心,对季连水道:“咱俩还是轮班回来住镇上。”

    桑榆打断他们道:“这个容后你们再商量。我这儿还有一件事,就是我想推出一个新菜品,叫鸭血粉丝汤。”

    梨花嫂奇道:“鸭血粉丝汤?粉丝也就罢了,鸭血?那玩意能吃吗?味道能好吗?直接浇进粉丝汤里吗?”

    桑榆笑道:“当然不是了。这鸭血是让它结成块后,再切片,往里放的。而且还要配上鸭胗、鸭肠、鸭肝,还有油豆腐、葱姜丝、芫荽等。算了,说也说不清,明儿个我试着做做。这个新菜品做起来还挺麻烦的,用料也稍贵,咱们得卖十五文一大碗,但推出小碗装的,十文钱一碗。”

    何秀枝忐忑提道:“鸭血是让它冻成块儿吗?可一下热汤锅不又化了吗?咱这儿可从没听过吃什么鸡血、鸭血、猪血的,这玩意能好吃吗?”

    桑榆得意道:“让鸭血结块需要个小窍门,其实可简单。但只要保密做的好,别人就没法学。你瞧好吧,二嫂。”

    作者有话要说:鸭血粉丝汤=15文=4。5元。
第七十九章 招牌美食
    三嫂小吃店开业满一个月的那天;正是十二月初六。小吃店在这天正式推出了第一道招牌小吃;名叫鸭血粉丝汤。

    这天一大早;早市街上的人们就发现天降瑞雪。白茫茫的雪叶子随微风飘摇而下,三嫂小吃店的小木屋伫立在纷飞的大雪中;显得那样地诗意而悠然;屋檐下挂了一整排的红灯笼;在雪色掩映中显得格外温暖而抢眼;木展板上的大红纸与地面上的鞭炮红屑也透着一股子喜庆味道。早市开街的时候;季南山特意放了一挂鞭炮,将三嫂小吃店推出第一道招牌菜之事广而告之。

    三嫂小吃店门外的木制展板上贴了两张大红纸;写着鸭血粉丝汤的由来及售价。上面写道: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老百姓,杀鸭子时鸭血舍不得扔,就用一个小碗装起来;想着再做点什么吃;没想到无意中将粉丝也掉了进去。这人没有办法;只好试着将鸭血与粉丝一起煮,没想到最后竟烧出了一碗芳香四溢的鸭血粉丝汤。本店在此故事基础上,经过数百次试验,选用上等鸭血与红薯粉丝为主料,以卤制好的鸭胗、鸭肝、鸭肠为辅料,佐入油果子、葱姜丝、芫荽等,制作出这道“鸭血粉丝汤”,作为本店第一道招牌美食。标价:十五文一大碗,十文一小碗。试推前三日特价酬宾,只卖十文钱一大碗!欢迎新老食客前来品鉴。

    第二张红纸并没有写满,隔了两行空隙,又写道:另,本店新推出招牌菜“鸭血粉丝汤”配套主食:鸭丝卷饼。卤鸭撕为小条,与葱丝、豆芽、芫荽一起放入鸡蛋薄饼中,抹上本店特制甜面酱,卷而食之,欢迎品鉴。鸭丝卷饼标价:五文钱一张。试推前三日特价酬宾,十文钱三张!

    如今的早市街上已很少见零散的露天小吃摊,因为天气实在已太冷了,就算摊主顶得住寒意,食客也不愿吃冰冷的东西。桂花的小摊更是在下雪前就收摊了,因为食客发现味道越来越差,天又越来越冷,最后整个早市街上都传说“桂花小吃摊一只母鸡炖七天”、“汤清得能当镜子照”、“豆腐串味道古怪”,而再无客人前来,桂花后来每日将锅底炖鸡卖掉,再换新鸡熬汤,却也没能挽回口碑,最后趁着天冷灰溜溜地收了摊子。

    天冷之后,相对的,那些温暖干净、可遮风避雪的店面开始宾客盈门。老刘馄饨铺、王婆婆炸果子老豆腐、李氏老面馆等都生意不错,尤其是李氏老面馆,新推出了一道牛肉胡辣汤面,面条筋道、口味爽辣、汤汁香浓,吃得人鼻尖冒汗,大呼痛快,很是受欢迎。

    而整个早市街最火的还是三嫂小吃店,因为它每隔三五天就推出一道特价菜,要么就是今日熏肉大饼十文钱三张,要么就是今日鸡汤豆腐串买一大碗赠一小碗;要么就是今日点餐十五文以上赠烤红薯。要说仔细算算,食客们也没占上几文钱的便宜,但人们就是吃这套,后来慢慢地,三嫂小吃店每贴红纸告示都会围了一堆人,笑呵呵地挤进门去“享受优惠”。而小吃店的人们忙碌一天后夜里盘账,却往往发现特惠日进账不少反增。第一次盘账时,更是让梨花嫂与何秀枝目瞪口呆、震撼不已。

    桑榆想到了鸭血粉丝汤会受欢迎,却没想到如此受欢迎。每日里全力备料还是卖不到晚上就会售罄,而且这道小吃越来越受到三叶镇人们的喜爱,连不怎么逛早市的有钱人家,都开始派仆从婢女前来,用做了保温措施的食盒带回家去享用。

    更是有大户人家直接来询问,是否可以花银子从桑榆这里将菜单与做法买走,言明只是自家食用绝不外传。来人言语客气、态度诚恳、出价不低,梨花嫂听了都心动了,可最终还是被桑榆婉拒了。

    不过桑榆也怕得罪来人,最后想了个折中的法子,那户人家需要时,便传人说一声,桑榆多做出许多凝好的鸭血块儿来,卖给他们。

    这道菜最主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如何凝结鸭血成块,其实只要往鸭血里加入少量水、倒一点白酒、撒一些盐,就能加速鸭血凝结。这点虽然简单,但在这里却是个盲点,只要抓在手里,别人就不容易仿制。

    陈二公子也非常喜欢吃这道鸭血粉丝汤,更爱吃那鸭丝卷饼,并且爱往里面放桑榆腌制的山蕨菜或者地瓜梗,一起卷了吃。

    他近来也不在前面店里待了,嫌客人太多吵闹。每日来了后,便去柜台里拿他专用的白瓷茶杯,在墙柜上拿下那大肚青白瓷瓶,满满倒上一杯补肾健体的药酒,端去后宅厅里等着。

    他一来无论被谁看见,都会传话到后厨,给他专做一份、共六张、加咸菜丝的鸭丝卷饼,再加一牒卤鸭胗、鸭心、鸭肝、鸭肠的杂拌菜,用麻辣香油与芫荽末儿、坚果碎儿、白芝麻一起拌了,就着小酒吃喝。最后酒喝完了后,再来一大碗鸭杂粉丝少、鸭血多、汤汁酸浓的鸭血汤,一边溜溜缝儿一边当解酒汤喝。走时还要原样打包起一份儿,好不惬意。桑榆有时见他吃得过勤,便不肯给他打包,只说让他回去多吃些别的菜蔬,他也不恼。

    倒也亏得他,竟意外带动的桑榆店里的药酒卖得快了好些。而喝了一阵子觉得挺有效果的老客,还会直接从店里几瓷罐的预定,倒叫桑榆发了一把意外之财。

    让桑榆意外的是,这里也过腊八。只不过习俗不一样,这里是吃杂粮蒸糕,腌腊八蒜。

    传说,从先秦时期起,腊月最重大的节日就是十二月初八,这天被称作“腊日”、“腊八节”。人们在这一天,会用各种米、栗、枣、果仁等蒸杂粮糕,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是十二月初八,因此这也是一个很著名的“佛成道节”,很多寺院都会在腊月初八到来之前,特意遣派僧众手持钵盂、下山化缘,将收集来的杂粮蒸成佛糕。在腊八日这天作浴佛会,有高僧诵经赐福,赠送佛糕给善男信女,传说吃了之后就会得到佛祖的保佑。而朝廷也会在这个节日里向寺院发放米果,供僧侣使用与食用。

    在民间,腊八糕不仅用来祭祀,还用来送礼,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赠腊八糕作为节礼,中午之前就要送出,剩下的自家祭祀与食用,还可送给穷苦百姓,这是积福。腊八糕在这些用途之外,如还有剩余,则寓意更为吉祥,是物阜年丰、年年有余之兆。因此,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多做一些。

    初八这天,桑榆伴随杂粮蒸糕,推出腊八粥,与卤蛋、鸭杂一起搭着卖,赠烤红薯、赠咸菜,卖得十分火爆。但三嫂小吃店只开门半日便打烊了,桑榆与梨花嫂一起,带着剩下的腊八糕与腊八粥,去了官府设置的冬置所施粥积福。

    这冬置所是各个朝廷为了偏远寒苦地区的贫苦百姓所设,顾名思义,就是冬日里的安置所。当天气严寒之时,那些无家可归之人可以在这里住宿过冬,朝廷施粥发炭,以免有冻死饿死人命之事发生;而一些家徒四壁、无米下炊的人家,也可到官府备案,按月到这里领取一定的救济粮炭。

    桑榆的小吃铺开到现在一直红红火火的,虽然小有麻烦却都顺遂度过,因此一直心存感恩,如今赶上节日,便想着做些好事,回报一下。有句老话说“为富切忌不仁”,桑榆虽然还没富起来,但今年可谓“财运当头”,收入着实不算少,适当散下财,也是免除祸灾的平衡之道。

    布施了腊八粥与腊月糕,桑榆等人又在冬置所做了半后晌的义工,帮着清扫积雪、打扫卫生、缝补浆洗。等告辞回来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时分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回到早市街上来,还没到店门口,就看到店门前停了一辆十分华丽精致的马车。这辆马车十分的扎眼,因为它除了装饰华美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大,桑榆从没见过如此巨大的马车,虽然比不上现代的房车那样能满足居家各种用途,但是两三个人用来睡觉是绝无问题的。

    小草儿扯扯梨花嫂的袖子道:“娘,这马车好大啊!真好看!是来咱店里吃小吃的吗?咱今天还开门吗?”

    梨花嫂与桑榆对视一眼,然后举步向前,想去询问一番。结果还没抬脚,那马车门帘掀动,陈二公子捧着手炉出现了,他见了桑榆一行人就笑起来,招呼道:“桑榆南山,两位嫂嫂,有贵客到了。”

    陈二公子话声刚落,车内响起一个温婉柔润的女子声音,带着笑意问道:“雪芽,是他们回来了吗?可叫我好等,终于来人了。”

    接着马车里又响起一个青年男子大笑之声:“哈哈,我说回府去等,着下人在此盯着就好,你非要在这等,这会儿等得久了,又要埋怨。”

    那女子声音一振,嗔道:“休要啰嗦,快些下车去了,我又没非让你陪着。”

    桑榆上前,正要问问陈二公子车里是谁,却见车厢门帘一动,掀了开来。

    作者有话要说:来人是谁?大家可以猜猜哈。
第八十章 贵人来了
    从马车上先下来的正是小沈掌柜沈碧泉。他裹着一件玄色灰毛边的连帽狐皮大氅,脚踏鹿皮毛靴,手上擎着一把大油伞遮挡落雪,冲桑榆一行展颜一笑;回手去扶沈碧盈下车。

    桑榆见是许久未见的“贵人”来到;心里很是高兴。她看了一眼季南山;两人一起举步迎上前去。季南山先拱手打招呼道:“小沈掌柜,等好久了吧;真是对不住。你怎么赶这么个天气过这边来了?”桑榆也紧跟着道:“商夫人也来了?这都快过年了;你们怎么跑这小地方来了?怎么也没带个伺候人在身边?”

    沈碧盈着一身水貂锦裘,身形窈窕;亭亭而立;穿得虽多却丝毫不见圆润臃肿。她先是对着季南山与众人点头致意;后又笑眯眯地回桑榆道:“正是年底了才过来盘盘账,腊八正是盘账的时候。他的羽衣坊开在这儿,我的驻颜坊也在这儿;年底总要过来看看,这是我娘家的规矩。下人们倒是带了几个,他们侯在外面,这天儿太冷,我叫他们去对面那个老面馆吃面去了。我和碧泉,可是想着尝尝你的手艺,特意没一起去呢。”

    桑榆忙道:“些许小吃,不值一提,吃个新鲜风味罢了。外面冷,快进店里来。”

    几人说话间,在李氏老面馆吃面的下人们看到主子动了,赶紧过来伺候着。梨花嫂等人也上前来,招呼着他们也一起去了店里。

    众人行至店门前,小沈掌柜抬头看向店招,季南山忙笑道:“正要当面谢过小沈掌柜送来的牌匾。”小沈掌柜笑笑道:“我一到这镇里,就听说三嫂小吃的名头了。还要当面贺过开业大吉、日进斗金啊!”

    桑榆闻言噗嗤乐道:“小沈掌柜说笑了。日进斗金,这么个小地方,明抢恐怕都凑不齐。”小沈掌柜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等众人进了店,桑榆将门板落下来,不再做生意,那草绿色的厚棉门帘也挂了上去,将四角的火炉新加了炭,店面里很快就烘得有了些暖意。

    梨花嫂与何秀枝等与小沈掌柜姐弟俩见了礼,寒暄了两句后,便带着孩子们去了后宅与后厨,留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