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丑夫-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梨花嫂还安慰她道:“你休要觉得自己拖了后腿儿而心中不安,我们也不是干歇着,这冰窖的事儿还有个尾巴要忙,你大哥今年也不去做玉雕师傅了,要留下跟咱们一起干呢。老二家也想雇个人看着杂货铺给卖货,然后两口子都跟去店里忙活。”

    炉子上的药好了,梨花嫂垫着湿手巾给她倒出来晾上了,回头又对她玩笑道:“大掌柜的,咱们真是想着多歇上几天呢,最好二月初再开门做生意。你忘啦?开春咱还得给春树找学堂请先生呢,草儿就不专门送学了,还让她哥插空教教她就行。”说完又跟她说了点消息,“老二家今年分红就挺不好意思的,秀枝说咱们三家,我家春树和草儿起码能顶一个大人使了,加我是两人;你家你和南山也是两人;就她家还要一人时不时地看顾一下杂货铺,还要草儿或春树帮着看春晨,可分红却不少他们,他们心里有数呢,说今年把铺子雇个实诚人给看着,要好好甩开膀子干呢。”

    桑榆生病的日子里,季南山等人果然也没有闲着,每日也是很忙。只是,无论多忙,梨花嫂与何秀枝每天轮班似的来看她,与她说说话,聊些冰窖的情形、储冰的多少什么的;有时也会说到三叶镇上的情形,李氏老面馆初三就开业了等等。季秋白也隔天就来一趟,她来了与梨花嫂等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到处找活儿干,帮桑榆洗衣裳、做饭、收拾屋子、看七七,一顿的忙活,最后看家里四处都顺眼了,就回了。

    等到桑榆将养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才又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那般了,起码起个身什么的头不晕不转了,胳膊腿也有点劲儿了,能抱一会儿七七了。

    正月十五夜里,百岁树那里也有个花灯会,桑榆没去看,实在是觉得还没那么大精神头儿。桑榆不去,梨花嫂与何秀枝也没什么好转的,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还带着季秋白,几人都抱了一抱芝麻杆,还有一些树枝干柴,就在桑榆家大门口烧起了个大火堆。这也是这儿的一个习俗,叫“烤火”,能去病去灾,并保佑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火桑榆当然得来烤。烤完火后,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桑榆夜里睡得挺安稳,第二天觉得精神头强了许多。

    转眼到了正月末,桑榆身体完全复原了。这些天都在家里琢磨新小吃,考虑对付李氏老面馆的办法,筹备二月初开业什么的。这天吃过朝饭,桑榆刚想回屋再继续,就听到梨花嫂惊慌失措的声音在喊:“桑榆!南山!”“南山,桑榆!不好了!”

    桑榆走到院子里,透过木栅栏墙,正看到梨花嫂从坡上海棠树那边飞奔而来,桑榆看她很着急的样子,连忙地迎了上去,两人恰在大门口赶了个面对面。

    梨花嫂一把抓住桑榆,大声喘着气,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来,断断续续地道:“秋……秋白……知道了,走……她走了!”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的,桑榆一边把信接过来,一边奇怪地问:“嫂子,你不是不认字吗?”

    梨花嫂这时候把气喘匀了,急道:“我是不咋认字,可我有脑子啊!秋白不在,留一封信,还恰好是知道了那件事,不是走了是什么啊!”说完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说得不清楚,重又道,“秋白知道溪河先生在蜀都不顺利的事儿了,走了!估计是上京去找先生去了!你快,你拆开看看,是不是我想的这样!”

    桑榆把信抖开看起来。季秋白只是小时候被送到姑子庵的时候认了一些字,写得不怎么好,还有别字,但意思是很明白的,就是梨花嫂想的那样,她上京了!去找溪河先生!只是除了梨花嫂猜测的原因外,季秋白还有个更深层的理由,她说要把桑榆这次的病情告诉溪河先生,问问他是什么病。

    季秋白的这第二个理由,在梨花嫂看来那就是个借口,桑榆都好利索了,用得着她再上京问什么问。但是,桑榆却知道,在溪河先生走之前,的确曾经关照秋白看着她和南山的近况。

    想到这里,桑榆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赶忙地跑回了屋子,在炕橱里一顿翻,然后脸白了,回头对梨花嫂道:“竹牌,医联会的竹牌,她拿走了!”

    梨花嫂更恼了,气道:“这个不省心的!溪河先生特意来信说的——勿称弟子,慎用竹牌!这可咋办?再说了,她一个年轻姑娘家,就这么孤身一人上了京,万一出点什么事儿,这可如何是好?!不行,我得去镇上告诉她哥,让她哥赶紧地去追一追!”

    桑榆拉住梨花嫂,又思索了一会儿才道:“嫂子,你让我哥一路寻过去,能找到拦住秋白最好了。要拦不住的话,也能把溪河先生的信告诉她,让她心里有个数,尽量别用那个竹牌。我这里马上给小沈掌柜写一封信,让他想办法在蜀都的医联会门口着人等着,要是大哥没追上,在那里还能拦一拦。秋白毕竟是乡下过去的,常住蜀都的人应该可以看出外地人的不同来。正好也托他暗中打听一下先生的近况。”

    桑榆说完赶紧地写了一封信,封好后给了梨花嫂。梨花嫂带上信,立刻赶往了三叶镇。

    梨花嫂走后,桑榆又坐下来好好地想了一下,也没再想到更好的办法。想了下季南山他们都在镇上收拾店铺,准备这两天就重新开门做生意了,她自己在家里待着也挺没意思的,索性收拾了一下,也往三叶镇上去了。

    进了三叶镇,到了早市街,桑榆看到在自家店铺那里忙活的一堆人,愣住了。

    因为他们是在店外面忙活的。

    三嫂小吃店外墙下搭着架子,季南山与季连水正把原木外皮往墙上钉,地上不远处还和着黄泥巴,看得出院墙也新泥了一遍,如今已干透了。桑榆往大门口一瞧,好么!招牌没了!两扇大门也换新的了!再一细看,房顶子也是新铺的!

    桑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时候忙活的人们还没看见她呢!

    桑榆一下子就回忆出诸多细节来了。比如,为何推迟开门做生意的日子,还被一致同意了!比如,为何梨花嫂与何秀枝都要她一定想出好办法来“干掉”李氏老面馆!当时,她还觉得气呼呼的二嫂很可爱呢!因为何秀枝一直是温温柔柔的那么一个人!原来是这样啊!

    尼玛,难道他们真的趁着大过年的放火了?!里头还住着人呢!李向南一家没事吧?!

    桑榆心里愤怒的小火苗蹭蹭地蹿出了一肚子,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季南山正要从架子上跳下来,一转身看到她了,手里的锤子都惊掉了,喊道:“桑榆!”

    桑榆心里恼他这么大的事儿都瞒着她,也没答话。只走到店门口,围着店先四处查看了一圈儿。梨花嫂早就出现在她身边了,一个劲儿地说话给她消气:“桑榆啊,没事,看着严重,其实多亏了李家兄弟发现得早了!外墙皮就你看着的那一侧把原木皮子烧没了,也是那侧重铺了一米多宽的屋顶,没全烧起来,店里那六棵树都没事儿呢,店里的东西也没事。外侧的院墙给烧黑了一块,本来单泥的那一块,后来一看新旧泥皮子有接茬,南山怕你看出来,才把整面墙都重泥的。”

    桑榆问道:“人没事吧?大门和招牌呢?”

    梨花嫂道:“人没事!大门……那帮孙子在大门前、我怀疑就是在大门上……放炮了,大门被炸黑了,重换了。楹联也有一边被炸飞了一个角儿,招牌没事儿,李家兄弟怕再出问题,给摘下来放屋里去了。”

    桑榆顿住脚对梨花嫂道:“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啊?嫂子,咋不告诉我!”

    梨花嫂伸手按住桑榆的肩膀道:“好妹妹,咋说吆?你病成那个样儿,不是成心给你添堵吗!”然后又接着安慰道,“我知道你现在生气得很,嫂子刚知道的时候,站这儿骂了大半天的街!我日/他先人板板的!你放心,收拾起来快得很,这两天咱就能重开门。”

    桑榆圆睁着眼睛,把目光投向了对面的李氏老面馆,咬牙切齿地问:“嫂子,是他们干的不?”

    梨花嫂呸了一口,怒气未消地道:“八/九不离十!只是没证据!大年三十晚上的事儿,李家兄弟为了让你过个好年,忍着初一没去,初二就赶紧过去请罪,把这事儿报给南山了。详细的,你再问李家老大,当夜出事儿是他发现的。”
第九十三章 情为何物
    桑榆到了三叶镇;就没再回去,跟着一起忙活了起来。原计划就是二月二龙抬头那天重新开门做生意的;所以正月底这天已经把活儿干个差不离了。剩下的就是打扫打扫,然后准备食材什么的了。

    夜里大伙儿一起吃了个完工饭;李家兄弟也在;吃完饭;桑榆重新问了下出事当天的情形。

    那天正是大年三十除夕夜;虽说李家应下了给三嫂小吃店看店面的差事;但除夕祭祖怎么也得回自己家,还得全员都回去,习俗如此。

    因为季南山与桑榆对李家着实不错;而且也慎重嘱咐了看店之事;他们决定祭祖完就回店里吃年夜饭。因此也就是准备好祭祖物品;回去摆上磕个头;再回来这么个功夫。可谁料到,就这么个功夫;店里就出了事儿!

    据李家老大说;那天他出门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心绪不宁的;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都走出百十来米了,又让他爹带着老二老三头前先走的,他自己又转回店里来了,然后把里里外外地重新转了个遍,实在是找不出什么问题来,才又锁了门离开的。

    李老大说到这儿,作揖行礼道:“实在对不住东家,这过年的看店钱,我实在是不能收了。店铺的损失,我与弟弟也会尽己所能地偿还的。”

    桑榆着急知道后情,打断他道:“这事儿不能怪到你头上,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你且往后说吧。”

    李家老大李向南此时露出痛悔的表情来道:“等祭祖完,我心更慌了,几乎是小跑着往回赶,把爹和弟弟落下老远,然后拐到早市街,从街那头就看到这边火光熊熊,正是咱家店的位置!我大步跑来,发现已有左近的邻居帮忙救火了,其中就有李氏老面馆的两个伙计。”

    “火扑灭之后,我实地探看了一番,发现大门应当是被爆竹炸的,而店面左侧应该是从地下顺墙根泼了油,有人点的火,或者往上面扔的爆竹。因为油只倒了一面一线,救火又及时,才没有蔓延开来。也亏得年前下了大雪,屋顶上都是积雪,火一烧起来,上面就往下化雪水,火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虽然看出了蛛丝马迹,知道是有人故意放的火,但苦于没抓住现行,为防万一,我只得将牌匾赶紧摘下,送回屋里,然后与爹爹商量了一番,为让东家好好过个年,初二才去请罪报信儿。”

    说完后,李向南又道:“东家,我先前回家祭祖前,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没找出什么问题。后来我想起一个细节来,终于知道为什么觉得不对劲了,并不是咱店里哪里有异样,而是同样过年歇业的对面的李氏老面馆,那天门上没上锁!那天救火的不也有对面的伙计吗,我后来问了一嘴,他们说他们也是东家留下看店的。可他们是年前二十八歇业的,为何到了年三十才有人来看店呢?前两天都是锁门的啊。我觉得这里事有蹊跷。”

    桑榆听他说完没吭声,默默地考虑着。李向南又作揖道:“东家,我说对面蹊跷,非是推卸责任,这事儿我兄弟没给东家办好,绝对承担到底,东家说怎么罚就怎么罚。我只是想提醒东家,早市街从来没出过这样的事儿,东家且要小心提防啊。按说这早市街,从来就是穷哈哈的老百姓、换点活钱儿的地方,虽然商家之间也有争生意的时候,却从来生意事生意毕、不会下这般重手。”

    这时候李向北忽然插了句话:“哥,你说的那是从前,从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现如今不就是有了么!要说从前的话,我还没见过早市街哪家新开的店面,像东家的小吃店这么火爆、这么赚钱的呢!这人要是眼红了,下一步就是心黑了。这要是心黑了,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啊!”

    桑榆摆摆手,制止了他们的争论,说道:“你兄弟俩听我先说一句。大年夜这事儿,我特别庆幸的就是你一家子都没事,至于什么外墙皮、大门、一片屋顶的损失,跟人比起来,那都不是事儿。别说只是烧了这些,就是把我们这店一把火烧成灰,只要人没事,咱也能再盖起来。我知道就算我这么说了,你们兄弟也是心里不安稳,这样,过年的工钱我扣你们一半儿。以后没事儿你们有空就来我店里帮忙,我管饭。今儿个先这样,天也不早了,你们先回去吧。咱们吃饭前,我给李老爹和你兄弟盛了点饭菜出来,你们捎回去。”

    何秀枝将在大锅里热着的饭菜取出来,给他们装食盒里。季连水送走了他们,把店门关上,又回了后宅小厅里。

    梨花嫂不知道是先前忙的,还是吃饭热的,还是气的,这刚开年的天气,脑门上一层薄汗,拿手忽扇着对桑榆道:“就是对门干的!咱们没得罪旁人,就是碍着他们财路了!”说完又想起一个事儿来道,“对了,陈二来过了,前两天咱们这开始忙活的时候,他也来跟着忙了两天,后来叫二丫给喊走了。”

    桑榆听到二丫的名字愣了一下道:“二丫叫走的?”

    梨花嫂道:“是呢!对了,二丫后头还跟着俩丫头,我看着眼熟啊,后来秀枝跟我说好像是上次跟着沈碧盈的丫头呢。”

    桑榆默。沈碧盈猛士啊,真把枣儿桂儿给陈彻扔下了。陈彻更牛叉,直接扔给陶二丫了!

    桑榆先把起火的事儿放了一放,又开始关心起季秋白的事儿来。方才众人正吃饭的时候,季秋阳回来了,当时当着李家兄弟的面儿,也不好问什么,现在都自己人了,桑榆就赶忙问问追上了没。

    季秋阳点点头道:“追上了。在离下马道驿站不远的地方追上的,她是有所准备的,搭了辆牛车,穿了一身书生装,背了个书笼,带的有干粮,银票和散碎银子并铜钱带的都有,分了好几个地方放,衣裳角里、鞋垫子下藏得都有银票,一看就是拉不回来的那样儿。但我已把溪河先生信里说的话都告诉她了。她说让咱们放心,她会很小心的,到了阳关城她就会去声誉好的车马行,雇辆直接到蜀都的马车,咱这边镇子小,没有跑那么远路的。”

    季秋阳顿了顿又道:“这丫头从小就命苦,我也不忍拦着她了。她的心事我也听梨花跟我讲了,虽然我觉得……没什么希望,但她跟我说了两句话,她说‘既已让我知道先生过的不好,甚至有危险了,我在村里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我知道我人微言轻、势单力薄、什么都不是,但我一定要赶到先生身边去,我一定会在路上小心再小心的!哥你放心,见到先生之前,就是阎王爷也拦不住我!’她还说‘先生若是困顿,我就给他当丫鬟;先生若是获罪,我就给他送牢饭;先生若是问斩,我就给他收尸身!先生已无国无家,举目无亲,我不能让他孤身一人!’”

    季秋阳应当也是被季秋白的话感动了的,若不然,不会追上了也任她离去,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