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关云长-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谓魈执蠖级焦宜д魈郑病⒒矢︶浴⒅靸y分别奔赴黄巾军的重灾区冀州、幽州、兖州等地平息叛乱,官军也开始在各地征集义军讨贼,并下令各地太守负责镇压本地区的黄巾军,一时间整个华夏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西凉作为一个唯一没有黄巾军起义的州郡,真可谓是“世外桃源”,董卓从内心感到“幸灾乐祸”啊!为什么?作为同样执掌地方军政的封疆大吏,唯有自己身处世外桃源,免于战祸,一是自身实力得到保存,二是其他州郡的军阀实力得到削弱,所以拥兵自重的他无疑将坐看自己做大做强,成为普天之下的霸主。

    董卓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这时有下人禀报称:朝廷特使来到!董卓闻后脸色顿时变得晴转多云起来,这个时候朝廷来了特使十有**没什么好事,董卓心中的如意算盘一下子被打碎了,不一会儿朝廷派的特使来到了董卓府上,董卓急忙下殿迎接,寒暄完毕,特使遂掏出皇帝诏书谓董卓道:“中郎将兼西凉牧董卓接旨!”

    董卓一听连忙跪地闻听圣旨,这时特使宣布道:“方今天下黄巾贼寇兴兵作乱,以下犯上,作乱天下,帝都蒙难,黎民遭殃,为平定叛乱,圣上经再三斟酌决定特遣中郎将领西凉牧董卓为征讨副都督出兵豫州平定叛乱,钦此!”

    “臣领旨谢恩!”董卓双手颤抖的接过圣旨,如临深渊一般。

    经过一年来在西凉厉兵秣马的准备,董卓再次踏上了东征黄巾的征程,这一次他提十万大军出兵豫州,要知道这可是个黄巾泛滥的重灾区,看来皇上对自己还是很眷顾啊,命他负责这重灾区的征讨,还是格外的器重自己啊!没办法董卓只有将他在西凉精心储备的全部“家当”十万大军拿了出来,毕竟是为皇上卖命,自己作为臣子也只有听从的份了。

    董卓即日点将,择日就发兵征讨豫州的黄巾军了,手下几员大将:李傕、郭汜、关云、樊稠、张济、李肃、华雄、牛辅都跟随出征,黄巾军贼势浩大,人数众多,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关云以前将军的身份跟随董卓征讨,对于黄巾起义他并不陌生,无论是中学学过的历史还是三国演义都有过介绍,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但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让他碰上了,说实在的这是个农民起义,农民顾名思义这是个受剥削的阶层,他们起义肯定是过不下去了,汉末的统治如此黑暗,起义是很正常的事,但此次起义的主角是张角,这个人的名声可是不咋地啊,学过历史的他了解这分明就是个妖道,利用传道的讲经聚拢了很多门徒,利用这种方式蛊惑人心,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说白了这张角就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有着极强的政治抱负,他以传道的名义聚拢人气,最终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服务,祸乱天下,最终达到推翻政权的目的,而广大农民一旦将他推上正位,他丝毫改变不了这种人剥削人的方式,农民一样受着压迫和折磨,所以这黄巾起义的广大农民是被利用的,而主角张角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所以这次起义并不具有什么是非黑白之分,既然张角发动了叛乱,他就是历史的罪人,所以就不需对他留任何情面,黄巾军也是如此,关云想到这便坚定了讨伐的决心。

    董卓大军从西凉出发,经过辗转半个多月便到达了豫州的边界,当下豫州最为泛滥的黄巾军聚集地为宛城,这里黄巾军头领杨曼城杀死太守,夺得城池,屯兵宛城,聚众达7、8万人,董卓大军远道奔袭至此,很快便要逼近宛城,早有人报知宛城太守杨曼城,杨曼城闻后大惊很快便率手下大军冲出宛城来战董卓,双方在距离宛城西20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

    黄巾军头裹黄巾手持兵器,队伍如同一盘散沙般一涌而出,虽然人数众多然队列不整,关云见状心想:毕竟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乌合之众,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威势,让人感觉不到那种杀气,与自己训练的西凉兵比起来就像是一支别纵队与正规军的交锋,西凉大军不仅整齐划一而且队伍列装整齐,横看竖看都是一个“齐”俨然如铜墙铁壁一般,威严有加,黄巾军见状不禁有些人人自危起来。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大破黄巾
    两军还未交锋,就是这么一遭遇,就可见端倪,光比气势,黄巾军就输了一截,气势上被董卓大军压了一头,队伍不整军心涣散,黄巾军头领杨曼城有些害怕起来,毕竟自己的队伍跟人家比要逊色很多,没有什么优势,关云早已看出这种态势,他谓董卓道:只需如此如此!董卓闻后连连点头。

    两军阵前未及交锋,董卓大军并未派出大将挑战,而是一反常态的将自己的铁骑军拉了出来,有几千人之多,铁骑军分成四列,只听一声号响,整个铁骑军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冲向了黄巾军的队伍,四列铁骑如同四把尖刀插入了黄巾军的队伍,黄巾军见状早已吓得胆寒心惊,来不及阻击,铁骑军已经冲入阵中,在黄巾军的阵中冲杀开来,势如破竹一般,黄巾军见状不是溃逃躲避就是被铁骑军冲杀身亡,整个黄巾军队伍顿时大乱起来,然这四列铁骑军却目标一致的向前奔袭之后又再次的折回冲杀,就这样在整个黄巾军的队伍里往来冲杀了整整三遭,黄巾军本来就队伍不整这下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没了章法,根本没了队形,乱成了一锅粥,甚至互相踩踏,自相残杀。

    董卓见铁骑军冲杀了三遭后,便吩咐号角手吹起号角,号角吹响之后,却见董卓大军阵前八员战将同时跃马而出,从中间到两边分别是李傕、郭汜、关云、樊稠、张济、李肃、华雄、牛辅,当下八员战将身跨战马手持利器出了阵前,伴随着厮杀的喊叫之声,八员战将不约而同的向黄巾军的阵中冲杀而去,后面大队人马随后掩杀开来,黄巾军的阵中已经乱套,董卓大军八员战将杀入阵中如同入了无人之境,开始斩杀开来,这才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黄巾军成了真正的鱼肉被董卓大军砍杀开来,杨曼城挥舞钢枪直取郭汜,无十合被郭汜一枪挑于马下,黄巾军的头目就这样死于乱军之中。

    头目一死,黄巾军很快作鸟兽散,四处奔逃,七八万人的队伍一下子溃散开来,就像是一股烟雾很快向四周散去,董卓大军一路斩杀直杀到宛城城下,一鼓作气冲进宛城夺了城池,宛城的黄巾军很快被清剿一空,就这样董卓大军首战告捷复得宛城。

    这一仗西凉军干的干净利落,关云给董卓支的招可谓是一针见血正中黄巾军的命脉,这一招乃是《三国演义》中曹操与李傕、郭汜交战时用的兵法,敌军军列不整,军威不在,而自己大军则整齐划一就可以用此计破敌,可一举搅乱对方,然后乘乱击之,则敌军可破,这一仗干的迅速漂亮,关云再次立了战功,对自己的成功关云再次体会到了快乐,这一年的他已经24岁了,步入行伍三年的他第二次征战就立了奇功。

    现在的关云在军事上正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对于兵法也有了更深的领悟,一次有一次的胜利让他成为董卓身边最为夺目的一颗将星,占了宛城,董卓大军有了屯兵之所,开始休整开来。

    董卓大军首战告捷威势大振,一举夺得宛城,击溃了黄巾军盘踞此处的主力,消息很快传播开来,朝廷加封董卓为镇东大将军继续征讨黄巾军,而黄巾军那边身在冀州的张角也很快得知了此事不觉大怒,他命身在南阳的赵弘为豫州黄巾军头领负责征讨董卓,这赵弘杀死南阳太守夺得南阳,很快就纠集10万余人的大军征讨盘踞宛城的董卓开来。

    没多久双方再次在距离宛城东30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这赵弘的黄巾军队伍不比前番杨曼城的队伍,整个队伍队列整齐,军士穿戴也很一致,看来这支队伍是有过训练的,当下两军对垒,赵弘首先跃马而出大骂董卓道:“董卓汝可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居然敢跟天公将军做对?”

    “你莫非就是妖道张角了?”董卓遂道。

    赵弘继续道:“我非张角,乃是他手下头领赵弘是也!”

    “无名鼠被居然敢阻我去路,真是自不量力,要是知趣的话就赶紧滚吧,也省点气力,就你们这帮贼寇也敢跟官军为敌岂不是找死?”董卓蔑视道。

    赵弘大怒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凡阻我大军者必死无疑,我们顺天诚意,汝却要逆天而行,充当皇帝老儿的走狗,该死的是你!”

    双方话不投机,便准备厮杀,赵弘身边一人出了阵中,提枪出列道:“赵将军息怒看我怎取董卓性命!”言罢提枪直取董卓而来。

    关云早已看在眼中不等董卓发话便冲出阵中当下两人对敌,关云道:“汝是何人报上名来!”

    “吾乃黄巾军大将程远志是也!汝又是哪路人士报上名来!”那人喝道。

    关云一听这话顿时心里一亮:程远志?这个名字很熟悉么!哦!记起来了这不是《三国演义》中提到的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的人物么?这可是二爷第一个斩的黄巾军大将呢!看来前世的孽债居然到了今世还要继续还,真是受不了,程远志啊程远志你到底想死几回才善罢甘休啊?关云想到这遂道:“原来是刀下之鬼啊!我乃是斩你之人关羽,关云长是也!”

    “呸!年纪轻轻就敢口出狂言,看我不收拾你才怪!”程远志言罢跃马提枪直取关云,关云跨马舞刀冲出阵前两个人很快就交了锋,当下刀枪并举,只听“咣”的一声响,关云大刀早已将程远志的钢枪震飞,刀起处关云斩程远志于马下,整个打斗只用了一合。

    程远志的命运实在悲催,无论是哪个关羽都轻而易举的要了他的命,关云终于没有辱没二爷的名声,只一合就要了他的命,这一点和二爷的生平如出一辙,历史和现实就是如此的巧合,看来还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这程远志注定就是二爷的刀下之鬼!
正文 第三十章 接触高层
    程远志一死整个黄巾军顿时方寸大乱,董卓大军乘势掩杀,赵弘抵敌不住大军纷纷败退开去,董卓大军乘势追击,直杀的赵弘奔逃回到了南阳,大军丢盔卸甲,死伤无数,狼狈不堪,董卓官军一路掩杀,无人能敌,大军士气被推向顶峰,一鼓作气大破赵弘,赵弘退回南阳固守开来,不再出战,处于防御状态,董卓大军将南阳团团围住,时刻准备攻城,双方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南阳郡乃是关东第二大郡,人口仅次于都城洛阳,作为豫州的中心大郡,这南阳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中原大郡,这南阳西联三辅,南临荆州,东联兖州,北靠河北,乃是帝都洛阳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可攻、退可守,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巾军占领南阳直接威胁着帝都洛阳的安全,虽然这股叛贼不是黄巾军的主力,但他们却占据了要害城池,所以一定要将这股顽匪予以清剿方能解除洛阳的威胁,因此董卓此番进攻南阳,不仅是一项单纯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政治大战,这其中的分量董卓是十分清楚的,如果他失败了不仅会造成黄巾军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他的政治生命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弄不好会丢掉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乌纱帽,董卓晓得这其中的厉害,所以此次攻战洛阳务必取胜,没有退路,不惜一切的也要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

    南阳之战意义重大,朝廷方面也派来了特使到董卓大军进行督战,董卓深知特使督战这种人的能量,这种人得罪不起,所以必须要以重金收买才行,这是他董卓的拿手好戏,在官路上混了这么多年的他,深知官场中的“潜规则”,特使刚到,二人寒暄毕,董卓便在军中大营安排了接风宴前来款到特使,这特使名叫左丰,是个京城闻名的吃了肉不吐骨头的家伙,财黑的要命,董卓在官场上也素闻此人的名号,所以不敢怠慢,得罪了谁也不能得罪皇帝身边的人,尤其是这种贪得无厌的小人。。。。。。。。。。。。。。

    左丰初到南阳,董卓就为他大摆了一桌接风宴席,什么生猛海鲜什么满汉全席什么飞禽走兽什么山珍海味,可以说倾尽所有,这席面堪称是皇宫里的排场,皇帝也不过如此啊!这可是董卓军中特意安排十个厨子经过了两天准备的结果,当下左丰落座,见到这酒席一下子脸上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仅吃的丰盛,这酒水更是一绝,皆是十年以上的陈酿,这可是陇西的粮食所酿,酒水甘甜,绵延纯口,香气袭人,左丰见状更是喜欢的不行,再看董卓安排了手下的文武重臣全部落座陪同左丰吃宴,这一班人马分别是李儒、李傕、郭汜、关云、樊稠、张济、李肃、牛辅,其中李儒和牛辅是他的女婿,其余众人皆是他的得力干将,所以都是亲信之人。

    关云以第四的身份应邀参加了接风宴席足以见证董卓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作为一个刚刚出道三载的年轻人能混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真的不容易,这个桌子上属自己最年轻,但自己能走到这个地步全凭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这个位置,关云走的名正言顺,走的堂堂正正,这一点董卓也是十分的欣赏,这次让他出来一同陪朝廷大员喝酒,也可以说是给他一个觐见的机会,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要知道能接触到朝中大员而且是皇帝的特使,这可绝对是个难得的升迁晋升的大好机会,就从这一点就可以足见董卓对这个年轻人的倚重。

    这是关云平生第一次接触朝廷的大员,就如同见到了现代的中央官员一样,倍感荣幸,虽然这个人的名声不咋地但他作为朝廷大员还是格外的吸引了关云的注意,他一介布衣居然有幸见到了朝廷重臣这绝非平常事,也许换做现代这只能是发生在电视里,但现在的他真真切切的见到了感受到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视觉无法体会到的,关云是个有进取心的人更是一个懂得追求的人这一次遇到了机会他自然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整个宴席的开场白由董卓主持,董卓谓众人道:“此次左督使驾到乃是我大军前所未有的荣幸,所以这杯酒让我们共同为左督使的到来干杯!”言罢端起酒樽对着左丰及手下众将一饮而尽,大家见状也纷纷举杯一饮而尽,左丰作为上级没有干杯而是喝了一大口以表尊贵。

    喝完这一杯,左丰端起酒樽谓董卓及众人道:“今日难得河东侯如此盛情款待,与大家相会实乃人生之幸事,这杯酒我敬诸位,我先干为敬!”左丰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董卓及众人见左丰将酒干了,刚刚倒满的杯中酒也只好一饮而尽,其实呢左丰干掉的是他之前剩下的酒,左丰喝了两次才干了一杯酒而已,而众人却是连干了两个。

    董卓见左丰喝完了酒,连忙给左丰斟满,然后自己也满满的倒了一杯,众人也都纷纷满上了酒,董卓刚要张罗,这时左丰说话了:诸位作为平定黄巾的有功之臣,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朝廷分担了不少忧愁,来我代表朝廷敬大家一口,大家辛苦了!”说完拿起酒樽喝了一口,众人见状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董卓,毕竟这是自己的头么,大家要看董卓怎么喝,董卓很快会意开来,只见他端起酒樽就是一饮而尽,干了!众人见状也都纷纷拿起酒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