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关云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弘带领手下士卒奔赴城下,却见城下已经厮杀成一片,夜幕下急难分辨敌我,他即令士兵张开火把,顿时漆黑的夜幕下被照亮开来,却见城门处的地主武装几经控制城门,赵弘急忙吩咐士卒准备弓箭,很快无数的火箭对准城门开来,城门的地主武装毫不示弱,一员头领喝道:“赵弘你的末日到了,再多的抵抗也只能是自取灭亡,难道你没有看到我们已经控制城门了么?只要我们一开城门,城外的董卓大军就会一拥而进,这南阳就会顷刻间被董卓所占领,你还不赶快束手就擒更待何时?或许还会有一丝生路,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赵弘闻后不屑道:“你是在吓唬人么?董卓大军这么快就会从天而降?你以为他们是天兵天将么?你这是幻想,走投无路还要恐吓军心,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啊?”

    “赵弘!火都烧上房了,你还蒙在鼓里,董卓大军现在已经到了城外,只要我打开城门就会冲进城来将汝碎尸万段,而你对此却还一无所知,死到临头却还在笑话别人!”那地主武装将领道。

    赵弘一听这话有些惊讶道:“难道你们早已与董卓私通好了?”

    “没错!这南阳本来历代都是有德之人占据,更是皇亲国戚的沃土,岂能是汝等贼寇所能拥有?”拿将领反驳道。

    赵弘一听这话不禁冷笑道:“竖子!汝高兴的太早了!就算汝与董卓私通,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颍川方面的黄巾军头领刘!之中,汝和董卓一样都要成为瓮中之鳖了!现在你们私通更好,也省的我们一个个征服费事了!”

    那头领不禁笑道:“只恐怕在刘辟赶来之前,汝的脑袋就已经搬家了!”

    赵弘一听这话着实怒了:“竖子!我先要了你的命再说!准备放箭!射!射!。。。。。。。。。。”

    顿时数千只火箭向城门射去,那地主头领见状策马跨枪只取城门处,一连戳死数人,夺了城门很快就打开城门,就在这时后面的弓箭已经扑啸而来,城门处顿时被火箭所淹没,与此同时城门处的大门伴随着袭来的火箭也已经被慢慢打开,那头领打开城门跃马向前冲了出去,后面的人马顿时被火箭射杀,城门处也很快着起火来,就如同一股火流喷发开来。

    城外,董卓大军早已准备待定,见城门打开便要一举冲进城去,但城门处突发的事态让他们始料不及,冲天的大火很快燃起,城外的大军一时素手无策,面对着火海之前的斗志一下子烟消云散,关云见状谓董卓道:“既然城门处无法突进,不如取城上进入!”

    “正合我意,挠钩手准备!”董卓一声令下,事先预备好的上千名挠钩手一拥而上冲到城下,很快向城上飞起数百只的挠钩,然后开始攀城开来,此时的南阳城上,另一名地主武装的头领正在与城上的黄巾军激战,韩忠摔军抵挡城上,见城上已经混战开来,他遂指挥大军与地主武装激斗起来。。。。。。。。。。。。。。。。。。。。。
正文 第三十四章 急中生智(求推荐)
    两军在城上只顾厮杀根本无力顾及城下,城下的董卓大军利用挠钩很快攀城而上丝毫没有遇到任何阻挡,很顺利的就冲到了城上与城上的地主武装一道共同抵抗城上的黄巾军开来,两军兵和一处将打一家,而且董卓手下几员猛将也相继上城,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纷纷攀城而上,四人登上南阳城,率手下士兵开始向黄巾军猛扑开来,黄巾军在两军的夹击之下,怎能抵挡两下攻势,很快便从城上败退开来,韩忠独木难支,董卓手下四员大将及那名地主将领五员战将很快控制了城上的主动权,但韩忠仪仗人多势众做困兽犹斗。。。。。。。。。。。。。。。

    城下的赵弘将堵在城门处的士兵纷纷射死,很快这些士兵的尸体便开始在城门处焚烧起来,形成了一道火势,董卓大军被这火势阻击在了门外,寸步难行,赵弘见城下大火已经成功将董卓阻击,便开始挥军城上,赴城上狙击城上的来犯之敌,关云见火势阻击大军,无法进城,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这个消防军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却显得无能为力,他急的焦头烂额,但这个时代没有救火的设施更没有灭火器,他第一次在大火面前没了办法,俗话说“急中生智”,面对着火势,关云开始冥思苦想:如果用水攻当然最好,但眼前是不可能具备这条件,如果用土掩,显然是能办的到的,现在随军就带有掘土的工具,而且这南阳城外很快就能掘到土,但城门处的大火火势很急,如果去城门处掘土显然有些吃力,所以必须用东西将这些土装起来,然后携带这些土冲向城门处,扔向火海,方能扑灭这大火,关云想到这,眼前不禁一亮,他忽然想起曾经金城一战开来:用沙袋子填筑攻城的事,对了就用沙袋子灌土然后用马携带沙袋子,冲向城门将沙袋子扔进火海,唯有如此方能将火扑灭大军才能顺利进城,时间就是生命,事不宜迟这就去准备工事,关云想到这便将自己的想法与董卓说了,董卓闻后连连点头称是,关云见他点头同意了便开始准备开来。

    一会儿工夫关云便在军中找来了数十只曾经用剩的沙袋子,然后便与士兵们开始用铁锨掘土开来,大家一齐动手很快便填满了几十只沙袋子,与此同时董卓的三千铁骑也已经赶到,当下托起几十只沙袋子飞一般的冲向了城门处,铁骑军冲到城门处便纷纷投下沙袋子,将沙袋子扔向着火处,只听“噗、噗、噗”的一阵声响,城门处被沙袋子所淹没开来,火势也被这一袋袋的沙袋子所压了下去,而且这沙袋子很快就铺开了一条道路,铁骑军很快顺着这铺就的沙袋子冲进城去,如同神兵天将一般,摧枯拉朽一般斩杀城门处的黄巾军开来,董卓大军随后一拥而进冲进了南阳城。

    关云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如入无人之境,众黄巾军遮拦不住,如绝了堤一般溃散开来,董卓大军势如破竹,黄巾军则节节败退,而此时南阳城内的地主武装几万人之多,也在城内与黄巾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对决,与董卓大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两下夹攻,黄巾军哪里抵敌的住,腹背受敌的黄巾军,在两军的夹攻之下,已经成了瓮中之鳖,赵弘、韩忠拼力厮杀,战斗从晚上一直持续到黎明,南阳城内的黄巾军伤亡过半,最后被迫放弃南阳城,赵弘、韩忠率领三万余残兵败将死战逃出了南阳城,董卓大军一鼓作气匡扶南阳。

    赵弘、韩忠携残余的败军奔逃冀州去了,董卓接连收复宛城、南阳,很快收复了豫州,就在此时来自颍川的黄巾军五万大军逼近了南阳,这是前来增援赵弘、韩忠的黄巾援军,而此时的赵弘、韩忠已经败北,所以当刘辟带领五万大军赶到南阳,董卓大军已经占领南阳,刘辟见董卓夺了南阳,已成定局,如果攻城定会损失惨重不说而且根本无力回天,所以只能无功而返了,刘辟万万没有想到董卓这么快就拿下了南阳更没有想到赵弘、韩忠的十万大军这么快就失掉了南阳,本来他们是想合击董卓的,没想到董卓捷足先登了,如意算盘一下子被董卓打破,只好放弃南阳回颍川了。

    刘辟率五万大军打道回府,却见后面尘土飞扬、旌旗摇摆,乃是董卓大将李傕率军前来追赶,刘辟深知此乃是董卓手下第一大将,所以不敢恋战,拨马便急急撤退,李傕携大军从后冲杀了一阵,刘辟携大军一路奔逃,后面李傕大军渐渐被甩在了后面消失在视线里,刘辟方始安心,开始携大军缓缓而行,自以为摆脱了追赶,刘辟大军行至一丘陵地带,此地乃是三路交叉地带,刘辟正要从左侧大路回颍川,这时只听一声炮响,左侧杀出郭汜,右边杀出关云,两路大军将刘辟截住,刘辟见状吓得魂不附体,郭汜遂喝道:“刘辟!哪里逃?”言罢拍马舞枪直取刘辟,关云也策马附和两个人两路人马同击刘辟,刘辟哪里抵敌得住,他卖了一个破绽,从一侧的小路夺命而逃,关云、郭汜随后掩杀,黄巾军大败,刘辟死命得脱逃往颍川去了,盘点人马只折兵过半,再也不敢步入豫州半步。

    这一仗董卓干的干净利落,在朝廷规定的日期之前提前收复了南阳,一举平复了豫州,先后斩杀杨曼城、完败赵弘、击溃刘辟,一举夺得宛城、南阳,匡复豫州,威势大振,洛阳南面的威胁全部解除,首战告捷。

    这一战役的成功离不开关云的奇谋妙计,之前他密告董卓,要董卓连结南阳城内的地主豪强,要他们以为内应,共同对抗黄巾军,董卓连夜写信给南阳城内地主豪强武装头目,董卓作为朝廷大员,混在官场多年,人脉自然十分广阔,在南阳的富贵阶层也多有和董卓往来者,或是关系变相能打到。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收李严(求推荐)
    董卓作为朝廷大员征讨黄巾,南阳城内的权贵们自然拥护,当夜董卓写信给他们,收到信之后,双方便相邀具体攻城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攻城的措施,很快便达成一致,双方约定:三日后的深夜未时攻城,董卓大军提前轻装上阵奔赴南阳城下准备,悄无声息的躲避开了黄巾军的巡哨,而城内的地主武装也很快集结了三万武装以李严、文聘为头领,分别攻击城下、城上。两下夹攻很快大破城内的黄巾军,董卓大军很快占领南阳。后来从地主武装的小头领那里又得知颍川方面的黄巾军不日将抵达南阳相助赵弘,董卓很快获知了这一消息,遂找到关云商量起来,关云很快便为董卓定下了一条妙计,他与郭汜半路埋伏大军于回颍川的归路之上,只待刘辟经过时伏击,果然刘辟没有防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南阳一战关云连献三条妙计,很快将黄巾军击破。

    却说这地主武装的两员头领一个叫文聘,一个叫李严,这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年方18,别看年纪轻轻却是武艺出众,虽然身为一小将,但却是精神抖擞,腰细膀宽煞是威武,使得一副重达65斤的大斧。

    这李严二十多岁的年纪,两眼放光,目光坚毅,表情严峻,面如冠玉,口若含丹,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乃是南阳的大户此乃南阳名门李氏之后,年方二十五岁,练得一身的武艺。

    二人皆是南阳的大户,更是名门之后,又正值年轻,当下黄巾军叛乱攻入南阳,二人不约而同的请缨出战,二人都是习武之人,很快便提拔为武装的头领率军攻击黄巾军,二人当下被委以重任担当先锋与黄巾军作战果然不负使命,二人为董卓大军攻城赢得了时间,可以说是初战就显示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当下几个年轻人相见,甚是爱慕,李严和文聘对于关云还是有所耳闻的,但关云对于这素未平生的文聘和李严,按照常理说应该是空白的记忆的,不过熟读《三国演义》的他对这两个人的名字却是这般的熟悉,文聘是曹操手下的大将,后来一直镇守荆州,多有功勋,武力自然也是不差,如今的文聘年方18,还身在南阳,而且是刚刚步入行伍,这一次是他平生第一次战斗,就显示出了自己不凡的才华;李严就不用说了是刘备手下的战将,不过对于此人的武力三国演义里没有过多的提及不过从今日的战斗看,二十出头的李严功力也不差,最起码的可以和文聘不分伯仲。

    关云深知这是两个有前途的年轻人,更是两个难得的将才,如果现在就将这两个人收拢过来为自己所用,在日后肯定对自己实现理想会大有裨益,俗话说“千金易得,人才难求”,从征快四年的他虽然屡建奇功,但却总是感觉是孤身一人,手下没有什么得力的助手和干将,学过《领导科学》的他记得毛伟人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所谓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关云之前一直扮演着前面一种角色,对于后面他一直是个空白,这下好了在南阳他终于遇到了传说中的两员干将,这下他一定要挽留挽留这两个人才才行,现在的关云身为前将军乃是正四品的武将,所以他可以提拔这两个人成为六品、七品的武将,虽然官职不大但可以为自己所用,自己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才能,该他们发展的空间,关云想到这他决定找董卓,将他的想法告知董卓,让董卓帮忙协调一下,毕竟董卓的影响力要远远的高于自己,而且董卓和这些南阳的“大佬”们也多有交往。

    关云很快找到董卓将他的想法告诉了董卓,董卓闻后不禁笑道:“这么点小事何须找我,你自己看着办吧!”

    “主公!这两个人毕竟不是朝廷中人,更不是我们军中之人,所以得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但以我的身份出面恐怕人家不一定会答应,如果主公出面了就不一样了,毕竟这一军之长是主公,主公要人,会让二人觉得很有面子,而且他们都是有背景的人物,这样做也会增进我们与当地地主豪强的关系,所以主公出面要远比早下要好的多!”关云劝道。

    董卓闻后不禁大悦:“云长不愧是奇才,想的做的总是那么到位,考虑的总是那么周全,好!这件事就由我来协调好了!”

    董卓答应了关云并且很快就运作此事起来,他找到南阳的最具影响力的地主豪强,将这个事情跟他做了一下交待,那老财很快找到文聘、李严,询问二人的想法,二人闻听董卓亲自来要他们二人都不禁喜出望外,要知道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董卓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前番成功平叛边章、韩遂叛乱,威名大振,这回又成功剿除黄巾叛乱更是威名远扬,这样的军队这样的统领怎么能不叫人向往呢?尤其是作为有抱负有武艺的生逢乱世的两个年轻人来说从征入伍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了,而有一个好的归宿对于二人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两个人当下就表示同意,跟着这样的老大混不愁没有前途,何况老大如此的看好自己呢?

    二人很快就归到了董卓门下,作为两个年轻人,作战又如此勇敢,而且武艺不凡,董卓见了也是十分喜爱,他将文聘留在了自己身边做骑都尉,而是将李严分给了关云做副将,关云得知后十分不悦,这文聘虽然年轻但武艺决不在李严之下,而且据《三国演义》里提到这文聘无论是武艺还是谋略都具备一流武将的潜质,远比李严要好的多,关云万万没有想到董卓居然留下了文聘而是将李严划拨到自己门下,没办法主子既然看中了,他也只好认了,李严虽然比不上文聘但总比没有强吧?自己好歹手下也有个得力的助手了。。。。。。。。。。。。。。。。。。。。。
正文 第三十六章 身居南阳(第三更求推荐)
    李严很快来找关云报道了,关云再起近距离的见到了这个自己想要的人才,关云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只见他不到八尺的身高,身体壮硕,目光坚毅,眼睛发亮,一脸的严峻,表情凝重,关云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练武之人,关云做梦都发愁找不到良将帮手,今日得遇李严,如鱼得水一般,喜出望外,他忙向李严打了招呼问了好,并邀起到里屋落座。二人作为同龄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攀谈起来,关云对于李严的武艺不是十分了解,《三国演义》中更是很少提及,但现在看见现在的李严,却像个练武之人,关云十分的好奇,遂问道:“方正可曾学过武艺?”

    “当然学过,十岁起便开始练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