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关云长-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导人的魅力,关羽做到了。

    士兵们愿意跟着关羽做事,关羽也不忘给他们恩惠,自从自己担当将军之后,他一直致力于提携人才,从优秀的士兵中选拨人才担当领导,逐级提拔,以此作为他们做事的动力,让士兵们看到只要你努力了表现优秀了就有希望,上面都看着呢,造成了士兵们个个争先人人奋勇的局面,关羽除了在这方面激励士兵还注重加强对士兵的物质奖励,俗话说‘当兵吃粮’,没有粮饷作为支撑就缺少了动力,关羽深谙这一道理,他担当主将的时候每当缴获钱财的时候都不忘给手下的弟兄们分点,用以提高他们的待遇,而且他从来不克扣军士们的粮饷,即使再困难日子再不好过,正是因为如此手下的弟兄们都愿意跟他干,除此之外关羽有的时候还给军士们“加薪”,增些待遇,提高粮饷待遇,这无不让手下弟兄们欢欣鼓舞。

    关羽深爱着这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军队,也挚爱着每一个军士,把他们视作生命而倍加珍惜,虽然职权是如此之高,地位是如此之重,但他对待手下的弟兄们却是没有一点架子从不搞特权,与手下弟兄们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正是因为如此手下的士兵对待关羽都忠心耿耿,敬爱有加,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军中才有了崇高的威望,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认可,关羽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根植于士兵的心里,大家从心底里佩服他、拥戴他,正是因为如此当关羽被架空的时候,当他决心要发动军变的时候,一呼百应,整个军队纷纷向他倒戈,拥护他的领导,这就是他这个军事主官的魅力。

    关羽作为大将军赢得了军心,这次荣升丞相之后,他更要依靠他的魅力赢得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么,天时关羽已经占了,此时的他已经在众诸侯中崛起而且赢得了先机占据了洛阳,在年龄上关羽也占了优势,他是众多诸侯中可以说是最年轻的,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关羽已经占了,接下来关羽的主攻方向就是人和了,这也是他担当丞相努力的方向,要争霸天下就要获得百姓的支持和认可,谁得到了民心谁赢得了百姓谁就能在未来中占领先机,从现代一路走来的关羽更深谙这其中的道理,从古今的历史中关羽了解了太多这样的例子:好多起义因为最后丢失了民心多以失败告终,而伟大领袖因为采取了人民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活生生的例子,关羽从中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他决心不走弯路,虽然现在的他位高职尊了,但他更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绝不能高高在心不可一世更不能享受特权,他关羽不过是个做事者,一心一意的进取者,万里长征不过走完了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现在的他距离自己的梦想还很远很远,自己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是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正文 第336章 新官上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关羽荣升丞相之职,更要取信于民,正如西征的时候打算的一样,决心干成几件事情来博取民心,第一件事情就是“精兵简政”,现在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失效,上次朝堂会议之后,关羽马上就落实此项事情开来,精简了很多朝中上下不必要的闲散人员,一些职位被取消,好多大臣都有了兼职,一些朝中重臣被取消了待遇,比如黄琬、杨彪、董承等人这一下就节省了不少开销,还有皇室的用人尤其是太监也精简了许多节省了不菲开支,这项工作在朝廷被迅速推及开来,并且很快下移,在地方上也很快开展起来,除了精简职务和人员,关羽还扩大了精简的内容和范围,对于朝中大臣们的随从配备以及办公场所和住处甚至是出行工具都做了一番规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压缩这方面的支出,这样一来曾经的特权阶层都得到了限制。

    关羽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领袖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的特权,他根本没那个资格,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全凭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今天,他从来就不曾有过靠山更没有什么“爹”来罩着,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凭借的是自己的一身实力和打拼,关羽很喜欢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铁匠出身的关羽深谙这一道理,走上从戎的道路之后他也是认真勤勉的做事积极进取,从一个偏将一直荣升为大将军进而成为军事领袖现在又出任丞相一职,关羽凭借的全是实力,一个草根的人物最终走上了权力巅峰。

    关羽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有钱没有人,他对那些依靠背景和世袭取得爵位的人更是深恶痛绝。这些人皆是纨绔子弟,依靠特权继承特权取得荣华富贵对社会对人民基本上没什么贡献,这样的人一般也没什么能力,这样的人还要吃得好用得好享受的好。这是多么的不公?关羽看不惯这个。从心底里排斥这样的人,对特权阶层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自己掌权之后更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对特权阶层开刀,一下子拿下了诸多人物,这些人好多都是世袭爵位要不就是皇亲国戚。一般都是有着不凡的背景之人,关羽将这些人等统统拿下,将那些有能力没有背景的人全部推上政坛,给他们赋予爵位让他们施展才华。

    平民领袖出身的关羽现在担当了丞相更是致力于打造社会公平,虽然在这个时代显得步履维艰但关羽还是极力的创造这样的环境,现在的他作为主要领导人具备了推动改革的条件,不怕反对也不畏艰险。在军中关羽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意志,全军将领尤其是上将任用的原则全部都是任人唯贤而且政治合格忠心拥护自己,从上至下全都都不存在什么特权“禁区”,真正的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整个部队风清气正,正是因为如此他的部队才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为军人出身在军中有着优良作风的关羽这次执掌了政坛,其实此时的东汉政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所谓的朝廷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皇帝根本没有任何的约束力,朝中大臣的权力也是徒有虚名,权力十分有限,整个朝廷不过是一潭死水,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让这个朝廷重新焕发活力,要焕发生机与活力自然就要改革,真正让朝廷发挥作用,还得要领导人来推动,首当其冲的就是人事改革,要进行大换血,将特权阶层统统解散让那些没有特权的人才担当角色,使得整个朝廷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关羽的使命和担当,如果不这么做,他即便是有强大的军队,在未来的争霸道路上依然会处于劣势,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和经济支撑,部队就如同丧失了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

    强兵之路强军之路归根结底是全方位的发展与强大,不能单纯的发展片面军事,片面的追求军事强大,还要在政治经济方面实现强大,发展一种全方位多领域的整体强大,唯有这般方能持久方能坚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关羽深谙这其中的道理和教训,致力于打造一种大战略格局:政治上清明精干有效;经济上富庶强劲殷实;军事上高精尖实现规模专业强大,这是现在他身为一个领导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他刚刚上任丞相之职致力于达成的目标,这个目标如果实现那么争霸天下横扫四方不在话下。任何阻碍他目标实现的人和事都要予以清除。。。。。。。。。

    虽然这项改革的阻力不小,但对于坐拥强大兵权的关羽来说,事情做起来还是比较顺利,其实也是,现在朝廷上很多人都是吃空饷的,对国家社稷没有任何贡献却要依靠自己的背景继承祖上的爵位世袭俸禄,这是关羽所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不能浪费更不能挥霍,他心疼啊!而且现在的形势也迫切呼唤精兵简政,减少非军事建设尤其是养活人,当前需要养活军队增加军费,政府就要缩减,因为没有必要的事情要做,更不需要无谓的人,财政的主要部分都要向军事倾斜,政务方面只保留必要的经费即可,这是关羽对形势的认真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

    第二项关羽担当丞相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增加财政收入,这也是在西征的时候关羽考虑过的重大事项,要办事情取信于民光有节支还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在增收上下工夫,这也是关羽担当丞相之后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财政困难,步履维艰难以为继,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十分紧迫,“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关羽为这个事情头疼的时候,事情一下子有了转机,而这个转机就来自抄没左丰的家产得到的收获。左丰的家产全部被收没了。三十多年聚敛的财富一朝被征缴全部入了国库,收缴左丰获得的钱财不亚于前番收缴董卓和摩登所得。而且左丰的财富中还不乏奇珍异宝,这些财富足足够关羽大军支撑一年的粮饷,能收缴这么多的钱财是关羽意想不到的,这真是要啥来啥啊!之前在西征的时候他还为钱财的事情忧虑过。而且这件事也是作为他回到洛阳之后的一件大事来抓的,但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从左丰这一处就尽收了这么多的财富,这真是飞来横财啊!不过这么多的财富关羽没有独吞更没有中饱私囊,而是全部奉献了国库充作财政。

    为什么关羽不把这些钱财用来军队开支呢?这也有关羽的考量,现在关羽不似之前了,已经是双重身份的人了,既掌兵权又是丞相。这丞相是主管政务的,什么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外交、朝廷内外事务全部主管,自然也要管财政,所以说现在关羽有权利掌管国库了。当然也掌管社稷的收支,不仅仅是军队了,所以这些财富关羽可以随便支配,没必要单独充当军费了,所以全部纳入国库。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在为钱财发紧困扰的关羽这下轻松了太多,有句话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个领导人没有钱财支配国家社稷还怎么运转?没法过日子!关羽自从担当一把手之后一直把钱财作为头等大事来考虑,这次在通过人事任免之后他便要着手研究财政问题,没想道来了个意外收获,简直就是一份大礼!财政的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不过关羽不会就此罢休,他还要按照既定的方针继续增加财政收入,因为以后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

    关羽担当丞相之后第三件要办的事情就是着力发展生产,尤其是着力发展农业和水利,夯实一些城防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同样是在西征的时候他考虑过的,而且酝酿了几条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这同样是取信于民的一条重要政策,关羽决定一年内免除各种赋税和徭役,给农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一年内不用交粮了还不用服徭役,这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汉末以来征战不断,加上天灾**百姓苦不堪言,关羽上台之后居然不要税了,这样的主子谁不拥护啊?虽然对于农民予以免除了税赋,但对于大地主和大财主却不再免除之列,相反还要加增税赋来支持日益严峻的财政,大地主和大财主们自然对于关羽这个主子不买账,不过又拿关羽有什么办法呢?他兵权在握,别说要钱了就是全部清剿也不是不可能,前番董卓就这样干过,相比较董卓而言关羽还算是仁慈了,这样一来地主们对于关羽也不至于特别反感。

    在稳定了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关羽还决心努力发展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这一年他避免各种战事,拨开各种纷繁复杂的局面,着力发展农业,寓军于民实行屯田,这一年他的部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种植农作物,试想这20万人的队伍全部投入农业生产,一年的口粮基本上有了保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么,粮食是军队的依靠,有了粮食储备方能后顾无忧,每一场战争都需要充足的粮食来保证,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同样离不开粮食,要获得粮食除了购买之外就是自己动手生产,作为士兵努力做到自给自足确实不容易,关羽需要派出农业上的行家里手来督导这件事情,除此之外关羽还要投资发展一些水利工程,来促进农业生产。

    这三件事情是他担当了丞相急需解决的事情,有了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接下来就是执行了,要不折不扣的加以解决,有句话讲到“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事在人为么!事情能不能去办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得靠人来执行,换作这个时代是一个道理,关羽要办成这些事情就得有一群得力的干将,好在关羽一直就十分重视这个事情,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忘挖掘人才。考虑到未来要做的事情,他在西征的时候就破格提拔了一些人才,并且将他们充实到各个领导岗位,为未来办好这几件事情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对于未来关羽充满了信心。他再构建一个大的宏图,如果这些事情真的做好了。不但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而且凝聚了人心,为未来争霸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也是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的内在原因,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表现在武功方面更重要的是文治。这是一个国家强大发展的内生动力,关羽这个领导人绝对是个有着战略眼光的领袖,他深刻的洞察到了这一点,这也许就是他未来能够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关羽坚信这三把火要是点燃起来,他这个丞相可以说也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与历史上其他丞相和改革者不同,关羽这个丞相乃是坐拥强大兵权的改革者。有了强大的兵权作为保证,这就为他改革增添了很多成功的因素,也让他的改革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反对者对于坐拥强大兵权的关羽面前实在是无能为力。即便是反对也是无济于事,只能听之任之,面对改革却也是无可奈何,集兵权和相权于一身的关羽推动改革成功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当然面对三件大事,关羽注定不能轻松,这无异于给自己加压,丝毫不能有任何懈怠,作为主子他的行动力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这场改革能不能成功全在于关羽自己,只要他不辱使命加以推进这场改革就一定能够成功。

    但是关羽怎么可能懈怠呢?一直以来他都不曾懈怠过,作为一个有些雄图大略眼光的人物,关羽经常是不遗余力的推动事业发展,他将长远目标与即期目标相结合适时的提出各种战略目标,按照既定的方针目标加以执行推进,关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人生在于规划,事业同样要进行规划,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搭甚至有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一直以来关羽都善于谋划未来,他将这个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来做,当然这也是他这个重生的现代人的高明之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果然是个真理,没有目标的事业就如同大海上迷失的船舶永远靠不了岸,而关羽作为一个头领那就是舵手,如果他的目标没了方向不仅是整个事业还要葬送他手下的弟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关羽不敢懈怠也不容懈怠,每当完成一件事情他都考虑到了下一步的工作,就这样亦步亦趋步步为营,逐渐走向强大。

    不得不承认关羽对于未来的把控能力是如此的高超,这都是急于他对人生和事业的那份责任感和进取心,当然更源于自己的那份执着,姑且称这个为野心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