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侠之君临天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短短数日之间,就先后平定水贼,匪祸,民乱,可谓是少有的能吏!”

    “而且为人正直可靠,颇有孝心。在江阴之地,更是颇有一番作为。这一路之上,江阴百姓可是将你一阵猛夸,由此可见阎先生能力出众。所以本公子这一次,特来送你一场富贵!”

    “送我一场富贵,什么富贵?”

    “自然是一场泼天的富贵!”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赵乾慢慢的说道“那就要看阎先生你怎么选了,只要阎先生你点点头,那么荣华富贵,名声威望要什么有什么!”

    “听起来倒是不错!”听眼前这小孩子这么一说,阎应元心里更是没谱了,这他妈不是要造反吧。一般造反拉人的时候,可都是这么说的。这么明目张胆的拉拢他,你以为我没读过书么?

    脸色稍稍变了变,阎应元小心的再次看了赵乾一眼“那小公子,若是我选择不从呢?”

    “嗯?”原本轻松淡然的表情,瞬间有些冷峻了。身边数十人,手里的腰刀更是齐刷刷的拔了出来。闪烁着冷芒的刀刃,还有森然的杀气,充斥着房间的每一处。

    “小公子!”身边传来的冷寒杀气并不能让阎应元有任何屈服,阎应元整了整身子,无所谓的说道“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阎某尚有老母在,可能就并不鞥你答应小公子的要求了!”

    “阎先生是个孝子,这我知道。既然如此,您的老母亲可以一并带走嘛!”

    “小公子,家母身体瘦弱,又年老体衰,怕是经不起这舟车劳顿之苦啊。所以小公子您的好意,阎某也只能心领了!”

    赵乾好心好意的招揽,可眼前这个芝麻绿豆的小官竟然三番五次的推诿。作为粗人的王安三有些忍不住了,一拍桌子大声的说道“太子殿下屡次三番邀请你,你还接连拒绝,你是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太子,哪个太子?”

    “你大胆,天无二日,难道我大明朝还有第二个太子爷吗?”

    “我靠你早说你是太子,我就不跟你打马虎眼了!”一下阎应元就跪了下来,有些惶恐的说道“下官不知是太子殿下驾到,罪该万死,请太子殿下恕罪!”

    “阎先生快快请起!”阎应元刚一跪下,赵乾就立马上前扶住他“阎先生,我是真心是邀请阎先生跟我一起前往南京的,希望阎先生可以考虑考虑!”

    “这,这个。。。。。。”太子来,天大的好机会摆在面前怎么能不去。不过应该矜持些,这要是去的容易了,人家可就不珍惜了。

    “阎先生,你还在犹豫什么。如今大明多难,百姓困苦。内有反贼流寇霍乱天下,外有女人真虎视眈眈。大明朝正值用人之际,还望阎先生能够出山,助我大明一臂之力!”

    “太子殿下盛情邀请,下官理应立刻答应的。只是家母身体不好,我怕。。。。。。。”

    “阎先生大可放心,南京城有最好的医生!”听阎应元这口气,似乎是有所松动了,赵乾立刻趁热打铁,大声的说道“伯母的身体,在南京城才能得到更好的调理,日后才可长命百岁啊!”

    “这,这。。。。。”稍稍犹豫了一下,阎应元才跪了下来大声的说道“既然太子殿下如此看得起下官,下官也就不再推脱了!!”

    “好!”拉着阎应元的手,赵乾大声的说道“君不负我我不负君,此言天地可鉴!”

    “谢殿下信任,应元无以为报,从此以后愿为殿下,为我大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仅仅是一句话,就让阎应元的好感度从七十多点飙升到了八十五点,士为知己者死。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为之赴汤蹈火。这思想,赵乾估计是参悟不透了。

    阎应元也不是什么拖沓的人,在答应赵乾之后,立刻就辞去了典史的职位,带着老母就跟找欠揍了。江阴县令虽然不舍,但也知道阎应元是太子殿下亲自征召的,他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跟太子掰手腕子。

    阎应元这一去,说不定就飞黄腾达了。日后,还可能有用得着的地方。所以,县令给阎应元搬起手续来,也是很痛快。大笔一挥,就放行了!

    带着阎应元一路从江阴向南京走去,这一路之上竟然碰上了好几拨难民。这情况不对啊。不是说江南那一带没遭遇过什么大灾么。这是怎么回事,难民是什么地方来的?

    “殿下,打听清楚了。好像吴江一带,很长时间没下雨了,所以农田之中很多禾苗都旱死了。而且听说随后又出现了蝗灾,而且最近这粮价是又涨了。很多家境不好的人,家里是入不敷出,只能到别的地方逃难!!”

    “遭灾了,情况严重么?”

    “这,这,情况应该比较严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转而开始四下逃难了,人数也越来越多了!”

    “没想到情况已经危及到了这种地步!”皱着眉头,赵乾冲旁边大喊一声“张仁!”

    “奴才在!”

    “现在你你立刻去收购粮食,趁着粮价还没彻底涨上去,能收购多少算多少。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百姓受苦,而无动于衷!”

    “可是太子殿下,我们,我们没有钱呐!”买粮食,还是买很多粮食。那动不动就要几万,几十万两。可是他们所有家底加起来,就只有两万两。而且这一路上已经花了几千两了,也就是说他们还剩下一万几千两银子。

    这一万多两银子是能赈灾,可是能救济几个人。他可是太子,上上下下多少人看着呢。就拿出一万两银子来,还不够用人笑掉大牙的呢。太子的面子还要不要了,大明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这一万多两,可是殿下您最后的钱了。若是全部花掉的话,那。。。。。。。!”

    “张仁,我有钱!”深吸一口气,赵乾静静的说道“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只要有粮食,我就能给你弄出钱来。现在的问题是粮食,没有粮食,百姓随时都可能揭竿而起,动摇我大明的根基!”

    “奴才明白了,奴才这就去办!”
第十七章太子是好人
    崇祯十四年四月至八月,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虽然官府下令捕杀蝗虫,可是蝗灾没有丝毫的减弱,反而是越来越强。

    吴江一带几乎颗粒无收,百姓罹难。当时的米价更是从每石不到一两银子的价格,渐渐飙升到每石四两银子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难,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故土。

    可以说吴江一带,流丐满道,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饿死了。民间百姓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纵然各处官府富商设厂施粥,但也是杯水车薪。

    到达南京之后赵乾,立刻马不停蹄的就命人找到了原魏国公府徐达的府邸,也就是现在的大功坊。并在柴房之中找到了埋藏在这里的建文宝藏,将之全部偷偷地运出。

    此时灾情越发的严重,越来越多的百姓逃往南京之地。堂堂六朝古都,大明王朝的陪都。现在街面之上,却到处都是乞丐流民,连治安也差了许多,卖儿卖女者更是不计其数。

    无数的无辜妇女,被卖到了秦淮河上。每天都有人病饿而死,场景之凄惨,让赵乾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多少有些惊呆了。

    以前的扬州瘦马和秦淮河畔招人,那都是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费心费力不说,还容易招人嫉恨。这下好了,大灾一来,随便给几斤粮食,爱走不走,不走你就饿死算了。一时之间,秦淮河畔就多了无数张梨花带雨的生面孔。

    每当走到街面上,赵乾都有一种深深的自责感。面对这么多饿死的百姓,甚至让他无颜以对。连找到建文宝藏带来的喜悦,都在顷刻之间冲淡了。

    好在,张仁办事也算快速。迅速联系了不少的粮商,以最低价将粮食买了回来。按照张仁的想法,那是借的,当然什么时候还就不一定了。毕竟赵乾与多少家底,张仁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这位太子爷哪有钱买粮食啊。

    这些粮食弄到手,张仁就准备把钱先欠着,先把眼前的难过度过了再说。就不信这群人能有这么大胆,敢直接向太子伸手要钱!

    “人,果然还是要靠自己啊!”坐在房间里面,赵乾一个人不断的哀叹。面对越来越多的流民,赵乾自然想要赈灾。而且南京城之中有钱人多的是,自然也不能他一个人出钱。来到南京城之后,赵乾就召集了南京城内的勋贵富商们以及讨论如何赈灾之事。

    南京城的富商勋贵都想拜访这位新来的太子,可是太子也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眼下这么大好的机会,虽然少不了出点血,可是他们还是来了。能在太子面前露露脸,也是一件颇为不错的事情。

    而一场大宴办下来,赵乾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些人对着赵乾是一阵的吹捧,就差把赵乾夸到天上去了。当时可谓是宾主尽欢,可当赵乾开口要钱的时候,一个个默不作声了。

    到最后实在是躲不过去了,这个出五百两,那个出三百两,算是意思意思。反正这小太子身居深宫之中,也不知道钱什么概念。稍微糊弄一下就过去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有那份钱,还不如多找几个暖房丫头,逛一逛一下秦淮河呢。

    赵乾邀请了这么多人,富甲天下者不在少数。最后却只筹集到了五万多两,想想就让赵乾跳脚。再想想现在的粮价已经是以前的三倍多了,而且还在持续地上涨之中,这钱压根就不值钱了。

    “太子殿下,奴才幸不辱命,已经将粮食运来了!”就在赵乾愁眉苦脸之际,风尘仆仆的张仁已经走了上来,小声的对赵乾禀报道。

    “张仁,你已经回来了,你筹集了多少粮食!”

    “殿下,奴才已经尽力了,大约筹集了五万石粮食!”

    “五万石粮食?”在明朝,一石差不多是是一百五十多斤。一天一人的粮食,差不多是一斤半左右。若是灾民的话,有的吃也就不错了,吃得少一点应该也没问题。

    这么算的话,一石粮食差不多够一个人能吃近四个月呢。再加上女人,老人,孩子相对吃的也少一些。再加上,又不太需要他们干太多的活,消耗的也不多。其实每个人再少一点,撑一下的话。平均下来,一石粮食支撑一个人小半年应该没问题。

    可是问题是灾民不是有一两个,而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灾民。随着事件的推移,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南京城的。再说了,他怎么也得赈济几个月吧。就凭五万石粮食,根本不够,差的太多了。

    “不够,差了一些,这些粮食差的太多了!”摇了摇头,赵乾慢慢说道“张仁,你再去筹集十万石,不,二十万石粮食,若是不够的话,以后再想办法慢慢筹集!”

    “二十石!”一听这个数字,张仁当场差一点就跪了。就他手里的五万石粮食,还是求爷爷告奶奶,外加威逼利诱得来的,就差使出他的杀手锏,绑票抄家了。

    可以说,张仁他是使尽了浑身解数,用尽了所有手段,才勉强凑出了五万石粮草的。就这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要不是赵乾在后面撑着,他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别说再凑五万石了,就算是一两万石他张仁也没那本事。不当家不知茶米油盐贵啊,这年头,粮食比钱贵。那些粮商虽然给太子三分面子,但一次两次可以,不可能次次都给啊。那是钱,白花花的银子,他们的命根子!

    虽然很无奈,但思索再三,张仁还是跪了下来,老老实实的说道“殿下,奴才已经尽力了,可是,可是我们实在是没钱了!”

    “不,我们有钱!”看了看一脸委屈的张仁,赵乾一咬牙说道“我给你黄金十万两,你去给我筹集粮食。十万两黄金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再想办法!”

    “黄金十万两?”惊讶的看向赵乾,张仁一脸的不可思议。太子有多少家底,他是再清楚不过了。现在这市价,一两黄金,差不多是**两白银。黄金十万两,那就是**十万两白银。这么多的钱,太子该不会是带人去抢劫了吧。

    但不管太子用了什么办法,那不是他一个奴才该管的。什么事情该文什么事情不该问,这一点他懂。总之有了这笔钱,是能接燃眉之急了。有了钱,就有粮食。有了粮食,就好办事,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随后,张仁立刻就大声的说道“够了,够了。太子殿下,其实用不了那么多,只要五万两,不,三万黄金就足够了!”

    可能发生了这样的灾祸。对于百姓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可对于手中握有建文宝藏,腰板很硬的赵乾来说,却是一个机会,一个发展壮大宣传自己的机会。

    在张仁走后,赵乾又找到了阎应元,大笔一挥,就命令道“趁此流民潮之际,挑选精壮,招兵买马,训练军队!”

    在五万石粮食到位之后,赵乾一方面乔装打扮亲自前往城外赈济灾民,收拢民心。另一方面,也立刻雇佣了不少人到处宣扬自己的伟大事迹,为自己的形象不断的加分。

    渐渐地,在南京城里,在灾民之中,在越来越远的地方,赵乾的名声慢慢地传开了。据说知**士透露,新到南京的皇太子,见到灾民无数哀鸿遍野,顿时就失声痛哭。随后召集富商勋贵,共商赈灾之事。

    再然后,据说那些富商出工不出力,逼得太子没办法。皇太子为了赈济灾民,连自己佩戴的玉佩都差点当了换钱卖粮食。

    据可靠消息声称,那玉佩可是当今圣上送的生辰之礼。前些日子被盗了,皇太子带人亲自追了上千里地,才把东西给追回来,可见这东西对皇太子的重要性。

    可是为了赈济灾民,太子殿下竟然要把这玉佩当了。当然,最后被手下人拼死拦着,这才没有当成。可就算是这样,也足以让所有灾民为之感动了。而且,据说皇太子虽然没有当玉佩,但却把自己所有东西,能当的都换了钱买粮食。现在他们吃的,就是太子殿下这样筹集而来的。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不管是做正事,还是相互之间吹嘘,都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关于赵乾的传言,在渐渐相互传送之中,也多少有些变了味。

    就如同,渐渐的有人说,太子为了筹钱把自己浑身上下所有值点钱的东西都卖了,就差自己当短工亲自上阵赚钱了。再然后,竟然有人传闻。见到灾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模样,太子殿下于心不忍。为筹集粮食,甚至连自己镶金的**都拿出去当了。

    总之众说纷纭,绝大多数都是好话,只是越传越邪乎。对于这样的情况,赵乾一边偷着乐,一边不断地偷偷派人将这把火越烧越旺。

    渐渐地,太子贤明仁德的事情就越传越远,也越穿越邪乎。可是百姓不管这些,有一个好太子,就意味着日后会有一个好皇上。他们只要知道这个太子是好人,那就足够了!
第十八章名扬天下
    “老大爷,这里的饭能吃饱么?”

    城外派粥之处,赵乾随意从锅里面盛了一碗米粥。然后自顾自的端着碗,静静的坐到几个正在围在一起,不断吞咽的老人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