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侠之君临天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北边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到南京在,可赵乾算盘啪啪一算,这一次出征真是赔大发了。在跟清兵的战斗之中,他林林总总大概缴获几十万两。就这些钱,还不够发赏钱的呢。更别说上万人的抚恤金,可是好好的让赵乾吐了回血。

    他说朝廷年年缺银子呢,军饷什么的虽然多,但也不至于让朝廷撑不下去啊。朝廷就那么些兵,每年不至于花五百多万两养兵。现在小算盘一算算是明白了,关键就是这奖金和抚恤,这才是大头。

    想想近在咫尺的张献忠,赵乾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照这个花法。要不了多久他就能破产了。现在逼的赵乾甚至在想,是不是该找几个为富不仁的富商“借点”。

    不过眼下张献忠,却是已经成了势。现如今这两湖一带,更是被他搅得天翻地覆。逼不得已之下,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阎应元再次踏上了征途。

    张献忠这一次比上一次要精明的多,那是比泥鳅都要滑溜。见到太子军的主力,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沿途再抢一把保证军需,活着到处拉人充当炮灰,反正就是不硬碰硬。

    张献忠也是没办法,实在是让太子军给打怕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张献忠也知道就凭他手下的农民军,真的不敢再硬碰硬。稍有不慎,就能让自己重蹈之前的覆辙。

    三万人马配合当地兵马,阎应元突然就发现自己根本就围不住张献忠。兵力太过分散,怕被张献忠合围。可兵力合在一起,却是压根就围不住张献忠,这位爷实在是太能跑了。

    原本还想着北上对抗李自成的赵乾,也不得不派出大部兵力全力开始围堵张献忠。后方若是不稳的话,让他如何安心挥军北上。不过北边孙传庭那边接连战败,赵乾也也舍不得这位名将就此陨落,虽然分不出太多的兵力,但是也留了些后手。

    时间缓缓而过,终于在崇祯十六年十月的时候,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

    随后,在李自成几十万兵力的围攻之下,孙传庭战败。赵乾派在孙传庭身边保护的人,没有跟李自成的大军硬碰硬,而是立刻突围而出,将奄奄一息的孙传庭带了回来。
第五十一章迁都
    “殿下,京城传来的消息。袁承志一行人已经进入了京城,而惠王爷似乎正在大力拉拢袁承志。因为惠王爷的关系,我们没法动手!”

    “惠王,惠王接触袁承志究竟所为何事?”

    “这,这属下不知,不过似乎惠王爷最近一段时间四处招兵买马,在江湖之上广招门客。而且最近一段时间,私下接触朝臣,拉拢各部官员,属下是害怕。。。。。。!”

    “你还怕什么?”

    “属下害怕惠王有不臣之心!”

    “大胆!”

    “属下该死,属下该死!”

    “算了!”摆了摆手,赵乾慢慢说道“密切注意惠王的一举一动,我要知道最详细的情报!”

    “属下明白!”

    如今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底,马上就要步入崇祯十七年了。也就是说,按原来的历史来看,离京城被攻破已经不远了。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可能明年李自成就能挥军攻破京师。

    崇祯十六年,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大势已成,兵分两路。一路由平阳攻太原,另一路顺着黄河北上,攻怀庆,卫辉等地。顺着陕西山西,以煌煌大势逼向京城。

    这一年,北边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也在不久之前去世。至于一直在南边闹腾的张献忠,则是在赵乾的全力绞杀之下奄奄一息了。说道张献忠,赵乾就不得不有些郁闷。太子军全力出击,已经大半年的时间了,竟然还没能将他彻底的解决。

    当然了,北边的李自成希望张献忠能够拖住太子军,明里暗里的资助那是少不了的。不求你把太子军给消灭掉,只求你把他给我拖住,拖到他们打下京城,成了大事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为了帮助张献忠,估计李自成也没少出血。想想也是,这么好的机会张献忠也少不了狮子大开口。现在这情况,你是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要不然我就不帮你拖住太子军了,我看你给不给。

    在李自成不计成本的大力支持下,张献忠的势力比赵乾想象之中的还要强。再加上张献忠以及他的几个义子皆是人杰,骁勇善战可谓是非常难缠。

    而且经过上一次的对战,张献忠痛定思痛之下,也是找了个犄角旮旯里面憋了好几个月,就是为了找到克制太子军的方法。也就是说着几个月内,一大帮子人挤在一起别的什么也没干,就是在总结经验教训。

    当然,其实总结经验教训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太子军的战力让他们心里发毛,实在是不敢在轻易出头。直到李自成答应出钱出力出人,再加上太子军主力北上,才让张献忠得以复起。

    不过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群人张着各自的大嘴巴各抒己见,倒还真让他们弄出点门道出来。重新出山之后,对抗起太子军来虽然不能说赢得了,但轻易之间是不可能这么快就消亡了。

    其实他们这些人相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避敌锋芒。太子军太厉害了,打是肯定大不过了。虽然打不过,咱们可以跑啊。

    这边拉人入伙,那边太子军要是打过来了,那就让新来的这些上。虽然太子军战力太彪悍,打不过。但是这么多人阻拦,就算是一仗未打就投降了,安置他们也得花费一段时间。

    你太子军不是奉行仁义么,又是安置灾民,又是归置投降的兵马,耗费不少时间。等太子军再次之后,他们早就跑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拉起了兵马。

    这一招何止是高明,简直就是损。阎应元率大军前去打了几仗,虽然今天报告有赢了多少多少人,累积的军功都高达几十万了,但真正抓到的大鱼却是一个没有。反观张献忠的势力,却是越来越壮大。

    让新来的没多少经验的军队拖住太子军之后,张献忠手下就只剩下了精锐。在那些新军跟明军打打之后,精锐就出来了。反正他张献忠不缺兵员,人没了再去拉来就可以了。

    就这样,阎应元领着太子军出战刚开始的时候,张献忠手下的精锐不仅没有少,反而是越积攒越多。跑起路来也是越来越有经验,差点就没把阎应元跑吐了。

    不过阎应元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没多久就摸索出了张献忠的底子,立刻改变了战略。那些人多势众但没多少战力的军队,就让附近的军队去打,他们太子军就一心追住张献忠的尾巴,一路狂打。

    改变战略之后,果然打起来就轻松多了。可是张献忠实在是太能跑了,也太有经验了。跑了这么久,愣是没能彻底追上他。

    现在阎应元压力也很大,赵乾可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给阎应元了,就这样他还不能完全一举建功。现如今阎应元可谓是发了疯一般的攻击,张献忠也越来越不支,说不定年关之前就能够解决掉。

    不过就算大军彻底剿灭了张献忠,也需要休整一段时间。不然以疲惫之师对抗李自成的大军,恐怕是事倍功半。对于北边越来越凶悍的李自成,赵乾是真的抽不出力量来了。

    眼看着北方李自成的势力一点点的扩张,赵乾心里也着急啊。现如今李自成已经是一改之前流寇的性子,危险性可谓是越来越大了。

    流寇之所以被称之为流寇,就是他们流动性大。抢完了就跑,一般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在流寇走了之后,朝廷再派官员过去,这地方还是朝廷的地盘。等朝廷经营好了,稍稍有钱了,流寇就会再来抢一把。

    可是现在李自成不那么干了,已经不是抢一把就走了,而是开始安置官员。这样一来,他占领的地方可就不属于朝廷了,李自成是想彻底把这些地方直接变成自己的地盘了,已经不能被称之为流寇。

    有了地盘就有了根基,有了根基,就有了决定性的威胁。就凭这一点,李自成也绝对称得上是雄才大略。除了他之外,也就只有张献忠后来这样干过,不过现在是没机会了。果然大浪淘沙,掏到最后的才是真金。

    只是可惜,如今赵乾也只能看着李自成一点点的壮大,而抽不出太多的精力来。现如今太子军的大部还在围困张献忠,而剩下的也在紧急训练新军。新军尚未训练成功,难以发挥出威力。

    “孙大人,如今朝廷内忧外患,李自成大势已成。如今看来,他是想以堂堂之师攻击京师,到时候京师危矣!”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李闯的确是一个极难对付的对手,咳咳!”

    “孙大人莫急!”

    如今躺在床上的,正是赵乾从死人堆里救出来的孙传庭。当日孙传庭被大军围困,赵乾派去保护的一千骑兵拼死力战,才将他救了出来,一路之上马不停蹄将孙传庭送到了南京。

    一路之上,李自成大军团团围困,可谓是历经了千难万险才得以回来。到最后,赵乾派去一千骑兵,仅余三百人。而且连孙传庭本人,也是受了很重的创伤。

    孙传庭身上的外伤倒还好,就是身上中了一种奇毒,导致他一直昏迷不醒。好在赵乾手上有朱睛冰蟾,可解百毒。一番诊治下来,可是将孙传庭给拉了回来。

    可就算是这样,身子已经虚弱不堪的孙传庭还是在床上休息了好久。到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也只能勉强下床走走。至于上阵指挥,那是想也不要想了,没有三五个月是不可能了。

    “如今朝廷局势越发的不妙,李自成的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正如殿下所说,恐怕用不了多久京师危矣。只是可惜微臣这身子不争气,不能为陛下和殿下分忧!”

    “孙大人莫急!我也深知孙大人忠君爱国。可是孙大人如今这身子还需要静养一番。等他日孙大人身体好了,待我大军归来,新军训练完成。我手下十五万太子军,全部调由孙大人调遣,定然可以一举建功!”

    “多谢殿下!”对于太子军的战力,孙传庭那可是身有体会的。就拿他身边的一千骑兵来说,那一千骑兵跟在孙传庭身边,可是被他当做万人队使的,没少遭罪。能有这样的军队,不用多了两三万人就足够,他就不会像之前那么狼狈了。

    “孙大人,我所虑者始终还是京城!”面朝北边,赵乾眼中充满了忧虑“京城乃是我大明心脏所在,若是京城出了什么事情,恐怕会天下震动。对大明上下,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太子殿下所虑甚是啊!”同样叹了一口气之后,孙传庭突然眼前闪过一道精光,激动的说道“不如就让陛下迁都,暂避李闯锋芒。待得太子大军整训完成,再北上不迟!”

    “迁都?”皱了皱眉头,赵乾静静的说道“父皇脾气执拗,恐怕不会同意这样的意见的,不过这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了。父皇听不进他人的意见,那我就亲自去京城一趟!”

    有一些朋友提建议说不要把这本书写成无限小说,而且写的好像有些偏了,我想想也是。也是时候该写写主世界的故事了,所以加快一下进程,尽快结束碧血剑的故事。

    最后还多谢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大家多多提一些意见,谢谢!
第五十二章没躲过去
    “殿下,此人反抗朝廷,隐患极大,您为什么还要放过他?”

    “我早就答应过李定国,人不能言而无信。再说了,一个被困于笼中的老虎,终究会被渐渐磨掉身上的锐气,对朝廷造不成什么大的威胁了!”

    “而且能在乱世之中混得风生水起的,都有着各自的本事。抛开本身的立场平心而论,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北边的皇太极等等,的确都是一代人杰,都是值得尊敬的存在!”

    “可是殿下!”

    “好了,我意已决,你不用再劝了!”

    在年关之际,赵乾就接到了阎应元的战报,张献忠算是被彻底的被拿下了。这一次阎应元是发了狠了,围着张献忠打了大半年,把两湖之地打的满目疮痍,实在没脸了。

    赵乾把大部的战力都派给了他,结果他还拖了这么久还没被把人抓到,这脸都快丢尽了。在新年到来之际,阎应元誓要将张献忠拿下作为新年贺礼送上去。

    可是纵然张献忠被层层围困,可就是拼死力战,也许连张献忠自己也清楚,他已经忽悠过阎应元一次了,这一次在面对阎应元这一招可能就不好使了。贸然归降,少不了要挨上一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战死呢。

    所以张献忠从始至终都没有派人来谈投降的事情,而是一个劲的严防死守。虽然在阎应元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可就是憋着这股气没有倒下。困兽犹斗的道理,阎应元还是明白的。

    照张献忠这样的防守法,他倒是能凭借优势兵力打下来,不过可那肯定是明年的事情了。所以他采用了最为稳妥的办法,也是最为便捷的方法,招降!

    面对阎应元的招降,张献忠也有些懵了。这对方主将几个意思,想要自己自缚双手然后一刀砍了。面对阎应元的招降,张献忠始终是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深知只要一开门投降,结局肯定好不了。可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对方实在是太强了,打起仗来简直不要命。就算自己再怎么厉害,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

    不过张献忠虽然犹豫不决,但他身边的人一个劲的撺掇着他接受招降。现如今城破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硬撑下去对谁也没有好处。虽说投降有风险,但也有生还的可能,不投降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不如赌一把。

    而且凭借他们多年经验来看,反正这种朝廷招降的情况,一般不会出问题。毕竟朝廷也要讲脸面,要讲信誉,而且自古杀俘不祥。面对他们的投降,应该不会动手才对。

    就算是朝廷想要一绝后患,一般就是死领导。对于他们这些给人打工干活的,朝廷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运作的好,送礼送对了门,甚至加官进爵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众多手下的合力忽悠之下,张献忠也决定试一试自己的运气。这么些年了,他的运气一向不错。而且他也不相信,自己纵横天下这么久,就到此为止了。

    果然在张献忠决定投降之后,阎应元非常热情的欢迎了他。这也让张献忠放下了心,看来阎应元还是个绝对的君子,这样的人还是很好忽悠的。可是张献忠没有调查过阎应元的背景,不知道阎应元是干典史出身,所以他注定要悲剧了。

    典史,也就是相当于警察局长,天天跟罪犯打交道,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对付各式各样的罪犯,心眼也不能少了。阎应元既然上了一次当,那就肯定不会再上第二次了。

    对于无奈开门投降的张献忠,阎应元没有立马翻脸,而是还跟上次一样,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好像完全是不计前嫌。亲切的拉着张献忠就是一顿狂饮,掏心窝子的一顿猛吹,直接就把张献忠给说的完全放下了戒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