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0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巡洋坦克的高速度,单独使用到侧翼突击,使得步兵无法跟上进攻节奏。一旦面对坚固的即设阵地以及顽强的阻击,只要对方的反坦克火炮数量足够,缺少步兵掩护的侧翼突击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使用这种战术,在战斗之中对坦克的消耗量也相当的很大。尤其是正面突破的步兵坦克,损失将会是巨大的。而一旦需要撤退,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只能被丢掉。英国人有这个底子,一场战役下来损失几百辆坦克不在乎,但是抗联可没有他们那个家底。

更何况日军虽说没有德军那样的,可以作为大威力反坦克炮使用的高射炮。但是日军步兵的疯狂劲头,也不是德军可以相比的。抱着燃烧瓶的日军士兵,对于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威胁更大。

而且对于此次会战将会采取的长途奔袭大范围坦克穿插作战,这种行动缓慢的坦克也是实无法胜任。杨震可不希望因为这种坦克,拖累到整个用于穿插、迂回装甲部队的穿插进攻速度。

英国人的战术和编制,并不适合抗联使用。所以杨震认为这批英国步兵坦克,实际上配属给步兵更加适合一些。事实上这种英军步兵坦克,在英军中和另外一个使用大户苏军中,都是加强给步兵使用。

经过深思熟虑,杨震还是没有同意陈翰章将这批英国坦克编入装甲部队。而是独立组建了几个坦克营,作为机动力量配属给步使用到正面突击作战之中。利用这种坦克正好可以配合步兵进攻速度的时速,以及相对来说厚实的装甲,掩护步兵来冲击日军的正面阵地。

准备用于向西突击作战之中担任主力的装甲一师,所属的两个坦克团则全部装备的都是苏制坦克。苏联人转交过来的一百辆T三四型中型坦克,除了十辆被转交给训练基地之外,其余的九十辆全部被编入装甲一师。

该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每个团都装备了四十五辆T三四中型坦克,以及三十五辆T二六轻型坦克。师直装甲侦察营,则装备了苏制BA装甲车和BT快速坦克。也就是说第一装甲师,除了汽车为美制之外,所有的主战装备全部都是清一色的苏联货。

至于原本计划在新京正面对中长铁路沿线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发起攻击,牵制关东军主力的装甲二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一个团装备了五十辆十字军巡洋坦克,四十辆换装了英国两磅炮的意大利十四型坦克。另外一个团所属的九十辆坦克,则全部清一色的装备了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

而两个装甲独立旅之中,装甲一旅则全部还都是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而装甲二旅,目前甚至还只配备了两个BT坦克营。剩下的两个营,则还在使用老式的法制坦克和波兰制造的坦克作为暂时装备。

而刚刚组建的装甲三旅,则干脆只有一个营T二六坦克暂时作为训练使用。三个独立坦克团,则每个团只有一个连的装备,其余的部队暂时还两手空空。反倒是杨震为挺进军组建的两个独立坦克团在优先照顾之下,已经实现了齐装满员。

装甲第二师之所以还装备苏制轻型坦克和意大利坦克,以及混装了英式巡洋坦克,是因为杨震还在等。他在等现在苏军已经开始全面进行反击的莫斯科保卫战结束,苏联人按照与抗联签订的协议,向抗联转交缴获的德军坦克。

按照他的计划,如果苏联人缴获的德式坦克抵达,装甲二师将全部改为德式装备。苏制轻型坦克,除了每个团各保留一个连作为侦察之外,将全部退出装甲师的编制。而意大利和英国坦克,则全部撤换下来。

尽管已经做了详细的换装计划,杨震依旧还是没有敢冒险让第二装甲师就地等待苏联人转交他们缴获的德军装备。而是还是采取了以现有的苏、英、意轻型坦克,暂时作为主战装备使用。

因为他不知道,即将结束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人会缴获多少辆坦克。而苏联的战利品之中,又会有多少辆被转让给抗联。即便苏联人完全履行了这份协议,但是他们缴获的德军战利品,能不能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前,全部运抵抗联根据地保证装甲二师换装。

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来说还都是一个未知数。在战役准备阶段已经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杨震不敢轻易去冒这个风险。万一苏联人违约,这个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战斗力。形势不等人,时间不等人。

为了稳妥一些起见,经过深思熟虑,杨震宁愿冒着到时候在调整的麻烦,也没有让装甲二师出现人员等装备的情况,更没有将英国人转交过来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装备该师,还是给这个师配备了苏制坦克和英、意两国的坦克。

宁愿让原本计划接收这批苏制轻型坦克的第二装甲旅等装备,杨震也没有敢让在东线准备作为主要突破手段的装甲二师等。至少在苏联人提供的战利品到位之前,这个师可以先形成战斗力。不会因为不靠谱的苏联人那点小心思,而影响部队的组建,乃至影响到战役中的投入。

而英国提供的那几十辆德制坦克,杨震并未将其直接编入部队,而是利用这些坦克编成了两个教导营。除了配备给准备换装德式坦克的第二装甲师一个之外,另外一个则配备给了已经升级为装甲兵训练基地的装甲教导团。

这些德制坦克这么使用,是用来培训德式坦克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准备接收苏军和美英方面未来转让过来的德军坦克和自行突击炮。为未来组建新的装甲部队,做好先期技术上的准备。

第1542章都有各自的理由

至于其他的意大利坦克,则直接被丢进兵工厂。拆卸掉炮塔,改装为自行火炮和自行高射炮。这批总数高达二百多辆意大利坦克,原有的极不可靠的菲亚特发动机将被更换掉。换装为苏制T二六坦克使用的发动机,同时加装法制一百零五毫米火炮或是高射武器,改装为自行火炮以及高射炮。

杨震一直以为苏联人的BT快速坦克和T二六坦克的装甲,对于现在战场来说已经够单薄的了。等这批意大利制造的所谓的M十一中型坦克,以及L六轻型坦克抵达之后,他才发现这批意大利坦克的装甲,与最多只能算是装甲车的日本九四式轻型战车相差无几。

别说日军九四式速射炮以及新式的一式速射炮,就是其装备的二十毫米步兵自动炮,都可以轻易的击毁这些坦克。而且这些坦克,发动机极为不可靠不说,原始设计上结构带来的限制,使得这些坦克还无法改进。

其火炮性能也相当的差劲不说,随车移交过来的炮弹还寥寥无几。因为这两种坦克的炮塔容量有限,英国人也没有办法像M,十四坦克那样为他们更换两磅炮。缴获的时候使用什么火炮,转交过来的时候还是使用什么火炮,可这两种坦克使用的炮弹却是奇缺。

让这种坦克上战场那不是作战,简直是去送死。无奈之下,杨震宁可装甲部队还有一定缺编,等待苏联的战利品,也没有敢让这批意大利坦克上战场。而是丢进工厂,将其中的M十三坦克加装一百毫米榴弹炮改为自行火炮,或是作为坦克牵引车使用。

剩下的大头L六轻型坦克与M十一型坦克,则加上双连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或是双二十三高炮改装为自行防空武器。但即便这样,这两种坦克也必须要改装发动机。否则多出来的不多重量,也足以让这些心脏并不坚强的坦克趴窝。

这些坦克性能上的落后,以及几乎没有任何的改进余地。使得杨震宁愿自己的装甲部队暂时缺编,宁愿冒着风险等待苏联人提供的战利品。也不敢将这批坦克投入一线作为主力坦克使用,而是全部改为支援装备。

不过苏联人也没有让杨震缺编的坦克部队,等待太多的时间。随着莫斯科战役的组建进入尾声,板上钉钉已经取得胜利的苏联人,开始陆续向抗联移交他们在莫斯科会战之中,缴获的德军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

也不知道这帮家伙出于什么样的心思,还是早就将主意打到了美国向地。随着莫斯科战役的结束,苏联人向抗联移交缴获装备的速度很快。到战役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时,发生的美国装备被苏联方面全部扣押的事件,以及因为此事搞出来的风波之前。苏联人已经全部履行完毕所有的协议。

甚至就在十二月底,莫斯科保卫战最后收尾阶段还在之中。苏联人向抗联方面转交的第一批十五万顶德军钢盔和一百六十门火炮,以及一部分轻武器和弹药就已经陆续的到位。只是这批火炮因为缺乏弹药,而暂时无法投入使用而已。

而到了一月底莫斯科保卫战彻底的落下帷幕,正忙着准备继续发起反击的苏联人,又给抗联提供了一百余门德军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以及三百四十辆德军坦克,以及一批半履带装甲运兵车,轮式装甲车。

尽管这批坦克是以三号坦克为主,甚至还有部分二号坦克和三八T型坦克,四号坦克的数量并不多只有不到百余辆。但杨震利用这批德制坦克,在此次战役发起之前,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装甲部队的装备编制。

装甲一师的机械化步兵团,利用苏联人提供的德制半履带装甲车,替换下来原有的大部分运输卡车。而装甲二师由原来装备的英、意、苏轻型坦克为主的装备,在二月份则全部换装为清一色的德制坦克。

在这批德国坦克到位之后,装甲二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连同前期英国人转交的德国坦克。每团装备了三十辆四号坦克,六十辆三号坦克。师直属侦察营的BT快速坦克,则改为二十辆德制二号坦克,BA装甲车则改为德制轮式装甲侦察车。只不过因为半履带装甲车,主要装备了装甲一师。剩余的数量不多,该师的机械化步兵团还是使用的美制卡车。

而装备一直没有满编的装甲二旅,在接收了二师转交过来的T二六坦克,实现了四个营的齐装满员。三个独立坦克团,则配备了部分三八T坦克和BT快速坦克。至于装甲三旅,因为此战没有参战任务,杨震也就没有着急给他们换装。

一次性接收苏联人移交过来的三百多辆德军坦克和大量装甲车辆,使得此次作战所需部队已经全部满编,此时还不知道会之后搞出那么大风波的杨震。还是按照计划,准备给这个旅换装为美制坦克。

虽说这个计划因为苏联人扣押了美国人提供给抗联的第一批坦克,转为己用而最终落空。但这件事情是还在按部就班的推行自己的计划的杨震,现在远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苏联人在双方已经签署了协议的情况之下,真的敢不顾一切的下手。

后面的事情杨震没有想到,但是随着英国人提供的第一批坦克,以及苏联人转交的德式坦克陆续抵达。经过他周密的调整,到战役发起阶段,抗联预定参战的两个装甲师,两个独立装甲旅,外加几个独立坦克营团,所有的坦克部队全部都达到了齐装满员。油料随着美国人提供的补充到达,也足以支撑半年使用。

到战役发起之前不算提供给挺进军的两个坦克团,整个抗联拥有的坦克数量已经达到了上千辆,保证了此次会战之中的战役突破速度。尽管其中性能最好的中型坦克,只有二百辆苏制T三四型坦克以及四号坦克,但是却保证了足够的突击手段。

不仅抗联依靠苏联人提供的这批德国货,补足了重装备上的缺口,替换下了老式的已经不符合战场实际需要的装备。就连在东北换装整编的挺进军,也明显跟着沾了光。到战役发起的时候,已经是全部的法式钢盔,手中的日式装备也更换为德式装备。

只是最遗憾的是苏联人提供的德军火炮,却是因为缺乏炮弹,而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投入使用。这批德制一零五、一五零榴弹炮,以及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和一百五十毫米重步兵炮,苏联人一共转交过来不到一万发炮弹。在抗联自己没有形成产量之前,这批火炮还无法投入使用。

相对于陆军的补充迅速,航空兵的战斗力调整却是异常的缓慢。英国人答应的战术轰炸机,都已经运到了海参崴,却又接到了命令被转运到了澳大利亚和印度。抗联得到了全部飞机,只有几十架虎蛾教练机。

而美国人和英国人答应提供的战斗机,则干脆直接放了鸽子。美国人答应的作战个飞机转运给北非战场上的英国人,而英国人去年许诺的飓风战斗机,则被转交给了苏联人。到了战役准备最关键的时刻,抗联最急需的战术飞机却是一架都没有得到。

不仅没有得到美英许诺的战术支援飞机,就连自己仅剩的苏二轻型战术轰炸机,也被苏联人硬生生给换走。也就是说抗联此次会战之中,能够提供战术支援的飞机,除了部分美制A二零攻击机之外,就只有那缴获的一百多架法国战斗机改装的攻击机。

从这批坦克抵达抗联,代表着抗联正式列入美国《租借法案》开始,到四二年二月份整个攻势发起之前,抗联得到的全部美英飞机,只有三十架虎蛾教练机,以及珍珠港事变之后,从菲律宾专场来的三十多架B十七轰炸机和六架B十轰炸机。

可这两种用来进行战略轰炸的飞机,拿来做战术支援这不是开玩笑嘛?至于虎蛾式教练机,的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初级教练机。百分百的英国飞行员,都是在这种飞机上成长起来的。但这是教练机,它能当攻击机使用吗?

杨震总算明白了贪婪的苏联人,为什么没有按照他们与抗联的协议,从这批飞机之中扣除一部分。三十架虎蛾教练机,苏联人要是也下手,那可就连饥不择食都算不上了。而且对于苏联人来说,这些初级教练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用处。

至于美国的轰炸机,是从东南亚经过重庆直接飞抵抗联的。根本就没有途径苏联,苏联人想下手都没有这个机会。尽管这些B十七轰炸机完整无缺的抵达东北,而且还随机携带了大批的零部件,但是动用这种飞机进行战术支援作战,他杨震还没有那么的阔气。

对于这种这边刚刚签署完协议,字迹还都没有干,美英两国那边就单方面违约的事情,让杨震心中极为不爽。他再三的警告皮尔逊和那位罗斯准将,如果美英两国承诺的战术飞机无法抵达,他将不得不终止此次会战。

被杨震训的灰头土脸的两个人,尽管找了无数的借口,但是杨震却依旧无法接受这种三方合伙算计自己的事情。英国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装备,苏联人也得到了自己虽说不爱要,但有总比没有好的装备。轮到抗联这里,却是两手空空。

这种你这边弓已经拉满,那边却告诉你不好意思,我答应给你的箭因为别人需要,暂时转交给了别人,还了谁都不好受。对于这种情况,皮尔逊和罗斯两个人也很尴尬。只是这种事情,他们也做不了主。

对于这两个人来说,他们只有监督权而没有决定权。所有的权利都在上面,上面是否全部遵守协议,这是他们决定不了的。而且对于两个人来说,各自的上级都有放鸽子的理由,而且理由都很充分。至少在他们上级的眼中,是相当充分的。

只是他们决定不了援助究竟给谁,运到那个方向。但是这个替罪羊,却是只能由他们来承担。无奈之下,这两个倒霉的家伙只能厚着脸皮,一边坐在杨震的司令部催促抗联展开行动,一边挨着杨震的白眼。

第1543章自私自利的英国人

实际上皮尔逊和美国方面,是坚决要求英国人按照协议,将这批他们已经答应的飞机提供给抗联的。对于英国人违约一事,皮尔逊也是相当的愤怒。因为英国人这么做,无疑是将美国人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而且英国人这种将这批飞机运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