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枪,全部配属给了三团。

只是让几乎所有的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指挥老三团在榜山一线阻击五十二师南下的一纵队副司令赵凌波,携带一纵整个作战计划和武器配置表来了一个战场失踪不知去向。而且在失踪之前,并未向老三团下达任何的作战命令。

战地最高指挥员携带所有作战计划在战场上突然失踪,加上没有想到五十二师增援的一个团来的速度过快,以及兵力上的悬殊。使得老三团在与五十二师先头部队接触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混乱,被五十二师趁乱夺回了榜山。

一场混战下来,老三团损失不轻,尤其是干部伤亡不小。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失去指挥能力,参谋长又在临出发时被调至教导总队任副总队长。此时原本应该在榜山一线固守的老三团,只得在团政治处主任的指挥之下且战且退。

接到老三团的汇报,整个军部当时就炸了窝。榜山一线,是扼制整个徽河东岸的制高点。榜山一线丢了,也就意味着不仅一纵随时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整个正面战场也暴露在五十二师的炮火之下。而榜山地势险要,要想在敌优势兵力面前重新夺回,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榜山失守,老三团伤亡惨重,军政主官全部伤亡的消息传来,一直显得极为平静的杨震,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慌乱。只是很平静看了看一边的军长,依旧没有发出任何的意见。杨震的态度很明确,你是军事指挥员,该怎么办应该由你去做。

看着古井不波的杨震,一边的军长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对着身边的副参谋长道:“命令一纵主力不许停留,继续全力向星潭一线穿插。命令教导总队主力、直属特务营以及军属工兵营,立即以强行军的速度赶往榜山一线。由谢忠良同志统一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榜山。”

“告诉谢忠良,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就是累吐血了,今晚二十时之前,务必抵达榜山一线。电令一纵参谋长赵希仲代理老三团团长,就地坚守等待援军到达。如果再后退一步,军法严惩。”

对于军长的这两个命令,一直沉默的杨震犹豫了一下,却是最终开口道:“赵希仲代理老三团团长不行,让新一团参谋长徐赞辉任代团长,政委由老三团政治处主任钟得胜接任。钟得胜能在部队军政主官全部伤亡,参谋长不在的情况之下。能将处于混乱的部队重新组织、收拢起来,没有让部队就地溃散,说明这个同志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代理政委完全可以。”

说到这里,杨震走到地图之前,指了指老三团以及教导总队主力、直属特务营目前所在的位置道:“至于榜山那里,我不认为现在反击是一个恰当的选择。从五十二师目前的动作来看,其反应速度相当的快。”

“而从目前教导总队以及直属特务营所处的位置来看,即便以强行军的速度按时赶到榜山,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从我们目前所处的坑口位置,到榜山一线不仅要渡过徽河,而且这一路上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

“望山跑死马,从这里到榜山,可不是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那么短的距离。等援军赶到,恐怕五十二师已经在榜山一线站稳了脚。教导总队留守军部的不过二百余人,即便加上军直特务营和老三团,在兵力上也不占任何优势。”

“此时强行反攻榜山一线,我们即便付出重大代价,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我军一向有夜战、近战的传统。在夜间作战之中,利用夜色的掩护可以抵消对方部分兵力和装备的优势。但我们手头的兵力,依旧不可能承担的起反攻榜山的代价。”

第690章杀一儆百

说到这里,杨震点了点地图上榜山以南的位置道:“我看在眼下的情况之下,与其付出重大代价重新攻占榜山。还不如命令钟得胜立即收拢部队,利用榜山至太子山一线的地形节节抗击。”

“榜山虽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但从榜山到星潭一路上山地纵横,还有数条徽河支流形成天然阻击阵地,并非是无险可守。军长之前选择榜山,作为徽河东岸主要掩护阵地,无非是看到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是周边的制高点而已。”

“榜山易守难攻,我们守他们攻固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如今榜山易手,我们强攻同样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他们有数万大军,又有优势火力。伤亡千把人,固然不会在乎。但是我们不行,伤亡几百人就会伤筋动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对于我们来说极为不合算。”

“他们从榜山向下攻击固然是居高临下,但是这里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榜山虽然丢了,但榜山以南的制高点,依旧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榜山并非是非得在我们手中不可。在当前形势之下,我建议放弃反攻榜山。我想按照这里的地形,派出一得力人员收拢指挥老三团现有兵力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阻击六到八个小时基本上不成太大的问题。”

“只要老三团能够为我们争取六到八个小时的时间,我想这几个小时应该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军长,我建议谢忠良同志指挥教导总队主力、军直属特务营、工兵营不是北上增援老三团。而是从老一团的侧翼投入攻击。绕过星潭一线,直插三溪镇。”

“这个赵凌波携带作战计划和部队装备编制表阵前失踪,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叛变投敌。如果他的行踪真的有如我们猜测的一样,那么我们以一纵和正面部队会攻星潭的计划,将全部暴露。”

“而这个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打一个时间差,利用五十二师接到情报之后,做出反应之前的有限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星潭至三溪一线。否则,一旦北面的五十二师、南面的七十九师全线压上,在兵力以及装备悬殊的目前态势之下,我们将有被堵在徽河以西的危险。”

杨震看了看得知在出发之前,为加强一纵队指挥力量,由自己力主调至一纵队任副司令的赵凌波携带一纵所有作战计划战场失踪后,一直面色铁青的军长道:“军长,这只是我的一点意见。至于究竟该如何打,还是要看你的决心。”

“不过榜山那里,我建议既然已经丢了,就不要在反攻了。榜山虽然战略位置重要,扼制着整个徽河东岸的制高点。但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是无可替代。只要守住举山,一样可以掩护军部快速的渡过徽河。与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强行反击榜山,还不如集中兵力固守举山一线。毕竟我们的兵力劣势太明显了。”

对于杨震的建议,军长犹豫了一下,再一次仔细看了一遍地图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政委就按照你的意见办。命令老三团集中兵力,以榔桥河为天然阻击阵地,固守举山一线,掩护一纵主力向南展开。在军部以及后续部队全部渡过徽河之前,就算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再后退半步。”

“命令新一团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竹园一线,直插星潭侧后。命令老一团、五团,加快攻击速度。告诉在前面指挥的傅秋涛、江渭青,我不要他们的伤亡数字,我只要看到午夜十二时之前,军部要进驻星潭一线。”

军长干净利落的下达完毕几个命令后,杨震接过话题对一边的副参谋长道:“通报全军各部队,如果遇到赵凌波立即逮捕。如果其反抗,可以就地击毙。活着见不到人,死了我也要见到尸体。”

杨震的话,让副参谋长一愣后,有些犹豫的道:“政委,是不是慎重一些。现在赵凌波只是战场失踪,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已经叛逃。如果他只是与老三团失散的话,我们这么处理会冤枉一个好同志的。对于他这种级别的干部处理,我们应该慎重一些。”

对于力主持重一些副参谋长,杨震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的道:“老周,你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师长,长征时候更是军委做战局长,应该明白一个干部携带部队作战计划以及武器编制表,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在战场上失踪始终意味着什么。”

“一纵队在拿下榜山后,在五十二师主力赶到之前,并未遭遇什么硬仗。单凭小股部队,能够将我们一个老部队就打散,将一个临阵指挥,身边有着相当警卫力量的纵队副司令员和部队冲散?”

“是我们的部队战斗力太差,一个有着三个营完整建制的团级老部队,连中央军一个师的小股部队都打不过?还是我们的干部战场应变能力太差,在敌人扑上来的时候,傻愣愣的硬生生让对手的小股部队将自己与部队给分散开?”

“如果一个初上战场的新手,出现这种事情,也许不是一个意外。但是对于一个在红军时期,便担任过团政委、师政委,大小恶战经历过无数的长征干部来说,就不会也不可能是意外。”

“更何况他在失踪之前,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还从老三团团长那里将整个老三团的编制和武器装备表,以及作战计划要走。除了叛逃,还会有什么原因?难道要等他将整个部队拉走了,才可以确认?”

杨震的话斩钉截铁,让副参谋长当时就无语。杨震说的这些道理,老红军出身的他即清楚也很明白。他之前的犹豫,不过是一种慎重。毕竟作为原来的参谋处长,现任相当于旅一级的纵队副司令,只要没有抓住真凭实据,处理起来还是要慎重一些。

毕竟现在不是当各个根据地肃反乱抓乱杀的时候了,处理一个高级军事干部,尤其是还是中央派到新四军工作的干部,还是应该慎重一些为好。尤其在当年处决第四支队长,曾经受到严厉批评之后。

但杨震的态度已经告诉了他,这件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作为目前皖南部队的最高指挥员,他既然一锤子定音,别人也不敢再说什么。谁又敢保证那个家伙不是叛逃?没有人敢拍着胸脯去担保。

这是杨震到皖南后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最终决定权,却没有想到会用到自己人身上。要说他心中没有任何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的。这个参谋处长他在皖南也见过,一个很精明能干的人。

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军事院校,但是随红二十五军北上时,一路从鄂豫皖根据地拼杀出来的他,作战凶悍、军事素质也相当的过硬。这也是杨震为何同意出发之前,军长将其下派到一纵队当副司令的原因。

尽管杨震在后世就知道这个人在皖南事变后被俘叛变,但多少有些认为那是被俘之后的事情。如今皖南的局势并没有按照自己所熟知的历史走向,此人如果没有被俘,应该不会和后世自己所知道历史一样叛变。

却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改变历史大的走向,却依旧改变不了一些人的命运。历史在这个点上,出现了惊人的巧合。也正是赵凌波叛变,才提醒断然他否决了军长提名赵希仲这个皖南事变三大著名叛徒另外一名被俘后叛变的高级指挥员,接替他指挥老三团的阻击战。

摔倒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地方连续的摔倒。这个家伙在关键时刻的叛变,使得对于整个战局相当关键左翼防线洞开,只要五十二师愿意他们随时可以包抄一纵身后,使得一纵队陷入前后夹击的情况。

老三团虽然丢掉了整个战线上的一个相当关键的位置,但接下来的战斗,依旧位于整个战场左翼的老三团却依旧处在一个相当紧要的位置。要是老三团在出现任何问题,整个左翼将彻底的洞开。之前经过血战勉强打开的良好局面,将全线彻底陷入被动。

而一旦让五十二师与四十师靠拢,整个战局将会直转急下。不仅面临前后夹击的一纵有被吃掉的危险,皖南部队也将彻底的陷入合围。对于这一点虽不表态,但是一直对战场形势把握的相当全面的杨震还是很清楚的。

在或是全军突围顺利的完成北渡,或是全军覆灭的选择面前。他不敢冒这个风险,哪怕一丝一毫的风险都不能冒。在此时的杨震看来,目前依旧处于整个战场关键点的老三团,必须要派一个得力的干部指挥,绝对不能再出现任何的意外。

全军加在一起不过九千之师,其中作战部队经过临时机关非战斗人员补充,也不过勉强达到七千人的皖南部队。此时面临着七个师,八万多人对手的合围,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员来说,稍有不慎等待他的只有全军覆灭一个结局。

作为一名统帅,主要的职责不是将兵,而是将将。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要选拔那些性格坚毅的干部担当大任之外,对于任何有可能会导致部队瓦解的叛变行为都绝对不能心慈手软。杀一儆百,是唯一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这个人并非是非要现在就杀,但是在部队面临困境的时候,出现这种事情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带来连锁的反应。一个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在战场上叛变,即便是对于新四军这样组织严密的部队来说,也是一个极为影响士气的事情。这股风必须杀住,否则今后也许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赵凌波。

第691章不要再讨论了

杨震是第一书记,现在又被中央授予了先斩后奏的大权,他的话可谓是一言九鼎。对于他的这个命令,除了那位副参谋长提出一些质疑之外,别人没有一个人敢反驳。这个命令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下去。

只是那个家伙甚为狡猾,一直到部队攻占了星潭、三溪,彻底击溃四十师的堵截也没有露面。直到军部全部完成北渡后,投靠了五十二师的他才公开露面。只是这个家伙的好日子并没有过的太久,在试图劝降留守皖南坚持游击的部队时,被林剑秋亲手击毙在云岭原新四军军部驻地附近。

关于如何处置那位临阵失踪的副司令的话题,只不过在军部里面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浪花,便很快的平息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老三团丢掉榜山后,整个战场北线有些恶化的形势吸引过去。

尤其是几个军事指挥员,都清楚如果不能尽快的拿下星潭、三溪,整个部队随时有被彻底合围的危险。尽管已经调派了得力人手接替指挥,但损失不轻的老三团能够阻击五十二师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

一旦老三团的阻击线被突破,五十二师与当面的四十师联起手来,等待孤军作战的五十二师将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大家都心知肚明。尤其是在南线的特务团、教导总队一部此时也正在园岭、牛栏岭一线与七十九师主力正在激战之中,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

而在后面,军部原先的所在地云岭,已经被新七师占领。在加上目前正由泾县县城南下的一零八师,以及部署在舒溪一线的一四四师。虽然整个合围圈还没有彻底的完成,但在战略态势上皖南部队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三战区四面合围之中。

对眼前处境心知肚明的军长,在调整完一系列部署之后,拎着望远镜带着参谋处长、作战科长亲自赶往一线指挥。在军长走后,军部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放在了杨震,这个整个皖南部队各级指挥员之中,年纪最轻,但也是总揽全局的人物。试图在他的脸上,找到一丝答案。

只是让所有的人感到意外的是,尽管榜山失守、老三团溃败之后,将整个部队向危险的悬崖边上推进了一步。但杨震的脸上依旧是平静无波,似乎周边的枪炮声不是一场激战,而不过是一次演习而已。

不仅周围的密集的枪炮声,没有引起他的任何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就连从已经失守的榜山打过来,就落在军部边上的几发炮弹都被他无视了。

杨震不说话,整个军部没有人敢去主动打搅也许在沉思什么的他。沉默良久,那位政治部主任犹豫了一下才道:“政委,我们是不是该销毁一些机密文件了?否则一旦形势有变,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