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9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他将城内的指挥一分为二,围歼残敌的任务,他交给了此刻已经进城的五十三团长唐勇,而自己则亲自指挥对散布在整个城区的日军伞兵的清剿。对于王均来说,越级指挥到连一级,不是他这个当师长的应该做的。

相对于围歼残敌的作战,他更关注的是对日军伞兵的清剿。而通过对前部队情况收集来看,与城内残敌汇合的日军伞兵只有一百五十余人。其余的大部分伞兵,则因为空降的原因散布在城区各个位置。

这个时候,正是进行清剿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这个时机,一旦日军伞兵进入残敌的控制区,无论这些伞兵战斗力究竟有多强,都会拖延自己解决战斗的时间。所以必须在日军伞兵集结起来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利用其眼前分散的时机,尽快的将其消灭。

其实王均更希望这些空降而来的日军伞兵,都与龟缩顽抗的日军守城部队汇合。集中歼灭与分散清剿,对于王均来说,明显前一个选择更加轻松一些。但是他也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日军伞兵的空降面几乎遍布了全城,就算日军动作再快,也不可能抢在自己部队反应过来之前,全部与残敌汇合。那样自己在城内的部队,可以直接撤编解散了。让敌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从容的完成集结,并与守军汇合,那这样的部队还有什么用?

只是对于清剿城内日军伞兵的行动来说,最困难的不是日军伞兵的抵抗,是这些散布在城内各处的日军伞兵与老百姓纠集在一起。清剿的时候,经常出现老百姓被困兽犹斗的日军伞兵当做人质的事情发生。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战斗之中老百姓的伤亡,尽快的解决分散的到处都是的日军伞兵。王均只能冒着被日军趁虚而入的危险火线调整部署,从援军之中抽调了部分部队,将已经进城的师属侦察营一连、五十四团侦察连替换了下来。

同时将师狙击手排打乱,尽可能给每个清剿班配备一名狙击手。同时要求各部队在清剿的时候,抽调一批神枪手,专门用于射杀那些拿老百姓做挡箭牌的日军伞兵。并采取了将城区已经控制的地区以连为建制划分各自作战区域,四面压缩,以分散对分散,将参与清剿的部队以班,甚至战斗小组为建制逐次清剿。

如果有居民被挟持为人质,以狙击手和侦察连狙击手班、作战连队神枪手为骨干,实施精确打击的战术,要尽可能的避免百姓伤亡。通辽城区的面积并不大,王均相信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在短时间之内解决掉进入城内的日军伞兵还是可以的。

至于围歼残敌那边的战斗,既然日军已经被围困在几个互不相连的据点之内。而且现在已经查明,这几个残余据点除了东北方向的那一个,与居民区距离过近之外。其余的几个残存的据点,距离居民区都隔着主要干道。

对于眼下面临的这种情况,王均毫不迟疑的调集了几门山野炮进城参战。甚至两门一百五十五毫米重榴弹炮,也被他调进了城。伪满县政府和东泰龙烧锅这两处据点内,除了逃进日军军营的伪满县政府和县警察局的官员之外,没有一个老百姓。

尤其是东泰龙烧锅这个日军据点,是整个城西目前日军唯一的据点。昨夜下半夜的激战,在加上今天一个上午的激战,城西的日军几乎都被压缩到了这里。而现在里面除了原有的二百多日军之外,现在又混进去了五六十日军伞兵,兵力几乎达到了三百余人。

虽说这里的日军不仅将东泰龙烧锅改成了工事,连带周边的民房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但拥有一个酿酒作坊的东泰龙烧锅,却是城西残余日军的主阵地,而且里面设有日军最后的炮兵阵地。只要先解决这里的日军,周边作为侧翼掩护的小股日军,也就不足为惧了。

还有伪满县政府以及与其隔街相望的伪满县警察署,两地的日军兵力相加,连同撤退到这里的伪满日籍警察,也在二百人左右。在加上汇合的五十多个伞兵,不使用炮兵,拿下这里部队会承受巨大伤亡的。

特别是所谓伪满建国后修建的,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伪满县政府,修建的极其坚固不说,还部署了大量的机枪和平射炮。仅仅目前已经查明的轻重机枪,就至少在二十挺左右。

而且与之隔道相邻的伪满县警察局和检察厅构成了交叉火力,控制并封锁了周边主要街道。如果强攻不仅会造成相当的伤亡,以及耽误大量的时间。最兼管的日军可不管你周边百姓的死活,他们机枪和平射炮火,对周边的民居威胁太大。

这样的据点,不用重炮直接连通里面的鬼子一起抹平,那还等到什么时候?也有些太小瞧当面的日军了。先解决了这两处的日军,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更快的解决掉城内残余的其他小股日军,还有那些该死的,在最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的日军伞兵。

第1429章老百姓信心的体现

反正日军盘踞的最后几个据点里面除了汉奸之外,根本就没有老百姓。至于那些汉奸,既然铁了心跟着日本人,那么还给他们留什么活路?至于溃退到城北电厂内,因为顾忌电厂设备安全,而暂时无法解决的百余日军暂时先围困,等解决了大头再说。

王均调集重炮部队进城参战,另一个作用却是增强那些虽说眼下还尚未卷入战火,但也被之前的密集的枪声与爆炸声吓的够呛。但对于除了担心被炮火和子弹误伤,以及被日本人抓去当做人肉盾牌来说。更担心抗联在通辽站不住脚,还得被日本人赶出去的老百姓略微的一点信心。

老百姓对抗联没有信心,担心即便抗联能拿下通辽城也站不住脚,会被日本人赶跑而招到报复。以及对抗联的不了解,以为他们真的像是日伪报纸上宣传的红胡子。抗联虽说军装齐整,但是没有重武器,鬼才相信你们是军队呢。

再说,你们嘴巴里面说的是什么抗联,又不是国军或是少帅的东北军,谁知道你们是什么人?北满距离通辽太遥远了,再加上日伪长期的消息封锁,即便抗联打到了南兴安,老百姓对于抗联也没有任何的了解。

不了解,而产生了隔阂。再加上抗联除了坦克与部分小口径直瞄火炮之外,为了不误伤老百姓,而没有携带任何的重装备进城,给了通辽城内老百姓与当年义勇军一样的印象。所以任政工人员无论怎么动员,就是不肯出力,哪怕是带路也不干。

少数了解抗联一些情况,想要为抗联带路的青年学生,也被家长死拉硬拽的没有成行。部队进城之后,不仅在战斗结束之前伤员只能露天安置,甚至连口热水都喝不到,更别提其他的了。而老百姓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的清楚的。

当年几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跑的跑、降的降,兴起的义勇军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没有几天就被打散了。而日军又对近几年之内,连续的战败进行严格的保密。在整个东北日占区的报纸上,只有日军宣传的北满所谓的剿匪战斗,又取得了多少辉煌的胜利,是绝对没有任何失败的消息。

再加上通辽城虽说交通发达,但是并不是那些信息灵通的大城市,位置还是偏远一些。所以除了少数有心人之外,绝大部分的老百姓对于这些突然打进城的抗联,普遍还是缺乏信任感。甚至很多人将他们直接当成了日伪宣传中共产共妻,到处洗劫的红胡子了。

最关键的是你口口声声说你们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中国人自己的队伍,是来解救老百姓来了。可你们打了败仗或是与之前那些自称抗日的队伍一样,筹集到足够的粮饷之后,拍拍屁股走人,家人和财产都在这里的老百姓能跑的了吗?

日本人回来之后,能够饶得了帮助过你们的人吗?还有就你们手中的那些家伙,连大炮都没有一门,还真能打败日本人?当年的义勇军声势浩大不?动不动几万人,可小鬼子在铁路上打上两炮,没有几天就灰飞烟灭了。

别看抗联的坦克都进城了,可老百姓谁认识坦克是什么玩意。最多认为除了是一个会跑的铁疙瘩之外,什么都不是。人家认的是你枪多少,大炮有没有、有多少,这些老百姓大致还了解和认识的东西。坦克那个高科技玩意和飞机一样,对于中国普通民众来说太陌生了。

郭洁说的没有错,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次次的失望,让城内的老百姓早就对将日本人赶走没有了信心,甚至可以说已经麻木了。再加上抗联打进城之后,一直没有动用火炮进行作战。在老百姓眼中,没有大炮你的装备就不行。

当年装备那么好,就驻扎在开鲁的东北军骑兵第九旅都不战而降了,就你们抗联这几条枪,还能打的过日本人?恐怕还是像当年义勇军那样不是跑到了关内,就是没有多长时间,头头的脑袋都挂到城墙上。你们打不过跑了,那老百姓怎么办?小鬼子杀人可是不咋眼的,你们走了老百姓可就倒霉了。

至于之前西辽河北岸的战斗,对于一贯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只要没有亲眼看到,自然不会知道相信中国人的装备还会在关东军之上。能把他们眼中强大的,整天在伪满报纸上吹嘘有击败了多少支那军的日军,打的屁滚尿流。

要是中国人真的有那能耐打败日本人,怎么还大半个中国都让人占了?失望的太久了,人心都已经凉透了。相对于抗联目前还未能展现出来的实力,老百姓更担心的是随之而来的日军报复。

抗联有多厉害,在日本人的严密封锁之下,通辽城内的老百姓不知道。但是日本人杀人的手段有多少,他们可是知道的。南门的日本人宪兵队里面的狼狗圈里面,那个月不丢进几个人去?日本人那些狼狗吃人吃的,在大街上看到中国人眼睛都瞪的通红。

多年高压下,朝不保夕的生活,让老百姓的神经已经彻底的麻木了。对于自己能不能脱离日本人的残酷统治,已经不抱希望了。南望王师年复一年,可年复一年得到的都是彻底的失望。

而真正让老百姓能够信服的除了他们并不陌生的枪之外,其他的主要是大炮了。毕竟之前的东北军也有大炮,而且对这东西老百姓虽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大家却是都不陌生。

至于威力,肯定是炮筒子越粗越好。当年前清的大将军炮,不就是炮筒子越粗,打的越远吗?其他的什么坦克、飞机,老百姓那知道那玩意有多大威力?反正一般的老百姓看来,你的大炮越多,炮筒子越粗,你的队伍就越强大。

枪这玩意,东北大部分的老百姓都不陌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虽说与关内军阀混战地区相比,东北的总体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拜东北土匪的数量,也几乎为全国之冠的影响,整个东北民间枪支的数量绝对在全国数一数二的。

不仅东北军、警察,富人、大地主有枪,就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家里有枪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在九一八事变之前通辽城内有一个专门的,也是很吃香的行业,就是专门修枪和制造土枪的。通辽城内还曾经有一个东北军的修械所,手眼通天的人,花上点钱就能在那里买出枪来。

在东北子弹与鸦片一样是可以公开交易,甚至可以当做半流通的货币使用。当然这个事情全中国都一样,东北只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而已。但是当年东北人手中的家伙,也不是关内的那些土豪可以相比的。

枪支的普遍性,以及对枪的熟悉程度,使得这里的老百姓认为你的枪多算不了什么?你的枪再多,还有日本人的多?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民间流通的枪支,日本制造金钩步枪和三八大盖可是不在少数。人家不仅有能力给自己武装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有能力向中国出口,你们抗联有这个本事吗?

这些日本制造的枪支与水连珠步枪外加盒子炮,是东北民间拥有数量最多的枪。反倒是关内更加流通的汉阳造一类的枪支,在富裕的东北是没有人用的。只有那些混的最不好的土匪和穷困的猎户,才使用这些老玩意。

真正有钱人家,看家护院的或是用捷克造、比利时造的那些高档货,最次也是日本人造的金钩步枪和三八大盖。而相对于价格昂贵的捷克造和比利时造,价格便宜的日本造金钩步枪和三八大盖,以及撤退到东北的白俄手中流出的水连珠步枪,则因为价格便宜数量更多。

当年那位抗联八军军长在没有起兵之前,家里就有两支手枪和四支金钩步枪,几百发的子弹,而他当年不过是依兰的一个土地主而已。如果论土地面积和财产,在东北连中等都算不上。但就是这么一个土地主,手中就有六只枪。

这位先抗日、后降敌的抗联军长,也正是依靠暴动时收缴土龙山地带大排队的民间枪支,短时间之内武装了上千人的部队。并连续打了不少的胜仗,还击毙了号称满洲开拓团之父的饭冢朝吾大佐。

而这仅仅是依兰东部山区的土龙山地区,便搞到了这么多的枪支和弹药,整个东北枪支数量可想而知。抗联各部建立之初,武器来源也多靠收集民间枪支。日本人在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镇压中国人的抵抗,切断抗联武器弹药来源,多次收缴民间枪支,数量高达几十万支。

正是因为民间的枪支数量过于庞大,老百姓的熟悉程度高。所以老百姓认为你枪多少不代表什么,与当年流窜东北的实力庞大一些胡子没有什么两样。在大多数老百姓看来炮多,才代表真正的有实力。有了大炮你才是军队,才真正代表了你的实力。如果没有,那么就是胡子。

虽说老百姓的这个感官已经落后于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潮流,但是毕竟这是在贫穷、落后,大部分地区又相对封闭的中国。看待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还是凭借的是自己的感觉。也就是他们能看得懂的,最直观的,也是他们都了解的东西。

当初担心会引起城内百姓无辜伤亡,而没有调集炮兵进城参战的王均,恐怕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个决定,再加上日伪的宣传和威胁,让老百姓对抗联并没有多大的信心。也造成了抗联在进城之后,寻找向导上以及伤员无人抬的困难,甚至影响到了部队的作战。

王均调集这两门重炮进城,倒是给虽说这两门大口径火炮的威力有多大,他们心里并不知道。但看着那粗壮的炮筒子,老百姓对抗联认识明显上了一层。毕竟这年头有实力的,才是真正的大爷。

东北军有实力,胡子不敢在一个地方停留,也不敢攻打规模大一点的县城。日本人有实力,赶跑了东北军,建立了满洲国。你嘴里口口声声说是什么抗联,是来解救东北老百姓的,那么好吧你拿出实力来看看。

第1430章就地转入防御

这在两门重炮被卡车牵引进入城区作战,在已经肃清敌情的地区被老百姓看到之后突然好在做了许多。之前一直困难重重的政治动员工作,突然好做了许多。动员运送伤员的担架队和带路的向导,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当这两门重炮开火之后,惊天动地的炮声和掀起的十几米高的烟雾,以及随着爆炸声落下,原来整个通辽城内最坚固的建筑物,伪满县政府成了一片瓦砾堆,更加坚定了城内老百姓的信心。甚至有的老百姓,主动的为抗联伪提供热水和食物。

其实很多让人头疼的事情解决的方法,往往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只要给了老百姓信心,让他们麻木的心再次振奋起来,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而在通辽战场上,用什么增加老百姓对抗联的信心,那就是这两门进城的重炮。

再加上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就在大街上休息,没有强占或是强征过任何一间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