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如不遇倾城色-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丕不经风雨的少年的心,胸怀壮志,总想象自己是驰骋天下的白马:“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首《白马诗》,被众人传颂,人们见着他年少的轻狂,那泥暖草生的蓬勃的青春与让众人仰望而豪情的志向。
  ——他是父之骄子,所以骄狂,所以不知也不愿知青天高,黄地厚,唯见天地之间月清日丽。即使有愁,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那年曹丕与曹操随军西征讨马超,到了洛阳,送好友应氏的时候,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二十年前,董卓火烧洛阳,而如今,老年人都死尽了,所见的都是那些战后新生的少年,这人世的兵荒马乱啊,让少年的心也凄惶。
  所以连连写了两首诗《送应氏》,一首说自己眼里的凄凉,一首说自己心里的凄凉:“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可惜后来他的这个愿为比翼鸟的朋友,也死于一场瘟疫,那一次瘟疫,让建安七子中有四人染疫而死。那如烟花般绽放过的文学时代,竟是这般悲剧的收梢。
  那夜夜笙歌的少年郎,喜欢喝酒,终宴不知疲。因此被曹操认为不能委以大任,而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曹操的眼光从这光芒万丈而月明星淡的曹植身上,落到了那马蹄车辙满尘埃的曹丕之上。
  那曹丕后来所行的一切,就是要让自己黯淡而让曹植的光芒焚烧了自己,变成烟花落。
  ——那一次,曹操出征,曹植送上光风霁月的颂文颂祝父亲,而曹丕却落下了泪,用亲情让父亲看穿了人间所有的矫饰,而满眼只见到孩子的真情,那“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的亲情,终究落到了曹操坚如磐石的心上,落出一个烟花烫。
  烟花远远地落,再光芒万丈,也是落不到心上,也不会有如曹丕般因为亲近,而有烟花烫的痛。
  从此,那马蹄落处,闲了黄昏淡月,曹丕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和手段,让曹植醉酒误事,又屡屡揭穿了曹植幕后主使的杨修那耍得不够聪明的小聪明,最终赢来了马蹄归踏梨花月的为王的时代。
  那曹植夜饮的诗还在:“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诗很美,人们说继往开来,然而,把酒的欢娱却被曹丕睥睨,而醉酒的癫狂,让曹操震怒:那日他癫狂到私自打开了王宫的正门司马门——“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历史的记载不动声色却天翻地覆,他的纵情驰骋蔑视了曹操君王的权威,曹操震怒而失望道:“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者”,自此以后,“异目视此儿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曹植(2)
最终,确立了曹丕继承人的地位。
  曹植意气风发少年轻狂的时代已经过去。“利剑鸣手中,一击而尸僵”的勇气变成了“仁虎匿爪,神龙隐鳞”的退缩。
  他成为了一个落寞的诗人。
  中国也因此迎来了又一个诗人的光华,而不是又一个君王。
  诗人如星河般皎洁,而君王,终究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天之临,而是为了地之载,让那人间的历史滚滚东流去。
  ——曹丕湮没了自己为诗的光华成就了曹植做诗人的灿烂。
  曹丕做了魏王以后,怕众兄弟威胁自己的位子,把众兄弟赶出了京城,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地不得擅离,还派了监国使者监视。
  为王者,是睥睨天下的孤寡之人,兄弟的亲情于他已是要狠心挥剑斩断的情分。“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这诗,又何尝不是曹丕做得如此狠心决绝之后心里掠过的那一丝伤痛?
  众人皆有的情义,惟独他要无情无义,做一马蹄踏月响空山的孤独的旅客,在此般盘根交错的环境之下,最快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快刀斩乱麻,容不得曹丕半分的亲情之念。
  所以他对兄弟皆狠,狠得决绝,让众诗客为曹植伤怀。
  那年曹植、曹彪兄弟二人从京城出来,回归各自的封地。多年不见,两人想同行,曹丕也许是嫉妒,也许是怀疑,断然不允,所以曹植愤而成篇写了这首很长很长的诗,《赠白马王彪》给弟弟曹彪:“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这些语句,让后来的众诗家惺惺相惜而推崇为千古的名篇。
  而接下来的曹植亦是坦淡,马上看四方,丈夫亦有情:“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用天下换回犹比邻的亲情,这才是曹植心的方向。
  ——揽辔不能再踯躅,只能嘤嘤叮咛,相互珍重:“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这样的诗,戳到了曹丕的痛处,他也许恨死了这种让他陷入无情无义的诗篇,也许兄弟之情他尚有几分顾忌,而当那甄氏再写诗的时候,他万般就不能相容。
  曹植天下俱失,惟独不失情义,所以他拥有着一个让曹丕不能触及的天地。所以曹丕自己孤寡,他也想要把曹植陷入孤寡之地,所以找了借口,把曹植的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也是曹操故人之子,丁仪、丁廙兄弟,杀了。曹丕铲除了异己,也给重情重义的曹植以人生最大的打击。他爱这两个朋友,喜爱到常常不吝笔墨而留诗相赠。魏以前常见到,那些诗人为帝王写诗,少见以诗情赠友,而从曹植开始,我见着一首又一首指名道姓地送给朋友的诗。
  每一首诗,见到的是高山流水的情谊。
  那曹植见朋友遭难而无力相救,强烈的负罪感之下,写诗《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拔剑削罗网,黄鹤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他希望自己是那少年郎,可以拔剑救得友人归,无奈,这只是诗而已。
  《三国演义》将这段来龙去脉讲得惊心动魄。
  那年,曹操去世,而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却不来奔丧,曹丕:“即分遣二使往二处问罪。不一日,萧怀使者回报:“萧怀侯曹熊惧罪,自缢身死。”曹丕令厚葬之,追赠萧怀王。
  又过了一日,去临淄的使者回报说:“临淄侯日与丁仪、丁廙兄弟二人酣饮,悖慢无礼,闻使命至,临淄侯端坐不动;丁仪骂曰:‘昔者先王本欲立吾主为世子,被谗臣所阻;今王丧未远,便问罪于骨肉,何也?’丁廙又曰:‘据吾主聪明冠世,自当承嗣大位,今反不得立。汝那庙堂之臣,何不识人才若此!’临淄侯因怒,叱武士将臣乱棒打出。”
   。。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曹植(3)
曹丕闻之,大怒,即令许褚领虎卫军三千,火速至临淄擒曹植等一干人来。许褚奉命,引军至临淄城。守将拦阻,许褚立斩之,直入城中,无一人敢当锋锐,径到府堂。只见曹植与丁仪、丁廙等尽皆醉倒。许褚皆缚之,载于车上,并将府下大小属官,尽行拿解邺郡,听候曹丕发落。曹丕下令,先将丁仪、丁廙等尽行诛戳。丁仪、丁廙,沛郡人,乃一时文士;及其被杀,人多惜之。
  ——如是的说法,如果有几分真的,那么丁仪、丁廙兄弟的所行,是朋友之义,却不是朋友之理,若不是他们猖狂,也不至于曹植被陷入写七步诗保命的境地。
  接下来历史上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即将上演,曹氏两兄弟相残的这一瞬间,竟是中国历史长空的一次烟花绽放,烟花落成灰烬,依然让看客们叹惋。
  ——有人力劝曹丕借此杀了曹植,而曹丕以母之命为借口,不肯下此决心,于是最后,只能以七步做诗,将此命运之剑放于曹植自己的手中,由他来决断自己的命运。
  其实曹丕应该很清楚,把剑换成了笔,却当是救了曹植一命。
  那日,曹丕在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曹丕指画说:“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曹植行七步,其诗已成。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群臣皆惊。
  曹丕又说:“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曹植说:“愿即命题。”
  曹丕说:“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曹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闻之,潸然泪下。
  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曹植拜辞上马而去。
  一场光辉夺目的兄弟生死之戏,就这样在于无声处的硝烟中结束了。
  那诗,让一代又一代的妇孺皆知。
  撇去对曹植万般同情的蒙蔽,细看曹丕的安排,不得不惊叹,他安排的心思如此绝妙,不亚于他做诗人的漂亮。
  画两只牛相斗,必是警告也让高傲的曹植明白,当前的局势,必然有一伤,不能有两全。他,曹丕断然难担待情义与江山的平衡。
  而以兄弟二字命题,亦是一种宽慰:你我为兄弟,却于江山面前不能以兄弟之义相待,但这兄弟之情,不能也万难绝断,我曹丕亦当以此而救你一命。
  一首诗,让众谋客哑然,他们已清楚,这场兄弟之战已下了论断——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情义永存。
  纵观中国的历史,那些著名的帝王所杀的亲人兄弟还少么?曹丕和曹植当都知这帝王之家的残酷,所以他们以诗人的的方式做了圆转,一个保住了命,一个承担了千古的骂名,而他们的兄弟之情,得以残存。
  所以曹植终究能得以善终。
  而我也依稀见着曹丕冒雨驾车,忽低忽高地在自己诗里从这段历史中行去:“殷殷其雷,蒙蒙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辚辚大车,载低载昂。嗷嗷仆夫,载仆载僵。蒙涂冒雨,沾衣濡裳。 ”
  他总是一个孤独地于雨中行弛的旅客,所以诗里悲凉,无人体谅。
  然而,经过这种种的磨难,曹植的诗里终于懂得:“金樽玉杯不能使薄酒更厚”,曹植当年年少的轻狂早已磨损成了后来的痴惋,将为国弃身锋刃的豪情,化为了《美女篇》,满眼只见那“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C髦榻挥裉澹汉骷淠灸选B抟潞纹u,轻裾随风还。顾盻遗光采,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曹植(4)
美人难嫁,贤士难遇,人们说这是曹植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才作的此诗,以表达自己对功名的怨慕之情。
  然而,这怨哀之情,如雨抚过蔷薇,一种哀伤而浮华的美,让猛虎也肯轻嗅蔷薇——这首诗,让曹丕这爱诗之人见着,心头也该就释然自己的一念之情罢?
  诗如此似雕花般的精致,让清代的叶燮推为“汉魏压卷”,而赞叹其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我喜欢这首诗,胜过那《洛神赋》,那洛神女子,天高地远不可及,像一怀有心事的美人泽畔停伫,让你不忍扰碰。而此城南美女却是一位高楼凭栏女子,也许楼上楼下目光的相遇之时就是执手相偕下楼之举,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娟娟呵。
  但这《洛神赋》却因为其华丽得如同昙花般光彩夺目地于清寒的月色下绽放,而成为诗人画家最痴迷的文赋。那月色被花色黯淡,也只能落成了一个看客。
  见那洛神美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光色阑珊之余,终究要归于平静,所以最后“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全文里,最喜欢这句,于澎湃的激情之后的这分安静竟是如是般的美,是月下的花,无色而斑斓,无声而喧嚣,像是曹植的余生,安安静静地写诗,却花光夺目。
  此时的曹植,也只能倚门看万里的行客,听他万里的行程来写自己小庭有月、小院有花的诗:“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曹植:“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这种因时遇而感慨成诗文,因慷慨悲壮亦婉转秋水成文风,便是后人称道的“建安风骨”。曹植后期的作品,就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曹植,闭门在家看美人、望万里行客的曹植,将他的那个时代唯美地推上了颠峰,成楼上的月,是枝上的风,让后人再翻开那个时代的画卷,亦是用石青衍成的“万里风烟,一溪霜月”。
  

晋的绿 合掌白莲花未开(1)
  晋的绿 回眸绿水波初起 合掌白莲花未开
  古人调草绿之色,凡靛花六分,和藤黄四分,即为老绿;靛花三分,和藤黄七分,即为嫩绿。而调苍绿之色,则是初霜木叶,绿欲变黄,有一种苍老黯澹之色,当于草绿中加赭石用之。
  ——似乎每一种绿上都有一个年纪,而这种年纪,不是岁月煎熬而成,竟是增几分此色减几分彼色调出来的,让人欣羡,若人的年纪也可以这般调色,也许世间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遗憾了。
  诗经里说“终朝采绿;不盈一掬。”那绿,采到手里,还不够一小捧,多轻柔的绿。而日本俳句有说“翡翠鸟影,滚滚溯流上。”那灵动的绿却又气势惊人。当然最惊人的气势还是在陆游的诗里:“瓦屋螺青披雾出,锦江鸭绿抱山来”,那抱字,让人倾倒。
  蔡邕写过一首《翠鸟诗》:“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喜欢这“回顾生碧色”的绿,竟是如此嫣然。
  我在云南那个窝在群山中的老家的小院里,也曾一度每晚必来歇息一对绿色的小鸟,歇在花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