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拖延心理学-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你回避那些可能离间你家庭关系的活动时,拖延可能会有助于你继续依附在自己的家庭上。或者,当你在为自己的独立感而挣扎的时候,当你想要在你跟其他人之间制造距离、避免纠葛的时候,拖延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关系密切只给你带来窒息感、依赖感或者跟其余世界的隔绝感的话,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来逃避依附的诱惑。
  疏远倾向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身体爱抚和情感关联,没有共同的兴趣,也没有受保护的感觉,疏远倾向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很突出的。无论他们是否以关系密切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家里的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独自的世界中。大家很少表达情感,甚至提都不提;如果谁有烦恼,大家都只当没注意,并且还会看不起表露烦恼的人。他们对其他家人的内心生活并没有多少了解,他们既不向家人请求帮助,也不给家人提供帮助。
  父母可能一直过着就像不曾有过孩子一样的生活,他们有时候通过言词,有时候通过行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走开,不要打扰我”。设想一下,一个整天工作或者每晚看电视的父亲,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在他眼里。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跟孩子比较疏远,他们对孩子的经验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即便在家庭的陪伴下,孩子也会感到孤立无助。孩子必须独自解决问题。无论是回家作业,或者撰写学期论文,还是为体育比赛做准备,家里没有人给孩子提供帮助。当遇到麻烦的时候,孩子必须自己设法面对挫折和失望。这样的家庭熏陶有时候会给拖延症打下伏笔。在以后的生活中,独自工作会触发一种空虚感,那种孤独的痛苦情绪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如果没有人对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见解感兴趣,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或许会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谁会在乎呢?所以像写作和其他一些需要独立工作的事情都会被他以拖延的方式回避掉。
  为了激发冷淡的父母,有些孩子尝试通过让自己显得满心欢喜、兴致勃勃和富有感染力来将父母吸引到自己身边。“我只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他们就一定会对我感兴趣。”“更好”可以有很多意思:更机智,更有魅力,更自立,更活跃,更有格调。这里的“更好”是由孩子对家庭价值观的理解所决定的。但是,就像我们在完美主义和拖延症之间的关系中所看到的那样:你对自己期待越多,你就越害怕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当想要变得完美的目的是要让自己引起关注并取悦某个人的时候,那么这无疑就成了一场风险很大的赌博。在疏远的心理背景下,人们会不断寻求他们所错失的亲密关系,或者,他们会通过拖延将人际关系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内。
第9章 家庭对自尊的影响
  或许,家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跟我们之前讨论的恐惧有着最直接关系的,就是对孩子自尊心发展的压制。自尊是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估。如果你的自尊比较低,你就会感到空虚。如果你的自尊受到膨胀,你就会感觉自己几乎是全能的。个人成长中的一个使命就是要发展出对你自己能力的合理认知,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时又能维护一个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你的家庭可以通过接受你是怎样一个人而支持你完成这个使命,他们可以帮助你发展出一个稳定的而不是摇摆不定的自我感,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几种家庭倾向中,普遍缺乏一种对孩子自我感的基本支持。过分的控制破坏了孩子可以独立生存、独立选择和自己规划人生的自我感。一个专注于显赫成就的家庭透过表现来看待孩子,这会让孩子处在一个不安全的境地。过度赞扬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现实的全能感——“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因为父母不去帮助孩子容忍失败和接受现实。相反,一个很少受到称赞的孩子,或者一个经常受到批评的孩子,可能会一直认为他除了令人失望之外,什么也做不成——“我一无是处!”当个性的因素被忽视,而只强调成就的时候,孩子就无法发展出一个心胸宽广的自我形象。在许多拖延者的家庭中,一些富有人性的品质往往会被忽视或者低估,比如:幽默感、结交朋友的能力、热衷的兴趣爱好或者创造性的能力、付出巨大努力去做事的意志力以及同情心等。
  你们有些人可能会发现,一提到家庭成长的历史,就会引发痛苦的回忆。因为一些家庭中遭受过巨大的创伤——强烈的冲突、多次搬迁、移民、离婚、疾病以及死亡。父母可能情绪不稳定,或者滥用药物,导致了对孩子的疏忽,或者造成孩子在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其中也包括性侵犯造成的伤害。重复发生的一系列小的创伤会积压为“累积性创伤”,虽然这种情况在平时不容易看出来,但是它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重大的影响。举个例子:你拿着一张成绩优异的报告单回到家里,而你的父亲正在电脑前忙碌,似乎对你的成绩并不感兴趣。在一个相互支持的家庭环境中,这或许是小事一桩。但是如果你的父亲一直无法对你的快乐和自豪有所响应的话,所有这样的时刻都会被累积起来,而对你的心理造成无形的伤害。
  这些创伤跟随着我们,使我们一直以来从根本上觉得内心脆弱和不安全。有些在常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事情对拖延者而言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因为他的日常生活一直处于受威胁的境地中。但是不幸的是,当你以拖延来应对冒险的时候,你实际上增加了自己的危险系数。
第9章 破裂与修补
  就像我们一样,父母也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有的父母都会有糟糕的日子、糟糕的情绪和糟糕的行为。在这样一些时间里,父母无法感知到孩子的需求。幸运的是,要做一个好父母也不用事事都跟孩子有呼应。亲子依赖关系研究人员发现,父母亲只要在30%的时间内对孩子有呼应就会养成孩子与父母间牢固的情感依赖。
  或大或小的破裂是任何人际关系中司空见惯的一件事。关键是当破裂发生的时候怎么处理好。如果一个父母表现不佳,或者忽视了孩子的需求,他可以启动修补程序来弥补,“对不起,我火气太大了,”或者“我没有意识到你心里这么烦,需要跟我交谈。”如果父母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起责任,那就会让事态往好的方向发展。在重归于好的时候,跟孩子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一份尊重和价值。一个被人以尊重相待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起自尊。
  被遗忘的早年经历
  当你在一件事情上拖延的时候,你所有的过往历史都会生动地展现在你头脑中。在你的意识中或许很清楚是什么让你如此恐惧和不安。但是,即便这个让你恐惧的原因没有浮现在你的意识中,一段跟你的自尊有关的陈年记忆肯定会在那一刻被激活。早年经历对我们自尊的养成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把它们当做反映我们是谁的一面镜子,这些早年经历形成了我们以后一辈子的生活背景和基调。在写到这些早年经历时,心理学家路易斯?科佐利诺(Louis Cozolino)这样问道:我们的父母是爱护和珍视我们,还是认为我们讨厌、恶心和无趣?当我们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感到安全和保护,还是只配被拒绝和抛弃?当我们看着他们眼睛的时候,他们回报我们的爱意了吗,还是显得不耐烦、冷淡或者不快乐?……通往这些人生最初经验的唯一道路便是我们的自尊,我们的自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允许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我们照料、充实自己了吗?是否拥有自我价值感?我们是否生活在内心陪审团的严厉监督之下?是否对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和事迹都横加批评?当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能否面对失望,从失败中学习,并继续向前迈进呢?一个善于跟孩子互动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地带,这也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接受、被爱、具有完整感和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个基础。心理的安全地带还是一个人去探索世界、追求自己的爱好、发掘机遇和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根基。幸运的是,如果那些没有很强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找到可靠并有爱心的人相伴的话,他们就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再次获得这样的安全感。
  一切都与爱有关
  所有家庭经历都会给孩子留下关于怎样被爱的某些观念。在有些家庭中,爱是无条件的,人人都以他们的本来面目被接受。在其他一些家庭中,爱是有条件的。在一个家庭中被接受的东西或许在另一个家庭不被接受。例如,在有些家庭中,爱表现在对相互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关心。而在另一个家庭中,这样的行为会被认为是一种打搅或冒失;爱被给予的是那些能够照顾好自己并对他人不做强求的人。
  一个孩子或许会渐渐认识到,只有当他扮演好家里某些特殊角色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被爱。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会被爱,在只有当:
  ◎ 我是一个完美的孩子。
  ◎ 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 我不能以我的成功威胁到你。
  ◎ 我遵守你定的规矩。
  ◎ 我总是把你放在第一位。
  ◎ 我对你不能要求太多。
  ◎ 我能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这些条件代表了孩子被爱的希望。但是这个希望是否有可能被满足呢?即便一个孩子满足了这些条件,他是否会接收到“爱”,这依然是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情。而且,如果他是在这样狭隘的条件下才被爱的,那就意味着只有他的某些部分受到了欢迎。拖延就是用于这样一个目的:通过把自己的某些部分隐藏起来而使自己那些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护。一个孩子可能会感到这是他获得爱的唯一途径。
  设想一下,一个孩子抱有这样一个观念:为了被爱,他必须相信他的父亲在每件事情上都是对的。在这个例子中,孩子的自尊是打了折扣的,因为他的父亲是“那个知道的人”,而那个孩子必须装做是“那个不知道的人”。当这个孩子选择在最后时分执笔写作文的时候,他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拒绝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才干。这样做可以让他待在“那个不知道的人”的位置上。如果这个孩子不拖延,允许自己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占据了“那个知道的人”的位置,而这是对他假想的直接挑战,也就是说,如果他成了“那个知道的人”,那么他跟父亲的关系就受到了威胁。
  向你和你的家庭长期以来所持的观念发起挑战并试图改变它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困惑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拖延这么难以克服。它不仅仅是改变一个习惯的问题,它还涉及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问题。然而,当你打通了被拖延所掩护住的能力,跟自己的另一部分相接触时,你会从自我完整性的声张中得到极大的喜悦,这样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真正基础。



























下面内容是从网上收集的一些资料,非本书内容,仅供参考:

10招克服恼人的拖延    
▼五分钟摘要:拖延是经学习养成,你也可以通过学习甩掉陋习。

除了迫在眉睫的紧急状况,我们有哪件事不是能拖就拖?面对压力、害怕失败,甚至力求完美,都让我们选择推拖拉。拖延是危害生产力、破坏创造力最可怕的隐形杀手!

面对压力、害怕失败,甚至力求完美,都让我们选择推拖拉。其实,要真正克服拖延,就必须面对自己的既定观念,以及自己对「失败」、「完美主义」和「任务伦理」的定义。只要能更有效掌握自己对于任务的想法以及自我激励的方法,自然就能提升任务效率和生产力。其克服拖延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正面的自我对话

一定要在心中和自己进行正面对话,给自己正面的心智图像,这样才能适切导引自己的能量,多缔造成果,少庸人自扰。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下行方法,让自己的内在对话从拖延者转变成行动派,这些方法是:

●拖延者:「我必须完成……」 行动派:「什么时候可以开端……」

如果一心只想着要做完任务,一定会觉得怎么永远都做不完,反而应该去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着手进行必须完成的任务。只要认清,重点是要让方案有具体进展,就能够激发能量并且提升投入的程度。

●拖延者:「这个案子太庞大了……」 行动派:「我可以先跨出一小步……」

如果光想着一件事情有多重大,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应该思考怎么朝正确方向迈进一小步。跨出这一步,再跨出下一步,然后再不断前进,直到达成目标为止。

●拖延者:「我必须做到完美……」 行动派:「我可以接受自己是平凡人……」

如果告诉自己,打从起步起就要十全十美,就从不会接受高难度的挑战,反而应该允许自己在一开端时犯些错误。每项重要的方案一定都会有发展曲线,在初期试行阶段一定不会如自己想像得那么顺利。

●拖延者:「我没有时间休闲……」 行动派:「我一定要花时间休闲,这样才能……」

如果心里其实想要从事其他活动却不得不任务,就会感到愤愤不平,这会让自己故意拖拖拉拉,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务。要排除这种心态,就要答应自己,只要达成方案中的部分任务,就给自己奖励。

把下面这些话变成自己任务上的箴言:

「我决定要着手进行自己负责的重要方案,一次迈出瑕不掩瑜的一小步,而且要想到,等到自己完成一部分任务,就会有时间用来休闲。」

■二、立体思考法和反向行事历

这些工具是用来对抗对于不知所措的恐惧。如果能够不再感到不知所措,也就应该能做到不再拖延,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

■利用回推法推算进度

如果负责处理规模相当庞大的方案,有时会不知该从哪里着手。要排除这种状况,可以尝试用下行方式,运用立体思考法和反向行事历:

●视图整个方案:并且区隔出几项规模较小的合理阶段。要记住的是,不要想一步到位,而是要把各个阶段分配到接下来几天和几星期之中。

●从方案截止日期回推:并且由后往前订出自己必须达成哪些里程碑。

为了举例帮助,假设你在4月初接到一项大型方案,必须在6月1日完成,反向行事历就可以这样订:

○6月1日:把结案报告在早上9点交到主管桌上
○5月28日:做最后修正,撰写正式报告
○5月15日:完成报告初稿
○5月1日:完成研究任务,开端草拟初稿
○4月25日:完成电话跟踪访问,汇整数据
○4月18日:开端电话跟踪访问
○4月14日:寄发问卷
○4月10日:问卷定稿备用
○4月5日:完成背景研究
○4月1日:和主管讨论方案目标

●我都会设置每天任务的排程,并且按照排程进行任务。

■三、入神状态

任务不要等到想做才做,应该让自己进到入神状态,摒除一切杂务,集中全副精力在手边的任务上。学会随时能进到入神状态,就能够缔造更多成果。

■让左右脑一起开攻

职业运动员口中的「进入状况」,就是要隔绝一切旁骛,达到高人一等的运动表现。只要进到这种状态,就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而且内心也会相当平静,可以把压力转换成动力。进到入神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