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陌上花开缓缓归 安意如 TXT-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敢机敏练达,统统变成了要人命的东西。

  刘彻这个男人无情时太无情,多情时太多情。他有一个原则:无论何人何事一旦触及到他的政治利益,他可以六亲不认格杀毋论。如果胡充华遇见的是汉武帝,那恐怕只有和钩弋夫人一样化作陵墓里的一缕艳魂,明月楼台无处话凄凉。胡充华幸运是遇到了元恪,这北魏第八任皇帝,他笃信佛教,心地仁慈,更主要的是他不忍如此美丽又勇敢的女人离他而去。有时候,女人的勇敢一样是很动人的。胡充华当时的牺牲精神一定感动了孤独惶恐自己绝嗣的皇帝,所以他立胡充华所生的儿子元诩为太子的同时废除了立子杀母的规定。这样做,是因为爱,还是因为报恩,很难去断言。不论如何,这实行了一百多年的残忍制度终于告一段落。但胡充华后来的作为却喜剧地证明,先人的制度其实有存在的理由。垂暮的君王洞烛先机的眼睛。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可以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窠里(3)

元恪去世后,太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充华由贵嫔掖升为皇太后。皇帝幼小,胡太后理所当然垂帘听政,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她也称朕称自己的旨令为诏,不过北魏是鲜卑族国,虽然经过汉化,却不那么吹毛求疵般讲究,换做汉儒早磕头打滚,痛哭纲常败坏,牝鸡司晨了,其实那些儒生们也就是没事喜欢叫唤,要是真遇上个铁娘子像武则天这样的,一捶定音,江山到手,他们自己回家咬坏牙龈想想也就认了。

  在胡太后当政之初,她还是颇有政治家风范和头脑的,她曾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设座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云龙门及千秋门等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获得朝野的好评。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由她自考察人品学识,而后量才任用,一般都认为十分公平。可惜后来她却越来越不像话,用柏杨老先生的话说,“胡太后自从当权,除了大肆营建佛寺和佛像外,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伤害帝国上。(六世纪)二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遍地抗暴,大多数由她激起,或由她触发。”

  叹啊,像武则天这样的女人惊才绝艳,举世无双。胡太后这样的,后宫斗争智商勇气都一流,然而一旦把整个帝国的权力交到她手上过久,就力不从心,神志迷乱。不是她驾驭权力而是权力驾驭她了。而且这女子太容易被情欲困扰,居然和情夫合谋害死自己的亲儿子,真是分不清主次。

  她也蓄男宠,南北朝风气开放为后世所不能想象,承其余续的是大唐。Open之风让后人瞠目结舌,但南北朝乱世,战乱纷繁人心浮动,礼乐的崩盘带来思想的连根摇摆,开放中总带着荒淫放纵的意思,有时候还和原本的礼教冲突,大唐则是身心强健,大唐子民无论身心都是不弱于人的,开放得白日朗朗,即使是纳男宠也理直气壮。

  胡太后春闺寂寞面首多多,她还不是那种投身权力为此忘记性别的人,女人的需要对她正当中年的她来说更实际也更迫切。更想不到的是身为太后的她失恋了,于是,你看见一首哀怨缠绵北朝民歌诞生了。胡太后以暮春时节的杨花飘荡难觅踪迹,来抒发内心的怀想和期盼,用笔双关,构思巧妙,不同于寻常粗犷直率的北朝民歌,这首诗写得分外含蓄,情致绵绵。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这是小山词里的句子,落泊的小晏做过这样绮丽的梦作为对情感的延续,我不知道胡太后有没有做过这样的梦呢?

  胡后所吟唱怀念的“杨花”确有其人,乃是北魏著名猛将、仇池公爵杨大眼之子——杨白花,他武艺出众,身材魁梧,应该属于型男酷男一类。胡太后对他有意,征召入宫与之发生私情,但杨白花是名将之子,碍于太后的威势床第之间应酬个两次也就罢了,让他做个男宠佞臣却是不能的,加上小皇帝日渐长大,胡太后又是个不安分的。杨白花一寻思把个前程身家性命绾在一个女人的裙带上那是相当不明智的。对于胡太后这种女人,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于是不久他就率部投奔南边的梁朝去了。事实证明他此举是明智的。胡太后后来被权臣朱尔荣所杀,连同新立的小皇帝一起丢进黄河溺毙。如果杨白花跟在胡太后身边的话,死是肯定免不了,关键是,死了还有辱家声。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窠里(4)

杨白花作为第一个(可能)为了逃避做面首命运的将军逃到了别的国家,还要改名杨华,也算是史上一大奇闻,“红颜祸水”四个字放在有的女人身上还真是恰如其份。而胡太后含情脉脉为逃跑的情人作歌,使人传唱,直至流传千古,在令人绝倒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个女人对感情的渴求和执着。

  不过,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我还是庆幸杨花及时飘落南朝,落得个清名。他若留在胡太后的艳巢里一定是风吹雨打残花败柳的宿命。男人还是要沉着有思想的好。没有杨华的果断离去,今天也就少了一首传唱的乐府,这段历史亦会少了许多可供玩味的余地。

  (注:传此篇是胡太后存世的唯一之作,(《梁书·王神会传》)记其事,但《乐府诗集》归入无名氏作,抑或胡原作已佚,此篇系后人托拟。)

  参考书目、篇目:

  《乐府诗集》

  《南史》

  《中国后妃百图》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前时我在南京,想去乌衣巷一游,终因时间太紧而放弃,去乌衣巷要经过朱雀桥,两者相离甚近。那首耳熟能详的诗这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到底我是因为刘禹锡去的,就是想夕阳西下的时候去,看那夕阳余晖下的乌衣巷,朱雀桥边的野草花,站在那里想一想曾经煊赫一时的王谢世家。当然,做这一切的时候要自动省略身后这城市的嚣华。

  站在历史的遗碑前凭吊,像扑入坟墓的祝英台,把自己融入到当中,这种感情凄艳得让人想着就颤栗不已。现在我在一座北方城市里,它的名字里也有一个京字。亦是王朝故都,我在这温暖萧瑟的风沙城池里,依然禁不住思慕一个南国的绝品男子——众神仰望的谢安。

  不止是东晋一朝,在整个魏晋南朝,及其后的1700年中,他的风仪落入时人眼中,后人笔下,载入史册之中,如天空高悬的北极星,光芒闪现万世不堕。

  他一生,恰似春上花开,明光晓映,着眼处,处处是风流,使人无从说起,品性高洁,叫旁人都身不由己做了路人,远处看花看风景,天地虽好,明白不会属于一个人,终是不能折得一枝回去,要放下愿心,留得春色独自开。连李白,那样绝顶风流,绝世狂放的男子,携名妓上东山,在谢安的荒坟前仍忍不住自惭形秽,泪落如雨。

  题目是李白的一句诗,“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是第一次,我觉得小白的诗里烟火气重,“傲然携妓”四个字太沉,不足以说透谢安的潇洒出世。然而有了小白的这一句,我们终于有个落脚处,一切且由东山说起。

  安石真正的人生,是由东山开始启程的。而后来手握大权的他,为了向皇帝表示自己无心争权的淡泊意志,还建了一座“东山墅”做政治暗示。东山归隐,东山再起,归葬东山。这座位于曹娥江岸的山被后人称之为“谢安山”,和“东山妓”一样成了谢安私人的标志。在后来的唐朝,这座山,几乎成了所有诗人寻梦之旅的起点。而谢安在山水之间渐渐升腾成了精神图腾,遥遥掌控着他身后的时代。

  到如今,关于谢安的争论仍不息。有人说他是有心仕途的,一开始的弃官归隐是官职太小,无法施展他远大的才华,不如弃之,走出乌衣巷到东山去韬光养晦,伺机再出。别人隐居是清茶淡饭闭门谢客,谢安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与当时的天下名士交游,这样以进为退的手段,他一生都运用的极妥当。彩袖殷勤捧玉钟,文人雅士谈笑泼墨,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伴随着女人翻飞的长袖,杨柳般舞动的腰肢,像烟云一样从东山上飘散开来。

  谢安他不是倨傲,他是在守望着的,于烟花丛中冷眼旁观天下大势,如隐居茅庐的孔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过自己的生活,什么时候又得站出来,顺应时代的需要。谢安的夫人刘氏问他,你为什么不做官呢?安石回答,会有那么一天的,这是免不了的。果然不能免。终此一生,他都是一个对自己,对世事有着清晰判断的人,从未失误过。

  如果没有谢万的领兵失败,被恒温废为庶人,谢氏家族急需人出来主持大局,担负起延续家族荣耀的责任。想来安石是不会出山的,他一隐东山20年,40岁才出山,这是个可怕的数字,不要说在人寿命偏短的古代,即使是在今朝,40岁出仕也嫌晚了。何况一开始,他还不是身居要职,只在桓温帐下的做“司马”,从低熬起。而他也必须从林泉之间回到尘世来,卸下偶像的光环,面对大众对他的怀疑和指责。不要以为只有谢安一个人聪明,他以隐居不出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众人就会盲目应和。其实在他出仕之初,他是受到很多的置疑和冷嘲热讽的。

引两个故事:其一是,他从建康出发到桓温那儿去上任,城里的名士都跑来给他送行,这时有个叫高崧的,喝了点酒儿,就装醉看着他说,哎,人家都说,你要不出山,可怎么面对天下的老百姓呢?现在你出山了,天下的老百姓又怎么面对你呀?

  再一回是,他到了桓温那儿之后,有人给桓温送来了一种草药,就是偶们中药里常用的“远志”,而这个“远志”,还有一个名字,叫“小草”,桓温好奇地问, “这一种草药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呢?”这时他的参军郝隆阴恻恻地一笑,“嘿嘿,桓公您不知道啊,这草药,隐在山石中的部分就叫‘远志’,可长在山石外的呢,”说到这儿,他瞟一眼谢安,“呵呵,就叫‘小草’啊!”这郝隆也是个有才学的,他正是借此讽刺谢安隐居时名满天下,好比“远志”,而出山后呢,就来当个小司马,也不过就“小草”一棵。这个比喻用得很巧,连不愿伤谢安面子的桓温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嗯,这话说得绝妙啊!”

  谢安忍住了,不卑不亢,态度从容。或许他根本就不是忍而是平然接受,他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唐朝的许敬宗说的“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他的一生都是从容的。无论是符坚率百万之师投鞭断流之时,还是恒温欲篡位,将刀斧手埋伏在帐后时,他都冷静以对,从容到令人惊怔的地步。

  《世说新语》是一本非常狗血兼八卦的书,上面记载了当时很多的名人逸事,当中对谢安的从容是佩服地五体投地。谢安一生最为人所知的事是淝水之战,阻止了符坚大帝投鞭断流,一举吞没东晋的野心。

  北方的雄师长夜醒来,觉得腹中饥饿,他环顾他的疆域,慕容垂降前燕已灭,再没有可以满足他胃口的猎物。于是他起身,朝着对岸时怒吼,誓要征服那里。

  一时间旌旗蔽空,天地失色。东晋王朝从酣甜的长梦中匆匆惊醒,像刚从床帏间起身的倦怠男子,面对迫在眉睫的危难惶惑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有谢安,他稳如江山。当年他在东山隐居,携妓冶游,对名利了然无心,任人千呼万唤二十年。直到王坦之奉旨上东山恳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式微,亟需良将谋臣匡扶,为了谢氏一族,为了天下苍生,他才慷慨出手,一招定江山。

  这一点,以晋简文帝司马昱看得最准,他遥望着东山上的谢安,心领神会地笑言,安石必出,盖与人同乐者,亦不得不人同忧。说起来,司马昱也属于谢安,王羲之的知音好友那一类,没当皇帝之前也是风流名士,可惜后来被恒温立为傀儡皇帝,郁郁而终。后人叹李煜的话,改两个字赠他正合:“做个名士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淝水一战,谢安任命弟弟谢石为都督,侄子谢玄为将。而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一次,就如那次与友同舟,惊涛骇浪中独啸长风一样,他镇定自若。不同的是,这一次与他同船的是整个东晋王朝。这一战打得符坚大帝丢盔弃甲,心胆俱寒,从此符坚的大秦帝国由盛转衰,当纵横沙场,雄霸天下的符坚,遇上了风流儒雅的谢安,灵犀一指,此后千秋万世他亦洗不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两道耻辱的印记。

淝水大捷,捷报传来,谢安正与人对弈,获报后面色如常,别人小心问起,淡然曰:孩子们把秦军打败了。而后对弈至局终。他的风仪让李白崇拜得五体投地,在诗词中屡屡咏及。《永王东巡歌》说得最清楚: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但是谢安,是真性情的谢安。客人告辞后,他返回内室,一样高兴地手舞足蹈,连木屐的齿断了也不知道。这样的谢安,千年以后透过文字,还是能够感觉到他的率真可爱。想来当时他是不适宜在人前显出太高兴的样子,以免举国虚骄,影响军心,给秦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呀。

  谢安的诗文不多,不知是做的不多,还是传世不多,最著名的两首是33岁时参加王羲之举办的兰亭集会时所作。作为文学史上一次著名的文学沙龙,间接促成了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兰亭集序》诞生的集会。我们必须详细地说明一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公元353年。会稽郡山阴之兰亭,群贤并至,畅谈人世哲理。名士们沿小溪而坐,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沿着溪水漂动,漂到谁面前,谁就喝干这杯酒,然后赋诗一首。做不出来就罚酒。这就是有名的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此次聚会共得诗37首。王羲于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千古一序《兰亭集序》由此诞生。

  谢安罚酒两次,赋诗两首,其一: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其二: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谢安的诗语近玄言,与他的广袤心胸济世之才比简直不算什么。诗文于他不过像众多锦衣里的一件,不是特别惹眼,然而任何时候穿出去,也都不会失了身份。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是说天下万物都遵循着那自然之理,长寿的彭祖和早殇的小孩,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完全是庄子“齐万物”的思想。

  对人对事,谢安一直是贯彻“齐万物”的思想,讲究“顺应”,就像有人总结谢安说的,该他得到的时候,他就得到,该他牺牲的时候,他就会去牺牲,总是一种顺应的态度。终其一生,不管在什么样的困境下,人们都没听到过他一句抱怨的话。所以,山水和官场是一样的。他把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理顺了,不让任何事任何冲突显得特别尖锐,即使是政治斗争,也用“怀柔”政策,让外界的事情得到合理的安排,自己也能快乐。说起来很简单。但对一个人来说,一生都能这样把握住,是何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