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证红楼-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如此的细致体贴……

  宝钗把自己的疑惑给压到了心底,带起笑容,尽量如常的回答起了宝玉的问题。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甄宝玉照常探问了几声宝钗的肚子和宝钗本人,便坐到了一边,接过莺儿的奉茶,说道,“我今儿去看了,那个韩奇,长得却也不怎样。年纪又大了,委实是委屈了三妹妹。但我看三妹妹倒像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宝钗笑道,“我也听人说了,那家里却是挺麻烦的。不过,三妹妹定然应付得来,这却不用担心。前些日子,因着她自己的出身,生怕成了哪家的侧室呢,所以才慌。如今事情定了,自然松了口气,虽不是最好,总是她能应付的。”

  说完这话,宝钗便发现宝玉皱起了眉来,好像想到了什么有些不满似的,却又终究没开口。

  心中再次忍不住有些诧异。

  但甄宝玉已经恢复了正常,笑道,“等到三妹妹嫁了,便要给环哥议定亲事,看来今年却是没个消停的时候了。是了,薛蟠大哥那位,可还是那样闹么?”

  宝钗听了,就有些不自在起来。

  薛蟠娶的那个夏金桂,一嫁进门来,还不到一个月便露出了本性,是个再好妒不过、再泼辣不过的人。和她一比起来,凤姐都成菩萨了。偏她又没有凤姐那样的才干。

  三天一大闹,一天三小闹的,宝钗不但是担心母兄,亦是对家中出了这样的事情颇感羞惭。

  她叹道,“可还不是那样闹么?母亲也没有什么法子。”

  甄宝玉摇头叹息了一回,道,“薛蟠大哥还真是夫纲不振哪!我也见过,那样袅袅婷婷的,蒲柳一般的人儿,怎么就生了那么个性子呢?真可谓奇怪之至了。我听说,薛大哥房里有个叫香菱的,早几年就开了面,还曾在这园子里住过一年多来的,和姐妹们相处得极好的,又颇有诗才。如今是被折腾得不成人样了。我想着,你虽已经嫁了过来,你妹妹好歹还住在衡芜院呢,何不让她把香菱接了进来,也免得受那妒妇之苦?”

  如果是原本的宝玉……

  宝钗又忍不住这么想了。

  原本的宝玉,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也是理所当然的吧?他也会惊叹金桂,怜悯香菱。

  但是,想到宝玉最近的作为,他又提出要接进香菱来,就不免有些不舒服了。便道,“我只好和妈妈说起便罢了,或者可以让她带着香菱,如今她身边也没个可靠的人,我也不甚放心,但没有接到这院子里来的道理。莫要说她,连宝琴如今也不该住在这儿了,转眼就要搬出去呢。”

  甄宝玉听了,不免长吁短叹起来。

  夫妇两个正说话间,日渐萧条的大观园内,忽然又热闹了起来。贾政给宝玉的碧箫并文杏两个结伴进了门来,对宝玉宝钗道,“却是不好了,刚才传来消息,说宫中的娘娘滑胎了,太太听了这个消息,就晕倒了呢。”

  甄宝玉并宝钗两个,互望一眼,却也是大吃一惊,宝钗连忙站了起来,甄宝玉也忙扶住她,往门外走去。

  宝钗一边问道,“老太太怎样了?”

  碧箫口快道,“听得老太太尚好。”

  宝钗瞥她一眼,不说话。

  贾政和贾母的眼光倒是类似,这个碧箫并分给贾环的彤云,都有几分昔日的黛玉之形,晴雯之影。是王夫人和贾母那边的小丫鬟,原本不得出头,也不知道怎么被贾政挖了出来。

  所以,宝钗不喜欢她。

  待得这小夫妻两个到了王夫人那儿,果然正是围了许多人呢,并邢夫人李纨及贾赦都在。倒是凤姐如今病势日沉,几乎已经不起床了,自然未到。

  甄宝玉比宝钗尚且积极几分,到了王夫人的院子里,连忙放了宝钗,一一行礼,细细的问了王夫人的状况,又问,“说是宫中的娘娘滑胎了,可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前两日不是还说脉象极稳的?”

  说话间,并贾珍李纨都来了。

  王夫人这次一病,倒有几分了贾母的态势。要知道,虽说王子腾已经呈现败势,但王夫人可还仍是元春的生母呢!

  最大的依仗出了问题,贾赦也正惶急忙乱间,哪里能回答宝玉的问题?

  还是贾珍凑过来,小声说道,“大家莫慌,我听说这事情和吴贵妃有关。这是报喜冲喜之胎,如今滑了,皇上震怒得很,正严命追究呢。依我看,倒保不定是娘娘的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之策。”

  甄宝玉听了,若有所思。

  邢夫人却是啐了一口,说,“你倒是说得轻巧,那孩子已经五六个月了,又是个小皇子,娘娘的年龄虽还不很大,这个时候滑胎,可也是凶险之极的事情,保不定自己的命还有危险呢,套什么狼去?”

  贾赦“呸”了一声,骂道,“你这是在咒娘娘不成?”

  自从元春的消息出来以后,邢夫人虽说也知道这对贾府有多大的好处,但对王夫人的风光就是有些酸溜溜的,明眼人人人都知道,故此贾赦才会这么说。

  他这一骂,邢夫人顿时不敢吭声了。

  甄宝玉沉吟一会儿,问道,“老太太是个什么态度?”

  贾赦露出恍然之色,“可不是,这家里经过最多事情的便是老太太了!宝玉啊,你倒是真的长进了。”他意味深长的说道。

  甄宝玉躬身一礼,说,“大伯谬赞了。”

  但是不是贾母不动声色,似乎没有受到打击的样子,就果然说明事情不严重呢?

  这可很难说。尽管事情发生的当天,皇帝就下旨骂了一通吴贵妃,让她禁足,闭门思过。人人都说,随着事情的调查,若果然是她因嫉妒而阴谋陷害,她的名分可能会被一削到底。

  而且过了几日,似乎是查到了什么,皇帝开始下旨清查吴天佑家的受贿之事。

  贾家上下自然是欢天喜地,自觉距离元春封后又进了一步。

  但黛玉却全不那么乐观。

  “若论这后宫争斗,皇帝却是比我擅长。”燕霜夜在一次拜访中如此赞叹说,“早年在下旨可以回家省亲的时候,就已经布好了局了。”

  “那么早吗?”燕霜夜只是有一点不擅长的话,那么黛玉就是完全不擅长了,不过她还是看出了一些,觉得心惊,“这难道是一个连环计?”

  “不,倒还没有那么长的眼光,当时只是纯粹想打击外戚,清理一批腐朽的家族而已。但还是为现在铺好了路。姑且不说为太子铺路,几个皇子慢慢长成,可也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了。皇帝也不会希望儿子太强的……其实这事情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次类似的。不过,不接受教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利令智昏,这是一个老套却老是见效的词。

  “吴天佑家会倒台。倒台以后贾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至于贾元春能不能在宫中活下来,除了看她自己的能耐以外,这次的事件到底有没有她故意的成分也是关键。皇帝不会喜欢她用自己的孩子来做交易的。”

  燕霜夜如此作结。

  黛玉却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不是说太后十分仁慈吗?为什么皇帝居然有心情在太后生病,今年又是她大寿的时候做这种事?这种时候,一般来说会干的事情是大赦天下吧?”

  燕霜夜对此冷笑,“正因为如此,才没人想到皇帝要大动干戈。也许很多人都忘了吧,太子是在皇帝和太后的身边长大的。更重要的是,当今的皇帝,正是在太后类似的宫中手段的操作下,才平安登上皇位的。”

  也就是说……

  这样做,其实反而才能最好的取悦太后?或者,正是因为希望能够多留下几个和睦相处的孙子,太后才希望,把他们的野心给扼杀在萌芽里,从他们的母系亲戚着手?

  即便是仁慈,只要不伤命,削爵位什么的,会觉得可以接受?

  黛玉替燕霜夜保存了一些资料,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希望能说出一些话来的缘故,有些时候燕霜夜会愿意说一些事情,而黛玉也越来越注意到,他或者开始策划一些反皇权的事情了。

  皇帝打击外戚,这对他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机会。

  那些腐朽的百年世家会被清除一大批,没人知道皇帝打算牵连多广,所以那些官官相护的官员们会人人自危。

  这就是机会了。

  这样简单的事情在知道了足够的情报以后连黛玉都能轻易的看出来。不过,她没打算对这件事情发表任何言论。即使是燕霜夜也想不到吧,她居然在发现他打算违反千百年来的规则以后,还这样自若。

  因为连他自己,本来也是一个读书人的他,都无法对这样的打算,轻易下定决心呢。

  接下来的事情,对贾家来说,果然从天堂落到了地狱。

  四月,元春滑胎,吴贵妃被贬。

  五月,吴家被查出曾经为了建省亲别墅而大量接受“馈赠”。即使是大赦天下,这样的罪名也是很难被赦的。何况,吴家还有大量这样的钱财,被送进了宫里。

  六月,贾家欢欢喜喜的嫁出了探春。虽然继室远没有正室风光,准备也没弄这么多,但探春本来就是庶女,所以问题倒也不大。

  在这个月份,吴天佑还利用这些年攒出来的关系,四处求救。

  但是六月底的时候,变故就发生了。

  吴天佑此人到底是一个光棍,没有贾府百年的人脉,在他自认自己已经无法获救,子孙也没得别人可以帮忙庇护的情况下,他自认了罪名,并且上了一个表,文笔不佳,却称得上是情真意切,破罐子破摔的表明,当日省亲之家,无一家有这个财力自建省亲别墅,大家的钱财全部都是“来历不明”……

  第一百七十章

  “难道说我们这样的百年世家,当初建这园子的时侯,也还拿不出钱来不成?”怡红院内,宝玉奇怪的问着宝钗。他不明白现在府上那些长辈们为什么会有难以掩饰的慌乱,尤其是在这些长辈凑在一起的时候。

  不过就是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先反省自身,没有对当初省亲时候的接待规格做严格的限定,又下旨要彻查外戚的耗费而已啊。

  甄宝玉可是还记得的。贾宝玉当初到金陵去,就是趁机去置办产业的。而且,那个时候他们盖园子,好像就从甄家提了存的五万两,三万两买戏子,两万两置办这园子里的帐幔等物。他虽不关心,却也听几个姐妹感叹过此事。

  因他们家也是曾经接驾过几次的。

  那五万两银子的用处,贾家的奢华便可见一斑。

  甚至他到了贾家后,到了怡红院后,见了这里的陈设,还以为贾家就是因为这园子才败下来的呢。

  宝钗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但是一来不好表露,二来这事牵扯黛玉,所以她只是笑道,“这话二爷问我,我又怎么知道?那个时候,我也不过是外来的亲戚罢了。”

  甄宝玉沉吟了一会儿,问道,“想来当初我也是不关心这个的,一点儿民生经济不知道。我正想问你,那个时候盖这园子,可从你们家借了钱没有?”

  宝钗在薛家可是早当差的,这下没法推脱了,只得笑道,“没有。一分也没有借。”

  “那就奇了,若是短缺银两,怎么着也先该想到亲近的亲戚才是。那样明着不要脸面的事情,也只有那等暴发户才能做得出来。”

  确实是从亲近的亲戚下手了。

  但宝钗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甄宝玉也没想到宝钗知道此事的详情,在左思右想得不到答案以后,他摇摇头,也就放下了,继续去专心看书。他没想到,这件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到底是顶替的,当初宝玉在京中也有些朋友,尤其是北静郡王,那是见过“甄宝玉”的,所以如今,甄宝玉都不怎么出去交游了,就是担心被认出来。

  想着过上两年,人有了变化也就不再稀奇了,到时候再出去也就没关系。

  而大观园中的丫鬟们,即使有那么一两个不怕“不能再谈黛玉”的禁忌的,也弄不明白黛玉的身世,连林如海的官职都叫不出来呢。

  甄宝玉自然也就无从获得相关的信息了。

  但现实告诉了他。

  八月盛夏,贾琏被捕。

  在一片慌乱中,甄宝玉才知道,那个“林姑娘”并不是如自己之前知道的,什么都没有,寄居在贾家的孤女,她的祖上也是四代列侯,历代在金陵为官,而父亲,更是在当朝第一肥差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做了六年,一直到死。

  这样的身世,又没有别的什么兄弟姐妹,近亲支族来分享遗产,怎么可能身无分文的来到贾家?又怎么会孤身一人被嫁到南方,被逼投河自尽?

  在知道那句“遗言”以后,甄宝玉真是都忘记了去装“听到黛玉名字必然头痛”的样子,而是径自去找了李纨和贾兰。

  他知道,在李纨那里,有园中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起社的时候的各种诗稿,在那些是诗稿里面,他看见的是除了“琴绣双绝”这样的泛泛评价之外,一个对命运感到悲观的女子。

  然后,他相当聪明的去找了贾环。

  贾环不知道他是假的,但是很乐意“贾宝玉”崩溃,所以,不出预料,他告诉了他“林黛玉”这个名字相关的所有事。她在京城有诺大的名声,不像探春那般,一及笄的时候,本来就有众多王公贵族之家来求亲,甚至,不是王公贵族之家,还不敢来呢。

  只是那时人人都以为,她必然会被外祖母配给贾宝玉而已。

  但是没有。她被突兀的送回南方扫墓,然后贾兰就传回了她的死讯。

  整理完这些信息以后,甄宝玉的心顿时就是一沉。

  他想到了很多的可能,但是没有一个是好的。

  成为贾宝玉,事情似乎也不会那么好呢……

  或者,必须要尽快脱离贾家,就和那个贾宝玉一样?

  但甄宝玉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该怎么才能脱离贾家,事情便接踵而来。

  贾琏不过是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如何能够受得了牢中的生活?不过数日,他便承认吞没了林家的财产,并且将当时作为应天府尹的贾雨村给拉了进来。

  事情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贾雨村不管是在做地方官的时候,还是做京官的时候,都帮贾府处理过一些不妙的事件的。比如说当初薛蟠杀人,比如说贾赦逼死石呆子的事情,比如说两位姨娘和尤二姐的死……

  诸罪并发。

  八月底,在贾母过了八十一岁的生日之后,宁府被彻底抄没,贾赦被捕,薛蟠被捕,而贾政这边,也经历了第一次抄家。但是,或者是念在功臣之后吧,又或者看在流产之后卧床不起的元春的面子上,贾母这边几乎没有动。贾政这边,因为贾政本身没什么劣迹的缘故,也暂时得以保全。

  但是,在贾琏被捕以后,凤姐的病势就忽然加重,眼看是没有多少日子了,抄家之后,贾母也是一病不起,看来同样没什么日子了。

  邢夫人王夫人相继病倒,李纨干脆在稻香村来了个闭门不出——她这样年少守节的寡妇,是很不容易受牵连的。宝钗也只得挺着越来越重的身子来管理家务,甄宝玉作为贾宝玉,于情于理,也是无法这个时候离开贾家的。

  甄宝玉越来越觉得,做了贾宝玉,只怕也难免抄家灭族的命运了,心里面真是懊恼不已,但是有一个宝钗在身边,又有了他的孩子,既然贾家能多撑一段时间,他自然也只好撑下去。

  他也无奈的成了贾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