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证红楼-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得他母子两个远远离开,黛玉却还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自己都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说了这一大段话而奇怪不已。虽然只是随心说上那么一段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可是……

  她原本,只是想“经历”的。但这段时间以来,她竟真的有了几分想要“改变”的意思呢。因为在这里,确实很有一些,对她也付出了的感情的人。

  等到李纨母子离开后,自己反思一阵,她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做。

  从贾兰对宝玉他们的态度看来,黛玉隐隐的看到了这个不受奶奶待见的孩子逐渐产生的愤愤不平之气,孤傲之情。想到原着“鸡鸣稻香村”的句子,便不免怀疑,在原着中,他们孤儿寡母的可能确实可以不受贾府败落牵连,那个时候,他们两个,是不是就眼睁睁的看着其他贾府众人落入火坑不肯相助呢?即使是那些无辜的女眷幼童?

  如果是这样,稍稍缓解贾兰的愤满不平之意,不知道……是不是又能挽回什么?

  因为潜意识里面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才……

  但在同时,黛玉又不免因为自己的心里面竟然有了这样的算计而感到不快。当下闷闷的回到潇湘馆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枉与他人作笑谈”,在十二正钗的判词中,除了秦可卿之外,也只有李纨的判词里,能够看得到那么明显的批判了。而且还相当的严厉。这固然应该带有一定曹公自己的感情,但我想,李纨在贾家败落之后,只怕也是做得相当过分的。在她的影响下,母子两个即使是可以救、容易救的无辜女眷亲眷,也不愿意去救。

  现在黛玉因为部分人付出的关心照顾的缘故,也已经有了改变一些小事的欲望。不过,她是一个有一定心理洁癖的人,除了讨厌阴谋算计之外,还连“助人”和“保己”都有些分不清。距离她必须要做出选择的时候,道路也还很漫长啊……

  第二十三章

  第二日,宝玉见了贾母,只说是自己不小心烫了,但贾母还是不免又把下面跟着的人骂了一遍,只命宝玉好好休息。

  又过了一天,贾母的身体说是好了许多,便又招了姐妹们来跟前玩笑取乐。只是,黛玉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贾母只道她担心宝玉,笑得意味深长,却不知道黛玉想的是另一回事。

  她不信这世界上有什么神仙仙佛,却也早就知道,这世界上还是有些能人的。比如说当初感受到的那个,又比如说……宝玉的那块玉,确实是来历不凡。黛玉甚至知道,如果她谋了那块玉走,便能最快速度的恢复风清时期的修为。但她当然不可能那么做,尽管她很想快速恢复力量。

  她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为什么《红楼梦》这本书居然有那么多的地方,和这个世界吻合,但因为记住了那书中的故事的缘故,在看到宝玉烫伤后,便想起了一段情节来,因而念念不忘。

  “魇”,这样的法术到了风清生活的时代,已经基本失传了。虽然还有一些修炼的人,但法术的失传比修炼方法的失传要严重得多。而即使是在那个时候,这也是一种很讨人厌的法术。

  以黛玉现在的身份和力量,在这个时代,想要在贾府改变什么,很难很难。何况她又素来讨厌心机谋算,按照后世的说法,说她有点心理洁癖也可以。但是,用法术害人,同样是她相当讨厌的事情,她又偏偏可以借自己的力量做到点什么,便自然是念念不忘,只等着看是不是那样,也想看看若当真那样,是否能够惩戒凭着力量作恶的人。

  因为现在看来,这法术竟然是在道婆尼姑中颇为普遍的流传着的。

  等到丫环说“马道婆来了”的时候,她的心便猛地一跳,竟有几分兴奋的感觉。

  马道婆,这是在官宦之家中颇为有名的一个道婆,人人都说很有几分神通的。她也是宝玉的寄名干娘,年纪也有五十多岁了,一脸的精明,眼中有狡诈之光,哪里像是诚心修道之人?

  黛玉上次见她,那还是没有风清记忆时候的事了。此时的教育的缘故,那时的黛玉也是信佛的,对这些尼姑道姑,总不免有几丝信服敬畏之心。现在用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而且,黛玉也感觉到,这个道婆的身上,确实是有一股不弱的力量。只是这力量……和她的力量、当初在河边感受到的磅礴生机、宝玉的玉上感觉到的勃勃灵气,却又完全不同,自有一股晦涩阴暗的感觉。

  三姑六婆,当真多半不是好人。

  马道婆去看了宝玉那里回来,便用一些菩萨佛祖的名头来糊弄贾母,生生的把一场人祸说成了天灾。唬得贾母送她钱财,去点什么海灯,供奉那个“大光明普照菩萨”,竟还有不少官员诰命竟真的点了,还花了许多钱。不得不让黛玉感慨,现在真的是女眷信佛,蔚然成风。再怎么精明的人,碰到这种事,也要糊涂起来。

  贾母听了那些王妃诰命的名头,果然也舍了一个月几十串钱的要去给宝玉点灯。

  待得几个姐妹从贾母那里走出来,黛玉便笑问,“你们可信那‘大光明普照菩萨’不信?”

  迎春首先诧异她问得这话,奇怪道,“怎么不信?为何不信?我想来,说是王公贵族之家,这样的福报,便果然有些捉狭鬼来捉弄也是有的,这便是命运因果了。”

  惜春素来信佛,但这个时候,她却对姐姐的话摇了头,“我看佛经却从不曾见过那样的事。虽说我见识不广看得不多也是有的,但总觉得那……”她顿了一顿,才压下了心底对自己怀疑那些道婆的念头产生的愧疚,继续说道,“总觉得这有些古怪。”

  黛玉便又看向宝钗探春。

  因为关系着贾母,宝钗便不说话。

  倒是探春笑道,“信或不信有什么关系?虽说是一个月几十串钱也是……老祖宗能得个安心,岂不比什么都好?”

  探春之前差点说出“也是浪费”来,这足以说明她的态度了。

  只是这句话,便只有黛玉宝钗听出,宝钗不动声色,黛玉却是抿嘴一笑。

  黛玉只道这一两天便会出事,便常往宝玉处跑。谁料过了三天,宝玉的烫伤都快好了,却还是完全没事,她又不懂现在的“魇”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无从预防,不免想——要么是已经开始了?要么是我多疑了?

  这一天,她在午后看了一会儿书,做了一会阵线,弹了一会儿琴,自觉心思仍有些烦乱,就走出了门来,站在石子路上看了一会阶下新迸出的稚笋,心中忽有所感,便不出门,又走回来,挑了些“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的诗句教给廊下的鹦鹉。

  自黛玉入了这潇湘馆得了这鹦鹉以来,便时不时有这样的事,那漂亮的凤头鹦鹉现在十分知趣,立刻绕口饶舌的学了起来,丫鬟们虽然听不全懂,却也觉得有趣,纷纷来看。黛玉便又拿了些吃食,但凡那鹦鹉念得对了,便喂给它吃,因为黛玉有些不知道掌握份量,不多时,这聪明的鹦鹉的肚子已经有些鼓胀起来了,中间闹的笑话,却也让旁边的丫鬟们也笑倒一地。

  还是黛玉心思敏锐,觉得不对,打开笼子把那鹦鹉托了出来,小心的捧着,又按了按它的肚子,倒吓了一跳,说:“了不得了,这傻鸟儿不会吃得涨死了罢?”

  那鹦鹉便在她手上快活的答,“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说完了,瞪着一双漂亮的黑眼睛眼睁睁的看着黛玉。

  旁边的丫鬟们又笑得倒地,尤其是雪雁,抱着肚子嚷嚷,“这鹦鹉想吃肉呢!哎哟!”却不知那鹦鹉知道“吃”和“食”一个意思,方如此叫嚷的罢了。

  黛玉不敢再喂,便把饵食给了丫鬟们,让她们喂旁的鸟雀,看得这些鸟雀身上不那么鲜亮了,又让人打了水来给它们洗澡,自己远远的看着,觉得心底果然平静了下来。

  却不料,有些事情偏在放下了的时候来。就在黛玉看丫鬟们洗鸟儿取乐的时候,园子里面却乱起来了。只听丫鬟们在外面乱喊。

  “不好了不好了,宝二爷要自杀了!”

  又有人喊,“不好了不好了,二奶奶拿着刀进来要杀人了!”

  到处有人跑来跑去,叫嚷声混成一团。到把潇湘馆内的丫鬟们也吓了一跳,春纤吓呆在那里,便把手上的水没完没了的往一只画眉身上倒去。

  还是黛玉镇定,忙止住了她,带了紫鹃出来看视。大观园内却是乱成了一团。

  首先到了不远处的怡红院,便见宝玉在那里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止都止不住。黛玉本就只是站在门口,见了这样,便退出来,免得添乱,一边又远远的看见凤姐也朝这里奔过来,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见什么就要砍什么,幸而在不远的地方,周瑞媳妇带着几个有力量的胆壮的婆娘上去抱住了,夺下刀来。

  一时间,贾母王夫人也来了,先看了宝玉,便吓得放声恸哭起来,不多时,连贾赦、邢夫人、贾珍、贾政、贾琏、贾蓉、贾芸、贾萍、薛姨妈、薛蟠并周瑞家的一干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众媳妇丫头等,也都来园内看视,将原本平静的大观园弄了个鸡飞狗跳。

  这些人七言八语,有的说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荐玉皇阁的张真人,竟没有一人当真能做事的,倒都在瞎闹腾。

  还是贾政最终着了火,见母亲夫人,连着贾琏,并两人的丫鬟都哭得昏天暗地,自己头昏脑涨,偏别人说话又全不着调,他读书人,哪里肯问卜求神?眼看的贾珍族长、贾赦兄长都只忙乱着说这个,终究怒得一拍板,只说找医生大夫来看。

  贾母早已经病急乱投医,一听了贾政说话最有气势,便忙点头直说去太医院找可靠太医来。

  黛玉自然知道这必然无效果——搞不好真找那什么“张真人”之类的,还能破了这法呢。只在四下一看,便见到一个不认识的男子直愣愣的看着自己,虽面目也算俊秀,却给人感觉粗鄙。又和王夫人宝钗站在一起,便知道是薛蟠了,只觉得心中厌恶。

  他旁边,连宝钗似乎都有了一丝惊慌之色,却还要安慰薛姨妈。

  黛玉想了想,便还是拔腿进了怡红院,只见几个平时从来看不见的小厮正按着宝玉,连袭人都在旁边痛哭,只有晴雯一个站在一角,安置宝玉。骂着让那些乱成一团的丫鬟们端茶倒水,虽掩不住脸上的忧色,神情却是张扬凌厉。

  又见惟有贾母王夫人坐在那边,也懒得管大家小姐该不该知道这些事了,拉了贾母附耳慢慢的说道,“外祖母,宝玉这病有些奇怪。我曾见过书上说,史上也常有什么‘巫蛊’‘魇魔’之案,虽然不该信这些,但据说那也是能乱人心神的……”

  贾母一愣,忙说,“玉儿,你接着说。”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听说那些古怪的法门若是要发动,总要在害得人身边埋下一个引子的……”

  贾母见多识广,又最信这个,刚才慌乱至极,自然想不到,现在哪还有想不到的?顿时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绝对不会有的气势和速度站了起来,大声呼喝丫环们翻捡怡红院的卧室。

  宝玉则立刻被移了出去。

  不多时,晴雯便一脸骇然的,拿了大半个纸人和一些零碎纸片出来,脸色惨白,交给了贾母。

  黛玉站在旁边一看,见那纸人已没了两只脚,心口正写着宝玉的名字,另外那些纸片,凑着看也能看得出是青面白发的鬼,只是上面的力量都只有少许而已。

  这样的术法,倒把本来就不修害人之术的黛玉弄了个一头雾水。

  而剩下的人,却都是一脸惨白,一时间,竟是满室死寂。

  老半天,贾母才说出一句话来,凌厉的说道,“让人也去凤丫头那里搜!”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李纨该不该救人,算不算无情,貌似这还是此文第一次出现这样规模的讨论啊。虽然人还不算多啦,不过,一个个的详细回复也会很多字,干脆在这里再附一个小评论好了,只是说一下她们是否“无情”——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不喜欢的可以无视,如果觉得我圣母的也是一样。毕竟,大家圣母的标准可能不同嘛。

  首先呢,是某种基于对曹公的信任。红楼梦一向我都是认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文字运用艺术的巅峰,目前为止,都可以说空前绝后。作为一个精心构造的悲剧,一副末世的画卷,对一个能够这样精心构筑一个悲剧,写出这样一部名着的曹公来说,我不认为他会完全跟着自己的感情走。如我们这样的人,在文字中还可以做到不完全凭借自己的喜恶来描写,何况曹公?他对李纨的判词之严厉,我固然认为这其中有一部分他的感情作祟,但是,我觉得,也一定是因为李纨母子有确实可恶的地方。

  如果当真把红楼梦当作一本自传,王夫人、贾母这样的曹公的长辈,以当时的“孝”来看,曹公绝对不能说他们的不对才是。可是,他虽然做了隐讳,但对这两位的不当之处,不还是透露了吗?他想要让读者完全看不出来的话,以他的文字水平,我想绝对不难做到。

  人无完人,我想李纨一定也是有其可恶之处的,从红楼梦原着看来,也确实有这样的感觉。

  李纨被人考证出来说,如果放在曹家,那就是王夫人那一辈的。但是既然只说红楼梦,那就专门从红楼梦的文字中来看。

  李纨青年丧夫,一开始就被描述说是“槁木死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她的家中,就是把她当作妇德典范来教育的,她没有宝钗的广见博识,没有凤姐的聪明伶俐,王夫人将丧子之痛迁怒,贾母喜欢聪明的女孩儿,加上老人偏心常事,注定已经只能“从子”的李纨在贾府失去了上面的宠爱而过的不好,这是当然的事。

  但是,从入住大观园开始,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这些长辈的束缚之后,就能发现,李纨逐渐的变了。

  能够看得出来李纨逐渐活跃了起来。诗社的时候,她主动请缨,后来又主动拉来了王熙凤,在诗社中起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主导作用,相当明显的表示自己的喜恶——她明说自过己不喜欢妙玉,她已经是完全主动的在带着一众姐妹们玩乐了。到了宝玉过生日,她已经可以和湘云、香菱这样的活泼的女孩子,强行的灌探春酒了!她那个时候,还和一个普通的姐妹有什么区别?

  而在妯娌面前,她也逐渐放开,尤其是在和王熙凤之间,两个人相互取笑,李纨拿王熙凤开玩笑,王熙凤也拿她开过玩笑,这已经是相当友好的表现。

  李纨会变成这个样子,能说她没有受到姐妹们的影响吗?那一群小小的姐妹,当然不可能说代她行教子之责,也不可能去管长辈的事情,但在她们逐渐长大的同时,如果没有她们如待姐妹一般待李纨,李纨怎会变得如此?而李纨对姐妹们的关心,显出了一种主动、细致的态度,我想,这其中应该还是有不少真心的吧?而如果不是姐妹们对她的态度够好,李纨会这样吗?不会吧?

  但是,李纨的关心体贴,也就只表现在了园内。一旦贾家败落,李纨立刻就抽身自保,一切不闻不问了。别的不说,只有一点,她应该是过分了的。

  李纨是一个相当守财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