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证红楼-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晴雯是一个丫鬟,没法自主花大量时间在自己身上的。会到潇湘馆来,也是因为黛玉性格的缘故,这里比较安静。

  黛玉看出了这一点,才提起了花样子的事情,又让紫鹃提出来,让她做一点儿事,借着给她绣花之名,晴雯就可以避开那些玩闹了。

  紫鹃听了,这才明白过来,笑道,“原来姑娘是这个意思,我还当姑娘嫌弃我和雪雁的绣工了呢。”

  黛玉微笑。

  紫鹃会说些玩笑话,这对她来说是好事。她正要说话,这时,那鹦鹉却在院子里面叫起来了,“客人来啦,客人来啦!”

  黛玉一愣,吐出口的话便变成了另一句,“这个时候能有什么客人?”

  话音未落,凤姐的笑声已经在门外响起,“妹妹却是养了只好鹦哥儿,真是聪明伶俐的紧。”

  紫鹃听了,有些慌,忙走了出去迎接,一边道,“琏二奶奶怎么来了?雪雁春纤那两个蹄子跑哪里去了,怎么也不通报一声?”

  黛玉在惊讶之下,也从床上坐起来,整了下衣裳,穿了鞋子,迎了出去。

  却听凤姐笑道,“我不过是偶尔来串串门,让她们别说的。拘什么礼呢?你这丫头却是越来越有当家丫鬟的范儿了,日后跟了你们姑娘出去,可也定是个好手。”

  话虽这么说,但这大观园建成以来,除了有事,凤姐却是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跑到她这里来过。黛玉哪里会相信这个话?

  此时凤姐已经被迎进了门来,虽觉得奇怪,但黛玉自然不会怠慢了礼数,况且凤姐身上又有身孕。等得凤姐在椅子上安坐好了,这才问她的来意。

  凤姐之前虽说只是来串门,但她素来排场极大,何况现在又有孕在身,听了黛玉的建议,身边总是带着不少人伺候的,以求尽可能让自己休息。如今就带了一个平儿过来,哪里像是全没事情的样子?

  果然,她很快就拉着黛玉坐了下来,说起了正题。

  确切的说,她是开始赞扬起了黛玉送她那幅画绣,夸起了黛玉的手艺,一边又问黛玉最近有类似的绣品没有。黛玉心中猜着她要画绣做什么,一边笑道,“那东西费神费力,时间长得很,不瞒你说——若光是为了你的生日,我也不会前几个月就想到,来弄那个呢。”

  这番话几乎把凤姐的口给完全堵住了。

  但黛玉尚且不知道她到底想要来做什么,却也不好说绝,便又接着问道,“前两月拿给你的时候,难道就没发现这绣活好不成?怎么今儿又忽然问起这个来?”

  凤姐并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看了黛玉半晌,把黛玉都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以为自己一切猜错的时候,她忽然笑起来,伸手越过桌子点了点黛玉的额头,“我该怎么说你好呢?你是个聪明姑娘,我话到一半,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只是也太小心了些。你嫂子我虽爱财些,但何时真亏待你们了?罢了,我也不拐弯抹角了,实话和你说,理国公家的柳夫人之前到了我那里来,看了你那画绣,夸得不行,回去和她嫂子说了,她嫂子今上午也来看了——要知道,自大姑娘入了宫,她可是从不登我们的家门的——只说这满城闺秀竟无一人能够比得上你的。她虽未曾开口求,但总有那个意思在……”

  黛玉听了,已经大致知晓,不由得蹙眉。

  这个柳夫人的嫂子,她也知道,就是那个办了京中女学的甘夫人。听凤姐的意思,这满门中,她竟只是曾为了元春登过门?元春也曾是她的学生么?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从无往来,也不认得,她可没有去奉承的意思。

  凤姐窥她神情,已经知晓,心下不由得有些着急,只得继续说了下去。

  “……且十二月有北静王太妃的八十寿诞,她老人家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好,最喜欢慧纹,可惜除了家中有一件旧的,竟找不到新的了。北静王妃是那位夫人的侄女,正满京城的在找肯出让的慧纹呢,便没有,也要找个相差仿佛的,可惜之前竟没找到一幅中意的……”

  黛玉有些不悦的打断道,“我家和那北静王府素无往来,我也不认得她们。没的去奉承她们做什么?”

  北静郡王家和贾家是世交,但和林家可没有什么关系。所以黛玉说这话说得理直气壮,倒把凤姐一时间给哽住了,做声不得。

  半晌,她才笑叹道,“真是个傻姑娘。谁说是要奉承北静郡王府了?便真要做这样的事情,可也轮不到你来做。不过是老太太说起慧纹来,勾起了我的一点心思罢了。我人笨,保不定就弄错了,但也有些自己的见识,和妹妹你说说,你看看是不是这个理——那慧娘名满天下,人人都说这是天下的奇女子,绣品竟特用一个‘纹’字来形容,捧到了天上去。但我贾家原本就有三件的慧纹,若搜遍京城,上百件也是有的。一件珍品便是要费得许多功夫的东西,她慧娘不过十八岁就死了,磨练技艺也需的几年,如何能有这许多功夫?又不是日常物件,她若当真是如传闻所说,‘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怎么能有这样许多?便有这功夫,百件绣品也需得好些年了。她家里也不曾败落,闺中女儿的这等活计,又如何全部流落于外?”

  黛玉本来还在想凤姐会说什么帮助贾府这一类的话来,若是如此,她是断然不肯答应的。谁知道凤姐转了话锋,反说起慧纹的事情来,凤姐越是说,她听在耳中,就越不免觉得有些惭愧,低下了头去。

  在这方面,她却是从来没有多想过的。听得凤姐这么一说,又不得不承认有其道理。

  暂且不说为何闺中绣品轻易流落在外的问题,一件绣品,便是技艺精湛,想要绣成珍品,也要花费许多的精力与时间。那慧娘便是天纵奇才,小小年纪技艺就能和大师媲美,百件珍品要多少时间?怎会是“偶尔为之,绣来作耍”?便说贾府这最后留下的一件,就是十六扇的一副璎珞,非数月之功,怎能轻易完成?

  从“慧纹”上看,黛玉觉得,这是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故此,从来不曾考虑其中是否有所问题。但现在想来,姑且不论她本人是怎样的人,为何十八岁还不曾出嫁,且未嫁即死,凤姐说的这些话怎么也是有其道理的——她能这样名扬天下,除了才气之外,这本身……只怕也是一次成功的炒作。至少,凤姐的话里面,明确的阐述了“炒作”这个词的含义。

  有的时候,确实是光有一个“好”字没用的。如果不能为世人所知的话……

  而现在,难道说贾母和凤姐的意思,就是要借她的画绣在京城的上流社会打响她的名声?想到了这一点,不可避免的,黛玉产生了一种相当荒谬的感觉。

  她现在的身体状况良好,若是外面没什么人知道她的存在,那么自然不管怎么都好。若是外面知道了她的存在,还如同慧娘那般拥有了名气的话,贾家能够对待她的方式就只有一种了,把她永远留在贾家。而受到外界的关注的话,虽然这东西没有什么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做护身符使用。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这反而是……贾母保护她的手段了。在衡量了各方面的状况以后,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吗?

  难怪,凤姐的话中会有怨她“不识好人心”的意味在呢。

  作者有话要说:经过了年终最后的忙碌,终于到了新的一年的开始了。祝大家元旦快乐!

  第八十四章

  凤姐明示暗示之下,黛玉也明白过来了。贾母也是有这个意思的,让她传出一些画绣去赚取名声。这也是容易的事,只要有有身份的贵妇来求,就应了便是。这样,不说她这个寄居在贾府的表小姐能够受到多少关注,作为一种交际的方式,只要有心,她也能编织出一张不错的关系网来。

  如果说,凤姐索要画绣纯粹是为了贾府的交际,黛玉自然是不会答应,但在这个目的之外,还包含了老人家关爱后辈的一片拳拳之心,就由不得黛玉不仔细思量一番了。

  不说别的,凤姐这样的帮助,在王夫人那里只怕就要被记上一笔的,但她本人却似乎并不在意。这也是一份人情呢。

  想来想去,黛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复杂的状况了。

  若是同意吧,她心里实在是不愿意。便不说她自己的心意问题,把画绣当作一种扬名的手段的话,这就偏离了她的本意了,偏离的心境会绣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呢?

  但若是不同意吧……

  老人家应该是享福的年龄了,但为了这个贾府,却不得不一直操着心。而因为她的身份境遇,老太太更是一直在和王夫人明争暗斗,希望能够给她一个好的结局。

  黛玉可不会忘记,之前刘姥姥来的时候,游园时的那份尴尬。王夫人希望把她嫁出去,谁会想到她这个孤女并非全无反抗之力呢?贾母在她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已经为她做得更多了。人无完人,她不能要求她做得更好,更上心。

  筹谋半晌,黛玉还是下定了决心,道,“画绣是真没有了,我也没这份心思特意去绣了奉承那位太妃。不过,我这里有些苏绣的摆件,都是这两年做的,也没拿去装裱,也不曾摆出来,都让紫鹃收着呢。不过绣了些江南山水园林,也没仿什么名画,但也算是仿画绣了。凤姐若是喜欢,倒是可以拿一两件去。”

  在黛玉说出这些话来以后,紫鹃行了一礼,就出去翻箱子了。

  凤姐听着,却是愕然。

  她不料自己费了这么多口舌,黛玉却还是不愿意学那慧娘,以针线博名,也为自己博命。她的意思很明显了,不管那慧娘如何,她自己却当真是“偶尔为之”的,等于在说“我绣了的,你喜欢便拿走,要我以此为业,我却不干”。

  冒着被姑母忌恨的危险,来说这些话,做这些事,却谁知黛玉并不领情,凤姐本称不上心胸宽阔之人,虽素来和黛玉和睦,却也觉得心中憋闷不快。

  一时间,黛玉的小屋子中气氛却是冷了下来。唯一跟着凤姐来的平儿频频朝黛玉使眼色,谁知道,一向都和她关系不错的黛玉此时却是径自喝着茶,全当没看见似的。

  她心里不免十分不解:这位林姑娘素来都是最聪明不过的,这样驳了奶奶老太太的好意,实在是不智的很,怎么今天就这样的糊涂呢?

  平儿却是不知道的,对黛玉来说,绣东西算是她的爱好之一,在绣下那些山水楼台的时候,其中的风景已经映入了她的心底,绣好之后被人拿去,倒也无所谓,但要她为了别的理由,把绣活当作立足的营生来干,至少在这贾府,她是不干的。

  不管这在别人看来是多好的机会。

  本来,黛玉和她们这些人对某些事情的认知,也是天差地别的差距。

  还好,紫鹃很快就把黛玉这两年绣的东西给拿来了,打破了有些古怪的气氛。让紫鹃给展开来,凤姐一看,却是稍稍松了口气。

  她本人在王家自小受的教育便是处理事务的主母教育,虽说自然也要掌握女红技能,却并不精通。但是,虽自己不精通,眼光还是培养出来了的。

  黛玉最擅苏绣,而如今的苏绣,本就是吸收了一些画绣的技法的。加上黛玉心思灵巧,又做得十分精细,同样有以针作画之感。凤姐的感觉,甚至比家中收藏的慧纹更好。

  她尤其喜欢一副山水楼台的,深得江南山水之髓、园林之趣。想到北静太妃也是南方人,心中便有了计较,笑道,“我笨口拙舌的,看着着实喜欢,却是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了。看着这个,我倒像是又下了江南一番。我年轻时跟着父亲下过一次江南,只是那个时候,却似乎也没见着这样的好山水,直让人想好好的在那里坐上一天才好。”

  黛玉听了,却是不免一叹,“小时候父亲总是说,不知何时,才能卸下重担,归隐田园。我绣这些,不过是为了个念想。不是我不客气,赏山玩水之趣,想来你是不曾享受过的。不能静下心来,便有好山水在眼前,只怕也见不着。”

  听黛玉这样有些出乎预料的言辞,凤姐便明白,黛玉并不希望和她疏远,话虽不客气,却是在表示亲近。细细看她,她很明白拂了她们的好意,却对此并不愧疚,态度也很坚定。再看看手中的绣品,凤姐也是个心思剔透的,心里面也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不懂那些大道理,反正这个我看着喜欢,就拿回去了。不管谁来看,我都能说一句,说是苏绣,但拿来当画,也绝对没问题!”

  黛玉笑道,“书上评论苏绣说,‘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我这个不敢说是‘佳者’,说是仿画,自认却还是成的。”

  “瞧瞧,你也知道我不读书,不认字,偏要拽了文来为难我!”凤姐似乎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笑着说道,“林姑娘!我知道你是个读书人,染了读书人的几分酸腐气,今天也是这样。我就不明白了,这能值得几个钱,还能供你吃,供你穿不成?硬生生把好处往外面推,还不知道老祖宗知道了会怎样呢。”

  凤姐把话说到这份上,反说明之前的事情她已经全看开了。黛玉浅浅一笑,自己动手把剩下的给收拾了起来,交给了紫鹃,一边说道,“什么酸腐气?不过是我懒罢了。这些东西供不得我吃,供不得我穿,能供得我高兴,这便够了。”

  凤姐也把自己选中的拿给了平儿,一边叹气,又道,“虽是物以稀为贵,这也忒稀了些……林丫头,暂且不说这个,我们家里又要来几个亲戚了,你知道不知道?”

  “在大嫂子那里约略听到了些。说是她的寡婶递了家信来,要来看她。”

  凤姐笑道,“还有姨妈,薛家的亲戚和我那婆婆的亲戚呢,都要来。虽不知是何时,但总是最近的事,看来家里要热闹一番了,好几个姐妹呢。”

  黛玉无所谓的点点头,其实她对新姐妹不是很感兴趣,闺中儿女,真能和她说得来的本也不多。因此她倒是更关注另一方面,“若要住在这园子里面,难免又要分派人,又有银钱等事,小心又把自己累着——我还是那句话,别人家的姑娘这个年龄,怎么着也该学学如何管家了,你也该提携些才好。”

  因为不过就是两个心腹的丫鬟在,黛玉重复了自己说过一千零一遍的话题。这些东西本来不该她过问,但确实是一个问题的。一个是凤姐的身体,二来是没有经验,日后嫁出去了,这几个贾家的姑娘们该怎么办?

  也是一千零一遍的反应——凤姐转移话题到新来的姑娘身上不成,反被黛玉说到这一点上,便再次拿出了以往的手段来,沉默以对。

  半晌才道,“我再想想。”

  儿子重要还是一时间的权力重要?其实不要说黛玉,放在这个时代的所有女性身上,绝大部分人都能轻易得出结论。

  对于现在的女人来说,没有一个儿子做以后的依靠,不管现在有怎样的权力,那都是无根之萍。所以当然是儿子重要。

  但是事情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人就容易犯糊涂。凤姐现在就是这样的典型。类似的话黛玉说过,黛玉还知道,至少平儿也说过,便连贾母都暗示过,就是没有用处。

  凤姐怕又是一个女儿,更怕最坏的情况,生下一个女儿不说,还因为暂时的放权而永久的丢失权力。所以,她就总想着两全。

  比如说这亲戚来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