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戏三国-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摇摇头道:“其实朕不应该在曹阳久待,否则也不会沦落至此,这都怪朕太冲动,太自信了。”

    郭嘉却有不同看法:“陛下不待在曹阳又去何处?是时张绣扼住北上黄河的渡口,如果援军未到便东去洛阳的话,恐怕陛下早晚会身陷囚笼,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曹阳等待援兵,让援兵牵制住西凉大军之后再图出路。况且,如果陛下不再曹阳待的话,嘉又却何处寻得明主呢?”

    刘协听到郭嘉的最后一句话,大喜着跳起来,抓住郭嘉的肩膀使劲摇晃道:“郭嘉!你肯做朕的军师了?!”

    郭嘉白了刘协一眼,道:“嘉都帮你出了那么多计策了,你居然才发现,真是让嘉寒心,更寒心的是嘉为陛下出谋划策,陛下竟然赏了嘉一鞭子。”

    刘协被郭嘉顶得无话可说,吭哧半天,仰天长叹道:“啊!今日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此良辰美景···”

    郭嘉道:“陛下真乃神人也!看着马车顶棚也能看出阳光明媚···哎呀!陛下别打,嘉伤口还没好呢,而且还身患风寒······”
【32】龙骑之噩运降临(2)求收藏!!!
    前夜,月冷如雪。

    龙骑扎营在一处小山坡上,营中灯火通明,将士们带甲而眠。

    二更时分,山坡下奔来一骑,大呼:“贼兵袭营,贼兵袭营。”

    所有士兵立刻翻身上马,列好队形。这时候,四面的山坡下的夜色之中,马蹄声隐隐传来,不一会儿已经可以看见模糊的西凉军队形。西凉军整齐的排列着,向着山坡慢慢围拢,黑压压的一片,不知道有多少人马,他们既不叫嚣也不冲杀,只是缓慢的合围而来,大片大片的西凉铁骑缓缓行来,格外安静,正是这种近乎诡异的安静,让人喘不过气来,让人窒息。

    沮俊大惊道:“我们被包围了,如何是好?”

    魏桀冷哼道:“这一切早在军师意料之中!沮将军不必惊讶!”

    沮俊一听,更加惊讶,道:“军师意料之中?你如何知道的?为何我不知道?还有,军师不是和陛下离开了吗?我们岂不是要冤死在此?既然早有意料,为何军师和陛下不带着我们一起走?难道让我的送死?”

    朱展面容冷静的骑马过来,对着沮俊说道:“沮将军可是怕了?”

    沮俊冷笑道:“你们不相信我沮俊?这件事情没有一个人告诉我,我相信将士们也不知道。没想到我沮俊为皇帝出生入死,到头来竟然被他做了弃子。”

    朱展吼道:“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你也敢说?如今我们正好可以照军师之计,合力向西突围,方可挽救陛下的龙骑。”

    沮俊却冷笑道:“西行?岂不是送死?谁都知道西边有西凉三万大军,为何西行?要我看不如投降,反正皇帝不在军中,我等既便是投降也不会被杀!日后还可以寻机会逃走!”

    魏桀却拔出钢刀,说道:“向西突围时军师的军令,不可违抗。”

    沮俊看了魏桀一眼,说:“军师?不过一个江湖术士而已,他凭什么命令我?再说这一百龙骑全是兴义将军杨奉部下,你说他们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魏桀良久不语,缓缓行马来到沮俊身边,然后猛然手起刀落,沮俊身首异处,然后魏桀提着沮俊的头颅对着士兵们大声吼道:“将士们!沮俊投降西凉,致使引来西凉大军围困,桀已杀之!事情危急,众将士随本将突围,陛下在洛阳给我们准备庆功酒,桀望各位奋勇杀敌,不复陛下重托!”

    “吼吼吼···”

    就在西凉军刚刚围拢到山坡下时,漫天的箭雨从山坡上倾泻而下,西面西凉大军顿时人仰马翻。远处的树林之中,贾诩面带微笑的看着战事,忽然面色一凝,自言自语道:“为何他们只是射击我军西面?他们莫不是想从西边突围?不好,失算了!这是他们故意引诱我大军合围!这郭嘉果然好手段。”贾诩赶紧叫来一个卫兵吩咐道:“马上传令张绣将军,注意防守西面,敌人可能会从西面突围。”那士兵离去后,贾诩又吩咐另一个卫兵道:“你去东边通知张济将军,让他带一半军士速速赶来。”

    就在贾诩刚刚吩咐下去,远处的喊杀声便是震天而起,龙骑营骑兵们呈三角队形向着西方俯冲下来,猛的插入西凉大军之中。龙骑将士前方的士兵个个手拿刚到逢人杀人,遇马斩马,本来被龙骑几番箭雨射乱了阵型,再经过龙骑的一阵猛冲,立刻就撕开一个不大的缺口来。龙骑后面的将士们紧紧跟随前方开路的士兵,急速的放着箭矢,他们不瞄准也不使多大的力气,只是朝着正前方一通乱射。

    话说张绣正领着一队骑兵朝着龙骑突围的地方赶来,却有一员小兵纵马追来,那小兵道:“文和先生让将军注意大军西边,敌人有可能从西面突围。”

    张绣愤怒的叫道:“老子看见了。”然后马鞭一甩,那小兵哎呦一声跌下马去。

    一番苦斗,夜晚的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恐惧。

    龙骑在丢下四十多具尸体之后,终于是突围了出去。

    贾诩站在雪地里,手里掂量着一块月牙形的小铁片,望着西边,笑意盈然。

    这时,张济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来,他说:“文和先生,果然不出你所料,他们果然还是跑了?”

    贾诩笑道:“无妨!”

    张济疑惑道:“这么说先生还有办法抓到皇帝?不知是什么方法?再次伏击?还是什么?”

    贾诩摇摇头,说:“诩无能为力了,以皇帝的聪明加上郭嘉的智谋,再想抓到皇帝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可能了,诩甚至怀疑皇帝是否在这支队伍中。现在张绣将军已经追杀出去了,如果张绣将军也没有斩获的话,诩觉得他们必定分兵逃窜,我军无能为力了。妄我千算百算,却到头来还是让他们调动了我大军,找到了空隙逃走。不管怎样,我军已经大有收获了,何必贪念太多?”

    张济更加纳闷儿了,收获?除了收获四十具龙骑士兵的尸体之外,还有什么?这些也算是大收获?自己率领本部五千布骑外加张绣帐下一千五百骑兵,日夜兼程,难道斩获对方四十余人就算是收获了?

    贾诩当然知道张济的想法,便道:“将军何不看看这东西?”说着把手里的月牙形物件抛给张济。

    张济接过那块铁片,看了半天不知所谓,疑惑道:“文和先生!这是何物?”

    贾诩慨然道:“这是何物?这是十万精骑,真正的精骑,天下无敌的精锐骑兵。”

    张济大惊,连忙问道:“请先生教我。”

    贾诩指着铁片道:“诩不知此物名称,但是想必小皇帝的骑兵能在大雪之中来去自如,纵马如飞想来就是靠这个事物了。”

    张济如何也想不出这块小小的铁片能有如此大的威力,还是不信,问道:“这东西怎么能让骑兵无视积雪?”

    贾诩解释道:“这是从他们战死的马匹的马蹄下取下来的,这东西就仿佛是给战马穿上了铁鞋,不但可以保护战马不受折损,还能防滑。只要将军的骑兵装上这东西,诩相信将军的骑兵们也能在积雪和泥泞中来去如风!”

    张济听贾诩这一说,自然大喜过望,道:“先生此言不虚?”

    贾诩含笑点头。
【33】贾诩托病入宛城
    却说张绣连夜追击突围的龙骑,追到一处平原,却发现原本只剩下六十余人的龙骑居然分兵十二路逃窜,从雪地中的马蹄印来看,每队人马都不过五六骑。张绣不知皇帝在哪一路,只好分兵追击。

    张绣自领一军追到一处山口,发现敌军留下一卷黄绸,上面写着:“将军马匹无恙否?”张绣想起前些日子和李暹追击皇帝的时候也是数次留下这样的黄绸,于是断定这一路必定是皇帝所在,于是不惜马力,急速追赶。待张绣军追到时杀尽了龙骑将士却并没有发现皇帝踪影,却发现另外两卷黄绸,一卷写着:“皇帝不在此队。”另一卷写着:“今夜阳光明媚。”

    张绣大怒之下把那五名骑士的尸体放火焚烧了,这才领军而返,发现各路人马也都陆续回营了,一打听才发现,每一路都留有黄绸,上面的字也大致相同。其中三路剿灭了逃跑的敌人,四路与敌人缠斗一番斩杀几人后,敌人逃走,另外四路追击不久便失去了敌人的踪迹。

    回到大营中,张绣垂头丧气的喝着闷酒,却看见自己的叔父跟贾诩高兴的聊着什么,不禁问道:“叔父可知我大军连日奔波却徒劳无功,叔父怎么还这么有心情?”

    张济刚准备对张绣说,贾诩却抢先说道:“诩今日受小皇帝士兵流失所伤,性命危在旦夕,张济将军宅心仁厚把诩接道宛城疗养伤情,呵呵。”

    张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贾诩在说些什么,他来到贾诩旁边看了半天,才说道:“绣观先生谈笑自若,身体康健,不像受伤啊!”

    贾诩和张济相视大笑,然后张济才将贾诩假托受伤,预投效张绣的事情说出来,张绣先是大喜若狂,忽而又异常失落,他说:“先生大才,能辅佐绣,绣自当感激不尽,只是先生原是李傕谋士,如果让李傕知道先生弃他而事绣,绣担心李傕会起大军讨伐宛城。”

    贾诩却说道:“如此更好。”

    张绣愕然说道:“更好?要知道李傕大军十万,我张绣却只有三万将士,如何抵挡?当时候自身难保,如何救先生?”

    贾诩却摇头道:“伯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日李傕与郭汜北上截击皇帝的援军,必定惨败,然而李傕必定不甘心失败,必然会反击,诩料定李傕大军先败后胜,必定损失惨重。那三万人马中伯渊叔父出兵五千,郭汜出兵五千,其余两万皆是李傕部下,这一败李傕和郭汜的差距便会缩小。等到我军返回宛城之后,联合郭汜许以关中之地,则李傕郭汜必然再次反目,到时候李傕哪里还顾得上伯渊你?而伯渊只需秣马厉兵以待二人互相残杀,然后出兵一举平定关中三秦之地,则霸业可成也!”

    张绣被贾诩说得一愣一愣的,良久才回过神冲贾诩一躬身道:“谢先生!”

    时光流逝,转眼已经半月过去。

    半月前,李傕郭汜三万大军北上,在黄河畔遭遇董承、杨奉领来的援军,大战两天一夜,李傕等人大败,退守弘农。这一战李傕郭汜损兵一万余,而援军一边则只是损失了几千步兵。

    十日前,李傕郭汜不甘失败,领军再战,大胜。一万五千白波黄巾只剩下八千人逃走,匈奴骑兵也伤亡超过三千人。援军败走,李傕派遣李暹领着五千西凉铁骑乘胜追击,却被五千匈奴骑兵打得落花流水,阵亡超过三千人,李傕震怒,下令大军追杀。可是匈奴人和黄巾军发现皇帝已经往洛阳而去了,而去自己又损失惨重,自然不愿再与李傕打仗,于是迅速的领兵撤离战场,八千步兵,五千骑兵回了安邑安置。李傕郭汜无奈也只好退兵关西。

    两日前,李傕兵马刚刚过了青泥隘口,接道贾诩的回报说没有擒下皇帝,心里很不高兴,又接到报告说贾诩身受重伤,被张济领会宛城修养。李傕知道他的成功完全来源于贾诩的谋划,他得知贾诩受伤只好马上派人送去了许多药材和补品。但是冷静下来一想觉得不对,就算贾诩受伤了也不用去宛城修养啊,当时自己大军正在回转,张济只需要把贾诩送回他李傕的大军之中便是,何必劳师动众的把贾诩接往宛城?李傕不愧是多年征战的老将,马上反应过来,贾诩这是要离开自己了,于是赶紧下令士兵回长安抓捕贾诩家小。可是就在这时,有士兵来报告说贾诩家小已经离开长安数日,已经到了郭汜的地界。当李傕派人去向郭汜要人的时候,郭汜却毫不领情,李傕郭汜再次反目,关西二雄再起战端,这时李傕刚刚大败而归,正在回长安的路上。

    宛城。

    大厅中,张济坐在主位上,张绣、贾诩分列左右。

    张济说道:“我军现在已经于郭汜军联盟。刚刚郭汜的使者来到,说李傕郭汜已经开战,郭汜希望我军尽快派军参战。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士纷纷把目光投向张绣,因为他们知道张绣就是他们未来的主公。

    贾诩站起来,却不是对张济而是对张绣说道:“不急,李傕郭汜在关西经营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底子不是一两天就能打光的,但是郭汜实力要弱于李傕,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帮助郭汜打败李傕。虽然我们和郭汜是盟友,但是我们难道要助他夺取关西吗?不,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李傕、郭汜两方人马的平衡,并且不断制造事端让他们互相攻伐。所以诩建议,只向郭汜提供粮草军械,若问到我军为何不参战,就说大军正在集结,不日就将北上与郭汜同进退。先拖上一个月,等过年以后再伺机行动。”

    张绣听了贾诩的话,不禁连连点头,想了想吩咐道:“胡车儿,你押送粮草吧,如果有人问及我军何时参战,你就说我军已经集结好部队,不日就要发兵了。”

    堂下一面色黝黑八尺高的铁塔巨汉出列,拱手应诺,声音洪亮如钟。
【34】入东都百废待兴(1)
    天气阴霾,雪野苍苍。

    洛阳城外四十里,刘协郁郁的坐在马车上,撩起车窗窗帘,看着外面冷冷清清的景色。这时大道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正朝着洛阳方向而去,有的步行,有的骑马,也有的乘着马车。刘协叹着气道:“终于到洛阳了,可是······”

    旁边的郭嘉哪里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他说道:“陛下不必自责了,龙骑一定会回来的,说不定现在,龙骑将士已经在洛阳城里等着陛下了。”

    刘协苦笑道:“但愿吧!”

    刘协正想着自己的心血——龙骑营到底能有多少能回来,却忽然听见车外有谈话声传来。

    一个年轻人说:“叔父,这洛阳自从被董卓一把火烧光之后已经是残垣断壁,城外更是百里无人烟,我们当年逃到宛城避难,为何现如今又要回洛阳?侄儿觉得宛城很好。”

    一个老者笑道:“呵呵,宛城虽好,但是我们是经商人家,住在帝都自然收成更好。”

    年轻人:“帝都?京师不是被董卓迁往长安了吗?”

    老者:“侄儿啊!你久在蜀中奔走,才回家不久,这北方的事情自然知道得少了,我也是听说半月前皇帝已经回到了洛阳,这才举家迁来的。”

    皇帝半月前回了洛阳?刘协大吃一惊,自己怎么不知道?自己回没回洛阳他当然知道,可是他们说皇帝半月前就回了洛阳这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半月前才刚刚在郭嘉的欺骗之下躲过了西凉军的伏击,现在才到洛阳,怎么会有人说皇帝早已回了洛阳?

    刘协还没来想明白,他旁边的郭嘉则是立马拉开了窗帘,大声问道:“这位老汉!某想请问一下皇帝是否真回了洛阳?”

    老者答道:“这是自然,小老儿一生经商,若是这点消息都拿不准那还怎么养家糊口?”

    郭嘉又道:“请问是哪位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