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戏三国-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这才和皇后一起进入德阳殿。德阳殿已经灯火通明,到处都是蜡烛油灯,明亮程度丝毫不比后世的电灯差。

    刘协径直走向大殿上首的皇帝宝座,伏寿紧紧的跟在刘协身边,十名全副铠甲腰挎钢刀的士兵早已跑过去,守卫在宝座两侧。

    德阳殿中数百名官员已经跪坐在了士兵们为他们准备的垫子上,分列两边,排得老长,两列官员的中间放着一口巨大的鼎,鼎的下方放着一个同样异常巨大的火盆,火盆里烧着柴禾,火势强劲,大鼎之中早已沸腾。那些交头接耳的官员们一见到皇帝来了,不但没有安静下来,反而吵闹得更加起劲了,丝毫没有惧怕和尊重,他们三三两两的说着些什么,一边说还一边对着皇帝和大鼎指指点点的。

    刘协见到这些官员的德性,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便扶着伏寿坐下。伏寿坐在刘协身边,看着下面闹腾腾的场面,丝毫没有王家规矩,更重要的是皇帝进来居然没有人恭迎圣驾,也没有人行礼,好像根本不知道皇帝来了一样,真是太失礼了,她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俊俏的小脸气鼓鼓。

    刘协看了看伏寿,知道伏寿在生气,他搂着伏寿肩膀笑道:“放心吧,朕会让他们三跪九叩的。”

    伏皇后听了怒气全消,脸色凝重的望着刘协劝说道:“陛下,不可,这于礼数不合啊!让他们······”

    刘协也不等伏皇后说完便摆摆手打断了皇后的话,他也不顾伏寿的诧异和询问,而是对着早已等在大殿正门口的郭嘉、张超二人招了招手。

    忽然,一大群全副武装的士兵一起涌入德阳殿,他们分两边,每边各五队,每队两百人,在郭嘉和张超的带领下,踏着整齐沉重的步伐走进来。

    这时殿下的官员们纷纷紧张起来,他们立刻停下谈论,都用警惕和害怕的眼神盯着自己身后一米远的地方,一个个身材雄壮的士兵们走过,然后站在这些官员们身边停下来。这些士兵们的铠甲鲜亮无比,反射着灯火的光芒,刺得人眼睛生疼。士兵们面无表情,昂首挺胸,像一个个木雕似地冷冰冰的,一动也不动。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着夜宴还没开始,就跑出一队士兵来?他们看着那些木头似地士兵,隐隐看到他们透出森森杀气,有许多官员更是吓得脸色苍白,呼吸紧促,稍好一些的也只是低着头,老老实实的跪坐着,不敢再交头接耳,不敢再发出一点声音。

    两千士兵都已经走上大殿,他们整齐的排列着,面对着皇帝。站在队伍前面的郭嘉和张超忽然屈身下跪,大声叫道:“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后面的两千士兵刷刷的单膝跪下,整齐划一,他们下跪时两千个士兵盔甲摩擦发出声音混在一起格外刺耳,当他们的膝盖跪到地上的那一刹那,德阳殿的地面为之震动。两千铁甲整齐的跪在地上,然后一起大呼:“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两千铁甲士兵放声高呼,喊声震天,连大殿的柱子都在摇晃。

    那些跪坐在垫子上的官员们被这巨大的声音袭击,身体颤抖,个个冷汗连连,如坐针毡,不少人都用惊惧的眼神互相看,不知所措。他们都把身体伏得矮矮的,像是怕被人看见似地,不少人偷偷打量着身边这些全副武装面带杀气的士兵,只有极少人敢把目光投向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十六岁的小皇帝。

    士兵们见礼之后,刘协就像根本没有听到一般,也不叫那些半跪在地上的士兵们起来,而是笑容满面的和皇后说笑着。

    伏寿用手肘顶了顶刘协,又使了个眼神说:“陛下还不叫士兵们免礼平身?”

    刘协笑道:“不急,不急。”

    士兵们直挺挺的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目光毫不斜视的望着大殿之上的皇帝,虽然他们已经见礼,而皇帝并未理睬,他们却没有一点情绪似地,脸上依旧毫无表情。

    那些官员们有些慌了,他们看看身边依旧跪地不起的士兵们,又看看龙椅上的皇帝,心里忐忑,不少的人已经开始用衣袖擦拭着额头上的汗。

    静。

    绝对的静。

    唯有大殿正中的巨大火盆里烧得正旺的干柴不时的发出微软的噼噼啪啪的声响,乱串的火苗也呼呼作响,火盆上方的大鼎中冒着白色的水汽,不停的传出沸水翻腾的咕嘟咕嘟的声音。

    宽阔空荡的德阳殿中静悄悄的。士兵们端直的跪立着,纹丝不动,也不发出声音。官员们面面相觑,眼神里,脸庞上尽是惊惧与疑惑。皇帝和皇后却是静静的端坐在龙椅上望着下面,没有任何表示。

    气氛显得诡异而凝重,空气也变得有些干燥和沉闷。

    这样的诡异场景只持续了大概半分钟,但是在那些官员看来简直是度秒如年,这半分钟像是过了几个世纪一样漫长难熬,就连呼吸都变得格外压抑。

    约半分钟后,士兵们动了,但是却不是起身,而是放下另外一只腿,由单膝跪着变为了双膝跪地,两千只膝盖触地的那一刻,再次发出一声巨大而沉闷的声响“轰——”。士兵们跪下之后整齐划一的双手扶地,弯下上身,叩拜,然后大声喊道:“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参加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同样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大殿,久久回荡在大殿之中,震撼着大殿中的巨大石柱和那些脸色惨白的官员们的内心。

    刘协还是平静的望着下面,毫无表示,两千士兵们便保持着叩拜的姿势一动不动。

    刘协的目光缓缓的扫视着下面跪坐着的大臣们,看见他们有的战战兢兢,有的一动不动,有的蜷缩着身体,有的互相交换着眼神,有的看向自己,但是见皇帝看着他便马上低下了头,可是还有一些却坐得很端正,神色自若。
【41】小皇帝生财有道(1)求红票!!!
    大殿之外,夜风呼啸,呜呜作响。

    大殿中诡异而尴尬的场面大约又僵持了半分钟左右,官员之中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只见一个四十来岁脸色惨白的胖子颤颤巍巍的爬出自己跪坐的位置,来到众官员前面跪在地上,满头大汗的叫道:“臣···臣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接着有人陆续出列跟着跪下见礼。

    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十个···百个···

    不一会儿,这些官员全都伏在地上叫着万岁。

    刘协笑了,笑得有些邪异,有些狰狞,甚至有些阴险。

    其实在汉代官员们见了皇帝是不用下跪的,见皇帝要行跪礼源自于元朝,自后明清沿袭。在宋代大臣们见皇帝是站着,在唐朝则更为宽松是坐着的,只有回答皇帝问话的时候需要站起来,而汉朝就更加不在乎跪礼了,因为那时候跪既是坐,坐既是跪。

    但是刘协穿越到汉朝才知道汉朝也有跪拜之礼,只是汉代人都是以跪为坐,所以跪拜并没有什么尊卑之分,只是表示一种尊敬。而汉代臣子见到皇帝也完全不用行跪礼,只需躬身便可,但是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场合和时刻却是需要行跪拜之礼的,比如祭天,新皇登基,皇帝寿辰,等等。今夜只是夜宴,所以官员们根本不用跪拜,所以刚才刘协说让这些官员对自己三跪九叩的时候皇后才会表示反对。

    今夜皇帝赐宴洛阳的官员们,不是什么隆重的盛典,也不是什么庄重的大场面,官员们自然不会跪拜皇帝。而且由于长时间没有受到皇帝的约束,十余年来也根本没有感觉到皇权的存在,在他们心中皇帝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了,所以他们纷纷在不自觉间起了怠慢之心,这倒不是他们存心,而是习惯使然,所以就连皇帝驾到时,这些官员们也没有站起来迎接,按理他们应该起身向皇帝弯腰致敬的。

    等到所有官员都跪拜在地上之后,刘协才站起身来,缓缓的走下龙椅前的石阶,朝着这些大臣和士兵们走去。

    几百名官员伏着身子看着皇帝静静的向他们走来,脸上充满了恐惧和担心。

    刘协一直走到大鼎之前才停下来,他慢慢的扫视了一圈,然后大声说道:“仁!”

    官员们听到皇帝开口说话了,却只说了一个“仁”,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不禁面面相觑,担忧的相互用眼神询问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答案。

    刘协继续一字一句抑扬顿挫的说道:“义!礼!智!信!”

    官员们更加不知所措。

    刘协忽然望着官员中一个佝偻的老者,这老者名叫杨政,是洛阳有名的大儒,刘协还在洛阳的时候便认识他了,虽然当时刘协还很小,现在已经好几年过去了,但是刘协却还记得他。刘协对杨政说道:“杨政,杨子行,朕突然不记得仁义礼智信出自何处了,你是当世大儒,何不为朕解惑?”

    那老者在一众官员的目光中抬起身来,声音微微颤抖的说道:“此乃,此乃三纲五常之中的五常也。”

    刘协说:“是吗?站起来说话吧,且与朕说说这三纲五常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那杨政心想皇帝虽然年幼,但是怎么会不知道三纲五常?怎么会问自己这个问题?难道自己有什么过失,看今天这个小皇帝的架势和这些士兵想来不会有什么好事。他只好战战兢兢的站起身来说道:“所谓三纲五常最早可见于孔子的论语之中,乃是我儒学的道德伦理标准,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刘协看着杨政老头儿一副胆战心惊的模样,不禁笑了,说:“看来朕没有记错啊,朕也记得是这样的。”

    杨政赶紧弯着腰附和道:“陛下少而敦敏,勤而好学,自然不会记错。”

    刘协淡淡的笑道:“朕没有记错,那就是你们记错了。”

    虽然刘协面带微笑,虽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那么轻言细语,虽然他是那么从容镇定,但是在官员们听来这句话可一点也不轻松。怠慢皇帝可是大罪过,皇帝竟然面对着这么多官员,毫不掩饰的直接说了出来,或许是因为周围的两千铁甲士兵的威慑,或许是皇帝那超越了他自己年纪的气魄,总之那些官员们顿时像丢了魂似的面色苍白,冷汗连连,大气也不敢出。

    杨政听到皇帝这么说,心里自然一惊,背脊发凉,这明显就是说这些官员们怠慢皇帝,不懂礼仪啊,这是在兴师问罪啊!杨政赶紧跪下说道:“臣有罪。”

    官员们都是精明人哪里听不出皇帝的意思?一个个的赶紧做起自我检讨来。

    “臣一时失察,怠慢陛下,望陛下恕罪。”

    “臣听闻陛下还都洛阳,不禁手舞足蹈,见到陛下时太过高兴,竟然忘了礼数。”

    “臣感激陛下宴请,一时得意忘形,望陛下海涵。”

    ······

    “嗯······”刘协摸着下巴假装思考一会儿才说:“既然诸位都这么高兴朕回到洛阳,那就都免礼吧,都起身坐下吧。”

    官员们听皇帝这样说心里稍微放心了些,刚准备起身却又发现身边的那些士兵们依旧纹丝不动的跪在地上,官员们却又犹豫着不敢起身,有些起来的又赶紧跪下。最尴尬的还是那个杨政,他唯唯诺诺的站在刘协身边,却不知道是站着好还是该继续跪着好,只能尴尬的赔笑这望着皇帝点头哈腰。

    刘协看着官员们的丑态,冷笑一下,对士兵们吼道:“众将士平身!”

    士兵们大声应道:“诺。”然后整齐的起身,站定,却并未离开。

    这时,那些官员们才敢放心的起身,但是起身之后不敢多说话,也不敢东张西望,只能战战兢兢的坐在座位上等候皇帝发话。

    刘协看了一眼这些官员,大声吩咐道:“给诸位臣工们赐酒,煮肉。”
【42】小皇帝生财有道(2)求收藏!!!
    很快,殿外立刻跑进两队禁卫军,一队抬着酒桶给官员们身前几案上的酒樽盛上酒,另一对则搭着梯子爬上大殿正中的大鼎,然后把大块大块的牛肉倒进大鼎之中。

    官员们看到禁卫军把人的身躯那么大块的牛肉放进大鼎里面煮,煮肉哪有这么煮的?个个面色凝重,他们知道皇帝肯定还有什么事情要为难他们。

    果然,刘协并没有回到上首自己的龙椅上,而是徘徊在官员们中间,等到禁卫军退出大殿,刘协才说:“诸位臣工们,朕离开洛阳日久,甚为思念各位,所以刚刚回来便宴请各位前来叙旧。呵呵,只可惜皇宫破落,实在找不到像样的食材,又没有包厨,只找到一些牛肉和一口大鼎,诸位不会介意吧?”

    官员们心里叫苦,这叫叙旧?这明明就是下马威,就是叫他们来受折磨的,这皇帝太无耻了,睁眼说瞎话,但是没有人敢点破。于是,官员们强装笑颜你一言我一语的附和着。

    “臣不敢。”

    “陛下赐宴是我等的福气。”

    “谢陛下赏赐。”

    ······

    刘协却叹息道:“其实这牛肉还是跟洛阳太守徐大人借的,朕还不知道如何还他呢。”

    官员中立刻站起一个身材高大的官员,此人正是洛阳太守徐泽,他说:“陛下言过了,臣能为陛下尽一份力,已经感激不尽,这是臣的荣幸。何敢让陛下还?”

    刘协微笑着对徐泽说:“太守大人慷慨,朕谢过了,但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朕一定要还的。只是朕回到洛阳这半月一来每餐吃糠咽菜的,这日子还不知道过到什么时候呢,恐怕一时不能偿还。难道朕一日三餐吃谷米,诸位臣工们每日山珍海味,朕就好意思跟诸位讨要?虽然咱们是君臣,但是朕却是不夺人财物的。”

    那些官员听到皇帝说他每餐吃谷米,官员们每日吃的是山珍海味,这是什么意思?不是很明显吗?要钱呗,你想要,我还不想给呢,这是官员们的普遍想法,但是谁敢说出来?皇帝把话说到这个地步难道谁敢拒绝?别忘了两千铁甲还站在身后呢。官员们纷纷说着表明忠心的话。

    “臣愿意奉上所有家财一共陛下用度。”

    “陛下乃一国之主,我等所有皆是陛下所赐,自当贡献陛下。”

    “我等愿意奉献家财,为陛下解忧。”

    ······

    刘协假装为难的道:“这怎么好意思?诸位一生为朕治理天下,朕却夺光你们家财,这让朕情何以堪?朕要是真这么做了,那与武纣王何异?坚决不行,你们是想逼朕做昏君吗?”

    官员们面面相觑,这皇帝难道真不是让他们出钱?难道是他们相岔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明明是你自己开口要钱,说给你吧你又说逼你做昏君,这皇帝怎么这么难伺候?到底该怎么回答才合这个小皇帝的意?

    正在官员们纳闷的当口,刘协无耻的补上一句:“你们养家糊口也不容易,但是你们又忠心耿耿,非要求着给朕钱财,啧啧,朕要是一口回绝了吧,又怕寒了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