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英魂-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卯,矫诏称:‘博王友文谋逆,遣兵突入殿中,赖郢王友圭忠孝,将兵诛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宜令友圭权主军国之务。‘韩京为友圭谋,多出府库金帛赐诸军及百官以取悦。

辛巳,丁昭溥还,闻友文已死,乃发丧,宣遗制,友圭即皇帝位。时朝廷新有内难,中外人情汹汹。许州军士更相告变,匡国节度使朝建皆不之省,亦不为备。丙申,马步都指挥使张厚作乱,杀建,友圭不敢诘。甲辰,以厚为陈州刺史。

秋,七月,丁未,大赦。

天雄节度使罗周翰幼弱,军府事皆决于内都指挥使潘晏;北面都招讨使、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军于魏州,久欲图之,惮太祖威严,不敢发。至是,师厚馆于台驿,潘晏入谒,执而杀之,引兵入牙城,据位视事。壬子,制以师厚为天雄节度使,徙周翰为宣义节度使。以侍卫诸军使韩京领匡国节度使。

甲子,以均王友贞为开封尹、东都留守。

蜀太子元坦更名元膺。

丙宣,废建昌宫使,以河南尹张宗爽为国计使,凡天下金谷旧隶建昌宫者悉主之。

八月,龙骧军三千人戍怀州者,溃乱东走,所过剽掠;戊子,遣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霍彦威、左耀武指挥使杜球讨之,庚寅,击破乱军,执其将刘重于鄢陵,甲午,斩之。

郢王友圭既篡立,诸宿将多愤怒,虽曲加恩礼,终不悦。告哀使至河中,护国节度使冀王朱友谦泣曰:‘先帝数十年开创基业,前日变起宫掖,声闻甚恶,吾备位藩镇,心窍耻之。‘友圭加友谦侍中、中书令,以诏书自辨,且征之。友谦谓使者曰:‘所立者为谁?先帝晏驾不以理,吾且至洛阳问罪,何以征为!‘戊戌,以侍卫诸军使韩京为西面行营招讨使,督诸军讨之。友谦以河中附于晋以求救,九月,丁未,以感化节度使康怀贞为河中都招讨使,更以韩京副之。友圭以兵部尚书知崇政院事敬翔,太祖腹心,恐其不利于己,欲解其内职,恐失人望,庚午,以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壬申,以户部尚书李振充崇政院使。翔多称疾不预事。

康怀贞等与忠武节度使牛存节合兵五万屯河中城西,攻之甚急。晋王遣其将李存审、李嗣肱、李嗣恩将兵救之,败梁兵于胡壁。嗣恩,本骆氏子也。

吴武忠王之疾病也,周隐请召刘威,威由是为帅府所忌。或谮之于徐温,温将讨之。威幕客黄讷说威曰:‘公受谤虽深,反本无状,若轻舟入觐,则嫌疑皆亡矣。‘威从之。陶邪闻李遇败,亦惧,与威偕诣广陵,温待之甚恭,如事武忠王之礼,优加官爵,雅等悦服,由是人皆重温。讷,苏州人也。温与威、雅帅将吏请于李俨,承制加嗣吴王隆演太师、吴王,以温领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行军司马如故。温遣威、雅还镇。

辛巳,蜀改剑南东川曰武德军。

朱友谦复告急于晋,冬,十月,晋王自将自泽潞而西,遇康怀贞于解县,大破之,斩首千级,追至白径岭而还。梁兵解围,退保陕州。友谦身自至猗氏谢晋王,从者数十人,撤武备,诣晋王账,拜之为舅。晋王夜置酒张乐,友谦大醉。晋王留宿帐中,友谦安寝,鼾息自如。明旦复置酒而罢。

杨师厚既得魏博之众,又兼都招讨使,宿卫劲兵多在麾下,诸镇兵皆得调发,威势甚重,心轻郢王友圭,遇事往往专行不顾。友圭患之,发诏召之,云‘有北边军机,欲与卿面议。‘师厚将行,其腹心皆谏曰:‘往必不测。‘师厚曰:‘理知其为人,虽往,如我何!‘乃帅精兵万人,渡河趣洛阳,友圭大惧。丁亥,至都门,留兵于外,与十馀人入见。友圭喜,甘言逊词以悦之,赐与巨万。癸巳,遣还。

十一月,赵将王德明将兵三万掠武城,至于临清,攻宗城,下之。癸丑,杨师厚伏兵唐店,邀击,大破之,斩首五千馀级。

甲寅,葬神武元圣孝皇帝于宣陵,庙号太祖。

吴淮南节度副使陈璋等将水军袭楚岳州,执刺史苑玫;楚王殷遣水军都指挥使杨定真救岳州。璋等进攻荆南,高季昌遣其将倪可福拒之。吴恐楚人救荆南,遣抚州刺史刘信帅江、抚、袁、吉、信五州兵屯吉州,为璋声援。

十二月,戊寅,蜀行营都指挥使王宗汾攻岐文州,拔之,守将李继夔走。

是岁,隰州都刘训杀刺史,以州降晋,晋王以为瀛州刺史。训,永和人也。

虔州防御使李彦图卒,州人奉谭全播知州事,遣使内附,诏以全播为百胜防御使虔、韶二州节度开通使。

高季昌出兵,声言助梁代晋,进攻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孔京击败之。自是朝贡绝。京,兖州人也。

均王上上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三年(癸酉,公元九一三年)

春,正月,丁巳,晋周德威拔燕顺州。

癸亥,郢王友圭朝享太庙;甲子,祀圆丘,大赦,改元凤历。

吴陈璋攻荆南,不克而还,荆南兵与楚兵会于江口以邀之;璋知之,舟二百艘骈为一列,夜过,二镇兵遽出追之,不能及。

晋周德威拔燕安远军,蓟州将成行言等降于晋。

二月,壬午,蜀大赦。

郢王友圭既得志,遽为荒淫,内外愤怒,友寺虽啖以金缯,终莫之附。附马都尉赵岩,隹之子,太祖之婿也;左龙虎统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袁象先,太祖之甥也。岩奉使至大梁,均王友贞密与之谋诛友圭,岩曰:‘此事成败,在招讨杨令公耳,得其一言谕禁军,吾事立办。‘均王乃遣腹心马慎交之魏州说杨师厚曰:‘郢王篡弑,人望属在大梁,公若因而成之,此不世之功也。‘且许事成之日赐犒军钱五十万缗。师厚与将佐谋之,曰:‘方郢王弑逆,吾不能即讨;今君臣之分已定,无故改图,可乎?‘或曰:‘郢王亲弑君父,贼也,均王举兵复仇,义也。奉义讨贼,何君臣之有!彼若一朝破贼,公将何以自处乎?‘师厚惊曰:‘吾几误计。‘乃遣其将王舜贤至洛阳,阴与袁象先谋,遣招讨马步都虞候谯人朱汉宾将兵屯滑州为外应。赵岩归洛阳,亦与象先密定计。

友圭治龙骧军溃乱者,搜捕其党,获者族之,经年不己。时龙骧军有戍大梁者,友圭征之,均王因使人激怒其众曰:‘天子以怀州屯兵叛,追汝辈欲尽坑之。‘其众皆惧,莫知所为。丙戌,均王奏龙骧军疑惧,未肯前发。戊子,龙骧将校见均王,泣请可生之路,王曰:‘先帝与汝辈三十馀年征战,经营王业。今先帝尚为人所弑,汝辈所逃死乎!‘因出太祖画像示之而泣曰:‘汝能自趣洛阳雪仇耻,则转祸为福矣。‘众皆踊跃呼万岁,请兵仗,王给之。

庚寅旦,袁象先等帅禁兵千人突入宫中。友圭闻变,与妻张氏及冯廷谔趋北垣楼下,将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谔先杀妻,次杀己,廷谔亦自刭。诸军十馀万大掠都市,百司逃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晓、侍讲学士李廷皆为乱兵所杀,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宣政使李振被伤。至晡乃定。

象先、岩赍传国宝诣大梁迎均王,王曰:‘大梁国家创业之地,何必洛阳!‘乃即帝位于大梁,复称乾化三年,追废友圭为庶人,复博王友贞文官爵。

丙申,晋李存晖攻燕檀州,刺史陈确以城降。

蜀唐道袭自兴元罢归,复为枢密使。太子元膺延疏道袭过恶,以为不应复典机要,蜀主不悦。庚子,以道袭为太子少保。

三月,甲辰朔,晋周德威拔燕卢台军。

丁未,帝更名煌;久之,又名朱真。

庚戌,加杨师厚兼中书令,赐爵邺王(原邺王罗绍威已去世,其子罗周翰代为天雄节度使,魏博军早在公元907年朱温称帝之初就已更名为天雄军。),赐语不名,事无巨细心咨而后行。帝遣使招抚朱友谦;友谦复称藩,奉梁年号。

丙辰,立皇弟友敬为康王。

乙丑,晋将刘光睿克古北口,燕居庸关使胡令圭等奔晋。

戊辰,以保义留后戴思远为节度使,镇邢州。

燕主守光命大将元行钦骑七千,牧马于山北,募北山兵以应契丹;又以骑将高行圭为武州刺史,以为外援。晋李嗣源分兵徇山后八军,皆下之;晋王以其弟存矩为新州刺史总之。以燕纳降军使卢文进为裨将。李嗣源进攻武州,高行圭以城降。元行钦闻之,引兵攻行圭,行圭使其弟行周质于晋军以求救,李嗣源引兵救之,行钦解围去。嗣源与行周追至广边军,凡八战,行钦力屈而降;嗣源爱其戏勇,养以为子。嗣源进攻儒州,拔之,以行圭为代州刺史。行周留事嗣源,常与嗣源假子从珂分将牙兵以从。从珂母魏氏,镇州人,先适王氏,生从珂(即后来的唐末帝),嗣源从晋王克用战河北,得魏氏,以为妾,故从珂为嗣源子,及长,以勇健善战知名,嗣源爱之。

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出千秋岭,攻吴越衣锦军。吴越王镠以其子湖州刺史传灌为北面应援使以救之,睦州刺史传僚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将水军攻吴东洲以分其兵势。

夏,四月,癸未,袁象先领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

晋周德威进军逼幽州南门。壬辰,燕主守光遣使致书于德威以请和,语甚卑而哀。德威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雌伏如是邪!予受命讨有罪者,结盟继好,非所闻也。‘不答书。守光惧,复遣人祈哀,德威乃以闻于晋王。

千秋岭道险狭,钱传灌使人伐木以断吴军之后而击之,吴军大败,虏李涛及士卒三千馀人以归。

己亥,晋刘光浚拔燕平州,执刺史张在吉。五月,光浚攻营州,刺史杨靖降。

乙巳,蜀主以兵部尚书王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杨师厚与刘守奇(刘守文、刘守光之三弟,因故投奔晋国。)将汴、滑、徐、兖、魏、博、邢、名之兵十万大掠赵境,师厚至镇州,营于南门外,燔其关城。壬子,师厚自九门退军下博,守奇引兵与师厚会攻下博,拔之。晋将李存审、史建瑭戍赵州,兵少,赵王告急于周德威。德威遣骑将李绍衡会赵将王德明同拒梁军。师厚、守奇自弓高渡御河而东,逼沧州,张万进惧,请迁于河南;师厚表徙万进镇青州,以守奇为顺化节度使。

吴遣宣州副指挥使花虔将兵会广德镇遏使涡信屯广德,将复寇衣锦军。吴越钱传灌就攻之。

六月,壬申朔,晋王遣张承业诣幽州,与周德威议军事。

丙子,蜀主以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光庭博学善属文,蜀主重之,颇与议政事。

吴越钱传灌拔广德,虏花虔、涡信以归。

戊子,以张万进为平卢节度使。

辛卯,燕主守光遣使诣张承业,请以城降。承业以其无信,不许。

蜀太子元膺,啄喙包齿,目视不正,而警敏知书,善骑射,性狷急猜忍。蜀主命杜光庭选纯静有德者使侍东宫,光庭荐儒者许寂、徐简夫,太子未尝与之交言,日与乐工群小嬉戏无度,僚属莫敢谏。

秋,七月,蜀主将以七夕出游。丙午,太子召诸王大臣宴饮,集王宗翰、内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承旨高阳毛文锡不至,太子怒曰:‘集王不来,必峭与文锡离间也。‘大昌军使徐瑶、常谦,素为太子所亲信,酒行,屡目少保唐道袭,道袭惧而起。丁未旦,太子入白蜀主曰:‘潘峭、毛文锡离间兄弟。‘蜀主怒,命贬逐峭、文锡,以前武泰节度使兼侍中潘炕为内枢密使。太子出,道袭入,蜀主以其事告之,道袭曰:‘太子谋作乱,欲召诸将、诸王,以兵锢之,然后举事耳。‘蜀主疑焉,遂不出;道袭请召屯营兵入宿卫,许之。内外戒严。

太子初不为备,闻道袭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卫,捕潘峭、毛文锡至,槁之几死,囚诸东宫;又捕成都尹潘峤,囚诸得贤门。戊申,徐瑶、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粼等各帅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袭。至清风楼,道袭引屯营兵出拒战;道袭中流矢,逐至城西,斩之。杀屯营兵甚众,中外惊扰。

潘沆言于蜀主曰:‘太子与唐道袭争权耳,无他志也。陛下宜面谕大臣以安社稷。‘蜀主乃召兼中书令王宗侃、王宗贺、前利州团练使王宗鲁等,使发兵讨为乱者徐瑶、常谦等。宗侃等陈于西球场门,兼侍中王宗黯自大门安梯城而入,与瑶、谦战于会同殿前,杀数十人,馀众皆溃。瑶死,谦与太子奔龙跃池,匿于舰中。及暮稍定。己酉旦,太子出就舟人丐食,舟人以告蜀主,遣集王宗翰往慰抚之;比至,太子已为卫士所杀。蜀主疑宗翰杀之,大恸不已。左右恐事变,会张格呈慰谕民榜,读至‘不行斧铖之诛,将误社稷之计‘,蜀主收涕曰:‘朕何敢以么害公!‘于是下诏废太子元膺为庶人。宗翰奏诛手刃太子者,元膺左右坐诛死者数十人,贬窜者甚众。

庚戌,晋五院军使李信拔莫州,擒燕将毕元福。八月,乙亥,李信拔瀛州。

赐高季昌爵勃海王。

晋王与赵王容会于天长。

楚宁远节度使姚彦章将水军侵吴鄂州,吴以池州团练使吕师造为水陆行营应援使,未至,楚兵引去。

九月,甲辰,以御史大夫姚洎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燕主守光引兵夜出,复取顺州。

吴越王镠遣其子传灌、传僚及大同节度使传瑛攻吴常州,营于潘葑。徐温曰:‘浙人轻而怯。‘帅诸将倍道赴之。至无锡,黑云都将陈佑言于温曰:‘彼谓吾远来罢倦,未能战,请以所部乘其无备击之。‘乃自他道出敌后,温以大军当其前,夹攻之,吴越大败,斩获甚众。

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治城堑,缮器械,为攻守之具,招聚亡命,交通吴、蜀,朝廷浸不能制。

冬,十月,乙巳朔,燕主刘守光帅众五千夜出,将入檀州。庚午,周德威自涿州引兵邀(檄、袭)击,大破之。守光以百馀骑光归幽州,其将卒降者相继。

蜀潘炕屡请太子,蜀主以雅王宗辂类己,信王宗杰才敏,欲择一人立之。郑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贤妃有宠,欲立其子,使飞龙使唐文衣讽张格上表请立宗衍。格夜以表示功臣王宗侃等,诈云受密旨,众皆署名。蜀主令相者视诸子,亦希旨言郑王相最贵。蜀主以为众人实欲立宗衍,不得己许之,曰:‘宗衍幼懦,能堪其任乎?‘甲午,立宗衍为太子。受册华,潘炕以朝廷无事,称疾请老,蜀主不许,涕泣固请,乃许之。国有大疑,常遣使就第问之。

岭南节度使刘岩救昏(婚)于楚,楚王许以女妻之。

卢龙巡属皆入于晋,燕主守光独守幽州城,救援于契丹;契丹以其无信,竟不救。守光屡请降于晋,晋人疑其诈,终不许。至是,守光登城谓周德威曰:‘俟晋王至,吾则开门泥首听命。‘德威使白晋王。十一月,甲辰,晋王以监军张承业权知军府事,自诣幽州,辛酉,单骑抵城下,谓守光曰:‘朱温篡逆,余本欲与公合河朔五镇之兵兴唐祚。公谋之不臧,乃效彼狂僭。镇、定二帅皆俯首事公,而公曾不之恤,是以有今日之役。丈夫成败须决所向,公将如何?‘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裁。‘王悯之,与折弓矢为誓,曰:‘但出相见,保无它也。‘守光辞以它日。先是,守光爱将李小喜多赞成守光之恶。言听计从,权倾境内。至是,守光将出降,小喜止之。是夕,小喜逾城诣晋军降,且言城中力竭。壬戌,晋王督诸军四面攻城,克之,擒刘仁恭及其妻妾,守光帅妻子亡去。癸亥,晋王入幽州。

以宁国节度使王景仁为淮南西北行营招讨应接使,将兵万馀侵庐、寿。

第269卷

【后梁纪四】起昭阳作噩十二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均王上乾化三年(癸酉,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