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英魂-第7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妖婆!你休要咒我,我始终是仙人谷的女主人,‘逍遥仙子’就是我!”

“哼!哼!哼!”白发魔女不由冷笑道:“别看你长得像朵花似的,你长得再俊能一辈子不和男人光着身子睡觉么?”

“呸!呸!呸!”逍遥仙子唾了一口,气道:“怎么不能?我天天过的是神仙日子,无欲无求!老妖婆!你说我,你呢?你能一辈子不脱光了和男人睡觉么?”

“哼!小娃娃!你还不知道姑奶奶我的厉害。实话告诉你,我炼的就是玉女神功。如今我虽说已是七十多岁,但我依旧是娇圆玉润、从未破身,至今守身如玉、一尘未染。不信我脱下来让你看看!”

“格格格!”“逍遥仙子”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金光灿烂,差点儿笑叉了气,好不容易收住了笑容,说道:“原来你还是一位老处女,仙子佩服!佩服!可你这也算不得什么英雄,你这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一生么?”

“住嘴!不准你再侮辱我师奶!”程圆圆忍不住喝斥道。

“怎么?万花公主!你不觉得你师奶这是在糟蹋自己的青春么?莫非你也想学你师奶一样,一辈子不找男人?”

“我……”程圆圆竟被问得一时哑口无言。

“都不要说了!师奶我要告诉你们两个,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都是自私自利、见异思迁的负情人。所以我要收下你们两个,随我一起修炼玉女神功。你们两个答不答应?”

“这……”程圆圆显得有些犹豫。而“逍遥仙子”却高兴万分地说道:“你真的肯教我们玉女神功?”

“只要你们愿意,我会把我的平生所学都传授与你们。我要你们都知道,‘玉女神功,唯我独尊。’什么狗屁少林童子功和阴阳大法,都是他妈的废物!我要让少林老方丈、阴阳教主以及玉玄真人和静眉老道全都败在我的胯下。”

“啊!……”此时的万花公主闻听“天山童姥”所言,又看到她似有满腔仇恨的表情,她不禁感到心里有些害怕。“天山童姥”的一举一动,似乎让她看到了一个变态狂在发泄着多年的积怨,到那时,天下武林又将陷入一片血雨腥风的大乱。

“老前辈!玉女神功真的有这么厉害么?”吕天翔半信半疑地问道。

“那还有假?不信你让那四个老家伙来与我试试,我全能将他们撕个七、八半!”

“哇——撕个七、八半!”“逍遥仙子”故作惊讶地叫道:“那这玉女神功岂不成了泼妇神功!?将人撕个七、八半,那是不是好吓人的?”

“是啊!吓人得很,会吓得你两腿发软、睁不开眼!”

“那好哇!好哇!我愿学!我愿学!”逍遥仙子边说边跪下身去,俯身叩首道:“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怎么?这么快你就服我要拜我为师了?不过公主还叫我师奶呢!你怎么就这么不知羞地长了一辈?”

“不!不!徒儿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师傅你看上去还这么年轻,叫师奶就不如叫师傅。所以我和公主都叫你师傅得了,反正你是教我们玉女神功的。”

“逍遥仙子”说到这,万花公主却沉不住气说道:“你要拜师就拜了,何必牵扯到我?反正我已经退出江湖,从此之后不想再过问江湖武林之事,更不想拜师,也不愿学什么玉女神功!师奶!你就放了徒孙这一回吧!”

“天山童姥”见万花公主态度坚决而且苦心相求,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师奶我也不忍心让你们始终呆在我身边而误了你们的青春年华,我也知道公主你要去找谁。人各有志!既然你不肯跟我学玉女神功,那你就去吧!”

“师奶!请恕徒孙不孝,我不能侍奉在师奶左右,您老多保重!”万花公主向“天山童姥”拜了三拜,毅然上马西去。

自此,“天山童姥”果然收下“逍遥仙子”为徒,消失在云雾缭绕的仙人谷之间。据说这师徒二人再也没有出现在仙人谷,谁也不知道她们师徒二人究竟去了哪里?更无人知晓她们所谓的“玉女神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京城皇宫,翰林院内,“翰林第一大学士”黄重阳上朝回来,便独坐书房审视着一张《契丹与周边形势地图》,他仿佛已望见契丹大军由北南下正在铺天盖地越过沙漠、山岭、高原和黄河,直直逼向中原边境:边关城塞,烽烟四起,杀声震天!兵马大元帅朱卫登和副帅杨能各率人马挥师北上,与契丹大军进行着残酷、艰苦的鏖战!

“不行!皇上虽然已调遣兵力北上,但其形势对我极为不利!更何况,两国交兵,贵在斗智斗勇,岂在一时之胜负?我作为皇上身边的第一谋士,必当竭忠尽智,为天排忧解难。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要想把握全局,胜券在握,必须要在敌营按插耳目,及时、准确地了解敌情,则我何愁不破契丹大军?好此事甚密,为了确保安全,我必须独做主张,不到万不得己之时,我绝不可泄露天机!”黄重阳想至此处,他一颗高悬着的不安之心终于有所回落。他不由拿起书案上的《孙子兵法》,翻到最后一篇——用间篇,再次细心研习其中的奥妙: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军费开支),日费千金;内外骚动(举国上下混乱不安),怠于道路(百姓因辗转运输而疲于道路),不得操事(操作农事)者,七十万家(不是确数,比喻兵事对正常农事的影响之大。)。相守数年(指敌我双方相持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意指吝啬爵位、俸禄和金钱而不肯重用间谍。),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不懂得用间谍执行特殊任务的将领,不是领导部队的好将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不是能打仗的好将军。)。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事先侦知敌情。)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以通过用祈祝祷、祭祀鬼神的占卜等方法去求知敌情。),不可象于事(不可用其他事情类比的方法去求知敌情。),不可验于度(不能用征验日用星辰运行位置的办法去求知敌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间谍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乡间。即依赖与敌人的乡亲关系,获取情报,或利用与敌军官兵的同乡关系,打入敌营从事间谍活动,获取情报。),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五种间谍同时使用起来,使敌人无法摸清我军的行动规律。),是谓神纪(神妙莫测之道。),人君之宝(国君制胜的法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利用敌国将领之同乡关系作间谍。)。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收买敌国的官吏作为间谍。)。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指收买或利用敌方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死间者,为诳事于外,(故意向外散布虚假情况,用以欺骗、迷惑敌人。)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让我方间谍了解自己故意向外散布的虚假情况,用以欺骗、迷惑敌人,使其上当受骗。在这种情况下,事发之后,我方间谍往往难免一死,所以称之为‘死间’。)生间者,反报也。(那些到敌方了解情况后能够活着的间谍是回来报告敌情有人。)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三军中最信任的人,无过于委派的间谍。)赏莫厚于间,(赏赐没有比间谍所受更优厚的了。)事莫密于间(军机事务,没有比间谍之事更为机密的。),非圣智(才智过人的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如果吝啬爵禄和金钱,不能做到以诚相待,则无法用好间谍。),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不是精心设计、手段巧妙的将领,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用间之事尚未实施开展。),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即是说间事先行暴露,则间谍和知情者必须杀掉,以灭其口。)

凡军之所欲击(即说‘所欲击之军’。),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主将、守将的亲信、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负责守门的官吏、做谋士幕僚的门客)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必须查出前来我方进行间谍活动之敌谍。)因而利之(趁机收买、利用敌间。),导而舍之(设法诱导他,并交给他一定的任务,然后放他回去。),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指从反间那里获悉敌人内情。),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这是说通过利用反间,乡间和内间才能有效地加以使用。)。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五间之中,以反间为关键,因此必须给予反间以十分优厚的待遇。)

昔殷(公元前十七世纪,商汤灭夏,建都亳,即今河南商丘县北,史称商朝。后来,商王庚盘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此商朝又称为殷。)之兴也,伊挚在夏;(伊挚,即伊尹。原为夏桀之臣,后归商汤,商汤任用他为相,在灭夏过程中,伊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夏指夏朝,大禹之子夏启所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共传十七世,至夏桀时为商汤所灭。)周(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的王朝,建都于稿京,即今陕西西安。)之兴也,吕芽在殷。(吕芽即吕牙,也即姜尚、姜子牙,俗称姜太公。曾为殷纣王之臣。周武王伐纣时,任用吕牙为‘师’,打败了商纣王。)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具有很高智谋的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军队要依靠间谍所提供的情报而行动。)”

黄重阳看到这,他又翻开兵书战策,针对《孙子兵法》的“用间篇”,找到了一则典型的用间战例——《石勒用间胜王浚》。这则闻名于历史籍册的战例,正是黄重阳在如今两国交战之初所要细心研究、借鉴的法宝。如今契丹已在挥师南下,中原野战军也已经开赴前线。他作为后方的谋士团团长,不可不为战略大局而竭尽心机!这暂时的安宁,使得他还可安坐在书案之前,但是,他的眼皮底下,血雨腥风的历史战争,又一次重演——

“东汉以来,中国大西北一带的各少数民族便逐渐向长城以内迁徙,开始在辽西、幽州、并州以及关陇等地生活。到了西晋时期,这些少数民族已与汉族人民犬牙交错地生活在一起,许多少数民族贵族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不同程度的走上了封建文化道路。西晋统治集团建立在剥削与压榨人民基础上的腐蚀统治,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随后不久爆发的‘八王之乱’,使得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纷纷起来反抗西晋政权的统治。这一时期,四川爆发了流民爆动,流民起义的队伍在公元304年占领民成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这时也趁着西晋政权的摇摇欲坠而起兵反晋。匈奴贵族刘渊便是在流民占领成都的同年起兵的。当时,他自立为汉王,集结军队,立志要创立如冒顿单于一般的事业。与他几乎同时起兵的还有汉人王弥、羯人石勒。他们共同推奉刘渊为主,给西晋统治者以有力的打击;同时,他们也拥有自己的割据势力,想在打败晋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势力,以便有朝一日取代西晋王朝的统治。他们当中的石勒后来吞并了王弥,战胜了拥兵幽州的西晋大臣王浚,摆脱了刘氏集团自立为赵王(历史上称之为后赵,东晋时期‘十六国’之一。)成为中国北方出现的十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之一。石勒用间智胜王浚的历史故事是发生在他自立为赵王之前,正因如此,石勒自立为赵王才有了坚定的基础。

石勒字世龙,羯族人,其家族世为部落小帅,到石勒这一代,部落小帅已没什么待遇可言,为了生活,他曾给商人、地主做过田客。后被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捉住并送到冀州贩卖到一个叫师欢的地主家里当耕奴。师欢见这个二十几岁的胡人相貌不俗,善于骑射,又勇敢有谋,怕他鼓动其他耕奴造反,就把他放了。随后石勒投奔了晋朝廷养马地——马牧的小头目汲桑,并在荏平县一带组成了‘十八骑’。据说后来江湖武林之中所出现的‘旋风十八骑’便是由此流传而来。石勒所组成的‘十八骑’常常出入于专门繁殖名马赤龙、骐骥的场地,到远处劫掠缯宝,拿回来贿赂汲桑。后来石勒、汲桑参加反晋大军,汲桑被晋军杀死,石勒投奔了已在左国城称汉王的刘渊,他随着势力的扩大,设计杀掉自己的势力对手王弥,合并了他的全部人马。石勒火并王弥后,将攻击目标转向了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在其军师张宾的建议下,很快就占据了王浚的军队,并将王浚杀死,为不久以后自立为赵王奠定了基础。

当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司马衷失败被废后,他的部将公师藩等起兵赵、魏,要为司马颖报仇。石勒和汲桑就率牧人乘马场马匹数百骑前往响应。公师藩攻打邺城失败被杀,石勒与汲桑便逃回马牧。他们在马牧劫掠郡县,释放囚犯,集山泽亡命之徒,其势力得到扩充。石勒、汲桑在一次战斗中失败,汲桑被晋军杀死,于是石勒又带领自己的队伍投奔了已在左国城称汉王的刘渊。

石勒投奔刘渊之后,在三四年时间内东征西讨,攻城夺地,为汉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维护汉国统治的一支劲旅。石勒的势力也在征战中不断发展扩大。公元3年,投奔刘渊的王弥在其势力得到扩大后,密谋要杀掉石勒,想吞并他的势力。石勒知道后,设计杀掉王弥,合并了他的全部人马。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加,石勒称王的野心渐起。但是他表面上仍然遵从汉主,同时在他的统治范围中实行优待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的政策,把一批富有统治经验的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吸收到自己麾下。他的军师张宾就是其中之一,张宾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石勒火并王弥后,将攻击目标转向了西晋幽州刺史王浚。王浚在与石勒交战失败后,曾求助于鲜卑、乌桓人的支持,但鲜卑、乌桓人没有响应。这时,军师张宾分析了王浚衰弱的境况,指出如果石勒现在表示归顺王浚,那么他一定会喜出望外。因此,张宾建议石勒智取王浚,而不要硬拼。张宾要石勒写一封词谦恭的信,表示与他和好的诚意,并愿意隶属他,扶助他当皇帝。等到王浚对石勒疏于防备时,再乘其麻痹一举消灭他的势力。石勒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马上开始依计行事。

石勒派他的门客王子春、董肇等人带书信和许多珍宝,去见王浚。石勒在信中推崇王浚为天子,而自己只是一无名小胡,‘我所以投身于兴义兵除暴乱的事业,正是要为您扫除障碍。所以诚心希望您顺应天意民心,登基称帝。我石勒崇敬拥戴您就象对自己的父母一样,您也应明察我的诚意苦心,将我象儿子一样看待。’在给王浚上书献宝的同时,石勒还要王子春以重金笼络了王浚的心腹枣高(果然是糟糕!)王浚见石勒归顺于他十分高兴,把王子春等人封为列侯,并派使者以地方特产答谢他。王浚的司马游统阴谋叛变王浚,派使者骑马向石勒请降,石勒杀了使者,并送给王浚,以表示自己的诚实无欺。王浚此时便更加信任石勒石大侠,不再存有什么疑心。

不久,王子春等人与王浚的使者一同回来,石勒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