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京门风月-第9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开口,有一半朝臣顿时出列附议。

其余的一般人都看向英亲王。

英亲王无奈,一时也不好再开口反驳,他隐隐觉得,此事即便他反对,怕是也无效了。太后如今出来,说是代表先皇。他又如何阻止?先皇驾崩前,谢芳华确实随皇上一起回京,守在了帝寝殿内,有目共睹。

右相见此,也只能上前,“皇上,既然……”

他刚开口,外面有一人冲了进来,跪地禀告,“皇上,英亲王妃请求上殿。”

众人齐齐一惊。

英亲王顿觉不妙,立即道,“胡闹,朝堂之上,怎么容许妇人一而再再而三上殿?你去告诉她,就说不准她上殿,若是找本王,待散朝之后再说。”

那人立即道,“王爷,王妃手里拿着剑,说皇上若是不准许他进殿,她就誓死闯进殿……”

“她真是……”英亲王一时无言,转过身,请求道,“皇上,请准许微臣出去拦住她。”

秦钰一时没答英亲王的话,对跪地禀告那人问,“王妃还说了什么?”

“王妃说,她有天大的冤屈,要状告先皇。”那人说着,颤抖起来,“说若是……皇上不准她进殿,她就要杀进来,杀不进来,就要去击鼓鸣冤……”

群臣又是一惊,先皇已经死了,英亲王妃要状告先皇?这……

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秦钰闻言点点头,“还说了什么吗?”。

那人哆嗦着摇摇头。

“去,将王妃请上殿来。”秦钰摆手吩咐。

那人起身,倒退着出了大殿。

英亲王的心一时提到了嗓子眼,盯着大殿,生怕英亲王妃使起性子,什么也不顾了,到时候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天下百姓岂不是要看皇室宗室的笑话?

不多时,英亲王妃进了殿,她的确是手里拿着宝剑,一脸怒气,寻常温婉的她,如今看来,有几分英挺之气。

朝堂中的一般老臣都知道英亲王妃和忠勇侯府世子夫人当年的风采,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的两个女儿,能文能武,文不输当世文士大家,武不输当朝大将军,巾帼不让须眉,当年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情丝,如今英亲王妃依旧风韵犹存。

英亲王妃上了大殿后,看了皇后一眼,将手中的宝剑扔了。

秦钰温和地看着英亲王妃,“大伯母,何事让您发了这么大的火?”

英亲王妃闻言看向上首的秦钰,帝王的宝座金椅让他周身闪闪发光,少年天子,威仪却丝毫不输久经江山宝座的帝王。她收敛了身上的怒意,平静地道,“臣妇要状告先皇,我儿子秦铮和儿媳妇儿谢芳华明明两情相悦,明媒正娶,恩爱有加,可是先皇一道休书的圣旨,便致使有情人分崩离析。我家王爷心软仁厚,不论先皇之过,但我一个妇人,以儿子为先,哪怕先皇仙去了,但还有当今皇上您在,求皇上给臣妇做主,替先皇收回休书圣旨,换我儿子和儿媳妇儿美满。”

群臣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英亲王睁大眼睛看着英亲王妃,暗暗想着她怎么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招数,状告先皇,还竟然有理有据。这……还真是古来未有。

左相一时大急,向上首看了一眼,见秦钰虽然面色如常,但眼底已经黑了。他连忙上前,大声说,“王妃,先皇圣旨休书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事儿了,先皇仙逝不过八九日,曾经休书圣旨下达后,你为何不登堂状告先皇?如今反而要当今皇上为您做主?你岂有不知子不言父之过?您这样,是要将皇上置于何地?”

英亲王妃转身,直直地看着左相,“这期间,王爷一直拘束着我,不准我上朝,以免再增重先皇病情。我本想缓缓再说此事,寻求个公道,但不成想先皇去得如此之急。如今皇上要立华丫头为后,我却不能忍了。”

左相立即道,“当初,芳华小姐自己离府出京,先皇随后下的休书圣旨,若非她和铮二公子感情破裂,芳华小姐如何会自己离府出京?王妃,这是朝堂之上,皇上国事缠身,如今内忧外患之际,你向来明事理,今日可不要因为自己家事不和,便来朝堂作乱?”

英亲王妃顿时怒了,冷眼看着左相,“左相这张嘴可真是厉害,你说国事,皇上登基,是国事。我一个妇人,自然不会理论。可是你一力主张皇上立后,举荐华丫头,她是我的儿媳妇儿,不明不白地被先皇圣旨休弃,这就是我的家事儿,如今皇上立后和我的家事儿掺和在一起,我自然要理论上一番。”

“王妃,你休要胡搅蛮缠,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还有什么不明不白?芳华小姐如今是自由之身,甘愿随皇上一起回京,一起共乘玉辇,如今就住在这皇宫之中。你这些日子,也见了芳华小姐几面。她可有要回英亲王府重修旧好的意思?没有吧?所以,皇上的国事家事和你的家事,自然不相干。”左相道。

英亲王妃恼怒地看着左相,“你口口声声不相干系,为何这么急着请求皇上立后?我的儿子在圣旨休书下达之前,根本不知道有圣旨休书这种事儿。如今他远出在外,至今还未回京,多日来,未曾抽空处置此事。难道还不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少了媳妇儿?”

左相一噎。

英亲王妃不等他开口,又道,“我的儿子是被你等三催四请因临安城之危出了京城。可是,如今临安城之危解了,我儿子在哪里?左相,我是不是该找你要人啊!”

左相脸上又青有白,“老臣也想知道,铮小王爷和崔侍郎明明是去解临安城之危,找黑紫草,可是至今为何音讯全无。据老臣得到消息,他们根本就没有去临安城。”话落,又道,“如今边境开战,内忧外患,皇上自然宜早登基,宜早立后。这样,才能稳住朝纲,以鼓舞边境士气,以安百姓民心。我等朝臣,为江山分忧,自然着急。”

“你口口声声为江山分忧,为皇上分忧,怎么不去边境打仗啊!朝中一旦有事情,就找我儿子,待事情解决了,就将我儿子给甩一边了。”英亲王妃怒道,“月前,京城内外接连刺杀案,军营杀人案等等,都是我儿子忙前跑后。临安城有为难了,迫在眉睫,也请我儿子。待事情解了,却忘了他了。如今又要夺他的媳妇儿。当我英亲王府无人了吗?这么受欺负。”

左相又是一噎。

英亲王妃又道,“如今连我一个妇人都知道当务之急是平息边境纷争,解边境燃眉之急,你身为两朝老臣,却只知道让皇上立后,天下百姓不安,皇上何以为家?所谓,民心所向,才大势所趋。”顿了顿,又道,“左相,我看你也是老了,无用而昏聩了。尽出血馊主意,有你辅佐皇上,风气会越来越歪斜。指不定这南秦江山如何呢。”

“你……”左相又气又急,“谢侯爷在边境浴血奋战,铮小王爷和芳华小姐早已经再无干系,皇上立芳华小姐为后,此乃激励加冕谢侯爷,若是谢侯爷成功地阻挡了北齐军队踏入边防线,那么,谢氏一门何愁荣华不再盛一筹?”

“谢氏还需要什么荣华鼎盛?出身在谢氏的人,自小就见惯荣华。”英亲王妃似乎说得累了,也懒得再争辩,撂出狠话道,“反正皇上立谁为后,也不能立谢芳华。她是我英亲王府早就定下的儿媳妇儿。先皇圣旨休书,我们英亲王府不服。我告诉你们,若是立她为后,除非将我杀了。否则休想。”

“你……”左相彻底没了话。

群臣面面相耽,又都觉得心惊肉跳。

英亲王妃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偏偏她站在这里,有她的资本,她出身清河崔氏,世代以诗书传世的世家大族,她的丈夫是当今朝堂上的英亲王,如今先皇亲封的辅政王,她的儿子是英亲王府的铮小王爷,在南秦京城从出生后就横着走的主,她本人更是言语铿锵,巾帼不让须眉,身上担着皇上大伯母的身份,而她口口声声说的儿媳妇儿,昔日与她极其要好,好比母女。

这样的她,左相都辩论不过,更何况别人?

她让皇上杀,以死相逼,皇上真能杀了她?

那是不可能的!

杀了她就是滔天大浪。本就内忧外患,朝野京城更是不能再经受大风浪了。

心里明白点儿的朝臣都暗暗地觉得,英亲王妃这个女人实在是太聪明了,抓住了这样的时机,这样混淆视听的口风,以状告先皇为名,以阻拦皇上立谢芳华为后。

太后虽然一身太后正装,但此时看着与她站在对面的英亲王妃,她一身素衣,却腰板挺得笔直,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她忽然觉得,她这一生,无论什么时候,怕是都抵不上英亲王妃了。

英亲王妃比她能豁的出去!

她在皇宫多年,虽然说柳太妃和沈太妃是依傍先皇的蔓藤,她又何尝不是?如今先皇去了,她只不过比那两个宠妃幸运,她的儿子是皇上,她也不过是依靠儿子的蔓藤而已。

她抬眼看上首金椅上坐着的秦钰,这个时候,他怕是心里也无可奈何的,众人心中都清楚,左相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英亲王妃如今虽然和左相对峙,但实则上,对峙的人是他。

到底立不立后,便是两难了。

今日若是退一步的话,那么,此事怕是以后想再提起更难处置了。

她忽然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英亲王妃道,“王嫂,你所言有理,左相所言也不无道理。我们在此争论,也难以定论,更不能将芳华小姐和铮小王爷排除在外,毕竟,无论是昔日之事,还是今日之事,都事关他们。你我都是长辈,不如就让孩子们自己做主。”

“怎么做主?如今我家铮儿不在京城。”英亲王妃恼怒地道。

“那就先将芳华小姐请上殿来。”太后说完,看向秦钰,见他面无表情,她知子莫若母,知道他应该是不喜她来面对这件事情,于是又改口,“若是她不想上殿,便派个人去问问她的意思。”

“若是她有什么被逼迫的不得已的苦衷呢?”英亲王妃立即道,“我不相信嘴里说出来的话,我只相信人心,华丫头对我家铮儿,情深意重,怎么可能弃他而另嫁?”

“王嫂,你这样就不对了,芳华嘴里说出的话,你都不信,那你信什么?难道真要阻止皇上的姻缘?虽然说你是王嫂,谁也不能拿你如何,但也该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太后道。

“等我家秦铮回来,若是他回来后,对皇上立华丫头为后不与置喙,还同意此事,那么我就相信,是他们自己情分耗尽,无缘一生了。我就再别无二话。”英亲王妃一咬牙,开口道,“届时,我第一个送上贺礼。”

太后鲜有的和气,她自然也不好太过咄咄逼人,若不是今日听说太后都上殿了,她猜测就是为了立后之事,她定会一力赞成,那么,英亲王定然不是对手,不好说什么,所以,她实在按耐不住,只能来了。

她上殿要的也无非是皇上能答应等秦铮回来。

群臣闻言看向上首的皇上。

左相也悄悄抬眼,看向上首的皇上,英亲王妃的厉害她不是第一次领教了,实在想不明白,寻常温温婉婉的一个人,护起儿子来,怎么就这么豁得出去,一般的寻常女人真是做不到。

一番激烈的争执后,大殿上陷入了诡异的沉静。

众人都等着一直没开口的皇上表态。

过了片刻,秦钰缓缓开口,对英亲王妃道,“大伯母所言其实甚是有道理,朕当初也不明白先皇为何会下了休书的圣旨,不过朕也可以不避讳的说,朕却是一直以来心仪芳华,大伯母是知晓此事的。她如今孑然一身,朕登基,自然想立她为后。”

英亲王妃闻言心一沉,秦钰当着满朝文武说出心仪之事,也是坦坦荡荡,豁得出去了。正因为如此坦荡,反而才让人不好诟病,而芳华已经是孑然一身,更不会被人他说夺兄弟之妻了。

秦钰顿了顿,又道,“朕可以应允大伯母,此事暂且搁置,就以朕登基之日为期限,若是登基之日秦铮还不回来对此事置喙,朕就会立芳华为后。时间足够了吧?”

英亲王妃闻言看向英亲王。

英亲王对她叹了口气,也觉得她如今大闹早朝,秦钰不但不怪罪,反而定下期限,也算是念在情面了。

英亲王妃算了一下日子,期限虽然不多,但若是秦铮闻到风声回京,以他的本事,也应该处处有余,若是他回不来京城,她这个当娘的也尽力了,也没什么再说的了。她一咬牙,“好,多谢皇上,臣妇应承你,若是到登基之日,他还不回京,臣妇自当备上厚礼,恭贺皇上立后。”

第一百一十四章幸好有你

早朝关于立后的争议最终因秦钰和英亲王妃之间的约定而落下帷幕。

散了朝后,秦钰径直回了自己的宫殿。

谢芳华已经得到了早朝上英亲王妃大闹金殿的消息,恰巧喝完一碗苦药汤子,将空碗递给侍画,揉揉眉心。

秦钰来到,侍画、侍墨立即迎了出去。

秦钰摆摆手,径自迈进门槛,进了屋,见谢芳华气色不好,温声问,“早朝上的事情你听说了?”

谢芳华点点头。

秦钰坐在她对面,苦笑了一下,“大伯母状告先皇,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我自小便羡慕秦铮能出身在英亲王府。”

谢芳华不置可否。

“昨日夜,言宸和我做了一番安排,但到底能不能拦住他,是个未知数。”秦钰看着她,“但无论如何,还是让御衣局过来给你量体裁衣吧。”

谢芳华颔首,“你安排就是了。”

秦钰点点头,坐了片刻,起身去了御书房。

英亲王散了早朝,便拉着英亲王妃回了府,到了府中后,他将房门关上,无奈地道,“你怎么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英亲王妃立即问,“除了这个主意,我已经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英亲王看着他道,“你何苦执着?我看华丫头是拿定了主意要嫁皇上了,一个愿娶,一个有意嫁。拦得了一时,还能拦得了几时?”

英亲王妃恼怒地道,“我虽然和华丫头不是母女,但是相处那么些日子,她的性情我还是了解个七七八八,遇到事情,她从来是打掉牙齿和血吞,本身自有一股子刚韧劲儿,我相信她一定是有万不得已的苦衷。”

“能有什么苦衷?你说是为了谢氏忠勇侯府?”英亲王看着她。

“老侯爷至今下落不明,不知道去了哪里,我曾派人去暗中打探,说根本就没去东海,在出了京城十日后,失去了踪迹。”英亲王妃道,“应该是华丫头做的安排,他将忠勇侯府给彻底避世了。躲在了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如此京城里只剩下个谢氏六房,漠北边境只剩下个谢墨含。若说是为了谢氏,应该也做得差不多了才是。毕竟先皇去了,皇上没有铲除谢氏的心,谢氏无论在朝在野,都是安稳了。”

“是啊,谢氏虽然早些年折损不少,但如今也算是安然退世,她先是分宗分族,随后又将忠勇侯府的老侯爷等人彻底移开了京城,忠勇侯府虽然看着成了一副空架子,但是我们都知道,势力是从明处隐到了暗中。”英亲王道,“如今说来,忠勇侯府安稳了,她还有什么苦衷和顾虑?”

英亲王妃想了想,“也许还有我们没有想到的地方。”

“什么地方?”英亲王想不出来。

“你想想,从她和铮儿大婚后,京城内外发生了多少事情?如今呢,从她离开京城,前往临安城,临安城危机解了之后,除了漠北边境兴兵,京城这些日子以来,是不是很安稳?”英亲王妃问。

英亲王点点头,“近来是没再发生什么事儿。”顿了顿,他道,“不过我听说是因为在九曲山,皇上和华丫头合力铲除了些人。京城安稳跟这些背后之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这就是了。”英亲王寻思道,“华丫头离开京城,京城便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