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京的过客-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理智。天高云淡,风轻月圆,河静山远,坦荡自然。如一位撑舟渡河的中年汉子。沧海浮舟,载不动的不是千般愁,而是人到中年的回忆与沉思。船至河心虽有晶莹动情之浪花,却不再有倒海翻江之巨澜。秋像成熟达观的中年哲人,又像低肩垂眼的得道禅僧。冷眼对天,闵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也未尝不是一种禅境。雁叫长空云至,鸦啼乡关风歇。不为他欢,不为已悲。声色超然中,身居物内,无不表现出一种超脱和释然的大理大智。
秋深刻。惟其深刻,才更显生命之魅力。人之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理所当然他带有自然的性格烙。智者喜春,仁者乐我秋,见智见仁。见水是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智者从花红柳绿中看出蓬勃向上的精神;仁者从青松翠柏中得到坚定的品格。于是智者见山,仁者见水,见山是山,见水又是水了。
人到中年,就是人生的秋季。
作品笔力之劲,文风之娴熟,内容之深刻,读来让人拍案叫绝。发表后先后被“湖南作家网”、“湘潭作家网”及一些全国知名网站转载。我当初之所以能到文联担任文学报的编辑,就是与他的极力推荐分不开的。
我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我人较聪明,当然也很淘气。我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文学天赋,上小学五年级时便读了《水浒传》、《西游纪》,就连《红楼梦》我也读得一知半解。记得我还经常把读书得来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上初中时,我的作文更是老师经常拿到班上念的范文。后来到城里上高中,我的一篇以《明天》为题的作文还曾经获得全校性作文竞赛第一名,并开始大胆的向外投稿。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是自己在市文联文学报上的一篇题为《考试之后》的散文。汪副主席就是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他读这篇文章后大加赞赏。他说:李湘辉的这篇文章仅810个字,其成功之处在于思考。文中的“我”,经过悔恨、痛苦的“思考和探索”,“在我留下足迹的地方,撩开长满尖刺的树枝,细心地寻觅。”最后身称“找到了”。并信心百倍地表示,将要用我的“这支笔,也用我的真诚”,去参加第二次考试。文章发表不久,汪副主席推荐给省作协的刊物将它转载了。这样一来,我算是轰动了全校,也在全市出了名。这样一来,我便在教语文课的班主任老师指导和支持下,与对文学也同样有浓厚兴趣的钟离东、东方一笛等人成立了当时全市第一个校园文学社…………丑小鸭文学社,并主办了《丑小鸭》社刊。社刊邀请汪副主席等一些文艺界的名流作顾问,绐予指导。
下面抄录的是我刊登在《丑小鸭》社刊创刊号上的一篇题为《我爱故乡的涟水河》的作文:
童年的生活,使我和故乡的涟水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日夜不停地奔流,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故乡人,嬴得了人们的喜爱。大人们喜欢它,因为它可以灌溉良田;小孩们喜欢它,因为夏天可以去玩水,冬天可以去滑冰。
涟水河从我家门前流过。我曾经赶着退去的河水,兜着衣襟,捡着一颗颗美丽的鹅卵石;我曾经赤着双脚,沿着江岸跑着,叫着,柔软的沙子上留下我一双双脚印;我也曾坐在门槛上,望着河上暮气茫茫的景象,编织着心底的故事……
然而,给我带来无穷趣味的还是那奔腾不息的河水:大尾巴鱼在这里闲逛,小草鱼在这里捉迷藏。最好玩的是泥鳅,它是一位“钻沙能手”,不一会儿就建起了一座座“地下长城”。这里不仅是鱼的乐园,也是我们这群娃娃的乐园。夏天,我们整天呆在水边。因为我们年纪小,还不会游泳,看着大孩子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我们真羡慕死了,于是,便挽起裤裤脚,跳进浅水边,玩弄起我们最喜欢的“泼水仗”。弧形的水花,在双方的阵地前飞贱起来,落在对方身上;而我们有时也被人家打得抬不起头来,嗬!热闹极了。只见浪花在笑,白云在笑,蓝天在笑,我们在笑。笑着,泼着;泼着,笑着。我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直到两眼发红,才尽情地跳上岸。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沙滩上,让夏天的太阳把我们白嫩的皮肤,晒得热乎乎、黑黝黝的。
天气冷了,这时的涟水河比较无味。等河结了冰,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时,各村的选手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说着闹着。大人们也偷空来看我们比赛。每天除了四名选手外,还来了很多伙伴呐喊,他们用羡慕的眼光望着巍然骑在“马”上的选手。这时,我们这些参加比赛的孩子,特别得意了。再看看我们的勇士…………大黄和大白,此时也将头高高地昂起,“汪汪汪”地叫着,好像胜利就在眠眼前。“预备…………开始!”发令员命令一下,比赛就开始了。我使劲地朝狗屁股一拍,大黄大白答应似的抖擞一下,前蹄猛地腾起,箭一般地射出去。观众们立刻欢呼起来,我的小伙伴们拚命地喊着:“大黄加油!大白加油!”我坐在爬犁上,耳边是呼呼作响的风声,前面是疾驰而来的冰面,后面是飞速而掠的人群。我的大黄大白果然争气,只见它们两耳后立,鬓毛竖起,四蹄好像不沾地似地飞向终点。终点,越来越近,人群突然静下来。人们正屏住呼吸,看哪一副爬犁取得第一名。30米,20米,10米,5米……人群中突地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我从紧张的心情中清醒过来:“我们胜了!我们胜了!”“大黄大白,真了不起!”“嗐,真棒!”小伙伴们把我们围在中间,我们几个“小英雄”在小伙伴们的簇拥下,自豪地走出了赛场……
故乡的涟水河不仅用它的乳汁喂大了我,而且还给了我快乐有趣的童年生活。至今,还常常回味那充满笑声的往事中去…………
故乡的涟水河,我的母亲!愿您永远年轻、富饶!
读了我当年的这篇作文,读者也许就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有些文学天赋。然而,由于我的重“文”轻“理”,偏科严重而终究没有迈进高等学府的校门。这时,我文学上的领路人、我心中最尊敬的文学老师、市文联的汪副主席推荐了我,来到了他们下属的文学艺术发展中心做《文学报》的编辑,负责编辑出版《文学报》。
这是市内一家内部报纸,全部兔费赠阅,所以发行量不大。在这里,尽管汪副主席多方关照我,但自己不是正式工作人员,所以总是受到排斥,加上工资待遇又低,每月仅300元……于是我便开始放纵自已,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员混了起来,并经常出入歌舞厅。还时常搞些“小意思”(赌博)。唐姨介绍我认识杜鹃红以后,我有过痛改前非、重新辉煌的决心,可是杜鹃红不给我这个机会,加上我本人觉得在市文联工作也处处低人一等。在那段心乱如麻的日子里,我决心来个快刀斩乱麻。我向一直关照我的市文联汪副主席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后,便毅然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北京。可是,我来北京将近一年了,我又做了些什么呢?
顶多,我认识了一些人,做了些新鲜事罢了。我没有一种安慰感,仍然在颠簸,仍处在无奈之中。但是,我没有后悔的余地。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这些我非常清楚。
我便在日志中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既然选择了流浪,就没有回头的可能。北京,以你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了我,又以你的冷漠拒绝着我。我知道,我没有退路,退路是死路……
[第十七章完]
第十八章
                  [内容题要]我只好往前走,总觉得有一种不祥的预兆,第一个就这样坚决地表示“不要白不要”这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难怪何总编说“苦”,就在于此吧。
我到报社领取了名片。名片上给我打印的是“记者”,这令我受宠若惊。
我按欧阳师东的安排外出采访了。
我来到通县。在商业大厦门前,我采访了一名退休的机关干部,请他谈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识。我还先后走访了朝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人、朝阳区消费者协会负则人和朝阳区工商业,了解一些流通领域的商品消费和个体私营业主的情况。在取得第一手材料后,我就专门到北京图书馆寻找有关资料。与此同时,我又去向东方一笛请教一些组稿的技巧……我干得十分投入,像报社的一名正式记者。
也许是出于一种虚荣心,我在给朋友写信或回信时总忘不了夹寄一张名片。现在来看,当时真的有些幼稚,有些虚荣。记得那天晚上,我一采访回就要把稿子写出来。因为第二天就是报纸发行的日子,解我要去做报纸发行工作了。
那晚当夜深人静、钟离东呼呼大睡的时候,我还在灯下笔耕。这一夜,我几乎干了个通宵。当然,有了采访的第一手材料,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次日天一亮,我就迫不及待地上路了。
到了报社还早,然而何总编已经早到了。他指了指还喷着油墨香的报纸说:“小李,你的文章都登了。”
我兴奋得很。自己写的那篇题为《天熏黑了  胃吃坏了  街头烧烤该歇歇了》赫然醒目地放在了头版的显要位置上。下面是我采写的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标题为《街头烧烤为何屡禁不止》。现摘录如下:
北京的街头烧烤已存在、蔓延多年。刚开始时,只有一些外地人在市区繁华路段卖烧烤羊肉串。后来烧烤的品种越来越多,好奇而嘴馋的大人、孩子,看到后往往禁不住诱惑,停车驻足,竟成为街头一景。顾客们对此并不介意,总觉得这些人也就是犯个无照经营,殊不知街头的烧烤不仅对北京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互直接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
北京街头的烧烤滩都没有安装烟气净化袋装置。由于使用的燃料都是木材或煤炭,烧烤烟气及烧糊的肉类中的苯并毗含量高,这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所以,由于竹签的经常使用,存在着传染病的隐患。
街头烧烤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本小利大赚钱快。从事这个营生的人都无照经营。他们的经营工具较好为简陋,原材料价低质次,有的甚至是病畜肉,因此价格较为便宜,能吸引人,每串的利润都在60%以上。
2。市场有需求。正是由于一些群众喜好“这口”,商贩们才投其所好,加之宣传教育不到位,群众对其危害认识不深,才给商贩们以可乘之机。
3。处罚力度不大。由于屡遭打击,商贩们现在都采取了“摊货两置、人财分家”的办法,把肉等原料放到不远处的角落里,派专人看管,这个专人不仅要馆送货,还要及时将钱转移走。一旦被查抄,损失的仅仅是皮毛。罚款,没钱,顶多没收经营工具。
根治街头烧烤是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城管部门一家之事。要想彻底杜绝,一方面要行政法规,加大处罚力度,赋予执法部门对屡教不改者严惩的权力;另一方面则要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号召市民“管住自己的嘴”,使其失去市场。
我认真地读着,对其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心中充满着喜悦之情。
“好好干,小李!搞发行很艰苦,但相信你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何总编拍拍我的肩膀。
那个小报记者和民办大学生也来了。何总编用眼光扫视一下我和民办大学生对小报记者道:“老王,由你负责带他俩。”接着用手指着我:“这个小李是给报社写稿的记者,对发行工作不熟悉,你要多多照顾、帮助他。”老王点了点头。
何总编就带我们来到发行部,找到部主任,说:“老张,都来了。这三个人负责往报摊送报,每月底薪300元,报纸给报摊是每份两毛……”又转脸对着我们:“你们提取一毛。明白了吗?”
“明白了。”我们三人异口同声地说。
老张就带我们来到楼下一个房间,里面堆放着成捆的报纸,老王了领三捆共750份,在表上签了字。那民办大学生却领了四捆共1000份。根据分片的结果,我的发行片在离报社狠远的朝阳区,自己就先领了500份。
三个人各自把领到到的报纸提出来放在自行车后架上。我原以为报社会提供专装报纸的发行袋,可是连根绳子也没有提供。老王预先准备了一根梱扎用的橡皮带,那民办大学生也有。他们很稳当地放置好了报纸,向我招招手各自出发了。
我幸好只拿两捆,放在后架上,自己一只手扶着,倒也稳当。昨天晚上下达过雨,路面有点湿。我自己很小心地穿过宣武门,走前门,往东直方向赶。我花了一个小时才达到左家庄,开始逐个向报摊推销。我原以为不用收现钱,放在报摊代销,没有卖出的报纸下周发行(这是一份周报)时负责收回,每份又只收回两毛(报纸零售价每份六毛),只要我往报摊上一送,这么优惠的条件会使摊主们乐颠颠地接受。
可事实上大出我的意外。我接触的第一个摊主是一位老头,我停下来向他说是来推销报纸的,并递上了一张报纸。老头的脑袋摇得像拔浪鼓:“不要不要,卖不动。”我便耐心地说了一遍优惠条件,老头还是嘟了嘟嘴巴:“白送也不要,卖不动放在这里占地方。”他的报摊上琳琅满目,有《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20多种报纸。
我只好往前走,总觉得有一种不祥的预兆,第一个就这样坚决地表示“不要白不要”这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难怪何总编说“苦”,就在于此吧。
我突然明白,自已此时又在扮演“推销员”的角色了。第十个摊主是个中年妇女,没有摆摊,只有一辆自行车在一棵大树上掛满了报纸。她倒是很爽快地接受了20份。我就高兴地记下地点及她的姓名、份数。我的信心随增。
以后,我又陆续地遇上了几个老头式的摊主,几个甚至对我不屑一顾:“什么报纸?擦屁股都不要。”
倒是一个中年男子,不但一下子接受了50份,还要我留下姓名,说下一次一定给自己的报纸来。我留下了自己的名片,并谎说自己是报社的正式记者。因报纸现正扩大发行,自己是临时抽来臃⑿械摹?走到和平里的时候,500份报纸也就差不多发放完了。共发行了21个摊点。我便急匆匆地往报社赶,想再领取一些。来到报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何总编看我满头大汗的,有些怜爱地说:“明天再来吧,今天肯定是不行了。你的发行是少了点,可也干得不错,第一次嘛。”我来到发行部一看,老王和那个大学生已回来过一次。他们一天各自发行了1500份,是我的三倍。我当时就想,明天也争取发行1000份吧。
回去的路上,我特意去买了条橡皮绷带。这才心情愉快地往住所赶。
[第十八章完]
第十九章
                  [内容提要]天气又渐渐变冷起来,我没有几件过冬的衣服,还得为我的寒冬考虑呢。况且,天天厮守在一起,也打乱了他的一些设想和计划。比如近来准备考研,他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因为旁边坐着我这么一个人,就有些不习惯,只好打谱以静心。还有,我没有来的时候,伍晓琴可是经常跑到这房子里来的,给他以温存。
钟离东那天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当股市跌得最惨的时候,恰是入市的黄金时间;同样命运之神把人抛入谷底时,也是人生腾飞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谁能积累力量,谁就能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将错失良机,等在前面的将会是两手空空和后悔莫及。当时我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他说的简直是至理名言。
为此,我决心闯报纸发行这过关。第二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