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十福晋-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十笑道:“爷就是想让朝臣全推举爷,也没那本事,放心吧,爷晓得的。”
    看来一个计策真不能在短时间内用两次,如果过个几百年,也许还是会有人上当,但隔那么几年又来这一手,只能说明康熙黔驴技穷了。
    整个朝堂上静悄悄的,好似没见过这个诏书似的,整整一个月,没人去串联,自然也没人给康熙一个回复。
    而康熙也似忘了这个事,也许不是故意的,因为太后已油灯枯尽,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康熙悲痛之下极有可能无暇过问正事。
    十二月,太后病逝,举国哀悼。
    整个紫禁城是一片愁云惨雾,因为康熙也病倒了。
    老十跟着一帮兄弟天天进宫排队等着伺疾,洋务谈判继续搁浅。
    康熙也不知怎么想的,基本上隔个三五天才见儿子们一面,但却又不让皇子们该干嘛干嘛去,总是在他们等了一整天后,派人出去说,散了吧,今儿不接见。
    但是,康熙却又让弘皙和弘暄留在了身边端茶喂药,弘暄暂时又住回了阿哥所,以方便照顾康熙。这无疑引起了众人诸多的遐想。
    而其木格则没去思考康熙摆的**阵,犹在想着太后的遗言。
    太后在回光返照的时候,拉着其木格的手,感叹了许多,先是羡慕其木格是个有福的,叫其木格惜福,然后又告诉其木格,虽然蒙古是她们这帮远嫁女的依靠,可既然给人家当媳妇了,最终靠的还是爱新觉罗家,所以,对蒙古娘家该约束的就得约束着,无伤大雅的帮上一帮,无关紧要的护护短就行了,这样对朝廷,对蒙古都好…
    其木格此时才知道,太后其实才是大智若愚的人,将世事看得通透,顺治怎么就没发现这一点呢…
    临了,太后对其木格道:“娜仁吉娜怕是没福气给你当儿媳,日后不管她成了谁家的媳妇,你也帮哀家帮扶她一二,也不枉她陪了哀家这么些年,你将她当闺女待吧,有什么挣钱的买卖,别落下这闺女。”
    因太后的贴心嬷嬷还在一旁伺候着,其木格没敢多说什么,只是不住的点头。
    而随后,其木格便没再见着太后了,和其木格交代完后,太后便和康熙密谈了大半个时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其木格只听到康熙心急火燎的扯着嗓子叫三胞胎赶紧进去,太后想听蒙古长调了…
    然后在三胞胎的歌声中,太后合上了眼睛…
    而在太后和康熙的密谈时间中,其木格也想明白了,太后为什么不将娜仁吉娜的婚事当成临终遗愿来逼康熙,因为作为一国之君,康熙在哪受了气,肯定会在哪儿加倍找回场子的…太后其实挺聪明的。
    所以,其木格倒不担心康熙会随便给娜仁吉娜指一门亲事,但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负太后所托,毕竟,是人都知道,自己跳着要娜仁吉娜当儿媳的,若自己再出面给娜仁吉娜撑腰,难保娜仁吉娜的婆家没看法,何况,老十也前途未卜…
    其木格觉得太后有些糊涂了,科尔沁的后台就够大了,阿巴亥都能给自己撑腰,谁敢欺负科尔沁的娜仁吉娜啊,扯上老十,对娜仁吉娜才是真正危险…
    所以考虑了许久,其木格准备按兵不动…
    而康熙也没对娜仁吉娜的去留做出安排,主要是他一病就病了两个多月,累得大家连年都没过好,本来就是国丧,康熙身体再一出状况,谁敢喜气洋洋的点鞭炮庆贺新禧,连弘历都很懂事的逢人就做出一副呆鸟状。
    好容易等康熙身体好些了,其木格以为会有关于娜仁吉娜的旨意出来,不想翰林院检讨朱天保给大伙来了个响雷,上疏请复立废太子…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四百六十三章 自荐
    第四百六十三章自荐
    朱天保的折子刚交上去。大伙还没回过神,正在畅春园养身体的康熙就怒气冲冲的将朱天保叫去训了一顿,没经过廷议,火速给他冠了个不忠不孝的罪名,直接推出去斩了。
    如此一来,大伙都知道,废太子是断然没戏了,所有的目光立马全聚焦到了老十身上,弘暄可跟着在畅春园呢…
    九阿哥也不再别扭了,找到老十,询问是不是派人去试探一二。
    老十也正有此意,康熙如今老了许多,自己若不积极点,万一朝臣又一股脑儿的推举八阿哥,康熙也许没那魄力再使出雷霆手段风风火火的收拾一帮重臣。
    因此,老十和九阿哥琢磨了很久,好容易才找了一个与九阿哥八竿子才打得着的五品侍郎,当然,和老十则是拐了十八道弯也没搭上关系,让他预演了一遍,经过几番指导。彩排验收合格后,两兄弟终于拍板决定让他第二日大朝会时隆重推出老十。
    不过,鉴于八阿哥的前车之鉴,九阿哥和老十没去拉选票,两人都明白了,遇着乾坤独断的康熙,官意什么都不是,也就懒得去做无用功了,还招人眼…
    不想,第二天老十和九阿哥安排的人还没出列,弘暄的师傅,那个不近人情的朱轼就悍然给康熙上了道折子,请康熙立老十这个嫡子为储君,以固国家之根本。
    朱轼此举一出,老十第一个反应就是拿眼去瞄弘暄,见弘暄也是一脸的茫然,便赶紧去瞅康熙的表情。
    不是老十忘了九阿哥,而是为了避嫌,表示他们没安排人推举老十,所以九阿哥今日特意没来上朝,因此,老十便没再和人进行眼神交流,直接盯大老板去了,害得十四费了半天劲儿,也没和老十对上焦距。
    朱轼一出来,所有人都在琢磨了,朱轼可是康熙给弘暄指定的师傅。但是和弘暄打交道的时日又不是特别长,所以,十之**没准是得了康熙的授意…
    果然,大伙的猜测得到了几分证实,康熙没恼,而是非常冷静的请大伙讨论。
    但是,不巧的是,老十回过神来了,赶紧跪下,想谦虚两句,说两句惶恐之类的场面话,好像按常理应该这么表演一番,不想康熙却很不给面子的说:“还没定论呢,你急什么?”哽得老十瞬间便满脸通红,只好怏怏的站起来。
    本来这就已经够尴尬的了,不想,整个朝堂上竟然鸦雀无声,让老十更觉得没脸了,倒不是因为没支持者,而是因为没想到支持者们这么笨,不就没事先串联嘛。怎么连随机应变都不会?
    其实,这倒还真不能怪支持者,本来人家是要高亢的附议的,可没想到康熙又马上挖苦了老十一句,大伙自然要往深里琢磨了,加之老十又没事先通知,一个个便没轻举妄动…
    因此,这场面便尴尬起来。
    关键时刻,新任果毅公老十的四舅舅殷德底气不足的来了句,“臣附议。”感动的老十都要哭了,要知道殷德袭爵后可是刻意和老十保持了距离的,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悠闲公的架势…
    不过,老十立马又无语了,因为康熙问了句:“为什么?”
    而殷德的答案是,老十是他外甥,他要不支持,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一副非常非常勉为其难的模样…
    康熙冲老十翻了个白眼,老十心想,谁给我当舅舅又不是我能选的,怎么能怪我啊,满脸的郁闷。
    场面太过冷清了,康熙大概也不落忍,又说了句,请大家多多发言,保证不因言获罪…
    还好,老十和九阿哥安排的人此时清醒了,连忙出列。表示愿意保举老十。
    康熙扬了扬眉,还是问了句老话,“为什么?”
    五品侍郎清了清嗓子,深情并茂的将昨夜反复背诵的稿子朗诵了一遍,一看就是早有准备的,不由得让康熙多看了老十一眼。
    此人的表演太完美了,完美得一看就知道其中大有猫腻,因此其他人以为这人大概也是康熙安排的,正想捧捧场,却发现康熙又很有深意的瞄了老十一眼,于是,大伙儿又退缩了,中立者决定继续明哲保身,支持者打算保存有生力量,坚决不让康熙将老十的势力给一锅端了,反对者则认为满朝的沉默更能羞辱老十,比任何恶毒的语言都管用,便拿定主意,继续来个此时无声胜有声。
    于是,康熙便开始点名了,不过,却放过了朝臣,而是非常恶毒的依次点皇子的名。“三阿哥,你怎么说?”
    三阿哥打了激灵,很为难的张口道:“太子关系到国运昌盛,儿子不敢妄言。”
    四阿哥则说请全凭康熙圣裁;
    五阿哥和七阿哥表示他们和三阿哥、四阿哥是一个意思;
    八阿哥也没大度的支持老十,而是将球抛还给了康熙;
    “十二阿哥,你是个什么说法?”康熙看来很有耐心。
    不过,十二阿哥还没发言,老十就插话了,“皇阿玛,您还没问儿子呢。”
    不光康熙,朝堂上所有人全楞了。老十没发烧吧?
    不过,康熙很快就找回了感觉,抬了抬手,很威严的准许老十发表意见。
    不想老十头一句话就震撼了全场,“对于朱大人的提议,儿子附议。”
    弘暄有些急了,忙朝老十使劲的眨眼睛,附议这个台词可不应该是老十的。
    殷德深深的埋下头,不忍去看同僚们脸上的五颜六色。
    十四无比的懊恼,眼看着马上就轮到自己了,老十怎么不忍忍呢?
    康熙虽然在不经意的摸着拇指上的扳指,但眼神却越发严肃起来。
    老十冲四周行了一圈礼,道:“胤誐唐突了,请诸位大人见谅。”然后则正视康熙道:“皇阿玛,儿子之所以附议,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二哥辜负了皇阿玛,如今嫡子只剩儿子一个了,从贵来说,儿子是当之无愧的人选,诸位兄弟中没人能越过我去,四哥虽然养在孝昭仁皇后身边,但并未认在先皇后名下,所以,要选嫡,只能选儿子。”说完,老十还看了四阿哥一眼。
    康熙缓缓道:“我大清讲究立贤。”
    老十也不胆怯,道:“请问皇阿玛,这贤字做何解?”
    康熙指了指弘暄,“弘暄,给你阿玛说说。”
    弘暄忙引用《说文》中的解释,道:“贤,多才也。”
    老十没去纠结于贤到底该是个什么意思,而是冲康熙道:“皇阿玛,古往今来,若论贤,怕谁都比不上孔子。可他能当国君吗?别说当国君了,就是鲁国大夫他也当得磕磕绊绊的。”
    康熙没制止老十,默许继续。
    于是,老十便开始大放厥词了,“儿子够不够贤,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儿子认为,作为储君的贤德,儿子是一样也不少,第一,儿子孝顺…”听得康熙连翻了两个白眼。
    老十很聪明,用了个过去式,表示虽然他惹过康熙生气,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可是从来都站稳了立场的,凡是康熙支持的,他就支持,凡事康熙反对的他就反对,他到哪儿都坚定不移的高举着康熙理论这个大旗…一句话,就是要康熙放心,弑君夺位的事,他是干不出来的,康熙完全可以放心有个善终。
    然后,老十指出了第二点,他行事有魄力,探沙俄、夺吕宋,换个人试试,早不知死哪儿去了;
    第三,他重情义,对阿灵阿那简直是以德报怨的典范了;
    第四,不耻下问是他的座右铭,在他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不懂装懂这四个字,所以,在他手里是绝不会有荒诞的政令发出的,不信,欢迎大家到吕宋岛和安居岛考察;
    第五,他知人善用,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连海盗都能合理应用,还有什么人才是不能用的呢?不信,继续欢迎大家到吕宋岛和安居岛参观学习;
    第六,他善于分析调查,不停留于表面现象,不信,请看他是如何整治军中空响的;
    第七,他脑袋也够使,在和洋人的争斗中,就没吃过哑巴亏;
    第八,他后院稳定,为他大展拳脚开展事业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而且对打击裙带关系非常有利,给广大有真才实学但却没背景的寒士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九,他后继有人,弘暄可是得了康熙亲传的,对康熙的大政方针那是有深刻的领悟,至少在两代人的时间内,大清的万年基业是十分安全的;
    第十,要想找个和康熙一样多才多艺、文治武功样样精明的继承人,那是痴人说梦,因此,在太子人选上,大伙其实更应该看重的是候选人的心胸,是否虚怀若谷,是否能听得见忠言逆耳,而幸运的是,他打小听得最多的就是批评声,所以,不会被人一骂就跳得八丈高;
    老十说完了“十条”后,还觉得不够尽兴,最后又表示他其实是康熙诸多儿子中最像康熙的,与康熙有一样的志向,“待长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
    说完后,老十跪下了,给康熙磕了一个头,恳请康熙看在他有胆量正大光明争取的份上,给他一个机会。
    而老十的支持者此时也明白了,不管朱轼是不是打了老十一个措手不及,反正,老十是选择这个时机奋力一博了,此时还不站出来,等着老十日后来清算啊?
    于是,兵部的,理藩院的以及户部的一下跪出了十多人:“臣等愿举荐十阿哥。”连工部都有一人参与。
    庄亲王也出列了,“敦郡王所言甚是,既然找不出和皇上一样英明神武的储君,老臣愿荐宽厚的敦郡王。”
    …
    又开始忙了,唉,更新又得晚了,大家如果第二日早上再看吧。
    那啥,一整天都要给忙晕了,所以还没去咨询编辑修改的问题,惭愧
    最后,还是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四百六十四章 豁出去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豁出去了
    庄亲王表态后,并没在宗室中引起连锁反应。主要是自盘古开天地,华夏大地上就没人这么争取过太子之位,谁不是在私下搞小动作,然后等水到渠成了,再装模做样的请辞一番?这黄袍加在身上也要脱下好几次呢,不为别的,就为两字,谦逊,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矫情…
    所以老十这前无古人的大言不惭的自荐便显得太雷人了,雷得宗室们不知道该怎么表态,反正康熙又没逼大伙选择立场,所以包括宗人府令雅尔江阿在内的一帮爱新觉罗的王爷贝勒都赶紧低下了头,来了个置身事外,还是等康熙先表态吧。
    而中立的内大臣、大学士、尚书等等这些朝中重臣虽然很钦佩老十的勇气,但因琢磨不透事态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也没人出来给老十唱赞歌,让老十尽情享受先行者独有的孤独。
    那些反对者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老十,毕竟他们惯用的伎俩只是歌颂自家主子,然后极尽一切之能事弹劾有威胁的竞争者,骂老十狼子野心?可老十人家说了,是跟康熙学的。这叫有志气,谁敢拿此做文章?可当人面举手说“我反对”,好像又稍嫌早了些,还是听听康熙怎么说吧…
    所以,跪下投赞成票的全是老十的支持者,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于是,康熙便道:“嗯,出去历练了几年,别的不说,口才倒是练出来了,但是,好像没多少人同意你的说法啊。”
    老十慷慨激昂的抒完情后,正趴在地上等着康熙感动,没想到康熙依旧如此冷静的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老十楞了楞,抬起头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道:“皇阿玛,可也没人反对啊。”
    老十还是有些斗争经验的,不等那不长眼的跳出来打自己的脸,马上就问道:“三哥,你反对吗?”
    老十此言一出,除了十四,一帮皇子全变了颜色,有这么问话的吗?看来老十去吕宋混了几年,真变得和蛮夷一样了…
    三阿哥涨红了脸,支吾了半天,还是来了句全凭康熙做主。
    老十道:“皇阿玛。也就是说,只要您同意,三哥就没意见,三哥,你是这意思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