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蜡香满园-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要耽误一下他们的收成,他就是故意的!谁让老大一家都只认钱呢!

阿喜那个孩子是个有福气的,随便想个办法,就比一般大人出息。王连方摸摸胡子,这样好的孩子,他喜欢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老大也不知道像谁,蠢得要死!肯定是像那个老婆子,一辈子就是个蠢脾气!

王世全丧气地离开,却又被王连方叫住了:“你去把老三叫过来,我找他有事!”

老三?王世全眼睛一亮,对啊,老三干的活比他夫妻两个也多不了多少,爹叫他来是想叫他来熬蜡吗?那赶情好!

结果王连方找三儿子当然不是为了让他给自己熬蜡的。熬蜡才要几个人啊,现在有三个孩子,都已经有些多了。人要那么多干嘛,打架啊?再说三个小辈熬蜡,找个大人来干什么?

他找王世文,当然是有其他的事情。

不知道王连方跟王世文说了些什么,反正王世文出门时,头垂得很低,一副受了痛骂的样子。

不说老大夫妻两个对老头子的抱怨,阿喜家的蜡园,在大人小孩的拼命努力下,终于在八月初十,完全收完了。王张氏在家日夜熬蜡,家里院子中,摆满了白白的蜡块,仿佛是看到了它们变成满地的铜钱,一家人都是特别高兴。

农家的活可真累啊!阿喜躺在床上,手指头都不想动一下。总算将这些活都做完了!农村生活……真是太辛苦了!

不对,还有活呢!蜡园里还有好些树枝,等着她去背下山呢!想到那些树枝,阿喜差点从床上掉下来……真的是好多的树枝啊!

不过,如果仔细看这些蜡块,还是可以分辨出来,这些蜡块,颜色并不太一致。有些是很纯属的白色,而有些,却略略带着黄色。好在这样有杂色的蜡块不多,只是几块罢了。

怎么会这样呢?阿喜想到了那天弟弟发现的彩色蜡……难道说,那样的彩色蜡还有?这几天实在是太忙了,根本就顾不上去查看这些,所以可能没有分出来,混在一起一熬,可不就变了颜色——白色,只要搀一点点别的颜色,就变色了。

还有那块中间含有水珠的蜡块,阿喜向王世安提出,要将它重新溶了,王世安却拒绝了。

原来,虽然大部分的蜡都要卖掉,但每户人家每年都会留一些蜡,做成蜡烛,在过节的时候点,蜡烛的光要比油灯亮多了,点蜡烛,才有过节的氛围嘛!油灯太昏暗了,虽然长年都用这个,但过节了,却怎么也要奢侈一回的。

而阿喜家的蜡,现在还有了一个新的用途,那就是当阿宇夜间读书要用蜡烛来照明。油灯太暗,总点油灯的话,会将眼睛熬坏的。眼睛若不好了,干什么都不方便(那个时候可还没有眼镜),所以,这个钱不能省。

如果蜡烛还有多的话,就让阿宇多带到书院去,在书院里也可以用的。在外面买的蜡多贵啊,阿宇一向节省,从来舍不得用。以前没有分家,他这个当爹的虽然心疼儿子,却也不好开这个口,现在好了,自己家的蜡,留一块下来做蜡烛,给儿子用,谁又能多说什么!

阿喜听了王世安的话,吃惊地张大了嘴。想不到啊,原来点蜡还是件奢侈事呢,只有过节的时候才点一枝。不过,这个过节,包含了哪些节日啊,中秋马上就到了,是不是也要点蜡烛啊?

王世安将所有的二道蜡与这块含有较多水汽的蜡一起留下。因为阿喜改进了熬蜡的方法,所以今年的二道蜡是出奇的少,即使加上这块含有水汽的蜡,那总的蜡也不算多。他掰着指头开始算起来:“一块整蜡能够制成100支烛,现在这里有两块整蜡,那就是200支烛,还有一块半边蜡,最多可以制成30支烛,就是230支蜡……”一晚点一支,还不够用一年的……

阿喜听王世安算得非常的认真,很严肃的样子,很惊奇,这有什么不好算的,难道……这个爹其实没有文化?

其实在明朝,农民没有文化,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是不识字的。所以王世安才一定要送儿子读书,因为他深切地了解不读书的坏处。就像大哥,因为念过几年书,就比他强多了。

“爹,你教我做蜡烛啊。”阿喜说。

“好!今年的蜡烛让我家阿喜来做!”王世安笑得很惬意。今年的蜡虽然不算多,可是蜡的品质高,大部分都是一点渣滓都没有,应该能卖出一个高价钱。而且与往年没分家时不同,今年卖得的钱,全部都可以拿到自家的手里,那种感觉,可是要比以前强多了。至于这些钱够不钱,倒不用怕,离过年还几个月呢,怎么也要赚些钱的。

王世安将灶火升起,架起那个熬蜡的大铁锅,待铁锅开始热了,就将那半块有渣滓的二道蜡放了进去。

蜡一遇到热,飞快地就融化了。

 第22章 蜡烛的作法

大家帮帮忙,让本书冲上去吧!



蜡块已经开始融化了,王世安却在那里剪线。他取出拳头大小的一捆粗棉线,用手指略量了量,然后剪成下来一截,然后让阿喜照着这个长度剪。

阿喜看着那截线,估计了一下,大概就是她前世所见的蜡烛的长度。原来蜡烛中间的线是这样剪出来的哦!可是棉线这个软,怎么让它保持成直线呢?不然,制成的蜡烛变成弯的可怎么用啊?

阿喜正在那里思索,王世安却进屋,又拿出来一包东西,打开外面包着的纸,原来是一包薄纸,已经裁成了小张条。

这些纸用来干吗?阿喜挠挠头,表示不解。

王世安一手拿纸,一手捏起一根线,小心地用那张薄纸将这根棉线卷了起来,紧紧地包紧。再身在身在舔了点口水,将那张纸粘紧,放在一边。原来蜡烛的芯是这样做的啊。

王世安做起活来手飞快,一会儿功夫,他已经卷了一堆蜡芯了。

“够了爹。”阿喜记得王世安说过,这小块蜡只能制成30支蜡,现在可不是够了。

“不要紧,后面还要熬的。”王世安笑道,手上一点不停,这卷蜡芯在他手中,简直成了一项艺术。

一会儿功夫,那小叠纸会都用完了。王世安这才停下来,看着锅里。那块蜡已经完全融化了,只是因为是二道蜡,里面有些碎了的蜡虫尸体,虽然很细小,但却也影响到了澄清度。

王世安取了一根蜡芯,在蜡液里面晃晃,拿起来时,那截蜡芯上面便已经裹上了一层蜡了,出来后很快就变成了半凝固。

王世安将这截子蜡在一旁早就准备好的清水里面点点,然后用手捏着这头,将另一头的纸芯再次蘸蘸蜡液。

于是几次,来回反复地蘸蜡液,很快,一支比阿喜大拇指还要粗得多的蜡烛便成形了。王世安将它完全浸在水里面一会,再取出来放在一边。

王世安开始做第二枝蜡,阿喜却将第一枝蜡拿在了手中,细细地察看。

因为是几次成型的原因,这枝蜡的样子并不算好看,一层一层的,让人看着有些难受。至少没有前世阿喜见过的蜡烛那样完美。

“爹,为什么不将蜡芯留长些?”阿喜看着王世安制烛的动作,马上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如果蜡芯能够留长一些,就不用两头蘸了,只用捏着长的那头,在蜡液里蘸就可以了,待完成后,再将长的那截剪去,这不是省大功夫了?而且还好看些。

“啊?”王世安一时没有理解阿喜在说什么。

阿喜干脆自己动手。她捏起一根蜡芯,把上面半寸左右的包的纸去掉,然后捏着那截棉线,将它沉到了蜡液里。王世安愣愣的看着女儿,不知道她又有什么让人惊奇的发现。

阿喜手捏着那截了棉线,不停地搓着,蜡芯便在蜡液里不停地翻滚,越来越粗。简直比滚雪球还好玩啊。

直到感觉现在的粗细够了,阿喜才将这枝蜡烛取出来,在水里一泡——还没有完全定型的蜡烛马上就好了,成为了一支真正的蜡烛,又直又挺,非常漂亮。

与刚才王世安制作的蜡烛一比,阿喜做的这支蜡烛,不仅体型要完美一些,而且因为是一次成型的,蜡身不像那些是一层一层的,就好像树轮一样,而是完整的一个整体,非常的漂亮。

只是有一点,因为阿喜用手捏住了一截蜡芯,所以这支蜡要比前面那些短一截子。

“这蜡不错!以前我见过的虹就是这个样子的。”王周氏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拿起这支蜡,幽幽地说。

“娘,你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蜡?阿喜才做出来呢。”王世安憨憨地说。

王周氏不再说话,放下这支蜡,幽幽地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奶奶有大秘密!阿喜心想着。前段时间,每天晚上她都与奶奶一起熬蜡,有时候就问奶奶年轻时候的事情,可不管是出嫁以前的事情,还是出嫁以后的事情,奶奶都不愿意说——她完全的不愿意谈论她自己。

所以,虽然阿喜能够感觉到王周氏的异常,但她的秘密,却是一点也没法了解。

可是现在奶奶一句不上心的话,却在阿喜心中掀起了涟漪。奶奶以前见过这样子的蜡?可是爹爹却没有见过呢。他今年都已经30多岁了,却从来没有见过……那证明村中制作蜡烛应该都是用爹的这个方法。

那奶奶是在哪里见过呢?她见的应该不是刚制作出来的蜡,否则她就应该知道制作的方法,就会教给儿子……而不是看着他用这种不方便不好用的制作方法而一声不吭。

要是见的是成品的蜡烛,而又没有见过制作方法,那就应该是从店里买来的吧?能够用得起蜡的人家应该不算少,但家境应该都是比较殷实……也不一定,再穷的人家,过年时肯定也是要买上几支蜡的。奶奶是什么情况呢?

算了,这些都等于是白猜!还是等于什么都不知道。

阿喜开始制蜡烛,王世安却进屋找王张氏要了些张,去村口的杂货店里面去买纸。

阿喜一口气将锅里的蜡液全用完了,制作出来32支蜡。看来王世安还是比较厉害的,他估计能出三十支蜡,结果就出了33支,误差真的很小呢!

这天晚上,家里人一齐上阵,将留下的蜡块全部用完了,一共制成蜡烛245支。看着一支支漂亮的蜡烛,全家都高兴极了。这下好了,家里除了留下必要的,其余的都给阿宇送去,让他好好学习,给家里赚取些荣耀。

只是出山一趟不容易,王世安盘算着等哥哥去城里卖蜡时,让他捎过去。

第二天,就是八月十二了,这天,王家老大王世全来到家中,王世安赶紧将哥哥迎进屋,王张氏给倒了一碗水。

王世全看着弟弟家院子里晒的蜡块,喝了口水,才说:“你全是好运气,爹一早就将你放走了,我家的地又多,三个大点的孩子全被爹留下好几天,昨天才回家帮忙,蜡园里还有好些活没干完呢!”

王世安嘿嘿笑着,他是个实在人,说不出嘲笑的话来,可是爹为什么留大哥家的三个娃子,他心底其实是很清楚的,因此也就不开口,光笑着混过去。

王世全见王世安不接口,心底也有些恼火,把碗放在一边,直接开口问:“老二,今年你家的蜡准备怎么处理啊,是自己送到城里去卖掉,还是让我替你卖掉?”

王世安笑着说:“看大哥你说的,我又不认识城里的人,就算是挑到了城里,也不知道卖给谁啊,还是得麻烦大哥帮我卖了。”往年没分家的时候,这些事他从来不操心,所以分家第一回,他还是习惯性地就想到了大哥。

王世全心底哼了一声,站起来道:“唉……有什么法子呢,谁让我是当大哥的,别人不把自己当亲弟弟,可是我还是要当大哥的……今年我只好辛苦辛苦,帮你将这些蜡送到城里卖了。”

“唉,实在是对不住大哥,这家里活多,忙不过来……”王世安让这大哥说得有些脸红了。不把自己当弟弟?不就是说他不肯帮他收蜡吗?可是大哥这两夫妻,做起活来真是让人害怕,一点活也不想干,如果他开口提出去帮忙,那岂不是又得辛苦好几天?关键是他们自己的活自己却不怎么做,光躲懒去了——这样的傻子,他还是不愿意当的。

“哼!”王世全重重地哼一声,然后开始查看那些蜡块。弟弟怎么也不肯帮忙,让他心底暗恨,打定主意,要狠狠地压压价,让你不帮忙,我让你吃大亏!

没想到这一看,还真让他看出点名堂来了。他大声地咳嗽起来。

“大哥,怎么了?”王世安紧张地奔过来,不知道大哥又怎么了。

“你看你这蜡……”王世全指指眼前这块蜡,话音却又一转,说,“你也知道,我在村里收蜡,一向是一两五一担收,但如果蜡特别好的话呢,也能出到二两……我又不是奸商,做不来那样奸滑的事情,收蜡呢其实只是帮帮村人,自己只是赚个路费罢了,你不知道,去县城有多远,多不方便,每次去卖蜡,还得给人家管事好处费,所以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如果蜡差了,有时候还要倒贴……”

王世安听得王世全念起这般子经来,心里就一咯噔,心道,坏了,大哥要压价。

可是自己这蜡,实在是好蜡,就算是前面几块蜡,渣滓也是很少的,后面熬的蜡,根本都没有渣滓——这样好的蜡,他还要如何压价?至少也要按他收的最高档来收才对。其实就是往年最高档,也没有他这蜡纯净啊。

“大哥,你说说这蜡怎么了?”王世安猜到大哥打算要压价,语气也就生硬起来了,冷冷地说。

“哎呀老二,你看看你怎么说话的?”王世全大惊小怪地叫嚷起来,“这蜡品质这样差,哥哥已经同意帮你卖了,难道不成你还要逼着当哥的出高价来收这差的东西?”

王世安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僵声问:“哥你说你出什么价?你不用担心,卖不卖在我,反正不会让你出高价收差东西的。”

王世全捏了捏他下巴上的几根胡子,很痛心地说:“一两一担!”

什么?王世安的眼睛差点从眼眶里脱离。这个当大哥的也太狠了一点儿,他平常收的最差的蜡也有一两二钱呢,结果他这蜡,竟然只出一两一担?真当他这当弟弟的是个傻子不成?

 第23章 去县城

唔……本书好不容易冲到前20,又让人暴下来啦!大家帮帮忙啦,努力投票,将上面那些挤下去!这是谢谢支持的分割线“不卖!”王世安闷声说,“大哥,你还是去别家收蜡吧!”

王世全嘿嘿笑着,道:“老二呀,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觉得这价格低了,可是你要想想,往年我收蜡,那赚的钱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今年可不同了,我肯定不会再出那样高的价钱了,我自己要养家了,总不能亏本吧?总得让我赚一点儿。你再看看你这蜡,啊,你看看,颜色这样不纯,你看这块跟这块放一起你就能看出来了,颜色带黄色啊……这样的蜡你还想要卖多少钱?”

王世安正要说什么,王周氏迈着小脚从屋里面出来了,冷声说:“老二!你家的蜡放在家里不咬人!质量差,就别卖了,免得让人亏本,连家也养不活了!”

王世全一看娘老子出来了,说的话还这样难听,不由得感觉脸上无光,嘿嘿笑道:“娘,看你说的,老二是谁啊,是我弟弟啊,我不收谁的蜡也不能不收老二的蜡,对不娘?只是这蜡质量确实不好,我真的只能出到一两一担……”

“滚!马上给我滚!”王周氏听他还在那儿无耻之极地大放阙词,抄起一旁的扫帚,就向他扑了过来。

可惜她那一双裹得小小的脚,根本走不快。王世安赶在娘老子的扫帚扑过来之前,赶紧就溜了出去。

“王世全!你这个没良心的!这是你弟弟!你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你没良心!我当初怎么没把你扔了喂狗!”王周氏恨得直喘粗气,拄着扫帚上,痛骂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