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靠结果生存-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 一次行动比一万次思考强一百倍
  

职业人必备的商业人格(1)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商业”意味着残酷的竞争和不择手段,“人格”则是不涉及利益的道德修养,商业与人格怎么会产生联系呢?“商业人格”是不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
  那就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人格的魅力。
  何为商业人格?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如果你听了这个故事还没有什么感触,那不妨先记住它,随着你的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你就会越来越明白其中的含义。
  那么我就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感觉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过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行李,而自己就可以轻装上阵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这位新生办好所有手续归来,看到老人还在原地尽职尽责地看守。新生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堂堂北大的副校长、国内最著名的学者,不仅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新生看行李,还那样信守诺言地一看就是近一个小时,这说明什么?说明季老之所以能赢得那么高的赞誉不在他的学历、职位,而是因为他的人格!从此,那位新生知道什么才是他要追求的,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北大的学位,人格的才是最高的学位!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 “社会人心态”的重要性,在商业社会中、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和员工还要具备良好的商业人格。
  中国有句古话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这句话一直在告诉人们商人和商业行为充满了投机取巧、狡黠奸诈。
  现在我要告诉你,奸诈、欺骗的商业行为不是因为太懂商业而恰恰是因为不懂商业文化!
  我们一直在谈结果,企业的目的就是用让客户满意的结果来换取利润,如果企业只看到利润而忽视了客户真正需要的结果,还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吗?
  让我们看看那些只顾求利而不为客户做结果的实例,近年来是大家最熟悉的无过于三鹿奶粉事件。保障婴儿健康安全是奶粉最起码的生产标准,但三鹿奶粉的生产商居然为了质验达标而在奶中掺入并非食品添加剂的三聚氰胺!事情曝光后全国震惊,最后三鹿集团以破产告终,消费者对民族乳业的信心更受到沉重打击,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同样的事情在日本也曾经发生过。
  “雪印乳业” 1925年创业,是日本拥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大企业,市场份额曾排名第二。2000年夏天,大阪的1000多名消费者在饮用了“雪印”牛奶后出现腹泻症状。调查结果发现,“雪印”大阪工厂因没有按时清洗牛奶槽,造成细菌感染。由于这个工厂应对事故态度不诚恳,日本消费者发起“不购买运动”,让“雪印”产品滞销,全国30多家分社被迫关闭了26家,社长在公众媒体面前鞠躬谢罪并引咎辞职。
  在“雪印牛奶中毒事件”的打击下,第二年,苦撑了一年依然经营毫无改善的雪印牛奶工厂,不得不宣布关门大吉。现在的雪印公司,主营的是黄油,奶酪等产品了。七十年的信誉毁于一旦!

职业人必备的商业人格(2)
上面提到的两家企业,如果他们能够坚持原则、坚持客户和利益,还会发生这种事吗?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是负责的企业、客户价值至上的企业!
  所以,我们说什么是商业人格?简单来说就是内心有原则,敬畏制度,坚守商业原则,倡导价值交换的独立品格。在企业来说,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客户至上、诚信经营。在员工而言,就是恪守职业道德、专注敬业。
  商业人格有两个标准:社会人心态、成年人逻辑
  商业人格有两个要素:靠原则做事、用结果交换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强大的企业是建立在员工独立商业人格基础上的,没有员工的独立与尊严,就不可能有企业真正的强大;反过来说,只有企业建立完善的商业环境才能培养良好的商业人格。
  那么我们的员工是否都具备商业人格呢?
  在你的公司里是不是总有这样的员工:
  有任务却不愿行动,因为要看别人怎么做
  总是心态不平衡,因为热衷于内部比较
  不做、也做不出结果,因为心中没有原则
  不肯对工作负责任,因为期望别人承担
  商业人格的缺失最大就体现在行动的准则,不是自己的职责,而是老板的脸色。
  回想一下 ,是不是只有当老板在的时候你才肯认真工作,老板一走你就忙着做自己的事,上网、聊天、和别的同事谈天说地?为什么老板在和不在是两种工作态度?就这是因为你工作的态度要靠老板的监督,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做事。
  没有认识到工作职责所在,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工作;没有负责的态度,就不会主动去完成工作。
  有一个笑话我经常讲给我的员工听:
  某单位在卫生评比中经常得到第一名,同行业的兄弟单位来向他们取经,问:“你们怎么做到保持这么好的卫生水平?”对方回答:“上级来检查一次就突击一次!”
  卫生检查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单位有良好的卫生环境,让人们在单位中有一个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对不对?但如果上级不检查,那么卫生条件就不会得到改善。你们说这种工作态度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商业人格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行为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通常突出的表现是将别人的错误变成自己犯错的理由:
  同一部门的两个员工,小杨前天下午没请假就回家了,小王昨天整整迟到了两个小时,当主管批评小王时,他不服气地说:“小杨不是也这么做了吗?为什么你只批评我?”
  为什么小王关注别人犯错误?小杨的错是小王犯错的理由吗?当然不是。但为什么在企业里面总有这样情况出现呢?因为他犯错,所以我也这样,这种依赖、攀比心理就是商业人格的缺失!
  打听别人的工资和奖金是中国企业员工的一个通病,个人的收入情况是个人的隐私,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之间对薪酬保密,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热衷于打听工资和奖金呢?因为是要做一个“比较”,以求得内心中的某种平衡。如果认为某位同事干的比自己少,或资历比自己低,拿的钱比自己多,就会大为不满,大吵大闹,或者从此消极怠工。
  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依赖人格,将自己认为的不公,怨在公司或领导的身上,把自己的价值放到公司这个小坐标里去衡量。别人得多少,别人说什么成了判断自己价值的标准,而不是把自己价值放到社会公平体系中去衡量,在社会坐标中客观评估自身的价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职业人必备的商业人格(3)
你的价值是客户和市场决定的,而不仅仅体现在老板或公司给你的薪水上,你如果认为给你的少了,你可以提出谈判,像商人一样讨价还价,谈你的价值,谈不成时,一是选择认可,继续干,二是选择离开,寻找承认自己价值的公司,这才是以商业人格行事。
  部门之间不是职业价值的交换,而是责任的推诿,一旦出了问题立刻推给别人,没有独立的自醒意识,这也叫做商业人格的缺失。
  公司财务部进行月底审核时发现某个部门有一笔应收账款没有上交,于是找到该部门经理进行核实,经理很生气地说:“这完全不怪我,那天我取到钱时快下班了,保安部非催我们离开,我就带着这笔钱回家,结果在路上被小偷偷了,如果保安部不催,怎么会出这种事?”
  丢了钱是谁的责任?就应该是经理自己的责任,对不对?他完全可以向保安部说明情况,将钱放在保险的地方,而不是违反公司规定私自带回家。
  所以这些商业人格缺失的行为大大影响了组织的计划,大大影响了执行团队的能力,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管理内耗。
  商业人格缺失的根源
  为什么大部分员工缺少商业人格?
  我归纳出的原因无外乎是这么几点: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缺乏商业交换理念;行为总是受到人治文化、含糊文化、熟人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史上一直崇尚“重农抑商”,缺乏商业文化的熏陶。我们都知道,在欧美国家里,小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自己挣零花钱,他们给邻居送报纸、送牛奶,大一些就帮邻居剪草坪、修理花木,这在我们看来明明就是邻里间相互帮助,怎么可以谈钱呢?是不是会觉得没法张口要报酬?所以我说我们的“熟人文化”是商业人格的一大障碍,这在后面我将详细解释。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在建国之后已经走上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还是没有商业人格呢? 80后、90后可能根本没听过“大锅饭”这个词,在建国后很长时间里,我国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所以我们曾经处在极端的平均主义的环境中,商业人格的培养从何谈起?
  在改革开放后,我们用了极短时间内进入世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但我们的工业史非常的短,我们没有足够长时期的工业社会形态来改变我们农业社会的文化、社会形态和人文形态,在商业行为和商业思维方面远远没有和世界同步,我们更没有几代产业工人形成的职业化人格,我们也没有长达四百多年商业社会形成的商业人格。
  工业和商业大潮随着全球经济席卷全中国,我们拥有了都市,高科技,工厂,公司和所有现代工业社会具有的社会组织和外在形态。但是,我们的企业家和我们的产业工人根本还没有准备好从传统农业社会文化滋养下的自由的、散漫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转入商业社会和商业文化理性的、实际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的等商业人格状态。我们有了最新的硬件,但是我们的软件还没有跟上去。这就影响到了我们的市场秩序和规则,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影响到企业的执行力,更影响到员工的自身发展和成长。
  我们一直在讲“结果”,结果的意义在哪里?只有用结果交换,才能获得个人的收入、企业的成长、才能实现你的社会价值!要得到结果,必须依靠有效的执行,现在我讲商业人格,就是做商业文明的启蒙,也就是执行的启蒙。
  想要树立商业人格,就要从根本上转变:
  从依附型,向独立型转变   坚持原则去执行
  从服从型,向主动型转变   积极主动去执行
  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遵守制度去执行
  从避责型,向守责型转变   承担责任去执行
  从封闭型,向分享型转变   开放心态去执行
  因此,我们要记住:
  ●独立是商业人格的本质。我们行动的准则,是自己的职责,而不是老板的脸色、同事的行为,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进入公司,就意味着在你的人生中,你每天都要用结果来交换工资,也要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结果四大原则之:责任感创造奇迹(1)
商业人格的核心精神必然是责任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职业人的最基本的责任感。支撑我们的不完全是利益,而更多是我们内心中深深的责任感!
  责任感的意义有两个层面:
  1。明确知道结果是什么
  2。为得到结果不折不扣地执行。
  这两者缺一不可。
  我先来讲一个关于责任感的反面例子,相信不少人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
  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他找到一份在餐馆洗盘子的工作,这家餐馆规定,所有盘子碗碟类的餐具必须洗刷七遍。刚开始的时候这名留学生还遵照规定工作,渐渐地他感觉洗七遍实在太烦琐,完全没有必要,于是他把洗涤的次数减到五次,于是他的工作成绩大大提高,得到了老板的夸奖,其他同事请教他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他得意地说:你只要也洗五遍就可以。
  老板后来知道了这位学生的“妙招”,他就找来学生,把洗了五遍的盘子和按规定洗七遍的盘子各放一只在他面前,请他指出有什么不同。学生满不在乎地说:“它们没有什么不同,是一样干净的。”老板又拿出两条试纸给学生看,告诉他:“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只有洗七遍的盘子才达到卫生合格的标准,洗五遍的盘子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一旦细菌繁殖,就有可能让来就餐的客人食物中毒、生病。这就是为什么盘子一定要洗七遍的原因,既然你没有这样的责任意识,为了客人的安全和餐馆的声誉,我必须解雇你。”学生听了很惭愧,只好重新去找工作,但每到一家餐馆,餐馆老板都会问:“你就是那个只洗五遍盘子的人吧?我不能雇佣你。”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没有责任感、不懂得客户价值的员工,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前面我们讲过职责不等于结果,只有将职责与责任感相结合,才有真正的结果。
  叶志平,四川桑枣中学校长,55岁,四川省优秀校长,在桑枣中学从教30余年。因其长期致力于学校安全教育建设,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该校师生零伤亡,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史上最牛的校长”。
  地震发生时,叶志平正在绵阳出差。用他的话说,当时“根本站不住”,只能和当时一起出差的总务处主任互相抓着拉着才勉强站稳。地震一过,叶志平马上火速往学校赶,他心里最担心的是,那栋装着700多名学生的实验教学楼能否在地震中挺住。
  桑枣中学当时共有8栋建筑物,叶志平担心的那栋实验教学楼是该校盖的最早的楼房之一,1983年动工,修了3年才完工;原因是学校没钱,只能盖得起这种造价每平方米仅100元的楼房,建筑质量可想而知。该楼的墙壁、楼板都是空心的,不是水泥,而是竹条。1995年,叶志平出任桑枣中学校长。1996年…1998年连续三年暑假,他向教育局借钱,一点一点地重新维修,开始是重建厕所,后来再向水泥栏杆 “开刀”,再后来,将22根立柱全部加粗,柱子从37厘米增粗到50厘米。历时三年,花了40万元才将造价16万元的“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加固。
  就是这么一栋楼,在八级的地震中屹立不倒,楼内以初三毕业班为主的700多名学生全部安全疏散。
  赶回学校后,老师们迎着叶志平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叶志平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结果四大原则之:责任感创造奇迹(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