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又名:道破天机)-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时兴密切联系领导,谁还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密切联系领导与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区别在于:群众密切联系领导,群众在低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领导的姿态也就会低很多。
现在谁会跑关系是很有面子的,自己也会有意无意地把关系和背景抖出来,以显示自己的能耐。相反,谁如果只会老老实实干工作,不懂密切联系领导,不会找靠山,肯定会被人瞧不起。现在的领导决定用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有活动能力,跟上面关系铁;不用一个人,也只要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太老实,打不开局面。官场上最最贬义的词恐怕就是“老实”这个字了。
政策,无非是上层制定,向下层传达执行;对策,无非是下层“创造”,让下层同行效仿发扬。如此,对策的传达率远高于政策。
官场上就是这样,发生过的事情,只要领导不想提起,就可以等于没有发生过。
冷处理是门学问,有时妙不可言。这是政治家的风度和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技巧。
不承认就是没有发生过的——或许我们只能拥有这样一种真实。在问题逐渐生活化、技巧化的时候,我们所能拥有的真实就越来越只能是设定的。
不完全市场下政治生态的特征之一,是下级官员绕着上级官员的屁股转。它名正言顺之处在于,可以为一方百姓争利谋福,也让官员含有个人诉求的利益动机变得更加隐晦。
要想在仕途上发展,必须上面有人看重你,替你说话。直奔权力源头变得尤为重要。
诞生了一个大人,带出了一批小人。
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近乎于手和橡皮泥的关系;橡皮泥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什么就捏什么,越是基层越是好捏。
相对于掌握着决定权的一把手,其他人任何有个性色彩的表现都可能被看成对着干。对着干的人自然有,但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么性格强悍,凡事能豁出去;要么背景强硬,无所顾及。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回避,不对着干。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
干部被分为两种:“会干的”和“不会干的”,有的只能得到群众的好评,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要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能获得更多提拔升迁的机会。会干就是要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干的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要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排除任何阻力,一干到底,干出成效。领导想干的、领导喜欢的、能给领导脸上增光添彩的,都在该干之列。
“会干”的不但干出了政绩,干出了名声,干出了领导的赏识,更干出了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结果。
干工作有“会干的”和“不会干的”之分。从历史上看,包拯和海瑞都是清官,但为什么只有海瑞被罢官,而包拯却没有被罢官呢?这就是“会干的”和“不会干的”的区别。包拯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善于理解领导(皇帝)的意图,知道哪儿该动真格的,哪儿该做做样子。其实,造成两人命运不同的关键是,一个只是对下,而另一个是不仅对下还有对上。对下,皇帝可以容忍;对上,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皇帝,让他老人家不舒服,他会让你舒服吗?正所谓“谁要是影响我一阵子,我就要影响他一辈子”。
不管领导喜不喜欢的“蛮干”,不考虑出不出政绩的“瞎干”,捞不着任何好处的“白干”等等,都属于“不会干”的行列。
现在一级级领导都喜欢任用开拓型的干部;所谓开拓型,无非就是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
什么是人才,用人才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功高盖主对于从政的人来说,是犯了大忌。
你的能耐再大,不能在战略上大过上级,同时也不能在操作上大过下级。
在中国官场,官在你上,那么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品德也好、威望也好,便都在你上,甚至实际年龄比你小,也可以做你的长辈。为什么小官见了大官用装孙子,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人当领导跟当群众是不一样的。当群众时,你有毛病别人看着,要说,要议论,就容易传出来,慢慢对你的印象就坏了;可一旦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你高高在上,部下跟你也不是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在同志们面前就容易隐蔽;即使他们发现你有什么毛病,也是能够容忍的,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在一个片面讲究行为修养的社会里,谁也不会说出来,谁也不会在领导面前找事。更有趣的是,有些毛病,当群众时是毛病,一当领导就成了个性。你的毛病突出了,你就有鲜明个性了。
有些时候,领导的特点就是不讲道理——因为你要讲的道理他都懂,他只有用不讲道理来对付你的道理。
文才再好,也要让秘书代笔;车技再好,也要司机开车;口才再不好,也要亲自讲话。
对于领导的隐私,作为下属最忌讳知道这类事情。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组织中,知道机密过多的人,往往都会被除掉,没几个有好下场。
跟顶头上司顶撞是没有好处的。
官场守则第一条:切忌独立思考。
在官场的潜规则里有一条:永远比领导慢一步。
县官不如现管。这是一条官场定律。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地知道:违背直接上级指令的代价远远大于违反最高层机关命令的代价。因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内部,官员荣辱成败的最大决定权往往操纵在近在咫尺的直接上级手中,而远在天边的“中央”却常常鞭长莫及。中央政府单枪匹马对付千千万万个官员,指令层层下达、效力层层递减,最终注定是力所不及;就是处罚,也未必会准确无误地落到自己头上;而地方命令的杀伤力则大得多。
下级对领导的指示要始终做到不怀疑、不论证,坚决照办不走样。
一个当惯了领导的人,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别人在他面前坦露心迹。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先前的老领导,在旧部下面前是不会有多少好口碑的。而且一个新的一把手,也不愿意经常听到部下们对旧领导的掂念。从古至今,官场上对此都讳莫如深。一个人如果还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不避讳这些,显然是要吃亏的。
作秀是要看对象的,要看观众的。在有些观众面前,你根本用不着作秀,你存在,本身就是秀。
如今手上掌握点权力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做秀,他们总是正话反说,或者语在此而意在彼,如果仅仅从字面去理解他们做出来的秀,往往不得要领,甚至适得其反。
跟小人物、小平民式的弱势群体亲切握手、问寒问暖乃至合影留念是当下要人、官员们最爱玩的把戏之一。
“根据工作需要”对于下级来说永远就象一个没有谜底的谜语。
社会上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则是:上级跟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男人跟女人握手,男人先伸手;强者跟弱者握手,强者先伸手。
过去都是上级表扬下级,现在颠倒过来了,上级难得表扬一回下级,倒是下级常常表扬上级。过去是上级奖励下级,现在也变成了下级奖励上级;逢年过节,下级总往上级那里跑,去干什么?就是去奖励上级。
只要无事可干,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和睦相处的,一旦干事了,就肯定会有麻烦。只有先互利然后才会有平等。只有在利益被剥夺的时候,儿子才会造老子的反,下级才会放上级的水。
在中国,只要是想做事情,必有无形的绳索绊着你,叫人动弹不得。
一个单位,想做事情的人往往最容易被别人提防、暗算。想做事情总是和有企图联系在一起。
单位里的人一般是按部就班,靠表面的熬时间过日子,而把工夫放到暗地里,在暗地里提防、暗算想做事情的人,在暗地里为自己寻找升迁的台阶。
“干将”与“心腹”是有区别的,干将是干活的,心腹是帮忙出谋划策、关键时刻能冲锋陷阵、大打出手的人。
政界走得通的人,眼睛都是朝上而不朝下的。
官场上如果没有靠山,很难站稳脚跟,更不要说高升了。
做领导的在关键时候,你的表情和你的内心世界要截然相反,你要深藏不露,人家越不能很轻易很明白地看清你,他就越怕你,这就叫领导艺术。
一个人要当好官,座稳位置,当然要靠上面的提拔,但是也绝对离不开下面的支持、帮忙、甚至是哄抬。
下级对新的上级,一般都要先隔着一段距离观察一些时间,再接近上级,琢磨上级,吃透上级,直到把握上级。
上级并不都是白痴,只是下级应付上级的太极拳足以使他变成白痴。
现在的年轻干部比中老年干部狡猾、狠毒,中老年干部有时候还讲情面,有时候还坚持原则,但是青年干部只讲利益,有奶便是娘。
工作中,最好不要得罪人,如果非要得罪,宁可得罪副职,不可得罪正职,宁可得罪外地人,不可得罪本地人。
凡是认真就要得罪人,得罪一般人也无所谓,得罪了要人就麻烦了。
当了领导就得习惯于听恭维。明知道是假话,还得当真话听,你要是显示出比对方智力高,给他一戳穿,人缘就没了。
在官场上,对有些干部,特别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干部,就是要敲打,然后再拉他一把,他才服服贴贴听你的。“不害人的菩萨不灵”。
每当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下级代替上级回答,是官场不变的铁律。
荣誉感和自尊心是一个人拼搏进取的动力。极大地唤醒和艺术地应用人的这种动力是领导者工作的一部分。
贪官们现在不但贪权,而且贪荣誉,这当然是有政治上的目的,就是企图通过荣誉来美化自己,把自己准扮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以便隐藏得更深。因为在善良的人们心中,模范人物是好人中的好人。他们期望以假乱真、混淆视线、混水摸鱼。
聪明的领导会设法让部下形成两个派别,让他们在互相争夺又势均力敌,这样你就可以把握全局。
下级必须对上司卑躬屈膝,而上司对部下要恩威并重。作为下级你的饭碗掌握在上司手里,你不对人家卑躬屈膝怎么办?
一些高明的领导者认为,让奴才们适当贪污,是增强自己权力的一种必要投资。
在领导眼里,美德就是服从(甚至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罪过就是质疑。
要能思领导之所思,急领导之所急,忧领导之所忧,乐领导之所乐。领导想不到的你先想到;领导想到了的你已给领导做到。领导的爱好就是自己的爱好,领导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工作,领导的前程就是自己的前程。还要善于把领导的上级当成自己的上级,把领导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把领导的敌人当成自己的敌人,把领导的仇恨当成自己的仇恨,把领导的爹妈当成自己的爹妈,把领导的儿女当成自己的儿女,惟独不能把领导的老婆和情人当成自己的老婆和情人。
拍马屁有些难听,可世上却少有不喜欢拍马屁的主。至少人家拍你马屁比骂你受用。
世上的事情那是没个准的,说不定在小领导那里办不到的,到了大领导那里相反容易办成。关键当然是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主动,用时髦的话说叫密切联系领导,总不能让领导主动向你投怀送抱吧。
领导跟下属的聊天很重要,感情是处出来的,沟通是聊出来的,聊不到一块的,就很难成为知心的上下级。
领导对下级产生好感有各种方式:一种是汇报工作,讲了成绩就高兴,也不管那成绩是真是假;一种是通过下级对他的低三下四而产生好感,下级对他越是阿谀奉承,他越是觉得下级亲近他;还有一种,就是听下级谈话的思路,通过谈话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政治品格和个人品质修养,从而产生好感。
上下级就是上下级;上级可以不把你当下级,但你永远得记住自己是下级,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必须严守这样的差别,一定要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历史的经验永远告诉我们:得意忘形,一定会后悔莫及。
自古以来,“迎来送往”就是惯例。从古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在省里当官,成为一个方面的大员,出巡时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按规矩应得的礼物,还有门包。平时在家,则有节礼、生日礼、按年有帮费;升迁调补的时候,还有私下馈赠。以上这些钱,无不取之于各洲各县,而各洲各县又无不取之于老百姓。
省里几套班子的官员们,以及下属的地、市,全都明知故纵,要不然门包、站规、节礼、生日礼、帮费就无出处了。各州各县也明白告诉大家:我之所以加倍,实在是各级衙门的用度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细究起来,各州县打着省、地、市各级上司的旗号,借用他们的威势搜刮百姓,有一半的东西到了自己腰包里。
侍侯上官及讨好过客,都是官场必须的应酬,其实质是搜刮百姓之后的利益再分配,是民脂民膏的分肥。官场宦游,谁知道明天谁富谁贵?培植关系本来就是正常的投资,不得罪人更是必要的保险。
迎来送往自古以来就是官场的重要活动。五千年文明已经把重情重义固化成为一种基因,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中国乃礼仪之邦,讲究个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只是这个“礼”字含义太宽:与情是礼、与利是礼,给面子是礼,给物品也是礼。中国官场礼尚往来的传统不是几个清官能抵制得了的。入乡随俗,做官也要随俗。
清明的政治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中国的政治自古以来就有市俗化的倾向。一人当官,亲朋好友都跟着沾光。中国人重亲情、重友情,请客送礼、人情往来,文化生活都要反映到政治生活中。这是一种必然现象,也是对中国政治提出的严峻课题,自古至今,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一个人升官了,人们定要纷纷给他送行。这一历经千年的官场俗气是不能免的,否则别人就说你官升眼高,得志猖狂而遭人嫉恨。再说别人祝贺你也是抬举你,如果你清高不接受捧场,那就是不识抬举。这里面有朋友的真诚祝贺,也有逢场作戏的捧场。中国人情化倾向在迎来送往的场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的亲情有时就是法律。
现在常常可以看到,上级来检查,下级常常到城市的边界去迎侯。想想古代下级官员集体迎侯上司的场面,你就可以理解当今的迎侯不过是古代官场文化传统的延续。
不看清品级乱往上凑,搞不好会引起上司的反感。
来了人不接待,以后还办事不?规格低了,双方都没面子,客人心里还有气。吃什么喝什么其实无所谓,面子不能不要,你不要,你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没有分量了。身份不是一句话,要体现在餐桌上,酒的品牌最重要,钱不能不花。
陪同领导对于每一个官员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通常人们会把他有意无意地看成跟领导相识交往的机会,既是联络感情的机会,也是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迎来送往”是中国官场的一大特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谁没点虚荣心?谁不希望自己有面子?当官的虚荣心更容易膨胀,更喜欢威风八面,前呼后拥;下级是看上级领导的脸色行事,会不会迎来送往,关系到政绩升迁,那能马虎吗?凡是在迎来送往上下工夫的人,十有八九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