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3年可不比日后。此时,中国一脚迈进市场经济的大潮,各行各业都陷入了人才匮乏当中。
    与钞票和资产直接相关的会计师,老早就证明了自己是一种精贵的生物,不说比大熊猫少,但绝对比国产奶牛的数量少。
    虽然每个单位好像都有会计师,但在90年代初,各单位的会计师多是半路出家的初中高中生,中专毕业的会计师,已是许多单位的香饽饽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北*京户口,上*海户口,在90年代的正经会计师眼中,不过是普通的纸片罢了。
    如中船集团这样的企业,大学毕业的会计师,往往用不了两年,就能升上高位,到了江南造船厂这样的企业,要纠集起一票百多人的会计师已相当困难,248名会计师,几乎让江南造船厂下属的企业财务停顿。
    但是,江南造船厂可是有上万名工人,资产数亿元的大企业。
    而且,就像是一切国企那样,江南造船厂内的子公司权属关系复杂。它们有自己的医院,学校,自己的小钢厂,小运输队,大食堂和大型服装加工厂,除此之外,三产公司从园林栽培到手套制作,应有尽有,配套的仪器厂,塑料厂,电缆厂,皮具厂,木器厂,通用机械厂全都是几百上千人的大企业。有母公司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些企业就像是苏城当年呆过的胜利机械厂一样,产值不高,规模不小。
    可以说,90年代的江南造船厂的财务状况,比2010年资产百亿的江南造船厂还要复杂。
    对会计师来说,评估审核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就像是评估审核一个城市,而非一个企业。
    江南造船厂甚至有他们自己的厂区工程队和厂区清洁队,小车班和大车班的资产项目,也比一个中心城市的公交系统来的复杂。
    以江南造船厂此时的规模,就是把四大行派一个过来,也要头痛万分。
    要是国外的企业,那些小型的子公司都有年报季报,公司财务整理的妥妥当当。90年代的国企可没有这样的说法,大到万吨水压机,小到办公室的文具,都要重新核实。
    船厂的主业自不必说,核实那些三产公司,得费多少精神。
    一个每小时薪水300美元的会计师,窝在一个三产办公室里,估计一个星期都整不完那些乱七八糟的资产和文件,等他整理结束,这种三产公司就可以把自己卖掉,用来支付会计师薪水了。
    江南造船厂请不起国外的会计师,他们甚至没有请国内会计师的意思。
    于是,船厂自己的会计师,就只能在无尽的数字和无穷的文牍中挣扎。
    好像永远都没有一个界限似的。
    “王科,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什么?”荣尚国刚刚走进工会活动中心,就听见很低的询问声。
    被称作王科的会计师本就在四处游走,听到有人问问题,马上过来,看了看,道:“你核算的这部分,管理人员薪酬和折旧费算是约束性固定成本。”
    “培训费和研究开发的开支就不算了?”
    “是。”
    “哦……”
    听着这样的对话,荣尚国只能拍拍脑门。
    就算不懂会计,他也知道,问问题的家伙,水平不够。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
    他最好的几个会计师都在做辅导了,如今看来,工作效率确实比他们自己做要高,但能高多少,实在难说。
    回答完问题的王科用手揉着脖子,正好看到荣尚国,不由一僵。
    他没有直接打招呼,而是小跑了两步过来,才悄然道:“荣总,您来了。”
    “怎么样?能跟上进度吗?”
    “怕是,不行了。”王科以前都没怎么见过荣尚国。自从开始评估厂子开始,他就天天见荣尚国了,见的多了,畏惧也小了。
    荣尚国脸绷的很紧,问:“延迟多久?”
    “这个不好说。”王科根本不敢给准话。他们现在连主业的盘点都没完成。
    荣尚国也不是第一次这样问了,得到类似的回答,也极无奈。
    见他心情不是太遭,王科小心翼翼的道:“三产公司太乱了,盘点浪费的时间,比主业还要多。其实,大华提出,把三产公司剥出去,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知道了。”荣尚国闷声道:“你和其他船厂的会计师有联系吧,他们什么情况?”
    “三产公司都乱的很,盘点不清楚。”
    荣尚国默然。
    三产公司根本就是一把糊涂账,好一点的公司是用来安置职工家属,创造小金库的,差劲的公司,根本就是把三产公司当领导的自留地来经营。
    别说是剥离三产公司了,就是盘点三产公司,产生的反弹都很厉害。
    因此,虽然大华提出要将三产公司从船厂剥离出去,几个船厂都没有做。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政治问题,竟然被专业的会计问题给挡住了。
    “荣总。”秘书拿着手机,对荣尚国,道:“闫学灿要来谈判了。”
    “嗯……”荣尚国摸着脑袋,很是烦恼。评估至今都没做出来,又怎么和大华实业谈判,难道被他们捏着脖子来谈。
    “要不,让他先回去?”秘书猜测着荣尚国的意思。
    荣尚国无奈摇头,道:“你让他回去,他就去别的船厂了,到时候,别的厂子就占了优势,叫他来吧,咱们先拖着。”
    拖字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向好用,如今也是国企的传家宝了。给钱要拖着,给货要拖着,做事要拖着,保修换休什么的……那是什么?
    荣尚国做了几十年的领导,拖字诀自然用的炉火纯青。
    他并没有避而不见,而是迅速的见了一面,就推说有事离开,既不显的无礼,也让闫学灿来不及反应。
    双方的地位差着两三层,闫学灿也不能强行要求会面。接下来不管是副总出面,还是别的什么领导,只要咬定不能决定,就可以将事情拖下来。
    令荣尚国奇怪的是,闫学灿似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一个星期下来,闫学灿依然兢兢业业的。该谈判的谈判,该请客的请客,白天晚上都没有休息……荣尚国首先坐不住了。
    他悄悄的约了其他几个船厂,趁着中船开党委会的时间,私下里开了个小会。
    平江造船厂、西麓造船厂、南洋造船厂都被请了过来。
    几个人坐在一起,或多或少的交换些信息,也弄不明白苏城想做什么。
    “他会不会在和外国的船厂谈判?”平江造船厂是几个船厂里较弱的,总经理患得患失的提出一个想法。
    边上的船厂摇摇头,道:“你别看他在国内厉害,国际上有什么民企,谈判什么?”
    “大华在东南亚已经找了好几个配套厂,帮他们建了总段厂,要不船只怎么做的那么快!”
    “对啊,他们的船做的怎么样了?”荣尚国忽然有不好的联想。
    其他几个人也愣了下。
    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期期艾艾的道:“最近都忙着评估的事,险些忘了他们的新船。”
    “算一下时间,舾装也该差不多了。”
    荣尚国话音刚落,门就“砰砰”的被敲响了。
    “荣总,刘总,李总……”进来的是中船宣传处的处长,笑眯眯的脸上,带着一些怪异的神色。
    “怎么了?”
    “大华的公函。”
    “嗯?给集团的?”
    “是。”处长没有直接说公函内容,就给放在了桌面上。
    几个总经理互相看看,还是让荣尚国撕开看了。
    荣尚国一目十行,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大华的第一艘船交工了。”
    吸气的声音,不约而同。
    “这不会是世界记录吧。”
    “最少是中国记录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了不起的事
    假如说,大华实业的船只交工,尚在中船众的预料中的话,那作为船东的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却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这种事。
    没有一名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的员工,曾经想过,如果乙方只用了6个月不到的时间交工,那会怎么样。
    谁会想这样的事?
    因此,当大华实业的公函递到第一艘船的船东,新加坡海洋公司的办公室里的时候,对方还以为是在开玩笑。
    9个月交工就够呛了,6个月生产一条灵巧型货轮?
    虽然是很紧张的合约,终究属于正常的合约,哪个船厂会用破世界记录的方式,来建造这样一艘船?那得要多少倍的工人和设备?大华船厂难道不过了?
    负责此项目的项目经理见到公函,登时就怒了,气势汹汹的打电话到上*海,用兴师问罪的口吻大喊:“你们开什么玩笑,我们要的是万吨轮船,不是儿童玩具……”
    接电话的大华集团市场与销售部的员工,不卑不亢的微笑道:“没有错,你们所需要的3万吨的货轮,已经按照合同要求提前88天完成,请派人验收。这是正式的通知。”
    “开什么玩笑……”同样的句子,船舶经理的非标准粤语已经变成了怀疑:“这才200天,怎么就完成了?”
    “大华实业采取了最新技术,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了制造工作……”这边顺势宣传了两句。
    合同期很短的船有一个好处,他们不限制船厂采用什么技术,即使是全新技术,只要能满足质量和安全要求,那就允许使用,而无需向船东另行报备。那些船期动辄两三年的船只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某些船东的要求会具体到船舱内的布置和材料。
    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船舶经理狐疑的结束了通话,进而安排人手准备接船。
    出于对新船的不信任,船舶经理足足派遣了60名工程师,赶赴上*海进行全面的检查。他本人则带了律师,并准备了两套文件。
    一套是大华实业违反合同,勒令修改的文件。一套是大华实业遵守合同,正常收船的文件——但船舶经理李嘉文先生,真的没有把它当回事。
    200天做出的船,肯定会有问题吧。
    怀着这样的念头,李嘉文才会带上十倍于正常状况的工程师。而他们所携带的仪器,如探伤仪等等,也超过了正常的检查设备的需要,明显带有不信任的成分。
    苏城听说了报告,云淡风轻的默许了他们的行为。
    6个月就做好的巨轮,要想赢得信任,也只能接受更苛刻的审查。对此,大华重工是有心理准备的。
    检查通过,这就是最好的宣传,也会减少后续8艘船的检查。实际上,为了保证检查通过,大华集团早就做了一轮自检。在主要几个项目上,全都有不错的结果。
    李嘉文也不客气,得到苏城的同意,立刻上船检查,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来。
    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的工程师,有华人,有欧洲人,也有拉丁美洲人,全都夜以继日的检查船只。
    因为收船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而李嘉文却不想漏掉一寸钢板。
    3万吨的灵便型货轮,长186米,宽28。5米,意味着一层的面积就有5330平方米,6层甲板虽然大小不一,但加上各个舱室的内部面积,“不漏掉一寸钢板”其实是做不到的。
    就是以抽检的方式,也累的60名工程师直不起腰来。
    然而,真正让李嘉文难以接受的是,货轮是检查合格,而且优良率超过了普通船舶。
    “开什么玩笑!”李嘉文再说这个话的时候,跟前的工程师都是类似的表情。
    他们已经准备承认,200天确实能够造出一艘灵便型货轮了。
    然而,这艘灵便型货轮的质量,却远远超过了他们预期。
    巨型总段造船法比分段造船法的一项优势所在,就是总段的建造能够比分段更精细,需要焊接的地方更少。虽然难度增加了,但船只的强度和质量也增加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检查,也许还不能发现其中的异同。偏偏李嘉文采取了非常规的检查。
    于是,巨型总段造船法生产出来的船舶的各项指标,便变的突出起来。
    李嘉文不愿相信,又去了两趟大华的船厂,回来后,就变的沉默寡言了。、这是一名工程师,见到革命性变革的时候的自然情绪。
    他曾经所熟悉的,他曾经所学习过的,他曾经所擅长的东西,不期然间,就发生了改变。
    日后,作为船舶项目经理,他又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艘新船呢?
    而且,大华的船只,也有些太骇人听闻了。
    老板看到的报告,会不会直接摔自己脸上?
    李嘉文的思绪乱糟糟的,眼睛无神的望着桌面上的资料箱。
    “要不,报告就按照常规的来写好了。”李嘉文的副手善解人意的说道:“就按格式报上去,别的多一句都不说。”
    “那怎么解释60名工程师和2个夜晚的加班?咱们只进行了常规检查,竟然派遣这么多人出差,难道是来旅游了?”李嘉文问道。
    副手小心的道:“提前88天做完就够吓人了,再把那些指标写上去,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我们的工作,就是照实报告。”李嘉文似乎想明白了,舒展开眉头,道:“大华确实完成了船只的建造,而且建造出的船只质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要求。”
    “那样的话,岂不是说大华实业用200天时间造出了一条别人用一年时间也不一定能造好的船?而且各方面的质量水平达到了军舰的标准?”他说的标准,并不是装甲厚度等方面,纯粹是工业上的指标值。
    由于是大华的第一艘船,又有总段造船法分担压力,在工厂过甚的要求下,这条船的各项指标确实超过了普通的民运船舶。
    李嘉文无奈道:“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大华的船厂你也看了,以他们的进度,你觉得能否在200天内,完成一艘船。”
    副手憋红了脸,迟疑道:“看样子……是……能的。”
    “所以,我们不报告,其他船厂的经理,总会报告的。”李嘉文的心情有点奇怪。作为一名船舶工程师,他期望见到200天完成一艘船的奇迹,但身为船舶项目经理,他又直觉上觉得,200天造船是一种假象。
    在沉闷的空气中,李嘉文完成了自己的报告,然后叫来副手,让他带着文件回新加坡,并道:“我留下接收船只,做最后一次实地检查。叫公司的人马过来吧。”
    副手怪怪的道:“您亲自接收船只?没必要吧。”
    “我想看看大华的船,下水以后的表现,会不会有问题。要是有机会的话,我还想看看其他船东订的船。”李嘉文的语气怅然若失。
    这时候,他万分后悔怎么没有早点派人来跟踪检查大华的造船过程。当时只觉得出差的成本高,工程师的意愿差,又是3万吨的货轮,就没有特别派人出来。
    谁想到,竟然会遇到这种公司。
    不管怎么说,只要大华实业交付的船只没有问题,那就行了。
    提前几个月交船,还能让公司多赚两个月的运输费。
    李嘉文心底安慰自己。
    抬起头来,副手扭扭捏捏的没有走。
    “怎么了?”李嘉文奇道。
    “其实,我也想留下看看。”副手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他前面的话,可是想说大华是违规的。
    李嘉文失笑,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见证历史的时刻,道:“那就留下吧,问问其他人,谁想留下就留下。”
    副手兴冲冲的出去了,李嘉文坐到写字台上,慢吞吞的开始写报告。
    新加坡海洋公司的工程师们完成全部检查项目的第二天。
    大华船业的平台上,彩旗招展。
    苏振国再次抵达本埠,亲临现场。他和苏东元的目标毕竟不同,作为苏家目前的掌门人,他是希望确保三代成长的。就其看来,若是能将苏城拉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