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霸天机-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山僧尼400余人,尼姑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
    【山体地形】
    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暴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比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石灰岩层中则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及经花岗岩也变质岩区,则又成深峡之姿;山顶之坚实的玄武岩上自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峨眉山市概况】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1168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2004年)。www。2。
    市人民政府驻绥山镇,邮编:614200。代码:511181。区号:0833。拼音:EmeishanShi。
    隋置峨眉县。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1988年设市。
    2000年,峨眉山市辖12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2307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绥山镇95665高桥镇15979罗目镇23885九里镇28737龙池镇28902乐都镇15252符溪镇27306峨山镇13993双福镇24370桂花桥镇49135大为镇13775胜利镇19679龙门乡9872川主乡6791沙溪乡5058新平乡10127普兴乡12617黄湾乡21927
    峨眉山市辖12个镇(绥山、九里、罗目、龙池、乐都、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桂花桥、胜利)、6个乡(龙门、川主、沙溪、新平、普兴、黄湾)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全市辐员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12镇6乡、253个村,总人口4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7万人,农业人口29。5万人。峨眉山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市。
    峨眉山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雨量1555。3毫米,土地肥沃,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盛产茶叶、白蜡、黄连,形成了以茶叶、蔬菜、中药材、畜牧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优势,建成了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和省级茶叶、蔬菜、食用菌、黄连、优质稻、食用竹笋无公害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草席生产基地和茶叶集散基地,峨眉山中药材享誉全国,峨眉白蜡产量占全国的1/2。矿产资源以煤、铁、铜、页岩、石灰石、石膏、芒硝、花岗石、钾长石、矿泉水、磷矿为主,是西南地区主要的非金属矿区和建筑建材基地。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成昆铁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境内有火车站5个,公路四通八达,纵横密布,乐(山)峨(眉)快速通道与临境而过的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的接通,缩短了峨眉山市与成都的时空距离。邮电通讯已开通程控电话52000线、数字移动交换网、互联网,商业、服务、金融、信息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可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一流的服务。
    峨眉山市按国际旅游城市标准要求,大力实施‘山城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天然气已进入工矿企业和居民的家庭,大、小电网优势互补,是全国首批‘百个电气化市(县)‘之一。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万人。城市绿化品位高,绿化覆盖率达43。5%,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峨眉山市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和成都高新技术平原区内,自1992年列入四川省‘一条线‘重点发展市以来,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7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4亿元,财政收入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农民人均纯收入3231元。先后建立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新材料、建材等园区,把绥山、胜利、符溪、桂花桥等10个镇列为全市工业经济重点镇,以园区的招商引资为龙头,配套完善了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旅游业是峨眉山市的支柱产业,开发了一批集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高,山滑雪、温泉度假、生态戏猴、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形成食、宿、行、游、娱、购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接待网络,年接待游客达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7亿元率。
    2007年5月8日,乐山市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风景区内,东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2007年)米,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民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
    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们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
    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
    前山
    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山门左侧。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天师洞
    天师洞:自建福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庙——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两千余年。
    1943年夏,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壑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
    b'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后山
    青城后山位于青城山后,泰安乡境内,距成都60公里,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西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为邻,而东北与赵公山相连,东越天仓山、乾元山可到天师洞、福建宫,西南与六顶山、天国山接壤,与青城山一脉相承,深藏不露,极具神秘色彩,直至80年代才加以开发。乘车从青城山大门左侧公路西行,跨青溪桥,穿后山门,经飞仙亭、飞仙观、响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贡茶亭、迎仙亭、三龙亭等众多景点,方到青城后山景区的起点站——泰安寺。景区全程20余里,新建有上山索道可使游客节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赏到青城后山大部分景观。近年还新建了各类宾馆,为游客开辟了许多全新的旅游项目。青城后山还是蜀茶的著名产地,宋代设味江镇,清代此地妯产的佳茶被列为贡茶。
    主要道教建筑
    ●建福宫
    ●老君阁
    ●园明宫
    ●上清宫
    ●天师洞
    后山的主要景点
    ●泰安古镇泰安寺即坐落于古镇中央。古镇里有很多饭店和旅店供游客歇脚。
    ●五龙沟古称蛮河沟,长约8公里,因传说古时有五条神龙隐藏于沟中而得名。其中的景色有金娃娃沱,景色绝佳的龙隐峡栈道,石笋岩,回音壁等。
    ●又一村位于五龙沟之上的桃花溪,得名于陶渊明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有二十多户农家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是又一个爬山歇脚的好地方。其中桃花溪度假公园亦坐落于又一村。
    ●白云索道从又一村上行到白云古寨。金骊索道。
    ●白云寺
    ●飞泉沟
    ●百丈桥位于飞泉沟中游,用木板铺成曲桥,逆水而上,长约百余米。两岸老树龙钟,附生着草绿色的“木萝莎”如薄纱飘舞。
    ●翠映湖
    ●白云古寨
    四都江堰
    都江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字由来
    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又叫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