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机关的机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人生的价值,大体上也有它确定的一面。这就是,要有所努力,而不是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要诚实做人,本分做事,而不是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可以坚信,不违法,不违纪,工作起来肯卖力,没有领导会不喜欢这样的机关干部。
  

与人搞好关系(1)
领导机关分工很细,层次多多,部门林立,办事程序复杂,要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工作都衔接好、运转起来,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关系搞得很顺,把各种各样的不协调因素化解掉,使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机关干部本人与其他机关干部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良好关系。
  世界级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坦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其余的85%归于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由此而论,会搞关系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就机关干部而言,与人搞好关系,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这是因为,领导机关分工很细,层次多多,部门林立,办事程序复杂,要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工作都衔接好、运转起来,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关系搞得很顺,把各种各样的不协调因素化解掉,使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机关干部本人与其他机关干部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关系,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责肩负的、领导赋予的各项任务。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机关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而影响领导决策实施的不乏其例。有的不按职责、不按程序办事,造成了工作被动;有的不善于互谅互让,造成双方产生误会,搞僵了关系;有的不善言表,态度生硬,既得罪了人,又办不成事,等等。那么,与人搞好关系的方法究竟有哪些?这里提出“四要四不搞”,期望能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合作共事不搞单枪匹马
  机关工作具有很强的合作性,除具体事务通过业务渠道承办外,绝大多数任务都要靠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也可以说,绝大多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搞一个活动是这样,组织一次会议是这样,提出一个建议方案是这样,写一个材料也是这样。所以,机关干部一定要记住这句话:要合作共事,不搞单枪匹马。
  科学家曾在风洞实验中发现,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20%的距离。人类也是一样,只要能跟同伴合作而不是彼此争斗的话,往往飞得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在实际工作中,不善合作的机关干部经常有这样的表现:有的喜欢独来独往,单独干某一件事兴致很高,跟别人一合作就没劲头;有的过分强调分工界限,不愿让别人过问自己的业务,也不大关心别人的业务工作,使自己处于封闭状态,不能自觉地融合于整体协调之中。有的机关部门,喜欢搞小而全,总想自己图方便,办事尽量不求人,有意无意模糊分工界限,办了一些本来由别的部门办的事,不仅分散了机关精力,也影响了整体功能和相互关系。
  印度古代有一首诗说:“一腿一足怎走路?单腿单足不成步。但凡事业有成就,必须朋友来帮助。”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的本事再大,若离开他人的支持和协助,就很难做成什么事情。而一旦重视合作共事,就会如虎添翼,做出令人吃惊的辉煌业绩。
  我国汉代的张衡就是一例。张衡以发明世界上最早用于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而闻名于世,他精通天文、历法和数学,并有许多发明创造,同时在文学、历史、地理、绘画等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为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郭沫若曾赞颂张衡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张衡在科学文化方面的成就辉煌,便得益于他广泛结交,获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他早年即与一批极有才华的青年如马融、窦章、王符、崔瑗等结为知己,并经常与他们切磋、探讨学问,获益颇多。其中崔瑗对天文、历史和数学研究精深,张衡在他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从而为日后取得诸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迪生是人们所熟悉的大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13天一项。这么多项发明,对于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但爱迪生却把它变成了现实,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爱迪生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离不开他的三个得力助手:第一个是美国人奥特,他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超过了爱迪生;第二个是英国人白契勒,他沉默寡言,善于钻研,常常提一些古怪离奇的问题,给爱迪生以极大启发;第三个是瑞士人克鲁西,他擅长绘图,爱迪生的手稿无论多么潦草,他都能照着给制成正式的机械图。此外,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人,给他当助手。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与人搞好关系(2)
看来,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需得绿叶配等,是被中外实践所证明的真理。
  人们经常讲“集思广益”,这一观念源于一种自然现象: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有些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因此会改善,植物也比单独生长时更为茂盛。
  现今世界上仅存的植物中,最雄伟的当数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以上。一般来说,自然界的规律是“根深叶茂”,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研究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摇呢?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红杉的成长,必定是一大片红杉林,并没有独立的红杉。这一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接、占地超过上千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个地皮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摇动红杉分毫。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够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茁壮成长。同时,它也不需耗费能量,不像一般植物扎下深根,而是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红杉的茁壮成长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事业的成功来源于相互帮助。如红杉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屹立不摇的伟业。
  现实生活中,有的机关干部虽然能力很强,工作也很刻苦,但不知道如何加强与周围同志的正常联系、交流与理解,也就难以得到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结果,既不利于团结他人,协力办事,也容易使自己离群索居,处处设防,人为地增加精神压力,分散工作和学习精力。时间长了,这种交往能力上的缺陷,甚至成为影响其大发展,出大成果的主要障碍。
  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各行各业都极力倡导与人合作共事。这则西方寓言故事,便是例证之一:
  有一天,上帝带一名教士来到地狱。他们发现,许多人围坐在一口煮好米饭的大锅旁,因各人手中握的勺子柄太长,无法将食物送到嘴里,大家都挨着饿。接着,上帝又带领教士进入天堂。这里的情况虽和前者一样,但这里的人看起来都红光满面,十分快乐。
  教士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有的人快乐,有的人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看到,那群快乐的人用喂对方吃饭的办法解决了勺柄过长的问题吗?”
  地狱和天堂的差别在于会不会与别人合作。地狱里的人,自私自利,互不搭理,无法使用长柄勺,只能守着香喷喷的食物挨饿;而天堂里的人,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从而过得幸福快乐。
  我国有则谚语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直观上看,出现了人数增加,效能反而减小的现象。这与通常的认识大相径庭。但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原因很简单,就是同事之间缺乏合作共事的观念,实际上是私心太重,斤斤计较所致。
  所以,要合作共事,就要冲破斤斤计较、推诿扯皮、尔虞我诈、嫉贤妒能、争名夺利、各自为政的樊篱,建立起心理上相容、情绪上和谐的良好群体关系。人人以心底无私、互相帮助、彼此热情、心胸宽大的态度去工作,则可使群体的心思集中在工作上,在工作中形成彼此之间的最佳配合。
  现在,机关编制人手都比较少,内部工作应是分工不分家,特别是一些应急任务要一齐上阵,不分分内分外,携手攻克难关。机关的工作总有主办和协办之分,如果你是主办者,毫无疑问要唱主角,如果你是协办者,也要勇于挑重担。要切实做到,完成重大任务体现出高质量,完成应急任务体现出高效率,完成正常任务体现出高标准,完成交叉任务体现出高风格。
  许多老机关都有这样的体会,依靠个别机关干部和单个部门单枪匹马地努力,完成一般事务性的工作还可以,做好全局性工作是很难的。因此,机关干部一定要善于激活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机关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组织手段上讲,应着力发挥好这样三个作用:
  

与人搞好关系(3)
一是发挥好机关职能部门作用。业务工作,是由机关归口管理的,该属于哪个部门的业务,就得让哪个部门管。机关人员在建议中,要按照职能分工,明确各部门的任务,以理顺关系。比如说部队机关,司令部门争取来一笔盖训练用房的经费,在具体实施中,并不是谁要来钱谁去盖房,而是使用需求由司令部门提出,土建工程还得由后勤部门来负责。这就是目标一致,各司其职。
  二是发挥好首长办公会的作用。重大任务的部署,重要情况的通报,重点议题的确定,通常采用首长办公会的方式来进行。主管部门的机关工作人员,要精心准备议题,使所提的建议能得到首长和各个部门的广泛认同,确保齐心协力抓落实。
  三是发挥好非常设机构的作用。每个单位都有上级规定或根据
  需要组成的各种“委员会”和“领导小组”,主要是组织协调力量,完成那些应急性、交叉性、边缘性的任务。机关人员要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多给相应的机构“出”些题目,建议定期不定期地开会研究,有时也会把各方的力量很好地凝聚起来。
  要协商办事不搞以势压人
  机关办事靠协商,这是一条铁定的法则。
  这是因为,机关有些事情弹性很大,想办就可以找出“能办”的充足理由,不想办也可以找出“不能办”的充足理由。所以,许多事情办成办不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关干部会不会协商,以及协商的方法和力度。
  有句古诗讲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干部虽然身在机关,却不懂得机关工作的复杂性,办起事来往往简单从事。常见的问题有:
  一是办事靠打首长旗号。机关都是首长的办事机关,有的人在协调工作中,不是下工夫商量通气,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而是搞“打鬼借钟馗”———把首长推到前台,即想办个什么事,就写个请示件送首长审批,赚得首长的“手谕”或“口谕”,然后,拿着批件找有关部门落实。实际上,这是搞以势压人的把戏。有首长的指示,其他机关不办不行,但办了心里也不舒服,打首长旗号一次两次可以,多了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是办事靠搞职能牵制。机关任何部门都有一定的权力,有的在办事中奉行“你卡我,我就卡你,你帮我,你就帮你”的规则,这样的做法是最不足取的下下策。部门之间相互掣肘,工作中硬碰硬,没有妥协商量的余地,隔阂会越来越深,阻力会越来越大,该办的事也可能办不成。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应该注意警惕和克服的。只有善于商量,理顺思想,理顺关系,理顺情绪,才能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请记住这句话:“共识也是力量。”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机关办事有其办事的规矩。在机关内部,需要几个部门合办的事,应由主管部门牵头,先协商有关部门后才能上报领导审批。平时处理工作,涉及其他部门、其他单位以及地方政府掌管的业务,都要事先与之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呈报审批。这不仅仅是一般的工作程序,更应看作是一个规矩。
  在工作运行过程中,机关干部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主动地、耐心地与有关部门商量,决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不得借首长、上级机关的名义去压人。当对方提出不同意见时,要耐心听取,认真研究,甚至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方案。如果对方完全不同意,或者意识到根本行不通时,则应放弃自己的意见,另外研究其他办法。尤其要注意,凡是几个部门意见尚未统一时,一般不要上报审批,不能把矛盾上交。机关部门领导也不要轻易将几个部门意见相左的议题提交办公会,以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适度妥协,求同存异,是搞好协商的有效方法。机关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涉及本部门、本系统发展的直接利益。别的部门提出的协调方案,如果影响了他们的职权和利益,构成了利害关系,有时会迸发出火花,不但达不成一致意见,反而会造成隔阂。对于低级机关来说,多管少管什么事情,看得不是很重,领导让管就管,不让管就不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对于高级机关来说,管什么事是一种职权,管与不管会直接影响到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物资经费、人事调配等重大利益。凡是涉及职能和权限的事,总是非常敏感的,势必会力争的。机关人员协调这类问题,要顾全大局,从整体利益出发,尽可能兼顾到各自的实际,按照能够取得的共识进行协调处理,不搞以硬碰硬,使问题久拖不决,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
  

与人搞好关系(4)
这里,我们不妨学一学芦苇的处世哲学———适度妥协。芦苇能在猛烈的风中不致折断,就在于它的适度的妥协,从而成就了柔韧的个性。适度妥协是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润滑剂,实践中你就会因此体会到,你的同事因为你的友好合作,而与你形成愉快的伙伴关系。
  适度妥协,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妥协,关键是要把握适度。不能因为妥协,而被视为一个单纯的没有思路的执行者;不能因为妥协,而影响了计划的进展速度;不能因为妥协,而破坏了工作的质量。一句话,适度妥协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妥协本身是一个积极的举措,而不是消极的行为。比如,邓小平同志在处理香港问题上所采取的“一国两制”,就是适度妥协的典范。处理如此重大而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都能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共同点,在机关内部办事,只要围绕一个目标,相互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总会发现共同之处,总会找到共同点。再难的问题,也是完全可以协商解决的。
  与人搞好关系,有两条法则可供选择。一条是“黄金法则”。
  其内涵是:你想人家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你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是一条做人的法则,又称为人法则,几乎成了人类普遍遵循的生活原则。另一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