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道教-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У勒叩弥怨糖睿窃唬禾厥仄肚钜病7财涓≡聘还螅皇路矢剩智逍椋拥矗垂糖钪逡病P∪说弥崦窃唬菏碌侗病7财溆坎烧剑群ㄉ郑剖常巡破辞崦揭病ā>」芏杂凇ǖ粱ǖ奶龋芯雍托∪说那穑ǖ粱⒁嗪嗡接谟形抟病āD意思是〃盗机〃的存在和作用是同样的,并不因人而异。
阐述内丹理论与功法的《入药镜》,称内修方法就是〃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萧廷芝注称:〃修炼莫不盗天地之机,夺造化之妙。
运用则符乾坤否泰,抽添则像日月亏盈。〃又称:〃倘或火候失时,抽添过度,寒暑不应,进退差殊,即令天地之间,凭何而生万物哉,阴阳之气凭何而生龙虎也。〃元代道士王道渊还对〃盗夺〃作了具体的解释:〃一呼一息,能夺造化,人一日有一万三千五百呼,一万三千五百吸,一呼一吸为一息,则一息之间潜夺天运一万三千五百年之数;一年三百六十日四百六十八万息,潜夺天运四百八十六万年之数。于是,换尽阴浊之躯,变成纯阳之体,神化自在,聚则成形,散则成风,出有入无,隐显莫测。〃CE宋代张紫阳《悟真篇》有诗云:〃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CF意思是修道之人掌握〃三盗〃的时机,是长生成仙的关键。天地万物的各种变化都能按规律运行,人的各种世俗之虑都得到平息,百骸都能得到调畅,那就证明了无为自然之道。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的《阴符经注》,以阐述内丹修炼之道,认为〃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于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常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CG刘一明还认为〃盗〃之秘密,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CH只有深明造化,洞晓阴阳者才能理解和掌握它。
注:
①CH《道书十二种》第586页,第410、411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0年
②③⑤⑥⑦⑧⑨CDCECG《道藏要籍选刊》第5册58、59页,550~551页,第3册第565页、565页,565页,565~566页,567页,577页,331页,4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④《太平经合校》第450页,中华书局,1960年
CH《道藏》第2册88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9年

机 
机,是弓上发箭的装置,《说文》称〃主发谓之机〃。但也含关键、时机、征兆、素质等义。道教将〃机〃认作天地和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变化的原因,以及人对于天地万物的存变关键的认识。
《南华真经·至乐》称〃列子行食于道,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最后归结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林疑独注称:〃圣人知生不长存,死不永灭,一气之变,所适万形,万形万化而有不化者,存归于不化,故谓之机。机者,动静之主,出无入有,散有反无,靡不由之也。〃①《冲虚真经·天瑞》篇,亦有同样的故事,也认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晋张湛注曰:〃夫生死变化,胡可测哉。生于此者,或死于彼;死于彼者,或生于此。而形生之主,未尝暂无,是以圣人知生不常存,死不永灭,而一气之变所适万形,万形万化而不化者,存归于不化,故谓之机。机者,群有之始,动之所宗,故出无入有,散有反无,靡不由之。〃②《淮南子·兵略训》以〃机〃指行为变化的时机,谓〃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又称良将之用兵,〃发必中铨,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揍;通动静之机,明开塞之节,塞举措之利害〃,等等。③《淮南子》的行为之〃机〃,同《南华真经》《冲虚真经》的〃动之所宗〃,是一致的。
大约出于南北朝时期的《阴符经》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变定机。〃在说到〃三盗〃时,又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其盗机也,莫不能见,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④在这里提出了〃机〃、〃盗机〃、〃杀机〃等一系列重要教义概念。
对于〃机〃的理解,元代俞琰《黄帝阴符经注》认为历来有二种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是〃权谋知术之士〃的解释,一种是〃修炼之士〃的解释。〃虽各言其志,理则暗合〃。⑤唐李筌《黄帝阴符经疏》注〃天发杀机〃和〃人发杀机〃时称:〃天道生杀,皆合其机宜,不妄发动,阴阳改变,时代迁谢,去故就新,此天发杀机,皆至公也。乘天威杀之机,或龙或蛇,沉隐之类,皆能震起于陵陆,顺天应时,畅达于其间,为乘天之机,不失其宜。〃又曰:〃世间之法,杀人者死,杀生者罪,何也?为非天之合杀,彼人奈何杀之乎?
言人不合妄动杀机也。至如奸臣逆节,违背天道,反叛君亲,恣行凶恶,损害于世,擅行屠戮,妄动杀机者,同翻天作地,覆地作天,如此之大乱为逆天之大祸,是名天地反覆,此则人怨神怒,天将诛之,人共杀之,俱合其杀机,是名天人合发,万变定基。罚叛讨逆,顺天行诛,皆合天杀之机,宜惬至公之正道则万物咸伏,无敢妄动,名曰定基。〃⑥李筌对〃杀机〃的解释,就是从治政权术的角度出发,认为天道公正,人道有私,私情紊乱天地,共发杀机,天道伏私,才得以〃定基〃。
宋夏元鼎《黄帝阴符经讲义》称〃人道即天道,天道即天机,天机即天性,所谓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夏元鼎的解释则从修炼之士的角度出发。他在注〃机在目〃时称:〃心目相关,生死相因,物机相应,曾无间断也。人生为万物之灵,日与万物交际,一念之起,随念生于物;一念之灭,随念死于物。然心非自生于物也,其机在目耳;心非自死于物也,其机亦在目。〃意思是人的眼睛一见美色,就会生爱,一见恶事,就会生恶。这些〃岂是心之本然哉,皆其机在目也〃。当然盲者也会有嗜欲,因此,机并不全在目,所以说〃心目相关〃。在解释〃杀机〃时,夏元鼎又称〃天发杀机,下除阴邪之气〃,〃地发杀机,上承阳刚之运〃,〃人识此机,则潜夺造化,旋乾转坤,翻天覆地,使地天交而为泰,生杀定而为功。'太白真人歌'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反覆之机也〃。⑦宋金元以后的道教内丹家们多有以《阴符经》的〃机〃来解释养命的〃法〃和〃时〃。张紫阳《悟真篇》有诗云:〃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观消息始知机〃。意思是,天地之间,阴阳化消都是有时间和条件的,人要能够观察掌握变化的道理,就能知道天地造化之〃机〃了。〃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返复,始知害里却生恩〃。谓人如果能够明白人发杀机,天翻地覆的道理,那么就可以转死为生。〃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返掌之间灾变福〃。⑧认为祸福从来互相倚伏,如同形影和声响那样相互联系。人能掌握转变生杀之机,那么翻掌之间灾可成福,死中可生。
元代全真道七子之一刘处玄的《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在对〃机者,何也〃的答问中称:〃机者,智也。无道之人用智,则损于人,安其自己,谓之贼也。有道之人用智,则损其自己,安于人,谓之福也。〃他将《阴符经》的〃机〃和《道德真经》的第六十五章中〃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思想结合起来,认为〃自然之智〃即〃自然之机〃,〃明道,则无虑〃。⑨全真道另一道士李道纯在《画前密意》组诗中,有《神机》一首,称:〃存乎中者,神也。发而中者,机也。寂然不动,神也。感而遂通,机也。隐显莫测,神也。应用无方,机也。蕴之一身,神也。推之万物,机也。
吉凶先兆,神也。变动不居,机也。备四德,自强不息者,存乎神者也。贯三才,应用无尽者,运其机者也。〃CD诗中叙述了〃机〃的各种特点,如:发而中,感而通,应用无方,推之万物,变化不居而贯三才,应用无尽者,等等。
明清道士大多以〃机〃来说明内丹修炼术。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在《道书十二种·悟道录》中,从瓜果的子实说起,称〃瓜果中俱有子,子中俱有仁,其仁两瓣,瓣中又有一心,此心乃一点生机。其瓜果生成,皆本于此。所谓天地之心是也。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生机之道矣〃。CE他认为天机运于阴阳,人如果能够掌握阴阳天机,就能,结〃瓜果〃成大道。
注:
①②③④⑥⑦⑧《道藏要籍选刊》第2册553页,第5册537页,123、124页,第3册562、563、566页,563页,578页、574页,412、4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⑤⑨CD《道藏》第2册830页,第23册716页,第4册48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CE《道书十二种》第592~593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0年

坐忘 
坐忘是指人有意识地忘记外界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得道境界,也指人在修炼中控制意志、排除杂念的内修方法。《玄宗直指万法同归》称:〃坐者,止动也。忘者,息念也。非坐则不能止其役,非忘则不能息其思。役不止,则神不静。思不息,则心不宁。
非止形息役、静虑忘思,不可得而有此道也。〃①宋代曾慥在《道枢·坐忘篇》中称:〃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含道以炼气,气清则合于神。体与道冥,斯谓之得道矣。〃②《南华真经》(即《庄子》),有〃坐忘〃一词,语见《大宗师》,〃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通就是道,因此坐忘就是得道。《南华真经》说到〃忘〃的还有多处,《天地》中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③能够做到忘物、忘天、忘己的人,也就是做到了〃坐忘〃。
早期道教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的文献中,都没有宣传〃坐忘〃的记载,但是在太平道的《太平经》中,十分重视〃守一〃,强调守一要居于闲静之处,平床坐卧,使感官和思想〃无所属,无所睹〃,〃谨守其神〃,〃与一相保〃,④这样一种修道的方法,其理论以及操作方法,都同后世所说的〃坐忘〃十分相似。但是五斗米道对〃守一〃之法却持批评态度,认为它是伪伎。南北朝时期,〃坐忘〃和〃存思〃逐渐兴起,代替了〃守一〃。上清派以存想、思神、服气为主要修炼方法,主张恬淡无欲,内观于心,存思诸神,乘云飞仙。《黄庭外景玉经》称:〃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骨。〃⑤《无上秘要》卷一百有《会兼忘品》,引有出自《洞玄敷斋经》《洞玄安志经》《洞玄九天经》等三段经文,称〃倚伏兼忘,忘其所忘,体与玄同〃,〃灭念归兼忘,倚伏待长泯〃,⑥根据经文意思,可以认为,〃兼忘〃就是〃坐忘〃。隋唐时期,〃坐忘〃逐渐代替了〃守一〃、〃存思〃等内修方法。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的类书《三洞珠囊》卷五有《坐忘精思品》,将〃坐忘〃和〃精思〃并列在一起。唐代的《天隐子》称:〃坐忘者,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⑦指出〃坐忘〃和〃存想〃(存思、精思)的密切关系。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赞扬坐忘是〃信道之要〃,自称〃恭寻经旨而与心法相应者,略成七条,以为修道阶次〃,意思是,坐忘之法要按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参见本书《坐忘论》)七个互有联系的顺序进行操作。
〃坐忘〃的修道方法,在唐宋两代影响很大,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有《水龙吟》词一首,上阕云:〃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静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⑧意思是自从有了《坐忘论》,人的求道成仙理想,就成为可行的事实,道山绛阙、蓬莱晻霭可望了。宋元以后,道教的内丹修炼术逐渐发展,并完全代替了外丹术。内丹家们多以精、气、神的理论解释坐忘,使其与〃坐忘〃相联接。
《道枢·坐忘篇下》就称:〃忘者,忘万境也,先之以了,诸妄次之,以定其心。定心之上,豁然无复;定心之下,空然无基。触之不动,慧虽生矣,犹未免于阴阳之陶铸也,必藉夫金丹以羽化,入于无形,出乎化机之表,然后阴阳为我所制矣。〃⑨另一方面,〃坐忘〃的修道方法仍然保持着独立而持久的影响。元代道士姬志真有《跋坐忘图》诗一首,称〃乃公形似橛株拘,坐断遑遑转徙涂。倏忽有无同混沌,乾坤俯仰一蘧庐。忘怀健羡辽东鹤,不肯轻飞叶县凫。聚块积尘体比拟,寥天大地莫非吾。〃CD据诗可知,画中坐忘之人同于混沌,无天无地也无我,其形似同枯株。直至元代,〃坐忘〃之法,仍为学道之人视为得道成真的要法。
注:
①CE《道藏》第23册920页,第25册38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③⑤⑥⑦⑨CD《道藏要籍选刊》第10册377页,第2册382、462页,第1册94页,第10册926页,第5册818页,第1册645~650页,第10册37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④《太平经合校》第740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⑧《全宋词简编》第1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九守 
九守,指道教徒的九项修持内容。据《云笈七箓》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称,九守即守和、守神、守气、守仁、守简、守易、守清、守盈、守弱。道教认为,修持九守,就能达到〃性合乎道〃的〃真人〃境界,〃彷徉尘埃之外,逍遥无事之业,机械知巧,弗载于心,审于无假,不与物迁,见事之化而守其宗,心意专于内,通远归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弗学而知,弗视而见,弗为而成,弗治而辨,感而应,迫而动,不得已而用,如光之不耀,如景之不炎,以道为循,有待而然,廓然而虚,清静而无为,以死生为一化,以万异为一方,有精而弗使,有神而弗行,守大浑之朴,立至精之中〃。也就是〃纯粹素朴之道〃。①《道德经》中并无〃九守〃,但有〃守〃字七处。如:〃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五章),〃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三十二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七章)等,所言守中、守静、守道、守无为而无不为等等,都是指持守虚静、持守无为、持守道的意思。
《通玄真经》有《九守》篇,名为九守,实有十项,九系概数。十项标题亦与《云笈七箓》所载不尽相同,即:守虚、守无、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静、守法、守弱、守朴。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