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外交-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存在着意识形态的鸿沟。他们以和平为最终目标,紧系着每一根神
经,极力地避免战争。但希特勒却害怕和平,渴望战争。他在《我的
奋斗》中曾写道:
“人类在永恒的斗争中成长,在永恒的和平中毁灭。”
到1938年,希特勒感觉羽翼已丰,可以跨出凡尔赛所划定的国
界。他第一个目标便是自己的祖国奥地利,1919年圣日耳曼(St.
Germain)协议与1920年特里亚农(Trianon)协议(相当于奥匈帝国
的凡尔赛和约),使奥地利处于尴尬的地位。在1806年之前,奥国一
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1866年之前,它是主要的德语系国家,有
些人更认为它是唯一的德语系国家。自俾斯麦剥夺了奥地利在德国的
传统地位后,它便将重心转向巴尔干及中欧,直到在一次大战中又失
去这些领土。当年的庞大帝国如今萎缩到只剩讲德语的核心部分,却
遭凡尔赛和约禁止与德国合并,这个条款明显违背民族自决原则。虽
然德奥两国都有很多人以统一为目标(包括史特瑞斯曼),但在1930
年又受到盟国的阻挠。
因此,这个问题本身的暖昧性对希特勒早期的成功相当重要。德
奥统一既符合民族自决原则,又能瓦解均势,而欧洲的政治家们又是
越来越不愿意为均势而动武。经过一个月的纳粹恐吓,奥地利让步,
继而又反悔,德军在1938年3月12日长驱直人奥地利。奥国没有任
何反抗,许多奥国人民甚至为此欢欣鼓舞,大家似乎都觉得失去往日
帝国、留在中欧孤立无援的奥地利,与其做个中欧小国,不如成为德
国的一省。
民主国家对德国兼并奥地利表示抗议只是虚应故事,并无道德上
的宣示,也未提出任何具体的措施。当集体安全的丧钟敲响时,国际
联盟眼看着一个会员国被强邻吞没却无声无息。民主国家现在是加倍
曲意讨好希特勒,希望在所有德裔人民都回到祖国怀抱后,他会就此
罢休。
命运选中捷克斯洛伐克作为这个实验的目标。捷克跟其他奥匈帝
国瓦解后所形成的国家一样,其种族复杂的情形不下于帝国本身。在
捷克1500万左右的人口中,有近1/3是非捷克或非斯洛伐克人,而
且斯洛伐克人并非全心全意地支持这个与捷克人组成的国家。它有
350万德国人,近100万匈牙利人,近50万波兰人。更糟糕的是,这
些少数民族都住在与祖国邻近的地区,依照凡尔赛标榜的民族自决原
则,这使各民族更可理直气壮地要求重回祖国怀抱。
另一方面,捷克在经济上与政治上,都是奥匈帝国所留下的国家
中最进步的。它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生活水准可媲美瑞士。它的军
队规模不小,配备精良,而且其中有不少是捷克自行设计制造;它分
别与法、苏结有军事同盟。因此就传统外交而言,不太可能轻言放弃
捷克;但就民族自决而言,也很难为这种国家辩护。希特勒挟重新武
装莱茵区成功的余威,在1937年开始以捷克境内的德国人为名威胁
捷克。起先,这些威胁表面上是为了要求给予“苏台德区( Sudeten
land)”的德裔少数民族特殊权利而发,苏台德区是德国宣传中用的
称呼。但到1938年,希特勒升高了要挟的音调,扬言打算以武力将
这片领土纳入纳粹德国。法国与苏联均承诺保护捷克,但苏联是否援
手是以法国必须先有行动为条件。此外,波兰或罗马尼亚是否会允许
苏联军队越过其领土去保护捷克也很难说。


自一开始英国便选择了绥靖。3月22日,奥地利被并吞不久,哈
利法克斯便提醒法国领袖,在洛迦诺提出的保证只对法国边界有效,
若法国履行对中欧的条约义务,这个保证可能失效。英国外交部的备
忘录中曾警告:“那些承诺(洛迦诺的保证)在他们看来,对维持欧
洲和平关系重大,虽其无意于撤销承诺,但亦无法加以扩大。”法国
国界是英国唯一的安全边界;若法国的安全考虑超过这个范围,尤其
是如果想要保卫捷克,那法国必须自行负责。
慕尼黑会议
几个月后,英国内阁派出由伦西曼爵士(Lord Runciman)率领的
考察团,到布拉格查访有什么和解的途径。这个考察团实际上的作用
是宣扬英国不愿保卫捷克。其结论已是众所周知;要达成任何和解,
捷克势必要割让一些土地。因此,慕尼黑会议不是投降,只是一种心
态的反映,也是民主国家想要以高唱集体安全及民族自决,维持在地
缘政治上有瑕疵的安排,而几乎注定会发生的后果。
连最赞同捷克建国的美国,也早早就与捷克危机保持距离。罗斯
福总统在9月提议就某种中立立场举行谈判。然而美国驻外使馆的报
告如果正确,罗斯福应对法国会持什么态度来参加这个谈判心知肚
明,对英国的态度更不用说了。事实上,他更火上加油地表示:“美
国政府对现阶段谈判的进行不负有任何义务。”
当时情况仿佛是为希特勒善于发动心理战所量身裁制的。整个夏
天他不断扩大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实际上却未做出任何确切的
威胁。最后,希特勒在1938年9月初纳粹在纽伦堡( Nuremberg)举
行的党代表大会上,对捷克领导阶层做恶意的人身攻击,终于使张伯
伦再也承受不住。虽然希特勒未提出正式要求,也没有实际进行任何
外交意见沟通,张伯伦却在9月15日决定要拜访希特勒,以终止这
种紧张情势。希特勒为表示不悦,选择在德国境内离伦敦最远、交通
最不便的伯希特斯加登与他见面。当年从伦敦到伯希特斯加登,乘飞
机需要5小时,而那次是年已69岁的张伯伦首次搭乘飞机。
经过希特勒一连几小时的咆哮,指责苏台德德裔遭到他口中所谓
的不平待遇,最后张伯伦同意肢解捷克。捷克境内所有德裔超过50 010
的地区都要归还德国。细节部分数日后在莱茵区的戈德斯堡( Bad
Godesberg)另行开会讨论。希特勒把第二次会议地点选在此处,说成
是一项“让步”,这是他一贯的谈判作风;其实戈德斯堡虽距伦敦近
了许多,但仍颇深入德国腹地。在两次会议中间,张伯伦“说服”捷
克政府接受他的提议,以捷克领袖的说法,他们是“悲哀”地接受。
9月22日在戈德斯堡,希特勒提高价码,并表明他是要令捷克难
堪受辱。他反对分区进行公民投票再划出边界的冗长程序,反而要求
捷克立即撤出整个苏台德区,自四天后9月26日开始,必须在48小
时内完成。捷克军事设施应完好无缺地留给德国武装部队。他还进一
步替匈牙利及波兰后裔要求重划这两国的边界,使割地后的捷克再被
瓜分。当张伯伦对他如此提出最后通牒表示反对时,希特勒却无声地
指着他手中文件上的“备忘录”几个字。经过数小时激烈的争辩,希
特勒又做出“让步”:他愿意给捷克时间考虑,到9月28日下午2时
答复,并自10月1日起开始撤出苏台德区。
张伯伦无法允许自己让捷克受如此严重的羞辱,法国总理达拉第
的立场更为强硬。有好几天战争似乎迫在眉睫。英国的公园已开始掘
壕沟。也就是在这段期间,张伯伦曾忧心地说,英国受到请求要去为
一个英国一无所知的远方国家上战场——此话是出于曾为进入印度打
过几世纪战争,眉头却从未皱过一下的国家的领导人。
但开战的理由是什么呢?英国已同意针对苏台德德裔人口依民族
自决原则,将捷克分割。英法之所以就要决定开战,不是为维护一个
盟国,只是为分解这个盟国的快慢有几点的歧见,还有比起已同意的


领土分割只是小巫见大巫的一些疆界调整而已。或许墨索里尼也是为
这些理由,在最后紧要关头建议,将德、意原定举行的外长会议扩大
进行,加入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德国(希特勒)、意大
利(墨索里尼)等各国领袖。
这四位领袖9月29日在纳粹党发源地慕尼黑集会,这种具有象
征意义的安排原是胜利者的专利。实际讨论的时间不多:张伯伦与达
拉第想重提他们的原始提议,但未极力争取;墨索里尼提出一份包含
希特勒戈德斯堡提议的文件;希特勒则以嘲讽的态度将会议的议题扭
曲为他的最后通牒。既然他提出10月1日为最后期限被指为蛮不讲
理,于是他表示,眼前的任务是“取消这种性质的行为”。言下之意,
此次会议的目的只在使戈德斯堡提议能被和平地接纳,否则他就要动
武。
但张伯伦与达拉第前几个月的作为使他们别无选择,唯有接受墨
索里尼的提议。捷克代表在别的房间中忧心如焚,其国家却难逃分裂
的命运。这次会议根本未请苏联参加。英法为减轻自己的内疚,对仅
存的失去武装的捷克表示愿意保证其安全,这两个对完整无缺、军备
精良的民主盟国食言而肥的国家,摆出这种姿态实在荒谬。不用说,
这个保证是从未实现。
慕尼黑在我们的词汇中有特别含意,代表向勒索低头的惩罚。然
而慕尼黑不是单一事件,而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一种态度,日
积月累后的结果,而每让步一次就更严重一分。十多年来德国一步步
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魏玛共和争取到免除赔款,解散盟国军事管
制委员会,及盟军撤出莱茵区。希特勒打破对德国建军的限制、禁止
征兵的规定及洛迦诺的裁军条款。即使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便从不
承认东欧的国界,盟国也从未坚持德国必须承认。最后是一连串的决
定终于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一次大战的胜利国因认定凡尔赛和约不当,在心理上便失去维护
这个和约的意愿。拿破仑战争的战胜国订下宽大为怀的和约,但也不
忘组织四国同盟,以示保护此约的决心不容置疑。一次大战的胜利者
订下惩罚性的和约,继而自行创造出修约最大的诱因,最后又同心协
力将自己的杰作加以摧毁。
20年来,均势不是受到排斥,就是受到诬蔑;民主国家领袖告诉
其人民,从此世界秩序应建立在更高的道德标准上。后来,当新世界
秩序遭遇到真正的挑战时,民主国家——英国是深信不疑,法国是虽
有疑虑但迫于情势——别无他法只得和解到底,才能向人民证明希特
勒是贪得无厌的。
由此不难了解慕尼黑协定为什么在当时广受时人称道。罗斯福总
统( Franklin Roosevelt)就是向张伯伦道贺的人之一,还对他说:“做
得好。”
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加拿大总理写道:“容我向您转
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恭贺,并深致全国上下一致的谢忱。我与僚属及
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同表无尽感佩。”
澳洲总理也不遑多让:“我与僚属愿对慕尼黑会谈的成果致以最
热诚的贺意。全体澳洲人民与大英帝国所有其他人民,对您不遗余力
地维护和平深表感激。”
很奇怪的是,所有目睹慕尼黑会议的人都同意,希特勒一点也没
有占上风的喜悦,反而愁眉不展。他希望的是战争,他认为要实现其
野心就一定要动武。他对战争的需求或许也有心理上的因素;他所有
的公开谈话,几乎都必定要谈到个人战时的经验,而公开发言是他公
众生涯中最受重视的一环。虽然他手下的将领强烈反对战争,以致打
算在他决定开火时要推翻他的计划时有所闻,但希特勒离开慕尼黑时
仍有受骗的感觉。而且他根据反常的逻辑思考,所得的结论很可能是
对的。假设他顺利挑起因捷克而起的战端,民主国家是否能牺牲到底
只求一胜还成问题。因为捷克问题与民族自决原则太相违背,而民意
也还不能接受战争初期几乎免不了的败仗。
然而,慕尼黑却成为希特勒心理战策略的终点站。在此之前,他


一直能够挑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的内疚;但这次会议后他唯一的
武器就只剩残酷的武力,毕竟再惧怕战争的人忍受勒索也有一定的限
度。
英国的情形尤其是如此。希特勒在戈德斯堡及慕尼黑的行为,已
使他耗尽英国仅存的一些善意。张伯伦返回伦敦时虽有“为当代带来
和平”的违心之论,他也下定决心再也不受勒索,并且积极展开建军
计划。
事实上他在慕尼黑的言行比后世所描述的要复杂得多。慕尼黑会
议后他大受欢迎,但此后便一直被标上投降的标记。民主国家的民众
在大难当头时是毫不留情的,即使当初是为满足他们一时的希望才造
成灾难也不例外。一旦事实摆在眼前,他并未达成“当代和平”,张
伯伦的名声便一败涂地。希特勒很快就找到另一个战争的借口,此时
张伯伦曾领导英国,使后来英国能全民同仇敌忾并以重建的空军渡过
难关,这些功劳已得不到任何肯定。
在事后对绥靖者天真的言论嗤之以鼻固然很容易。但他们大多是
正人君子,在对欧洲传统外交普遍失望之余,在人人感到身心疲惫之
际,为实现威尔逊理想主义所建构的新世界秩序而积极奔走。过去从
未有一位英国首相,会像张伯伦在慕尼黑那样,用这种理由为一个协
定辩护,指它能“去除长久以来破坏气氛的猜忌及敌意”。此言仿佛
认为外交政策属心理学的范围。然而,这些观点都来自于想要以公理
正义为诉求,以超越现实政治及欧洲历史为目的的理想主义做法。
希特勒并未让姑息他的人等得太久,便粉碎了他们的美梦,也因
而加速他本身的覆亡。1939年3月,慕尼黑会后不到半年,他占领捷
克硕果仅存的领土。捷克人居住的部分变成德国的保护国;斯洛伐克
理论上是个独立国,但也是德国的附庸国。英法虽在慕尼黑表示要保
护捷克,但这个保证始终未形诸文字,也不可能形诸文字。
毁掉捷克自地缘政治上看不出任何意义;只显示希特勒非理性的
思考与一味求战。捷克失去国防力量及法苏的盟约后,势必落人德国
的势力范围,东欧也必然要针对这个新现实有所调整。苏联刚完成整
个党政军领导阶层的整肃,有一段时间内不必在意它。现在希特勒只
需要耐心等待,因为以法国实际上保持中立,德国迟早会成为东欧的
盟主。但等待当然是希特勒情绪上最大的弱点。
英法(由英国领头)势不两立的反应,就传统权力政治而言同样
没有多大意义。捷克被占领既未影响均势,也未改变局势演变的方
向。但就凡尔赛标榜的原则来说,占领捷克却是个分水岭,因为此事
显示出希特勒志在征服欧洲,与民族自决或平等无关。
希特勒的错误不在于违反了传统的均势原则,而是他触犯了英国
战后外交政策的道德前提。他的侵略行为是要把非德裔的人口纳入纳
粹德国之中,这就违反民族自决原则,而他先前所有的片面夺取领土
都因这个原则而被容忍。英国的容忍度并非毫无止境,也不是国家懦
弱使然;希特勒终于符合英国民众对侵略所持的道德看法,虽然还不
合英国政府的定义。张伯伦迟疑数日后,改变顺应民意的政策。自
此,英国开始对抗希特勒,但不是为遵守传统的均势原则,而只是因
为希特勒已不值得信任。
威尔逊对国际关系所采取的原则,促成希特勒为过去欧洲所有国
际体系所不容许的行为,但到某个程度后,也造成英国划下比在现实
政治下更严格的界线,倒是相当讽刺。威尔逊的主张虽导致未能及早
对付希特勒,但也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